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徐学平 《新农村》2009,(7):41-41
有人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相似文献   

2.
我的母亲     
卞标 《中国农垦》2013,(4):71-72
在人类所有的情感中,最伟大的莫过于母爱了。享受母爱乃人之最大幸福,但我未曾享受完整的母爱。母亲去世时,我才十一岁,从此自比戈壁流沙,冷漠相随,直至我度过学生时代、踏入社会。几十年来,我一直想念母亲,她生前的往事,片段地浮现在眼前。夏秋傍晚,母亲常带着我散步,讲故事,启发我认识世界、知道善恶。寒冬晚上,围在一个  相似文献   

3.
<正>1案例解析今天的话题从三个案例说起。案例一:有一天和同事聊天,她问:"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父爱、母爱哪个多?"我不加思索地回答:"当然是母爱。"的确如此,父亲虽为教师,可是在我儿时记忆中,他很忙,很少在家,每周只是周六很晚才回来,在家待一天周日下午就返回学校,在家的一天和父亲也很少交流,他也很少过问我的事,因此父爱很淡。而看到母亲总是日日忙田作、夜夜灯下缝,自己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全是母亲辛劳操持,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母爱。  相似文献   

4.
问:我是浏阳乡某村一农民。在制定土地承包方案的过程中.村民争论比较激烈.对方案的分歧比较大。有人说只要过半数村民同意就可以了.有人说村民委员会同意就可以了.还有人说要三分之二人数通过才可以.到底哪一种说法正确呢?  相似文献   

5.
继母的爱     
刘娟 《百姓》2006,(4):59-59
两岁的时候,母亲与父亲离婚了,我被父亲送回老家跟随奶奶生活。从此,幼小的我没有母爱,象棵野草在乡村自由成长。直到我18岁那年,父亲重组家庭后,父亲才来信叫我回城里生活。就在我离开老家时,奶奶流着泪送我上车。奶奶说:有了继母,以后你就要受苦了,如果过不下去,就回乡下来。  相似文献   

6.
正又逢清明节,迄今给母亲扫墓已整整十八个年头了。十八年里,我时常梦见母亲,每每梦醒,我知道我又想母亲了。也许,母亲也想我了……母亲有个好名字,姓庄,名莲化。在我心目中,母亲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白莲化,圣洁而美丽。记得农村大集体年代,生产队实行工分制。每天上工前生产队长先敲响挂在村头大树杈上的预备铃,然后吹哨子挨家逐户再催一遍,而母亲早已在田里干了大半个钟头。每天如此,就难免有人说母  相似文献   

7.
卢兵 《新农业》2012,(3):42
养猪为赚钱!有人千方百计寻找便宜料,有人钻研自行改变配方降低成本,有人希望生猪价格上涨……可我想说,最重要的是要养好每头猪,有个健康稳定的猪群。就算饲料价格降一半,  相似文献   

8.
母爱的天空     
<正>每当我想起母亲,我的笔总是跪着行走。母爱是我随身携带的一把伞,伞下永远是晴朗的天空。我的孩提时代,充满着苦涩艰辛。记得小时候,家境很贫寒,母亲靠拼命挣工分维持一家七口人的生活,还要照顾七十多岁的奶奶。那时生活不好,吃的是玉米面,偶尔有白面馒头,母亲也总是留给奶奶吃。生活的艰难使我们过早懂事了,我们学习非常刻苦,在校做完了作业,晚上还聚在煤油灯下用功。母亲则默默地在  相似文献   

9.
金坪 《农村百事通》2009,(22):67-67
有一位叫师旦的母亲诉说自己10岁的女儿居然有了隐私。她偷看了女儿的日记本.发现女儿正在暗恋一位男明星。本子上写满了“我爱你”、“我想你”……之类的话。她很想和女儿挑明.又担心女儿会埋怨家长在侦查她的“隐私”。如果放任不管的话.又害怕女儿过早涉及情爱影响成长。这位母亲迷惑地说:“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一天没事儿.我站在一个卖辣椒的妇女的三轮车旁,趁着眼前没有买主,我自作聪明地对她说:“你把辣椒分成两堆儿吧.有人要辣的你就跟他说这堆儿是,要不辣的你就给他说那堆儿是。”  相似文献   

