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特有的生境条件和生态脆弱性,通过对区域天然草地牧草返青、生长规律及放牧对草地植被影响的分析,针对目前天然草地利用和退化、沙化现状,提出在今后大规模的生态建设过程中,对天然草地的利用必须因地制宜地走全年舍饲与季节性禁牧互补的途径,探讨了适合本区域实施舍饲休牧的时间和相应的技术措施,为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天然草地合理利用和退化草地的复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浅谈科学发展观与草地生态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草地退化是我国天然草地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草地占据了农牧交错带和绿洲一荒漠交错带,对人为活动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生态脆弱性,因此在草地生态建设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草地的自然修复能力,建设人工草地,合理的对草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完善草地的生态建设,使草地朝着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3.
草地退化是我国天然草地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草地占据了农牧交错带和绿洲-荒漠交错带,对人为活动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生态脆弱性,因此在草地生态建设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草地的自然修复能力,建设人工草地,合理的对草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完善草地的生态建设,使草地朝着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4.
<正>北方农牧交错区是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交错镶嵌分布,畜牧业和种植业并重的区域,更是发展现代草食畜牧业的天然优势区。但由于人口和资源压力,过度垦殖、超载放牧,我国农牧交错带存在着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成为当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难点。2016年年底,农业部发布了《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推动该区域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打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系列组合拳中"关键一拳"。  相似文献   

5.
由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农业部共同组织申请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生产范式”项目正式启动。 “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生产范式”项目力图揭示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农牧复合系统中土壤——植被——大气转换系统的能量、物质与生产力的形成与转化机制、农牧林系统耦合放大功能,重构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格局,建立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草地与农牧交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草地退化和沙化面积已占全国草地面积的50%。由于该区域人口多,草地面积相对较小,造成以家庭为单位的草地承包责任制无法开展或开展难度较大,草地公用导致超载过牧、退化严重。为了从草原管理制度层面探讨解决草地公用这一问题,本研究在甘肃省永昌县典型的农牧交错带——马营沟村社区,开展了基于参与式方法的社区草地联户承包制的试验,分析试验前后社区家畜养殖规模、草地生产力、草地载畜量及抽样调查的15户典型农牧户家畜养殖与经济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社区草地联户承包后超载率平均下降74.27%,农牧民转变了草地管理和使用观念,并改变原有的养殖方式,促进了草地畜牧业的高效发展,提高了家庭收入。这种改革尝试为中国农牧交错带的草地管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华北农牧交错带草地畜牧业高效发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立项背景华北农牧交错带北起浑善达克沙地南缘 ,南至河北坝上 ,东西为赤峰和集宁之间 ,总面积850万公顷 ,其中耕地100万公顷 ,弃耕地150万公顷 ,天然草地500万公顷。本项目在于充分利用华北农牧交错带的地缘和气候优势 ,土地资源和农牧双重优势 ,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建成优质高产草料基地 ,解决草畜季节不平衡的矛盾 ,降低家畜对天然草地的压力。改良家畜品种 ,改善放牧管理体系 ,提高草地畜牧业的转化效率 ,实行高效生产 ,改良退化草地 ,重建和恢复草地植被。充分利用饲料工业产品和牧区丰富的家畜资源 ,使农区和牧区两大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8.
草地退化是我国天然草地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根据东北西部农牧交错带-“黄金通道”,杜尔泊特蒙古族自治县他拉哈镇退化草地生态恢复试验研究,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建设为辅”的方针,通过典型草甸草原退化草地设置试验小区2年试验结果表明,退化草原具有顽强的自然修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以及直播种草其效果更佳,完善草地生态恢复,实现草地与人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不同草地恢复方式对新麦草草地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通过草地补播、草地施肥、草地重耙以及草地施肥结合地重耙等不同的草地恢复方式,对退化新草草地土壤和植被影响进行研究,探讨华北农牧交错带地区人工草地恢复的最佳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草地恢复方式对草地的恢复效果不同,补播适合于重度退化的新麦草草地,施氮肥、重耙和施氮+重耙适合轻度退化的草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草地植被类型、特征及其生态问题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处湿润气候与干旱气候、农业区与牧业区的过渡地带,草地植被类型和生态景观极具特殊性。其总面积65.46万km^2,其中天然草地面积3165.1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8.35%。其天然草地植被主要包括疏林草地、灌丛草地和草本植被草地三大类,面积分别为100.29万hm^2、72l.11万hm^2和2343.7万hm^2,各占该区天然草地植被总面积的3.17%、22.78%和74.05%。由于长期受到人为强烈干扰,植被退化、沙化严重,生产力急剧下降,成为我国北方生态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草地植被的恢复重建应重点注意植被类型的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与适宜的封育期限和放牧利用强度,同时加强对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大力发展季节畜牧业和减轻草地放牧压力,消除草地退化沙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处湿润气候与干旱气候、农业区与牧业区的过渡地带,草地植被类型和生态景观极具特殊性。其总面积65.46万km2,其中天然草地面积3165.1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8.35%。其天然草地植被主要包括疏林草地、灌丛草地和草本植被草地三大类,面积分别为100.29万hm2、721.11万hm2和2343.7万hm2,各占该区天然草地植被总面积的3.17%、22.78%和74.05%。由于长期受到人为强烈干扰,植被退化、沙化严重,生产力急剧下降,成为我国北方生态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草地植被的恢复重建应重点注意植被类型的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与适宜的封育期限和放牧利用强度,同时加强对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大力发展季节畜牧业和减轻草地放牧压力,消除草地退化沙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焦燕  赵江红  徐柱 《草地学报》2009,17(2):234-238
为研究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特性的影响,于2007年7月选择位于内蒙古东部农牧交错带太仆寺旗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野外采集土样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草地>榆树林地>农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草地最高,农田次之,林地最小;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与上述趋势不同,为农田>草地>榆树林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地也有影响,与农田土壤和林地土壤相比较,草地土壤的粘粒含量最高,砂砾含量最低。本研究表明在研究区域天然草地具有较好的土壤养分保持能力,是最适合的土地利用类型,可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农牧交错带特征分析与苜蓿燕麦种植区域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农牧交错带生态退化严重,人口增长迅速,存在生态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保护生态寓于经济发展之中。退耕种草,发展畜牧业是该区域的农业经营方向。通过在农牧交错带建立苜蓿、燕麦种植区域,可形成有特色的营养体农业。  相似文献   

