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广西是茯苓的主产区,年总产量约占全国的80%。种植茯苓是当地苓农的一项主要副业。但在茯苓生产上一直存在着受白蚁危害问题。据调查,每年茯苓生产因受白蚁危害而减产一般在5~20%,重者达80%。为此,1985年以来我们深入茯苓产区,对茯苓白蚁的为害习性及发生环境因素等进行了一些观察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养蚕闲期(10月中、下旬),利用蚕架和蚕匾栽培平菇,是一项一举两得的配套副业化生产。我校从1987年秋至1989年秋进行了此项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培养料配方稻草80%,棉籽壳18%,石膏0.5%,过磷酸钙1%,多菌灵0.5%。先将稻草铡成约12厘米长,用2%石灰水浸泡24小时,捞起用清  相似文献   

3.
苹果套袋是提高质量,生产高档果品的一项新技术。自1995年开始,我镇果树站在陈段庄、苗庄、小申庄、宋官屯、刘集等15个村进行苹果套袋试验,套袋的苹果果皮细嫩,果面光洁、着色好,而且病虫果和烂果也少(由原来的30%下降到5%左右)。怎样才能搞好苹果套袋...  相似文献   

4.
李兵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4):137-138
承德市引进CO2缓释富氧秸秆发酵技术试验示范,在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应用该技术,1个生长周期农药用量减少约45%、节约用水30%、减少化肥投入40%、增产幅度达50%,是一项节支的绿色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5.
克菌康防治柑橘溃疡病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柑橘等食品安全质量要求的提高,试验和推广应用安全、高效农药成为目前柑橘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筛选生物源农药,2002年选择一种新型农用抗生素类杀菌剂——3%克菌康WP(通用名为中生菌素),在浙江黄岩的山地脐橙园内进行了防治柑橘溃疡病的小区药效试验。现将试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保护地蔬菜生产给广大农民带来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是农民致富、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已经成为我市的一项支柱产业。近几年,通过对蔬菜保护地测土化验结果看,有机质含量最高达到8.81%,最低1.37%,平均为5.09%;  相似文献   

7.
薄皮甜瓜在丹东地区保护地生产面积多达6000hm^2,已成为该地区农民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冬季日光温室薄皮甜瓜生产每667m^2产值可达3万元以上,是冷棚春季生产的2倍多。由于广大农民对冬季日光温室薄皮甜瓜生产技术掌握不全面而不敢轻易尝试,所以该地区保护地甜瓜95%以上的面积为冷棚春季生产,仅有不足5%的面积在冬季  相似文献   

8.
西瓜生产在山西省晋中地区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农业生产上的一项优势产业。80年代后期晋中西瓜面积达到8667hm2,西瓜生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西瓜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轮作倒茬防治西瓜枯萎病更加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示范推广了西瓜嫁接育苗栽培技术。这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高效栽培技术措施。1997年晋中地区西瓜嫁接面积达到312.5hm2,产量比不嫁接的增产10%~30%,平均单产达到3000kg/667m2。1砧木的选择西瓜砧术采用黑籽南瓜、瓢瓜和日本南瓜。试用结果表明,黑籽南瓜的发芽、出苗率较低;瓠瓜…  相似文献   

9.
蔬菜中管棚生产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保护地设施生产。它人为地改变了田间小气候环境,能使“春提前,秋延后”,是缓和蔬菜生产和供应的淡旺矛盾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上海市已有中管棚设施2万多亩。为了进一步提高中管棚设施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市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会同闵行、浦东、嘉定、青浦、南汇、金山、奉贤、松江、崇明等蔬菜技术推广站有关科技人员,对当前的蔬菜中管棚生产进行了调查。 一、生产现状 (一)生产模式:目前上海菜区中管棚生产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栽培型。春季栽培以番茄、黄瓜、茄子、辣椒、冬瓜等为主;夏季以栽培短期叶菜为主;秋冬季栽培以芹菜、菠菜、生菜等为主,是近郊老菜区和中远郊蔬菜园艺场的主要栽培模式,约占中管棚总面积的60%。二是育苗一栽培型。冬春季育“三茄二瓜二豆”秧苗;春季栽培番茄、黄瓜、茄子、辣椒、冬瓜、豇豆、刀豆等;夏季育苗甘蓝、花菜、芹菜等秧苗;秋冬季栽培芹菜、黄瓜、菠菜、葱蒜等。该模式为生产提供健壮秧苗,有利于瓜果豆类蔬菜的早熟高产,约占中管棚总面积的30%。三是留种(制种)一栽培型。以留种(制种)为主,冬季育苗或栽培,春季制种。利用这种模式生产茄果瓜类和花菜、甘蓝等杂交种子产量高而稳定,质量也好,直接经济效益和辐射经济效  相似文献   