11.
《百姓》2001,(6)
谁说“笑比哭好”?我就最怕母亲笑。母亲一笑,就露出那嘴里孤零零的最后一颗牙,让我看了心酸。要知道,母亲还不到50岁呀!母亲常常说:“我爹我娘什么都好,就在牙上对我不好。”母亲把过早脱牙玩笑地归咎于外公外婆——她认为那是遗传。她开完这个玩笑后总是笑,一笑又露出那颗让我难以接受的牙。每逢此时,我心里总是  相似文献   

12.
包利民 《新农村》2011,(11):46-47
一童年。一个漆黑的夜里,大雨未歇。偶尔的闪电撕开黑暗,映出疾走的身影。母亲背着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伏在母亲的背上,如身处颠簸的船上。我昏昏沉沉地发着高烧,母亲踏在泥水中的脚步声,如在遥远的梦中……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我现在家中已有一个女孩一岁多了,由于“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经熟人介绍抱养了一个男孩,据介绍人说是个私生子,没办法才忍痛送人。我给了男婴母亲抚养费1.4万元,然而孩子抱到家中没几天,听说附近有人的孩子被别人半夜蒙面抢走。我心中不安,忙与“介绍人  相似文献   

14.
无私的母爱     
华凯 《新农村》2007,(4):29-29
上世纪60年代,我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逢年过节才能杀一只鸡吃。吃鸡时,大家都喜欢吃鸡肉,唯有母亲只吃鸡头。我们让母亲吃鸡肉,母亲说:“我喜欢吃鸡头。”她吃得津津有味。母亲这么喜欢鸡头,以后每一次杀鸡,我们就互相叮嘱:“把鸡头留给妈。”后来,母亲生了大病,医生说很难治好了。在母亲临终之前,我们让她好好吃一顿喜欢吃的鸡头。我正准备去买,母亲却拉着我说:“别浪费钱了,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吃鸡头。”我诧异地问:“那你为什么每次杀鸡都吃鸡头呢?”母亲说:“傻孩子,妈怎么能跟你们抢肉吃?”这么多年来,我们竟然一直以为母亲真的喜欢…  相似文献   

15.
金尚宾 《百姓》2009,(7):48-49
北京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叫《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没错儿.咱们生活中都有隐形的翅膀。暑假到来,同学们一下子有了大把光阴可以浪掷:有人搞旅游.有人搞电脑.有人搞对象。但玩儿什么都离不开数码:搞旅游你得有相机吧.搞电脑你得有计算机吧,搞对象你得打手机吧。所以说,数码产品就是隐形的翅膀。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惦记     
今年春节探家时,原本与母亲商定好的,“五一”来郑州我家住一段时日一不料,四月底突闯母亲患了肠癌.又一次使我孝敬母亲的愿望落空。我在震惊之余来不及多想,便匆匆地赶回老家新县.率弟、妹们送母亲去武汉医院进行复查.并做了切除手术?尽管手术很成功,我总算尽到了人子的孝道.但母亲癌细胞转移的重压,仍使我心似铅重,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17.
恐惧症     
杰克对精神科医生说:“医生.我每次上床睡觉,都觉得床下有人。你要帮帮我!”.“你每星期到我这里三次。连续来两年,我就能治好你的恐惧症。”医生说:“每次只收二百美元诊金。”  相似文献   

18.
麦子的气息     
这是秋天的气息,铺天盖地涌动着滋养和润泽庄稼人身心的麦香。在这漫无边际的金黄壮硕的成色里,庄稼人都喜成了一朵朵山丹花,心里填得满当当的,比轱辘碾过还瓷实:心里滋润得水灵灵的,比吃了蜂蜜还甜。母亲说.回家住几天吧,闻闻麦香的气息。我是庄稼人的儿子,应该吮吸些土地的精气.滋养滋养肺腑。其实,我知道母亲今年割不动麦子了  相似文献   

19.
研究证实,儿童肥胖有两个高发期:一是婴儿期;二是学龄初期。在1岁前和5、6岁时发胖.就意味着孩子体内生成了相当多的脂肪细胞,它们是肥胖的大本营。遗憾的是,很少有人知道.健康饮食习惯是在孩子出生后第一年养成的。许多母亲抱怨说,孩子不吃蔬菜。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正确喂养。  相似文献   

20.
香港女作家张小娴说:“拥抱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运动。我们在苍茫人世上寻找所爱,不过是在寻觅一个永无止境的拥抱……在这具肉身枯朽之前,曾经有人带着微笑把我抱起来,证明我享受过世上的关爱。”的确,对很多女人来说,拥抱是爱情最完美的表达。可男性往往想不通,两个人每天腻在一起有什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