14.
在河北沽源张家口农牧交错带研究了围封、浅耕翻改良措施对退化天然羊草草句草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由放牧相比,围封、浅耕翻处理均可以明显改善草地土壤物理性状,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土壤总空隙度、>0.25 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及团聚体结构稳定系数,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与浅耕翻处理相比,围封处理对退化羊草草甸草地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5.
在河北沽源张家口农牧交错带研究了围封、浅耕翻改良措施对退化天然羊草草甸草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由放牧相比,围封、浅耕翻处理均可以明显改善草地土壤物理性状,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土壤总空隙度、>0.25 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及团聚体结构稳定系数,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与浅耕翻处理相比,围封处理对退化羊草草甸草地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肃南县天然草地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了肃南县草地资源保护利用对策: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合理利用草原、保护草原生态的意识.二是根据草场退化情况做好天然草地的综合管护.三是根据天然草地植被生长情况加强对草地实行季节性休牧制度.四是强化放牧+舍饲的管理制度.五是科学施策遏制草地毒害草蔓延.六是加大...  相似文献   

17.
谢文章  孙义 《草业科学》2011,28(2):331-333
甘肃环县位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不合理的农业结构和资源不当利用一直羁绊着该县农业系统的发展。通过了解当地自然资源和草地农业结构现状,分析当地草地资源优势,认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建设天然草原,大力进行栽培草地建设,重视农作物秸秆合理利用,对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陕北农牧交错带为面,以神木为点,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建起一条适合陕北地区的"草-羊生态产业链",采用一种肉羊产业化经营模式,探索在一个生态地理区域内(陕北)草地退化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的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19.
草地退化后陕北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重建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北农牧交错带为面,以神木为点,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建起一条适合陕北地区的"草-羊生态产业链",采用一种肉羊产业化经营模式,探索在一个生态地理区域内(陕北)草地退化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的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刘旻霞 《中国草地学报》2006,28(2):13-16,43
对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错带的白银市天然草地植物区系组成、草地类型结构以及退化草地物种数、生活型构成、盖度、生物量等植被特征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研究了不同退化演替时期草地群落结构特征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高位芽植物最先消失,草地植物群落物种数和优势种密度急剧下降,群落盖度、生物量比、鲜草产量与可食草产量百分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提出了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