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简速了高品质杂交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的主要内容,介绍了高品质杂交棉新品种应用技术、高品质杂交棉高产保优栽培技术、棉花轻简育苗简化移栽技术、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棉田立体高效间套种技术的关键措施,评价了集成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棉区棉花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霞  郑曙峰  董合忠 《中国棉花》2017,44(12):32-34
基于长江流域棉区现行两熟或多熟种植制度以及机械化程度低的现实,在保持现有棉田两(多)熟制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改革简化种植管理方式和方法,建立以轻简育苗和简化施肥为核心的套种棉花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了套种棉花种植管理的轻便简捷;另一方面改套种或移栽为直播,建立油(蒜、麦)后早熟棉机械直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减少了用工。两套栽培技术构成长江流域棉花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为该区棉花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超薄除草地膜(药膜)是一种具有药层的新型农膜,移栽棉田使用该地膜不仅能增温保墒促进棉花早发,而且能有效防除棉田杂草,简化移栽地膜棉覆膜前喷施除草剂的操作程序,为此,进行药膜防除移栽棉田杂草试验研究,测定药膜的除草效果及对棉花的安全性,为进一步推广移栽...  相似文献   

4.
简述江西省近30年来棉花栽培技术六大创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总结江西省近30年来棉花生产上的成功经验,归纳概述了棉花生产栽培技术上的地膜覆盖植棉技术、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优质高产配套技术、棉田高效套种技术、棉花节本栽培技术、基质育苗裸苗移栽技术六大创新。其中节本栽培技术中还包含多年免耕技术、化学除草技术、轻简施肥技术、化学调控技术和行株距配置改良技术等。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地区移栽地膜棉简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胜  伍琦  曾小林 《中国棉花》2011,38(12):38-39
鄱阳湖地区是江西省棉花的主产区,占棉花种植面积的70%以上.该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并且土层深厚,养分丰富,耕性良好,十分适宜棉花生长.随着现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棉田管理繁重、用工多、成本高的问题日趋严重,广大棉农迫切需要减少繁琐的栽培环节,减少用工,降低成本,提高植棉经济效益.近年来,鄱阳湖地区通过不断开展地膜植棉的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将适合于鄱阳湖地区移栽地膜棉简化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6.
杨平华 《中国棉花》2001,28(7):36-37
近年来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潜江市棉花种植方式由麦套棉为主迅速向油棉连作转变 ,面积逐年扩大。 1 999年油后移栽棉面积仅 1 466.7hm2 ,占棉田面积 8.8% ,2 0 0 0年油后移栽棉面积发展到7333.3hm2 ,占棉田面积 41 .7% ,其中市属种植面积 580 0 hm2 ,占棉田面积 63%。从 2 0 0 0年起油棉连作将成为潜江市棉花的主要种植方式。因此 ,研究油后移栽棉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对夺取油棉双高产至关重要。1油后移栽棉增产机理1 .1棉花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补尝能力强特性棉花喜温好光 ,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 ,全生育期长 ,生长发育的可塑性强…  相似文献   

7.
以菏泽市为代表的鲁西南两熟制植棉区是山东省重要的棉花产区,一直采用套作的方式生产棉花.为了菏泽市棉花的绿色高质高效套作栽培模式的稳定发展,介绍了蒜棉套种、大蒜与棉花和辣椒套种、棉花与花生间作、棉花与西瓜间作、小麦与棉花套种共5种基本模式的种植方法,并以蒜棉套种模式为例,从选择适宜品种,棉花无土基质育苗、适期移栽、合理密植、加强肥水调控、科学简化整枝、合理化学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双晚栽培(晚拔棉材和大蒜适期晚播)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间套作的轻简化栽培技术,以提高复种指数,实现棉花与其它作物双优质、双高产和棉田高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湖南安乡棉区影响棉花生产环境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改大棵稀植为适当密植、大肥大水为施用缓控释肥、油后营养钵育苗移栽为油后直播的轻简高效且环保的栽培技术模式,并建议安乡棉区培育早、密、矮棉花新品种和加强棉田水利建设,以适应现代棉花的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以直播春棉为对照,田间调查比较棉瓜套种、麦后移栽、棉蒜套作、麦棉套作和育苗移栽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影响不同.与直播春棉棉田相比,棉花整个生长季节育苗移栽棉田平均百株棉铃虫落卵量减少,其他棉田均有所增加,棉瓜套种和麦后移栽棉田平均百株棉铃虫幼虫数量增加,其他棉田均有所减少,差异均不显著;除麦后移栽棉田外,其余棉田棉蚜发生量均增加;棉叶螨均有所减少;棉蓟马有所增加;除育苗移栽棉田外,棉叶蝉均有所增加,差异均不显著;绿盲蝽均明显增加.与直播春棉棉田相比,棉花整个生长季节草蛉均有所增加,棉瓜套种和麦后移栽、麦棉套作棉田差异显著,其余均不显著;棉瓜套种和棉蒜套作棉田平均百株龟纹瓢虫量有所增加,其余棉田有所减少,差异均不显著;麦棉套作棉田草间小黑蛛增加,棉瓜套种、麦后移栽、棉蒜套作和育苗移栽棉田草间小黑蛛均减少,育苗移栽棉田小花蝽平均百株增加,其余棉田均有所减少,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因此要根据不同种植模式棉田不同害虫和天敌发生规律进行棉花害虫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沿江棉区移栽棉田杂草发生及其化学防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2009年的调查,明确了安徽省沿江棉区移栽棉田杂草种类、发生规律及对棉花的危害,同时研究了4种棉田常用除草剂对移栽棉田杂草的防除效果,明确了其对棉花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技术迎合了时代发展需求,促进了棉花简化栽培技术,切实减少了棉花生产用工投入,打破了棉花生产几十年来地膜覆盖和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体系,成为棉花生产上的一场新的技术革新.在试验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技术的同时,重点研究了不同移栽密度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增加棉田效益,促进棉花种植的绿色与轻简化.介绍了适合江西植棉区棉花与油菜套作模式的绿色与轻简栽培技术,包括棉花和油菜的高产优质良种选择、田块选择、油菜秸秆还田、科学肥水管理、化学调控、病虫草害防控等方面内容,以供江西植棉区棉花与油菜两熟制种植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棉花育苗移栽的研究起始于50年代,到70年代后期得到推广应用,目前育苗移栽面积约占全省棉田总面积的90%以上。同时,在棉花育苗移栽的基础上,研究示范和推广了移栽地膜棉,目前移栽地膜棉面积占全省棉花育苗移栽面积的60%以上。由于移栽地膜棉和露地移栽棉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以及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提高,江苏省棉花单产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其中1996~1998年三年全省平均单产皮棉达1129.5kg·hm-2,并在生产中出现了移栽地膜棉每公顷皮棉超1875kg,露地移栽棉亩产皮棉超1500kg的高产示范方。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棉花育苗移栽的关键配套技术仍是我省棉花持续、稳定发展的技术支撑。本文是按照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林厅提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编制的“棉花育苗移栽亩产皮棉100~125 kg栽培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移栽地膜棉高产栽培技术要点①韩昌友湖北荆沙市农牧局434100移栽地膜棉是将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和棉花地膜覆盖栽培二者结合起来的栽培方式。1991年荆沙市开始示范推广,1995年全市已发展到3.29万hm2,占棉田总面积的25.4%,平均皮棉单产达15...  相似文献   

