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9年,国家棉花产生技术体系鄱阳湖综合试验站、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共同在湖口县实施的“亩产千斤子棉”创建项目,取得了单产子棉7 605.9 kg/hm2(“1014.12斤/亩”)的好成绩。通过分析“亩产千斤子棉”的群体结构和成铃规律,提出“千斤棉”群体结构为棉型较紧凑,种植密度27 000株/hm2左右,株高120~125cm,果枝数22~23层,单株总果节数为180个左右,成铃率40%以上,总铃数达到140万个/hm2;上、中、下部成铃分布均匀,同时确保第1~5果节有较高的成铃率,早发早熟不平衰,是获得棉花超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提高棉花产量是棉农增收的根本途径,实现6 000 kg·hm-2以上籽棉高产水平应满足如下群体质量特征要求:品种为环境适应性强、高光效且化调敏感的抗虫杂交种;密度在2.40万~3.00万株·hm-2范围,棉花总铃数120万~135万;成铃时空均衡分布,伏前桃、伏桃、秋桃分别占5%、45%、50%,上、中、下部成铃各占35%、35%、30%,内、外围铃各占52%、48%。在6 000 kg· hm-2以上籽棉产量目标下,棉花个体要达到“120壮株型、555超大铃”标准,即株高120 cm以上,高质量成铃时间达到70 d,单株果节120个以上,单株50铃以上,内围成铃占52%、外围成铃占48%,秋桃占50%左右、铃重6 g以上。  相似文献   

3.
以优质高产品种鲁棉1131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密度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鲁棉1131成铃均以中下部1~10果枝和第1~2果节为主,第1~2果节成铃数占总成铃比例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第5果节以上的成铃比例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随密度增加,伏前桃占总铃数的比例逐渐增大,但伏桃成铃数占总铃数的比例则以中密度处理较多。随密度增加而铃重和衣分略有降低,纤维品质无明显变化。综合分析表明,鲁棉1131在山东植棉区的最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群体冠层结构较好,皮棉产量最高,僵瓣率较低,纤维品质均衡性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两个棉花品种5个种植密度试验,系统观察了不同密度条件下棉花个体、群体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建成情况。结果表明:以种植密度75000株/hm2,棉花个体发育比较充分,成铃数在975000个/hm2以上,10月20日吐絮率在80%以上,11月10日前达到95%,皮棉产量水平接近1500 kg/hm2。密度过低时,群体难以达到较高产量;密度过高时,个体发育不充分,结铃部位上移,吐絮期明显推迟,不利于正常收获和作物茬口衔接。  相似文献   

5.
侍以建  韩兵 《中国棉花》2005,32(5):31-32
随着物质投入的增加和科学植棉水平的提高 ,东辛农场棉花生产从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以来近十年时间每公顷皮棉产量一直处于 1 35 0 kg左右。通过抽样调查 ,单位与单位之间 ,各个家庭农场之间 ,产量差异较大。投入相等田块生物学产量相当 ,产量低主要是经济系数低。产量结构上表现为成铃率低导致单位面积总铃少。1影响棉花成铃的因素1 .1成铃率。对高产与低产田块测产资料汇总分析 ,凡每公顷投入纯氮 2 2 5 kg以上 ,就单株果节量而言相差不大 ,有效果节一般在 60个左右 ,每公顷果节量 30 0万个 ,每公顷总铃相差 1 9.5万个 ,皮棉产量相差35 2 …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天门麦后直播棉适宜的种植密度,以短季棉CN01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种植密度对CN01生长发育动态、产量、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6.00万~9.0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增大,短季棉CN01的株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果枝数、单株果节数、单株成铃数、单位面积成铃数、成铃率、单铃重、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单位面积果节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棉花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伸长率随密度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以6.75万株/hm2种植密度的纤维品质相对最好。综合产量和品质考究,棉花CN01在天门麦后直播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棉花高产抗病新品种泗棉3号高产成铃规律的研究,发现高产棉花不仅成铃期较长,而且成铃强度较高。同时,上、中、下三部分成铃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小,内外围果节的成铃数、成铃率均有所提高。另外,在棉花生育后期施用生化制剂、增施桃肥等有利于增加成铃数、提高铃重。因此,泗棉3号高产栽培应在培育大壮苗、培育高效群体质量、促进棉花早发、提早棉花结铃期的基础上增加后期用肥量,以提高成铃强度,延长棉花有效结铃期,增铃增重。  相似文献   

