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英文名Applesnail,golden applesnail,又叫苹果螺、大瓶螺,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是两栖淡水软体动物,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福寿螺目前已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3年认定为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为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2]。福寿螺是一种淡水螺类动物,据生物学特性研究,其生殖能力极强、繁殖速度较快,可以适应各种水体环境,包括但不限于河流、池塘、  相似文献   

2.
海南热带兰花设施栽培中有害软体动物种类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软体动物的危害已成为制约热带兰花设施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在海南的海口市、琼中县、三亚市各选若干兰园,对设施兰园内和兰园周边地带中存在的有害软体动物进行了调查,现已发现5种蜗牛,分别是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Bowdich,1822)],东方琥珀螺[Succinea orientalis(Benson,1851)],中华小囊螺[Microcystina sinica(Moellendorff,1885)],红粉缘尖巴蜗牛[Acusta tourannensis rhodostoma(Moellen-dorff,1884)]以及平齿坚螺[Camena platydon(Pfeiffer,1845))。另外发现2种蛞蝓,其中一种为双线嗜粘液蛞蝓[Meghimatium bilineatum(Benson,1842)];另一种在海南极为罕见,仅收到唯一一份活体标本,已死亡而尚未作物种鉴定。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各种有害软体动物对热带兰花设施生产的危害的轻重程度,并提出了相关的防除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段沙是长江口现代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新生沙洲。于2002年5月、8月和2003年11月分三次上岛,调查了岛上的底栖动物资源,分析了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动态特征以及湿地生境变化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27种,主要由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组成。上沙的优势种为宁波泥蟹(Hyoplax ningpeonsisShen)、谭氏泥蟹(Ilyrplax deschampsi)、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 glabra)等;中沙优势种为谭氏泥蟹(Ilyrplax deschampsi)、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 glabra);下沙优势种为谭氏泥蟹(Ilyrplax deschampsi)、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天津厚蟹(Helice tridens tientsinensis)、绯拟沼螺(A.latericea)、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 glabra)等。从光滩以软体动物为主的群落,到海三棱草(Scirpus mariqueter)、草带(Scirpus triqueter)以蟹类、软体动物为主的群落,发展到芦苇带(Phragmites australis)以蟹类为主的群落,趋势是生物多样性增高,群落结构趋于复杂,表现出明显的演替序列。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九段沙是长江口现代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新生沙洲。于2002年5月、8月和2003年11月分三次上岛,调查了岛上的底栖动物资源,分析了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动态特征以及湿地生境变化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27种,主要由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组成。上沙的优势种为宁波泥蟹(Hyoplax ningpeonsisShen)、谭氏泥蟹(Ilyrplax deschampsi)、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 glabra)等;中沙优势种为谭氏泥蟹(Ilyrplax deschampsi)、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 glabra);下沙优势种为谭氏泥蟹(Ilyrplax deschampsi)、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天津厚蟹(Helice tridens tientsinensis)、绯拟沼螺(A.latericea)、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 glabra)等。从光滩以软体动物为主的群落,到海三棱草(Scirpus mariqueter)、草带(Scirpus triqueter)以蟹类、软体动物为主的群落,发展到芦苇带(Phragmites australis)以蟹类为主的群落,趋势是生物多样性增高,群落结构趋于复杂,表现出明显的演替序列。  相似文献   

5.
农药按防治对象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鼠剂、除草剂、杀线虫剂、杀软体动物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8大类。防治有害软体动物的农药叫做杀软体动物剂。所谓有害软体动物,主要是指危害农作物的蜗牛(俗称水牛儿、旱螺-)、蛞蝓(俗称鼻涕虫、蜒蚰)、田螺(俗称螺-)、钉螺(系血  相似文献   