15.
抗草甘膦棉花高效简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抗草甘膦棉花品种是减少棉田杂草防治用工、提高植棉效益的有效途径。总结了黄河流域棉区抗草甘膦棉花的高效简化栽培技术,为其推广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移栽地膜棉是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与地膜棉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栽培技术体系。它能显著地改善棉田生态环境,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近两年在长江流域棉区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实践中,业已表明,移栽地膜棉是推动高产、优质、高效棉花生产发展的有效技术措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移栽地膜棉能较好地促进棉花早发,使得棉花的开花结铃期前伸,有效开花结铃时间增加。然而,由于移栽地膜棉前期生长快,消耗的养分相对露地棉要多,若管理技术跟不上,易出现早衰,前期的早发优势往往被后期早衰所影响。为了避免或延缓早衰现象,充分挖掘移栽地膜棉…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棉田种植制度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建华 《作物研究》2006,20(3):206-209
棉花是湖南的大宗经济作物,湖南优越的气候资源为发展棉田多种种植模式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条件。收集整理了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在湖南推广的多种棉田种植模式,分析了模式的特点、生产原理以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棉花简要栽培技术,并对棉田种植模式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塑膜育苗移栽棉花大面积推广以后,育苗基地约占棉田面积10%。床地移栽棉花由于迟栽晚发、结铃少、铃重轻、产量产值低。为了提高床地棉花产量,我们在生产实践中。试行棉花苗床留苗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据调查床地留苗錦花比同床移苗棉花亩铃数增加15.8~78%,单铃重增加0.86克左右,亩增皮棉22~79.6%,平均增产34%左右。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9.
棉花早衰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十分不利,常造成降质减产,轻度早衰棉田常减产10%左右,重度早衰棉田则可减产20%-50%,而且纤维品质指标也相应降低。鲁西地区一方面是在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和普及过程中,因棉田肥水运筹不合理、品种和栽培技术不配套等原因,棉花早衰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制约棉花优质高产的重要障碍;另一方面是棉花种植管理复杂,在棉花生产中出现了劳动力严重短缺的问题。针对抗虫棉生产中出现的这两个制约棉花生产的问题,开展抗虫棉防早衰简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是十分必要的,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提高棉花单产和纤维品质,稳定棉花面积,促进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n’。  相似文献   

20.
顾龙林 《中国棉花》2007,34(4):26-27
2006年对江苏大丰市主要棉田立体种植类型进行了调查,以筛选适合高效立体种植的作物、间套方式、组合、栽培技术等,为全市棉田高效立体种植的发展提供依据。1六种种植模式与综合经济效益1.1大麦/西瓜+棉花。大桥镇川南村253hm2,占该村棉花种植面积的85%。4m畦面,1.3m组合,前茬3行麦中间少种1行麦。西瓜3月下旬育苗,4月底—5月10日移栽,采用地膜+小弓棚,西瓜移栽在空幅中间,6月底前上市,小暑前大量上市,每公顷产西瓜3万kg,产值2.25万元;大麦4500kg,产值4500元;棉花产值1.65万元。三茬产值公顷4.35万元,净效益3.3万元。1.2雪里蕻/草莓+棉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