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芦笋茎枯病(Asparagus stemrot)是浙江省芦笋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生产的发展。据报道,70%甲基托布津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系进口产品,数量很少。因而寻找价格低廉,效果好的国产农药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不同药剂及不同用药方法防治芦笋茎枯病的试验。  相似文献   

2.
防治芦笋茎枯病药效评估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芦笋(保护地)种植面积的加大,芦笋茎枯病为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芦笋生产,针对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防治芦笋(保护地)茎枯病的药剂进行药效比较,客观科学评价其防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芦笋,又名石刁柏,属百合科天门冬属雌雄异株多年生宿根性植物,以其幼嫩的主茎作为蔬菜食用。由于受到芦笋茎枯病的为害,造成我县芦笋生产停滞不前。最近由于我们采取一系列合理的田间管理及药剂防治技术,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压前控后”的方针,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1 芦笋茎枯病症状芦笋茎枯病以为害茎秆为主,有时也会发生在拟叶上。嫩茎发病初期,在茎的表面出现水渍状小斑点,逐渐变成棱形或短线型,以后发展成长纺锤形或长椭圆形大型病斑,病斑的一部分稍凹陷,病斑由淡青色、淡褐色,中心部转化成灰褐色至黄白色,病斑表面形成小黑点(…  相似文献   

4.
芦笋是我县的主要出口创汇蔬菜之一,但由于笋区集中连片种植面积大、年限长,加之近几年茎枯病对部分农药的抗性不断增强,甲基托布津等品种对其防效甚微,致使茎枯病逐年加重,化学合成药剂使用频繁,芦笋产量和质量下降,生产成本增加,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我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芦笋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残留,筛选高效、低毒、无公害农药防治芦笋茎枯病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2018—2020年,杭州佳慧芦笋种植基地疑似发现芦笋茎枯病危害,为了明确病原菌种类,将采集的病样进行致病菌分离纯化和鉴定,明确该病害为芦笋茎枯病,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通用引物及特异性引物扩增序列比对结果,该病原菌与天门冬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Sacc.)Bubak〕同源性为100%,鉴定为天门冬拟茎点霉。生物学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该病菌菌丝完全抑制,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菌丝的抑制作用次之,EC50为0.13 μg · mL-1。盆栽试验验证,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茎枯病防治效果最好,达94.56%,可作为防治芦笋茎枯病高效药剂。  相似文献   

6.
近3年来,对芦笋茎枯病(Phoma asparagi Sacc)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它在田间发病可分为始发期、普发期、严重期和茎枯死期四个阶段。田间发病与病源基数、雨量、温度呈正相关。采取彻底清园、鳞芽盘消毒、药剂防治、加强管理等综合措施可有效地控制茎枯病的发生和危害。药剂防治应以防为主,采用70%代森锰锌和1:1波尔多液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芦笋产区茎枯病危害较为严重,造成芦笋大面积枯死,导致芦笋产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芦笋的生产效益。为此我们对芦笋茎枯病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芦笋茎枯病是我县芦笋生产的大敌,直接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我们通过近年对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的摸索,初步控制了芦笋茎枯病的危害。目前我县芦笋亩产量已达到1000~1500kg,产值3000~4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9.
采用当前生产上广泛使用的冒牌Grande和美国进口F1代全雄杂交种Jersey Knight两个芦笋品种,在露地和保护地(普通塑料大棚)两种栽培方式下对芦笋茎枯病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芦笋茎枯病发病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栽培方式间,芦笋茎枯病发病率也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积极推广F1代杂交种和采用设施避雨栽培是防治芦笋茎枯病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芦笋茎枯病发生及其病原菌研究概况、芦笋野生种质资源及其抗茎枯病应用前景和芦笋茎枯病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认为大力加强芦笋抗茎枯病品种的选育是病害防控的根本方向和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以茎/叶性状不同的3个茎瘤芥自交系为亲本配制了2个杂交组合,对其P1、P2、F1、F2 群体茎/叶性状的遗传体系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杂交组合的茎/叶性状遗传体系均由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D-0)构成;F2 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为60.17%~68.74%,多基因遗传率为6.83%~10.23%;主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且均有不同程度的负向显性效应。  相似文献   