6.
对2011年全国口岸截获的软体动物进行了统计分析,全国口岸共截获软体动物10种,316批次,主要包括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 Bowdich)、同型巴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 Ferussac)、散大蜗牛(Helix aspersa Müller)、攻击茶蜗牛(Theba impugnata Mousson)、中国琥珀螺(Succinea chinensis Pfeiffer)、野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L.)6种有害生物,还有4种未鉴定到种,只鉴定到腹足纲、巴蜗牛科等,其中非洲大蜗牛、散大蜗牛是检疫性软体动物,需加强检疫,以防止其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7.
福寿螺又名南美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软体动物门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这种螺具有生长繁殖快、食性杂、抗逆性强、易于养殖且成本低、肉味鲜美等优点,是一种大型优质,经济效益好的淡水养殖螺类,该螺在广东、广西等地野生养殖量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宝应湖水质状况。[方法]于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对宝应湖水体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共采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28种,隶属3门6纲14科。其中,软体动物19种,占67.9%;节肢动物6种,占21.4%;环节动物3种,占10.7%;优势种为赤豆螺、纹沼螺、梨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中国圆田螺和长角涵螺;2012年秋季宝应湖水体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物量明显高于2013年春季;湖体水质状况良好。[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宝应湖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水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荔枝螺(Thais)是海洋动物区系中重要的软体动物类群之一,在系统分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生物地理系统印度洋-太平洋地区软体动物数据库记录荔枝螺属4亚属34种;国际生物资料库ZipcodeZoo.com荔枝螺属种以及亚种共记录137种,未见亚属的划分;张素萍等(2005)共鉴定出中国近海荔枝螺属20种,隶属于3个亚属;巫文隆(2003)记录了我国台湾地区12种荔枝螺。由于区域差别和鉴定者的局限,可能存在着一些同种异名或同名异种的现象。因此,对荔枝螺进行系统分类研究,可以丰富荔枝螺的记录,健全海洋生物资料库,对腹足纲的分类也是很有意义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对玉溪受蓟马危害严重的8种园林观花植物进行蓟马种类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8种寄主上共有7种蓟马,分别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a)]、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Karny)]、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 (Morgan)]、八节黄蓟马[Thrips flavidulus (Bagnall)]、褐三鬃蓟马[Lefroyothrips lefroyi (Bagnall)]、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黄蓟马(Thrips flavidus Schrank),其中黄胸蓟马和西花蓟马为玉溪园林观花植物蓟马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微量元素铬与健康的关系的基础上,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花溪河水中的铬(VI),得到花溪河的准确的铬污染参数。并以此为依据分析河水中的铬(VI)来源、评价其影响并积极探讨其治理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喀斯特地区地层岩性对地表径流形态产生的影响,以花溪河流域为例,探讨研究提取出的实际河流、理论河流与花溪河流域岩性,从而对比得出喀斯特地区岩性对地表径流形态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的地表径流比提取的理论径流长度要短,造成这种数据差异的原因是喀斯特地区典型的岩溶作用与溶洞、地下河的共同作用使地表径流流失进入地下,且不同岩性下对地表径流形态产生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3.
李玉美  班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85-9186
[目的]调查贵阳市花溪河水体及沉积物中的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状况。[方法]样品分别于丰水期及枯水期在6个采样点采集,经过处理后,利用GC-ECD检测PCBs的含量。[结果]花溪河水体及沉积物中PCBs含量分别为0.01~0.09、0.82~2.76 ng/g。[结论]花溪河水体及沉积物中均受到一定程度的PCBs污染,与国内外污染区相比,PCBs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4.
胡爽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881-9882
通过对花溪河小泉支流红旗村、红星村监测断面水质进行监测,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域标准作为评价依据,按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监测结果表明,两断面水质属劣Ⅴ类,小泉支流无法满足水域功能要求.主要污染原因为上游污水过境污染,建议增强跨区域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有效整治河流污染难题.  相似文献   