8.
棉田适宜的群体和单株铃数的提高 ,是增加单位面积铃数的关键。成铃率的高低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 ,但也有其结铃最佳期。就棉株自身而言 ,有其结铃高峰期 ,促使棉花结铃高峰期与结铃最佳期相吻合 ,是实现棉花高产优质的关键。1结铃最佳期的确定从本地历年各月份平均气温看 ,6~ 9月中旬适宜成铃。但本地 6月下旬棉花尚末开花 ,9月上旬后开的花 ,又多无效 ,实际成铃的时间只有 7、8两个月。而本地 7、8两个月的平均温度变幅很大 ,常出现高温时段 ,其机率为 90 %。这一高温时段是本地棉花开花受粉的不利时期。只有 8月份开的花 ,成铃率较高 ,…  相似文献   

9.
亩铃数、铃重和衣分率是构成棉花产量的三个因素。衣分率较为稳定,而亩铃数和铃重则变幅较大。我县是靠亩铃数和铃重的增加,来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适宜的群体和株铃的提高,是增加亩铃数的关键。成铃率的高低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但也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新疆7 500 kg·hm-2籽棉范例的气候特点、产量结构、管理模式与山西棉花生产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点的比对,以及多年棉花高产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黄土高原植棉区植棉密度9.0万~13.5万株·hm-2,总成铃最多只能达到112.5万个·hm-2左右,在目前生产条件下,再想增加单位面积成铃数难度较大;要想棉花再高产,铃重是产量的决定因素。针对黄土高原棉区光热资源特点,提出通过选用大铃品种,调节株行距配置,提高第1、第2节位成铃率,培肥地力,同步运筹水肥,增加叶面营养和调节剂的应用等措施提高棉花铃重,形成“大群体、小个体、高铃重”的7 500 kg·hm-2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连续分期配施有机肥对棉花超高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 1 999年定位施肥试验表明 ,在施N量为 592 5~ 60 0 0kg·hm- 2 (N∶P2 O3∶K2 O =1∶0 5∶0 6) ,有机肥N、P2 O5、K2 O分别占 1 0 0 %~ 1 2 4%、 50 3 %~ 51 0 %和 50 0 %的条件下 ,随着分期配施有机肥年限的增加 ,棉花果节数、结铃数、结铃率和皮棉产量均得到明显的提高 ,铃重和衣分也略有增加 ,土壤肥力也得了改善和提高。创棉花 2 2 50kg·hm- 2 高产 ,要求连续分期配施有机肥 2年以上 ,棉花六成铃区成铃比例皆在 1 0 %以上。  相似文献   

12.
驻大麦三号不同播量各处理茎蘖生长发育规律基本一致 ,有两个分蘖高峰。随播量的增加 ,成穗数增加 ,而穗粒重和千粒重随之降低 ,密度对产量三因素的影响是 :成穗数 >千粒重 >穗粒数。驻大麦三号在适期播种情况下 ,15 0 0万~ 180 0万苗 /hm2 为最佳播量 ,产量可达 6 0 0 0~6 75 0kg/hm2 ,其群体动态指标为 ,冬前群体 12 0 0万~ 14 0 0万苗 /hm2 ,最高群体 14 0 0万~ 15 0 0万苗 /hm2 ,成穗数 6 5 0万~ 75 0万苗 /hm2 ,千粒重 4 2~ 4 4g ,单穗粒数 2 5~ 2 7粒 ,单株成穗 3 5~ 4个 ,单穗粒重 1 8g左右 ;其合理叶面积系数为冬前 0 7~ 0 9,返青期 1 3~ 1 7,拔节期 3~ 3 5 ,孕穗期 5~ 5 5 ,扬花期 3~ 3 5。  相似文献   

