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大庆油田地面集输管路中含水原油随含水率的增大导致其流变性发生的情况,开展了在室内水平管试验装置中向含水原油中加入DODE系列流动改进剂后的流动试验,探讨了DODE系列流动改进剂对含水率与表观粘度之间关系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含水原油中添加DODE系列流动改进剂可以使含水原油的转相点提前到35%~45%之间,提前形成具有适度稳定性的水包油型原油乳状液,显著降低了原油的表观粘度,改善了原油的低温流动性能,并且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2.
含水超稠油流变性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河油田含水超稠油的物性特点,从现场取样,用自行设计的细管式流变仪研究了含水原油的含水率、温度和剪切速率对含水原油流变性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温度和含水率条件下含水超稠油的流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和温度对流变指数有较大的影响,含水率越高,温度越低,含水原油流变指数越偏离1,非牛顿流体性越强;温度和含水率对含水超稠油的流变特性均有明显的影响,温度升高,视粘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超稠油管道输送水力及热力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维志 《油气储运》2007,26(4):11-13
通过对超稠油管道水力、热力条件的分析和流变性试验,确定出超稠油可输性的温度,结合辽河油田特油2号站至石化分公司超稠油输油管道设计,建立了超稠油管道集肤效应电伴热水力、热力计算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计算方法。在辽河油田特油2号站至石化分公司超稠油输油管道设计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超稠油掺水溶性乳化降粘剂降粘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河油田超稠油加热降粘工艺存在能耗过高的问题,在张一块超稠油井进行了掺活性水降粘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30%含水率高凝稠油中添加0.0125%的LJ-2乳化降粘剂与LH-XIV复配后,使含水高凝稠油在管道静态混合器和油泵的剪切作用下,形成相对稳定的O/W型乳状液,当剪切速率超过20 s-1时,可以进行管道的乳化降粘输送.采用掺活性水降粘技术可减少燃料费用.  相似文献   

5.
风城超稠油掺柴油长距离输送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莉  王从乐  姚玉萍  熊小琴 《油气储运》2011,30(10):768-770,716
针对新疆风城超稠油长距离管道的输送难题,结合超稠油特性及下游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的加工工艺要求,对比分析了掺稀输送工艺常用稀释剂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风城超稠油掺柴油降粘输送方法。以风重010井与重59井原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变学法与瓶试法,同时依据相关测试标准,测试分析两种原油脱水前后的基本性质、流变特性与粘温特性,评价其掺柴油的脱水效果及其脱水前后掺柴油的降粘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风城原油属于典型的超稠油,选用0#柴油作为稀释剂具有明显的安全经济优势;两种超稠油掺0#柴油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其表观粘度,而且有助于脱水;在0#柴油掺入体积分数为20%~25%、输油温度为80~90℃的条件下,两种超稠油掺混0#柴油处理后均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与可泵送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辽河油田超稠油物性"三高一低"的特点,用自行设计的细管式流变仪研究了超稠油的流变特性。根据实测粘温曲线,回归得到了超稠油的粘温方程。通过试验确定了80~90℃超稠油的流体类型,认为80℃为超稠油牛顿流与非牛顿流的转变点。归纳得出了超稠油流变方程,并根据超稠油的流变曲线回归得到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超稠油牛顿流的粘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黄树凤  申龙涉  郭佳天  王红  马祥礼 《油气储运》2011,30(2):123-124,135,78
利用水膜减阻输送技术可提高超稠油管道的输送效率.使用长200 m、管径108×6 mm的试验管道研究了具有流体特性的超稠油在70~85℃、含水率在4%~12%条件下,水膜输送减阻率与含水率的关系.为了减小误差,分别对管段1(0~100 m段)、管段2(100~200 m段)和管段3(整条管段)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将...  相似文献   

