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采用棉花-绿豆间作模式,因为早春棉株小,光照资源丰富,绿豆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完成整个生长周期;间作棉品质好,售价高,在对棉花产量无明显影响的情况下,间作模式每667平方米增收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 棉花喜温,而绿豆(或豌豆)喜阴凉,二者间作套种,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土壤养分资源、时间与空间等。棉花采用大、小行种植,地膜覆盖,大行间作绿豆(或豌豆)。早春棉株小,光照资源丰富,绿豆(或豌豆)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完成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到7月上、中旬成熟收获。此时,棉花已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盛期,可集中肥水管理,确保棉花增产增收。整个生育期,在不影响棉花产量的情况下,每亩(1亩=667平方米)可纯增收绿豆(或豌豆)50~6O公斤。棉豆间作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试验示范证明,棉花与绿豆间作,棉花产量基本不受影响,每亩可多收绿豆30~50kg。棉花与绿豆间作,棉豆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增加了对光热的截取与吸收,有利于充分利用地力、  相似文献   

4.
棉花-绿豆合理间作模式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在田间条件下,对棉花-绿豆不同间作模式下的养分利用率、成熟期棉花土壤营养成分(氮素、磷素、钾素、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及pH值等进行了测定,并对其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宜河北省中低产区的棉花-绿豆间作模式为棉花大行距90 cm、小行距60 cm,在棉花大行种植1行绿豆。该模式产量及经济效益均优于其他模式。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选择棉花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田间试验棉花种植模式设单作、间作1行绿豆、间作2行绿豆,每种模式的行距均设2个水平处理,研究了不同模式处理对棉花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SPAD值、光合速率、产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75 cm+75 cm等行距种植模式相比,90 cm+60 cm宽窄行单作种植能显著增加蕾期和花铃期的棉花叶面积以及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花铃期棉花倒四叶的叶绿素含量,提升光合效率,显著增加单铃数、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与棉花宽窄行单作处理相比,采用100 cm+50 cm行距、在棉花宽行间作1行绿豆处理的棉花单铃数、单铃重、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下降均不明显,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提高,还可以增加绿豆收益。综合考虑棉花产量与经济效益,本研究条件下,适宜的棉花种植模式为宽窄行90 cm+60 cm单作或100 cm+50 cm间作1行绿豆。  相似文献   

6.
在冀中南地区,棉花一般实行大小行种植,全部地膜覆盖,在棉花蕾铃期未封垄前,棉株行间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利用这个时期,在棉田间作一行绿豆,在棉花封垄前即可收获,对棉株生长和棉花产量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绿豆的适宜播种期较长,4~7月均可播种,但是播种越迟,产量越低.一般以4~5月播种最佳,因为此期播种出苗早,生育期长,结荚数多,产量高.绿豆与经济作物间作也要力争早播,如与红薯间作,最好先整地做垄,然后垄边种豆,垄上栽薯,争取在薯藤封行前绿豆长好苗架.与棉花间作时,绿豆可提前几天或与棉花同期播种,若播期过晚,会延长棉豆共生期.  相似文献   

8.
<正>棉花绿豆间作技术是利用棉花从播种到封垄前这段时期间作一行生育期短的绿豆,在棉花封垄前收获绿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种植效益。绿豆植株矮小、生育期短,根瘤还有固氮作用,既不影响棉花生长,也不影响棉花产量。棉花间作绿豆,在不影响棉花正常生长和产量的前提下,每亩可增收绿豆30~45 kg,扣除绿豆追肥成本后亩收益125~200元。棉花与绿豆间作是河北省棉区  相似文献   

9.
<正>棉花绿豆间作技术是利用棉花从播种到封垄前这段时期间作一行生育期短的绿豆,在棉花封垄前收获绿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种植效益。绿豆植株矮小、生育期短,根瘤还有固氮作用,既不影响棉花生长,也不影响棉花产量。棉花间作绿豆,在不影响棉花正常生长和产量的前提下,每亩可增收绿豆30~45 kg,扣除绿豆追肥成本后亩收益125~200元。棉花与绿豆间作是河北省棉区  相似文献   