12.
13.
枣茎段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5个枣品种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不定芽的诱导和成苗的研究。在培养基MS+ZT1.75mg/L+KT2.0mg/L+NAA穴0~1.0mg/L雪上,枣茎段可以直接分化不定芽,MS+ZT1.75mg/L+KT2.0mg/L+NAA0.015mg/L培养基最适宜茎段不定芽的诱导。5个枣品种在不定芽的诱导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培养60d时鸡蛋枣的增殖倍数达到3.0,而尖枣仅0.32。保持叶片2~3枚有利于枝条生根,在1/2MS+IBA0.8mg/L培养基上生根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亚硫酸氢钠促进榨菜植株的光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榨菜"缩头"种盆栽苗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喷洒不同浓度NaHSO3后叶片的光合气体交换指标.分别用不同浓度NaHSO3(0.1,0.2,0.5,1.0,2.0,5.0 mmol/L)处理榨菜叶片后,Pn均有所上升,但以0.5 mmol/L NaHSO3处理后Pn上升最为明显,而不同处理间Gs、Ci、Tr均没有明显差异.0.5 mmol/L NaHSO3处理后,前3天Pn明显上升,但Gs、Ci、Tr与对照差异不大,处理后第4天开始,Pn逐渐下降,第5天时已下降到处理前水平,与对照没有差异.用0.5 mmol/L NaHSO3每隔5天处理榨菜叶片,2个月后,处理植株的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株高、叶面积、茎叶鲜重等均显著大于对照植株.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分期取样、化验分析、模型拟合的方法对茎芥菜一代杂种JL92-3A×JL155钾积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茎芥菜各器官钾积累规律符合Logistic方程,钾的旺盛积累期:根为11.9~16.1叶龄,叶为12.1~17.3叶龄,而茎为14.4~17.9叶龄,各器官在旺盛积累期积累的钾达65%以上。根据茎芥菜的钾素积累规律,提出了茎芥菜钾肥的施用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栽植密度与氮素施用量对榨菜茎瘤形态特征的影响及茎瘤空心发生规律,设置3个栽植密度(行株距为40 cm×40 cm、40 cm×30 cm、30 cm×20 cm)与3个氮素施用水平(100、300、500 kg/hm2),研究不同栽植密度与氮素施用水平对榨菜单茎质量、茎瘤横纵径、空心率及空心指数等指标的影响,并探讨茎瘤各形态指标与空心率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栽植密度30 cm×20 cm搭配300 kg/hm2氮肥施用时能够调控茎瘤形态指标,降低空心率,具有最优产量表现;而在40 cm×40 cm栽植密度下,增施氮肥显著促进茎瘤横纵径,但由于茎瘤空心高发,导致产量明显降低。同时,茎瘤形态特征指标与空心率的相关关系与通径分析表明,茎叶比、单茎瘤鲜质量、腋芽发生率、单茎腋芽发生数与茎瘤横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57~0.75),而与菜形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51);对茎瘤空心率直接影响较大的指标分别为茎瘤横径(1.91)与菜形指数(1.38),而其他指标均通过菜形指数作用于空心发生率(-1.24~-0.34),表明菜形指数是影响茎瘤芥空心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横径的伸长为茎瘤空心发生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棉柴栽培杏鲍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棉柴栽培杏鲍菇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棉柴与未发酵棉柴栽培配方均有利于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在20%~80%范围内,杏鲍菇的菌丝生长速度与配方中发酵棉柴的添加量成正比;对于未发酵棉柴来说,在20%~60%范围内,杏鲍菇的菌丝生长速度与配方中棉柴的添加量成正比。添加棉柴有利于杏鲍菇产量的提高,棉柴添加量为40%的配方⑥(未发酵棉柴40%;棉籽壳40%;麦麸15%;豆粕粉3%;糖1%;石膏1%)和配方②(发酵棉柴40%;棉籽壳40%;麦麸15%;豆粕粉3%;糖1%;石膏1%)生物学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以罗汉果组培苗为试材,在高温热处理不同天数后剥取茎尖,进行罗汉果花叶病毒脱毒技术研究,同时采用间接ELISA法和电镜观察法检测其脱毒效果.结果表明:适合罗汉果热处理的时间为7~15 d,试管苗的成活率可达90%~100%;38.5℃热处理10 d剥取0.2~0.5 mm的茎尖进行培养,脱毒率为100%.  相似文献   

19.
 美丽翠雀( Delphinium‘Schloss Wilhelmschohe’) 可在春、夏季用茎枝进行扦插繁殖。切取新生茎枝顶端12~15 cm枝条为插穗, 用IBA 5~10 mg·L-1浸泡基部1 h 后在珍珠岩∶腐叶土∶粗砂= 1∶1∶2 (体积比) 的基质上扦插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蔡小东  李志保 《北方园艺》2011,(13):128-129
以黄花梨的顶芽和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其丛生芽诱导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顶芽和带芽茎段以0.1%的HgCl2分别处理10、13min为宜;适宜的增殖培养基是MS+1mg/L 6-BA+0.5mg/L IAA;适宜的生根培养基是MS+2.0mg/L IBA+0.5mg/L NA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