15.
梁叶  陈椽  晏妮  徐兴华  付维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079-6082,6136
[目的]研究贵阳市花溪河流域水环境的现状以及藻类植物多样性组成。[方法]以3次常规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于2010年9月~2011年3月间对花溪河流域5个监测段面的藻类多样性和花溪河流域的水质现状进行了跟踪观测。[结果]共鉴定出浮游藻类282种,附着藻类286种,均以硅藻种类最多,其次是蓝藻和绿藻,甲藻和隐藻种类最少。各监测段面的H、d和J平均值分别为3.71~4.13、6.37~11.03、0.85~0.90,水体无污染;藻类植物平均细胞密度最大值出现在2011年3月花溪大坝段面的土壤上,达到了14.974×106cells/L;流域TN、TP含量超标,COD变化明显,pH值变化不明显,水体偏碱性。[结论]花溪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较好,群落结构较复杂,水质属于清洁型。  相似文献   

16.
雅安市区酸雨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雅安市区2001~2003年的大气污染因子(包括SO2、NOx和降尘)和降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雅安市区酸雨属于硫酸型酸雨,其形成主要是因为上风方向的大气中SOx、NOx等污染物质含量超标,并随气流扩散到雅安市区上空,与“华西雨屏”特殊自然现象和雅安市山涧河谷盆地的特殊地形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梁叶  陈椽  晏妮  徐兴华  杜克敬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3991-3994,3998
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对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内气生、亚气生藻类种类分布进行调查,运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对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内气生、亚气生藻类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内约有气生藻类204种(包括变种、变型),隶属于5门7纲23目42科75属;亚气生藻类237种(包括变种、变型),隶属于4门6纲22目37科68属.气生藻类的H'、d、J平均分别为5.91、12.20、0.92,亚气生藻类平均分别为6.03、13.11、0.94.岩石表面以蓝藻为优势种群;树干表面和建筑物表面以绿藻为优势种群;土壤里以硅藻和黄藻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8.
笔者对贵州省东北部地区进行了陆生贝类资源调查,获得陆生贝类标本6000多号.经鉴定得69种,分隶于12科31属.区系分析表明:黔东北部地区的陆生贝类以东洋界西南区种类和华中区种类为优势.在69种中,有30种分布于华中区和西南区,约占总数的43.48%;有13种分布于华南区、华中区和西南区(即东洋界),约占总数的18.84%;有9种仅分布于华中区,约占总数的13.04%.将本调查结果与贵州南部地区陆生贝类物种进行比较,发现两地的种类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底栖动物长期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洞庭湖底栖动物种群长期变化趋势及环境影响,利用20多年的监测数据分析洞庭湖底栖动物种群组成、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变化动态,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RDA)研究了底栖动物种群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991-2012年洞庭湖底栖动物多年平均种数53种,以水生昆虫(占41.5%)、软体类(占39.6%)为主。全时段水生昆虫种数、密度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软体动物密度基本平稳,种数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2010年以后优势种由水生昆虫、软体类与钩虾等为主的清洁型种类向以寡毛类、软体类等为主的清洁型与耐污型种类转变。东洞庭湖底栖动物种数、密度与多样性指数均低于西、南洞庭湖。RDA分析结果显示洞庭湖水体总磷、叶绿素a和透明度是影响底栖动物种群的主要水环境因素。三峡工程运行后入湖水沙减少、水位变化对底栖动物种群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贵阳市花溪城区暴雨内涝灾害。[方法]从1981—2015年花溪区连续自记雨量记录中挑选降雨历时为5、10、15、20、30、45、60、90、120 min每个时段的年最大雨量记录,作为花溪区暴雨强度公式的计算样本,利用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得出花溪区暴雨强度和降水量曲线图,分析花溪区降水特征和城市内涝灾害。[结果]暴雨强度公式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推荐的方法,计算过程规范,计算结果误差满足规范要求。花溪区历时5、10、15、20、30、45、60、90、120 min降水不同重现期下的降水强度和降水量不同。[结论]该研究可为花溪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制定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