13.
以鲁棉532为供试棉花品种,研究4个种植密度(7.5万株/hm2、8.25万株/hm2、9万株/hm2、9.75万株/hm2)对直播短季棉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生育期延长,第一果枝节位和株高逐渐增高,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减少,铃重越轻;种植密度9万株/hm2时棉花的铃重、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其次是8.25万株/hm2。鲁西南棉区蒜后直播短季棉早中熟棉花品种的种植密度在8.25万株/hm2与9万株/hm2之间为宜。旨在为鲁西南植棉区提高棉花机械化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植棉的经济效益和棉农的植棉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在黄河流域棉区,设置4个密度(1.80万株·hm-2、2.70万株·hm-2、3.60万株·hm-2和4.50万株·hm-2),研究了棉花抗虫杂交种中棉所72在麦棉套种条件下的适宜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单位面积成铃数差异显著,但铃重和衣分差异不显著.3.60万株·hm-2和4.50万株·hm-2处理的单位面积总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棉花栽培中施用缓释肥试验,结果表明:棉花施用缓释肥能够延缓植株衰老,增加后期铃重和衣分,同时延长了有效开花成铃期,从而有利于提高产量。黄冈地区适宜施用量1200kg/hm2左右,采用较高施肥量,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棉区的江西彭泽县棉船镇棉花生产水平历年较高,棉花产量普遍在4500~5250kg/hm2。2009年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棉船镇复排村连片种植3.33hm2中棉所63,每hm2密度16665株,平均单株结铃57个,总铃数94.5万个,单铃重6.3g左右,  相似文献   

17.
魏伟 《中国棉花》2003,30(5):40
20 0 1年泗县良种棉加工厂引种九杂 4号0 .6公顷 ,2 0 0 2年发展到 1 3公顷 ,两年的种植结果显示 ,九杂 4号均比本地其它品种显著增产。1种植表现九杂 4号株型高大 ,整个生育期长势强 ,茎秆粗壮 ,两年中连续暴风雨期间均未出现倒伏 ;果节短 ,成铃率高 ,下部果枝一般成铃 5~ 8个 ,铃大 ,单铃重 5 .6g,增产潜力大 ,高产田块单产子棉 640 5 kg·hm-2。表 1  2 0 0 1年九杂 4号成铃调查品种  8月 2 0日   8月 2 5日 铃/个花蕾/个脱落率 / %铃/个花蕾/个脱落率 / %子棉产量 /kg· hm- 2九杂 4号 38.5 19.830 .6 4 2 .0 17.5 31.4 5 35 5 .0…  相似文献   

18.
棉花叶枝发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棉花叶枝的发生受品种、密度、肥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低位叶枝发生量占总叶枝量的70%以上。棉花留叶枝对主茎生长,果枝、果节的发生以及单株主茎成铃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而对群体果节及总铃数有显著的补偿效应,且在一定的密度和肥水条件下,棉花留叶枝的补偿效应大于抑制效应。叶枝成铃比主茎成铃时段后延,成铃大多集中在全年光照富照期内的7月下旬~8月下旬,从而增加了优质铃比例,有利提高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19.
新疆超高产棉田棉花生殖器官发育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每公顷产子棉12090kg超高产棉田(10-108-3、07-16)和每公顷产子棉6750kg的高产棉田(华棉)进行对比研究,揭示超高产棉田棉花生殖发育规律。结果表明:(1)超高产棉田棉花生殖器官发育具有明显前移的特点,整个生育进程前移7~9d;早现蕾,提前12d达到20个蕾以上;果枝早发,10-108-3、07-16比对照分别提前9d和6d达到10个果枝;结铃早,10-108-3、07-16提前6d进入铃期,比对照分别提前17d、30d达到平均6.5个铃;(2)超高产棉花2个品种具有2个成铃高峰,分别在7月14日和8月25日,到8月25日达到最高峰,平均成铃数分别为8.56个、8.6个,较对照多2.1个;(3)中下部果枝成铃率高于对照棉田,尤其是第4、5果枝,成铃率分别较对照高20%、25%。生殖发育规律研究为超高产品种选育及栽培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棉花留叶枝密度与产量及构成产量诸因子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苏棉 1 2号” (常规种 )和“苏杂 1 6” (杂交种 )为材料 ,运用统计学方法、采用数学模拟 ,研究了江苏沿海地区中上等肥力、留叶枝条件下 ,栽培密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同密度水平下 ,皮棉单产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其中“苏棉 1 2号”夺取高产的适宜密度应为 3 95万株·hm2 ,“苏杂 1 6”适宜密度为 3 2 1万株·hm2 。通径分析结果 ,构成棉花产量诸因子中 ,总有效成铃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 ,铃重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