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豆生育期间尿囊素和尿囊酸的分配和运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品种WellⅡ为试材,在营养生长时期(V)、花期(R_2)、结荚初期(R_3)、中期(R_4)和后期(R_6)五个生育时期,每一生育期又分为顶芽、叶柄、叶源、茎、荚、根等十八个部位,对尿囊素和尿囊酸含量进行详细研究。其结果指出,尿囊素和尿囊酸由根部经木质部向顶端运输。尿囊素和尿囊酸在各生育期和植株各部位均有分配,但其含量各异,一般出现在茎、荚皮和大豆种皮中,但在种子胚中没有观察到尿囊素和尿囊酸的存在。在各生育期中,尿囊素和尿囊酸高峰出现在植株上的部位各异。  相似文献   

2.
Harosoy结瘤品系各器官中尿囊素和尿囊酸含量明显高于非结瘤品系,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大。黄嘌呤脱氢酶和尿酸酶只存在于结瘤品系根瘤中,而尿囊素酶存在于结瘤和非结瘤品系的所有器官,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大豆植株木质部汁液中酰脲(Ureide)測定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赖共生固氮的大豆植株,从其共生固氮作用一开始,便在体内贮藏和运输一种重要含氮有机物——酰脲(尿囊酸+尿囊素)。它广泛分布在植株的根、茎、叶、荚等部位,其含量随根瘤的形成而开始合成,并与根瘤的固氮活性成正比。在苗期含量较低,在绿荚期达最大值,然后下降,在种子中没有酰脲。酰脲在共生固氮的大豆植株生长发  相似文献   

4.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中美当代大豆品种和中国20年代大豆品种不同器官、不同生育时期的钙含量.结果表明:大豆植株不同部位钙的百分含量依次为:叶片>茎>叶柄>籽粒>荚皮;美国当代大豆品种茎秆和籽粒中钙的百分含量高于中国当代品种;从结荚期到完熟期,中美大豆植株中钙的百分含量随着生育时期的变化而逐渐降低;施用磷酸二铵以后,大豆在结荚期到鼓粒期增加了植株对钙的吸收,但进入始熟期以后,大豆植株钙的百分含量受磷酸二铵肥力影响不大;成熟时豆秸(包括茎、荚皮)、籽粒及大豆植株钙的绝对含量表明,相同器官内,中美当代大豆品种钙绝对含量高于中国20年代品种,其中美国当代品种的籽粒和植株钙绝对含量高于中国当代品种,中美当代品种豆秸中钙绝对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对结荚习性不同的姊妹系辽95024的有限型和亚有限型大豆,分别在盆栽和田间条件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系的器官平衡与产最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盆栽条件下,有限结荧习性和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在始花期的器官平衡表现出的规律都是:叶片>茎秆>根系>叶柄;有限结英习性大豆在成熟期的器官平衡总趋势是:籽粒>叶片>茎秆>荚皮>根系>叶柄;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的器官平衡总趋势是:叶片(或籽粒)>茎秆>荚皮>根系>叶柄.存田间条件下,有限型大豆的器官平衡总的趋势是:籽粒>叶片>茎秆>荚皮(或叶柄)>根系;亚有限型大豆的器官平衡则表现为:籽粒>茎秆>叶片>荚皮>叶柄>根系这两种结荚习性大豆的器官平衡与它们的牛长习性有着密切的天系.无论按照哪种方法计算经济系数.辽95024有限型大豆的经济系数在盆栽和田间条件下均高于亚有限型大豆.  相似文献   