8.
孟江  任连城  魏小林  张燕 《油气储运》2012,31(3):167-170,247,248
利用试验环道对胜利新滩含水65%稠油的W/O乳状液采用转相乳化法形成O/W乳状液的性质进行测试。3种不同方案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环道试验配制的乳状液液滴尺寸分布范围大,稳定性较差;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环道流量和乳化剂加量对乳状液的动态稳定性影响较大;流量越大,O/W乳状液的动态稳定性越好;在一定范围内,乳化剂加量越大,O/W乳状液稳定性越好。在管流条件下,形成O/W乳状液和乳化剂在管壁吸附均可降低管输摩阻,乳状液的稳定性是影响管道压降的主要因素。温度变化对O/W乳状液的表观粘度影响不大,同时,加剂0.8mg/g形成的O/W乳状液停输再启动不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含水原油视粘度计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大庆含水原油视粘度与含水率、剪切速率和油温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含水原油的视粘度是温度、含水率以及剪切速率的函数.在转相点以前,视粘度随含水量的上升而增加,且受温度影响较大,同时剪切速率的影响也相当明显.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转相点的视粘度明显下降.在转相点以后,视粘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受温度和剪切速率影响,乳状液视粘度进入高含水区后变化趋于平缓.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来模拟各种影响因素与含水原油视粘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了含水原油视粘度计算公式.这种方法综合考虑了温度、含水率以及剪切速率对含水原油的视粘度的影响,模型计算精度高,为准确计算高含水原油管道工艺参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使用岩电试验求取阿尔奇公式参数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了利用优化算法求取阿尔奇公式参数的思路。针对传统优化算法所存在的虚拟碰撞问题,尝试利用雨林算法求取阿尔奇公式参数。根据60块岩样的蜡封水饱和度数据、物性数据以及深侧向电阻率数据,利用雨林算法求取的阿尔奇公式参数a、b、m、n分别为0.7、1.6、2.1、1.0。利用该参数对另外7块岩样进行含水饱和度预测,其结果与饱和度试验值相对误差不到11.0%,说明雨林算法可有效确定阿尔奇公式参数,在未做岩电试验的情况下可为含水饱和度计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新疆红山嘴油田红003稠油掺水的流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露  敬加强  董正淼  吴清红 《油气储运》2012,31(3):171-174,248
针对新疆红山嘴油田红003井区稠油特性以及集输难题,结合该井区的地形特征,对比分析了常用稠油输送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红003井区稠油掺水集输方法。以红003井区原油T1和TA为研究对象,采用原油含水率、流变学及密度测试方法,评价了两种原油的基本性质、流变与粘温特性;采用水平环道装置,对两种原油掺水的反相点及降粘减阻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红003井区原油T1和TA分别属于典型的普通稠油与特稠油,可以采用掺水等措施提高其流动性;其W/O型乳状液反相点分别约为40%和45%;当油水混合液含水率分别大于50%和55%时,在60~70℃的温度范围内管流表观粘度均在100mPas左右,降粘减阻效果显著,可实现顺利集输。  相似文献   

12.
林森  吴迪 《油气储运》1999,18(11):47-50
探讨了用转轮流动模拟器评价原油降凝剂的效果和模拟输油管道输送添加降凝剂含蜡原油的工业性试验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用转轮模拟器可以方便地测定了不同加剂量下降摩擦因子和原油视粘度随温度的曲线及管输温度界限等数据。  相似文献   

13.
张天娇  李汉勇  宫敬  段纪淼 《油气储运》2012,31(5):352-357,407,408
以大庆外输含蜡原油为实验介质,利用自行研制的高压流变特性测试系统,测试了实验油样在氮气和天然气两种气质加压条件下,油气两相和油气水三相在不同剪切速率、含水率及压力下的粘温特性,探讨了氮气和天然气的溶解度对含蜡原油析蜡点和溶蜡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气和天然气两种气质加压条件下,油气两相和油气水三相混合物的视粘度均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且温度越低剪切稀释性越明显。在相同的压力条件下,原油含水率低于20%时,油样视粘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在低于泡点压力的条件下,当以天然气加压时,油气水三相和油气两相混合物的溶蜡点和析蜡点均随压力升高而降低,而以氮气加压时的变化规律与此相反,说明天然气溶解于原油有利于改善原油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4.
原油水乳状液制备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研究了搅拌转速、搅拌温度、加水方式等因素对乳状液性质的影响,优选了乳状液的制备条件,并将室内制备的乳状液的粘度和现场相同含水率的乳状液进行了对比,确定了室内制备乳状液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W/O乳状液的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江延明  李传宪 《油气储运》2000,19(1):10-12,19
讨论了含水率,温度和时间等对W/O乳状液流变性的影响,当含水率较低时,W/O乳状液为牛顿流体。当含水率增加时,乳状液变为非牛顿流体,而且含水率越高,非牛顿性越强。W/O乳状液的粘温关系与原油类似,其粘温曲线可分为放射段和直线段,但非牛顿性强于原油。  相似文献   

16.
加热泵站采用控制粘度加热输送工艺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辽河油田曙光泵站管输原油的粘度化验数据,比较了控制温度加热输送与控制粘度加热输送两种工艺,介绍了控制粘度加热输送的优点。采用控制温度输油工艺加热原油后,虽然使出站油粘度降低,但出站油粘度波动情况并未得到改善;当加热泵站用出站原油作燃料油时,由于出站原油粘度波动,使加热炉操作困难,影响燃料油的燃烧状态。采用控制粘度加热输送工艺后,出站油粘度稳定,可以改善控制温度加热输送工艺的不足之处。为了改善输油管道的运行管理,降低输油成本,在一般人工控制温度的加热泵站和自动控制温度的加热泵站,采用控制粘度加热输送工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从郑王混合稠油集输工艺现状出发,以稠油混合油为研究对象,对乳化油的制备、流动特性、稳定性、含水量、配伍稳定性、破乳脱水影响稠油乳化降粘集输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集输工艺改造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