10.
杏棉间作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喀什地区杏棉间作棉花种植密度、种植模式、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与应用,制定出杏棉间作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实践表明,应用该技术可进一步协调杏树与棉花的生长发育进程,显著提高杏棉间作条件下棉花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田试验,以典型农林间作模式枣棉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5个不同处理(3种不同间距的枣棉间作处理Int 2、Int 4、Int 6,枣树单作处理Sole J,棉花单作处理Sole C),研究枣棉间作复合系统的耗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枣棉间作复合系统中,棉花不同生育阶段的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差异,耗水量随棉花行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枣棉间作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索枣棉间作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间作的棉花种植密度,以期为南疆果棉立体种植模式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枣棉间作条件下,设置高、中、低3个密度水平(31.27×104、25.01×104和20.84×104株/hm2),研究枣棉间作对棉花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枣棉间作条件下,25.01×104 株/hm2密度在各个时期的净光合速率较大,蒸腾速率最低值出现时间较晚,冠层结构合理,生育后期有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光合物质累积多,皮棉产量较高.[结论]枣棉间作下不同的种植密度会对棉花生长发育特性以及产量有一定的影响,而适宜的种植密度则能优化这种立体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喀什地区枣棉间作栽培发展较快,由于农户在掌握间作种植技术方面水平有限,管理粗放,栽培模式不合理,导致棉花产量低,影响农民收入。为提高喀什地区枣棉间作棉花产量和品质,通过试验,探索适合喀什地区枣棉间作的棉花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喀什地区疏附县吾克萨克乡4村3组。枣树间作地面积40公顷,枣树树龄5年,株行距1米×6米,土壤为壤土,前茬作物小麦、西瓜。  相似文献   

14.
一、试验目的探索杏树与棉花间作模式下棉花产量形成规律,及适宜于杏树间作的种植密度及栽培技术。二、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疏附县吾帕尔乡3村4组。杏树间作地面积20公顷,杏树树龄8年,株行距3米×6米。土壤为沙壤土,前茬作物小麦、饲草。三、试验设计1.供试棉花品种棉花品种选用喀什地区目前主栽的3个品种:中棉41号、中棉43号、中棉49号。2.模式设计①棉花同密度不同品种。②棉花相同品种不同  相似文献   

15.
棉豆间作种植模式优势与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江汉平原推广棉花与大豆间作种植模式的优势、经济效益 ,介绍了棉豆间作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核棉间作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及自然天敌种群的影响.[方法]2017~2018年在新疆阿克苏市选择核桃棉间作模式试验点21个,研究核桃棉花间作棉田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自然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核桃间作棉田节肢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68,单作为0.56;核桃棉花间作均匀...  相似文献   

17.
以国审早熟春大豆湘春豆26和棉花湘杂棉8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棉豆间作方式对大豆、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厢宽为2.4 m时,两行棉花间作4行大豆能形成较合理的棉豆间作复合群体,早熟春大豆能充分利用棉花生育前期及棉花行间空间资源,产生较高的群体经济效益,其最高经济效益可达36 233.9元/hm2,分别比清种大豆、清种棉花分别高226.88%和28.06%。  相似文献   

18.
<正>邱县位于河北省南部,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优质棉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棉花50强县,被河北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棉花之乡",素有"冀南棉海"明珠之誉。棉花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左右,亩产皮棉90公斤以上,棉花是邱县农业主导产业,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棉花价格的波动,棉花比较收益降低,而采用棉花绿豆间作套种模式,既可以充分利用光热、土壤养分等资源,又可以促进土壤增肥固氮,而且间作套种模式省时省工,在不影响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9.
以枣树和棉花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田条件下,枣棉复合系统对植物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作、间作模式下枣树和棉花地上生长指标及叶片光合特性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枣树表现为单作模式大于间作模式,而棉花则为间作模式大于单作模式。单作、间作模式下枣树叶片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而棉花则没有出现该现象。枣树与棉花共生期,从枣树、棉花地上部生长指标以及间作中棉花偏土地当量比可知,间作增强了棉花的间作优势,提高了复合系统的经济效益。复合系统种间地上部之间存在光能的竞争,这种竞争减弱了间作枣树对光能的利用,增强了间作棉花的光合作用能力,有利于间作棉花利用种间光合作用优势积累更多的干物质。  相似文献   

20.
为探寻枣棉间作下不同种植方式对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合南疆阿拉尔垦区枣棉间作适宜的棉花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在枣棉间作条件下,设置m_1、m_2、m_3 3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分别距离红枣1.5、1.0、0.5 m种植棉花,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棉花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m_3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都有较强的优势,在日变化中蒸腾速率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水分利用率相对较高。在南疆阿拉尔垦区,枣棉间作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光合特征具有很大的影响,选择头年嫁接灰枣与高密度棉花种植方式能有效改善这种立体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