6.
以大豆嫩丰18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烯效唑(S3307)两种调节剂对大豆叶片、荚皮、籽粒的蔗糖含量及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处理提高了嫩丰18叶片的蔗糖含量,在喷药后35~42 d促进了荚皮蔗糖含量的积累,其中S3307处理调控效果较好,S3307处理和DTA-6处理分别在喷药后42,49 d和42,56 d增加了大豆籽粒内的蔗糖含量,S3307处理在喷药后35~42 d极显著降低了叶片内的转化酶活性,在喷药后49~56 d极显著降低了荚皮中的转化酶活性,两处理在喷药后35~42 d极显著增加了籽粒内的转化酶活性。综合分析表明,两种调节剂均有效地调控了大豆的蔗糖代谢水平,提高了无限结荚习性大豆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酰脲是大豆固氮产物,是根瘤固氮由根系向地上部运输的主要形式。以高油型大豆品种东农47和高蛋白型大豆品种东农48为供试材料,采用沙培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鼓粒期间大豆植株酰脲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鼓粒进程的推进,两个品种大豆各器官酰脲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各器官酰脲含量顺序为茎荚果根叶;不同器官中尿囊酸和尿囊素比例变化趋势不同;茎中酰脲含量与氮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东农48叶中酰脲含量与氮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东农47未表现出相关关系,两个供试品种其它器官酰脲含量与氮素含量无相关关系;高蛋白大豆品种东农48叶片酰脲含量较高、氮素含量较低,而高油型大豆品种东农47叶片酰脲含量较低、氮素含量则较高。  相似文献   

8.
硝酸盐对大豆共生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施用硝酸盐的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硝酸盐对吉林20号和长农4号的共生固氮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浓度硝酸盐在生育前期对吉林20号根瘤固氮酶活性有促进作用,酰脲含量增加,在生育后期有抑制作用。但生育前期低浓度硝酸盐对长农4号根瘤固氮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酚脲含量减少。施用硝酸盐对大豆根瘤尿囊素酶活性都有抑制作用,生育前期比后期明显,高浓度比低浓度明显。  相似文献   

9.
17份野生大豆的盆栽试验结果指出,野生大豆在结瘤固氮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基因型差异。花期根瘤数、根瘤鲜重和固氮酶活性与单株叶片含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固氮酶活性与单株籽粒氮产量呈正相关,分枝期、花期、结荚鼓粒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1,0.478和0.512。  相似文献   

10.
以超高产大豆辽豆14与普通大豆辽豆11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处理下,钙和镁在各器官的积累与分布.结果表明:大豆各器官钙百分含量依次为叶片叶柄荚皮籽粒茎秆;镁百分含量依次为叶柄叶片荚皮茎秆籽粒.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大豆茎秆和籽粒中钙百分含量逐渐降低,叶片和叶柄中钙的百分含量始粒期以前呈下降趋势,始粒期以后呈增加趋势,荚皮中钙百分含量随着生育时期推移波动较小.大豆茎秆、叶片和叶柄中镁百分含量均在始花期最高,荚皮中镁百分含量在盛荚期最高,籽粒中镁百分含量在始粒期最高.和辽豆11相比,各肥密处理中辽豆14各器官钙和镁的百分含量均高于辽豆11.钙积累总量肥力处理间差异显著,密度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镁积累总量密度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钙和镁积累总量肥力、密度和品种间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黄嘌呤脱氢酶(xanthine dehydrogenase, XDH)是嘌呤代谢的关键酶。通过分析高温胁迫对OsXDH超表达转基因水稻株系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探究XDH缓解水稻高温胁迫的生理机制。【方法】以OsXDH超表达转基因株系(xdh1xdh5)及受体品种日本晴(WT)为材料,研究了高温胁迫对水稻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活性氧代谢、抗氧化酶活性、XDH活性及嘌呤代谢产物尿囊素(allantoin)和尿囊酸(allantoate)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高温胁迫处理前,超表达株系的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活性氧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均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高温胁迫5 d,超表达株系的叶绿素、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野生型,而过氧化氢(H2O2)及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适温恢复生长5 d,野生型和超表达株系的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提高,超表达株系均高于野生型,H2O2 和MDA的含量降低,超表达株系均低于野生型;受高温诱导超表达株系与野生型中XDH酶活性及尿囊素和尿囊酸的含量均提高,且在整个处理过程中超表达转基因株系均高于野生型。【结论】XDH通过调控酰脲类物质的合成,补偿自身的抗氧化能力并增强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从而有效提高水稻幼苗对高温胁迫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大豆硫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明才  肖昌珍 《大豆科学》1998,17(4):299-304
水培矮脚早大豆研究表明;大豆生育适宜的硫量为0.1mMol.S.L^-1,能促进干物质积累。不同硫水平营养器干物质分配率(PRDM)均是成熟期低于前期。种子中PRDM与硫量负相关。器官中硫含量高低依种子,叶,茎,根,荚皮顺序递减。硫有促进共生固氮功能,荚期茎部酰脲及酰脲丰度以0.5mMol.S.L^-1处理最高。缺(低)硫处理器官酰脲与硝态氮增加。花期功能一非功能叶全硫量分别低于0.12%,0.0  相似文献   