10.
北方地区温室立体栽培姬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温室姬菇与蔬菜、葡萄、草莓等立体栽培形式,在常规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立体形式、改变菇畦宽度、切割料体、提早放风等四项技术关键,摸索出一整套适合北方地区规范化高产栽培模式,生物学效率高达200%~250%,经济效益是单一生产蔬菜的4~6倍。  相似文献   

11.
刘洋 《上海蔬菜》2012,(2):15-16
番茄是较早利用一代杂种的蔬菜作物之一,在世界各地蔬菜栽培中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番茄的杂交品种可比常规品种增产20%-30%。在番茄杂交制种生产中,影响制种产量的因素很多,授粉期的管理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授粉期的管理包括采集父本花粉、去雄、授粉以及肥水管理等,现将主要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设施栽培红灯樱桃在萌芽前(或升温1周左右)喷0.3%、0.6%、1%、1.5%的单氰胺,可使其萌芽期、盛花期提前4-16d,果实成熟期提前2-11d,不影响果实的品质与产量,仅此一项667m^2可增加收入2292-12822元。建议生产中使用0.6%-1%的单氰胺。  相似文献   

13.
对马铃薯进行茎尖脱毒,通过组织培养生产原原种、原种进行推广,是一项有效的避毒增产技术。脱毒马铃薯产量高,比普通马铃薯增产30%-40%,且品质优,熟期短,病害轻.市场好,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4.
苹果轮纹病的周年防治苏卫东(河北省唐海县农业开发办公室·063200)近年来,苹果轮纹病在逐年上升,一般果园因轮纹病的发生造成20%~30%烂果率,重者达70%~80%,形成有产无收,给果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搞好轮纹病的防治,是生产上的一项...  相似文献   

15.
田江  严军 《上海蔬菜》2008,(5):78-79
辣椒死棵病是造成辣椒植株死亡的几种病害的总称,也是近年来影响辣椒生产的重要病害。它的发生不仅直接影响了大田辣椒的生产,同时也给辣椒制种带来了严重危害。该病具有发病急、危害重、损失大的特点,轻者减产20%-30%,重者绝收。防止死棵病已成为当前辣椒生产,特别是辣椒制种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长江蔬菜》1987,(3):36-36
金水乡地处长江岸边,紧接洪山区青菱乡。土壤肥沃,交通方便,具有发展蔬菜生产的优越条件。近几年来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该乡从生态的适应性和经济的合理性出发。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并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经济优势。1986年全乡蔬菜面积达8500亩,比上年扩大3000亩。向市场提供蔬菜15000吨,比上年增长66.7%;蔬菜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由1985年的18.7%上升到30%。仅蔬菜一项、全乡人平收入为140元,比1985年增加56.13元。该乡蔬菜生产如此发展,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靠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的促进。  相似文献   

17.
优质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粮、菜、饲及工业原料兼用作物,其营养成分全面而均衡,市场开发潜力很大。脱毒马铃薯对马铃薯进行茎尖脱毒,通过组织培养生产原原种、原种进行推广,是一项有效的避毒增产技术。它具有无病毒感染、结薯早、膨大快、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脱毒马铃薯一般可增产30%-50%,(亩)产值千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苹果幼树换种腹接好我市苹果发展很快,仅1992—1994年新增果园5万余亩。据调查,有90%左右的果园存在着苗木混杂和品种不良的问题。为此,高接换种已成为我市当前果树生产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从1994年开始,我们采用腹接、切接、劈接等嫁接方法有计划地进...  相似文献   

19.
彭镇青扁豆大棚高密度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彭镇青扁豆高密度栽培技术是当地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与青扁豆生产合作社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技术优化后形成的一项新技术。与传统青扁豆栽培技术相比,其特点在于:种植密度提高了一倍,前期产量增加30%以上,具有节省土地、增加经济效益的作用,是一项提高保护地产出率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根结线虫为害较重,特别是大棚蔬菜主产区,因重茬现象突出,更易引发根结线虫病,产量损失一般为10%~35%,严重者高达50%以上,甚至绝收。所以,防治根结线虫病已成为当前蔬菜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根结线虫病防治的研究进展与实践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