13.
底肥量追肥期对夏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永孝 《大豆科学》1995,14(2):109-125
  相似文献   

14.
不同化控组合对大豆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行研制的大豆化控种衣剂和化控叶喷剂,在大豆播种时进行化控种衣剂处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花期、鼓粒期及花期 鼓粒期叶喷处理,研究了化控调节对大豆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前期化控植株明显矮化,茎粗和根冠比增加,尤其对根冠比作用明显,平均比对照增加3l%;中后期喷施化控剂有利光合作用的提高,加快蒸腾速率,并对大豆体内水分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最终增加结荚数、荚粒数和粒重,起到保花保荚作用。不同化控组合增产幅度差异较大,以种衣剂 花期叶喷 鼓粒期叶喷全程化控增产幅度最高,比对照增产23.0%。其次为种衣剂 鼓粒期叶喷处理,比照增产20.1%,而种衣剂 花期叶喷处理和种衣剂单独处理,比对照增产分别增产12.7%和10.2%。  相似文献   

15.
野生大豆抗旱性鉴定及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史宏  刘学义 《大豆科学》2003,22(4):264-268
1999年对410份野生大豆进行抗旱性初步评价基础上,2000—2002年对13份野生大豆做进一步抗旱性评价,并与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的抗旱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野生大豆中存在高度抗旱基因型,其中ZYD1936、ZYD3654的平均抗旱系数大于0.6500,系1级抗旱材料,且抗旱性稳定。平均抗旱系数与株高、结荚高度、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均呈负相关,与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呈正相关。高度抗旱野生资源的特点:生育日数120天左右,株高200cm左右,主茎明显,主茎节数较多,分枝数较少且短,结荚部位较低;中型椭圆叶,紫花,棕毛,无限结荚蔓生习性;小粒、黑种皮、椭圆粒,以二、三粒荚为主,一粒荚次之,四粒荚较少,一级抗旱材料的四粒荚比栽培大豆多。  相似文献   

16.
南方春大豆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研究对两个南方春大豆品种分别于分枝期,始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取植株与籽粒进行化验分析的结果表明:(1)结荚到鼓粒期为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干物质积累占总积累量的40.13%,始花至结荚期是干物质积累较快的时期,干物质积累占总积累量31.88%。(2)分枝至结荚期氮,磷均以叶中含量最高,氮为3.700%-4.1095,磷为0.28%-0.285%;钾一般以茎的含量较高,为1.690%-1。  相似文献   

17.
应用土培盆栽、微区及田间试验,研究底施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对不同大豆品种生长发育、品质以及器官含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底施硒浓度0.1—0.5ppm时,生长正常;>10ppm时,苗期出现中毒症状,严重中毒时,则大多在子叶期死亡。鼓粒期叶面喷施0.025%-0.1%硒溶液,对大豆生长无毒害作用。不同品种(系)的生物学产量因施硒表现显著差异。施硒增加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含量增加.油酸、棕榈酸含量下降,且不同品种各脂肪酸组成变异较大。叶面喷硒,大豆各器官硒浓度与积累量随用量增加而提高.其中叶片>籽粒>荚壳>茎>根。  相似文献   

18.
以3个籽粒产量相近但蛋白质含量差别较大的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分枝期后不同器官的氮素积累、分配和运转规律及其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荚前品种之间氮素含量和积累量差别不大,结荚后高蛋白大豆营养器官(叶片、茎秆和叶柄)的氮素含量除个别时期外(叶柄第7周)都高于普通大豆,说明营养器官较高的氮素含量及长时间保持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