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试验以38份不同生态类型的黄瓜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采样后利用气相色谱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表明黄瓜果皮中毒死蜱的残留量与整瓜中毒死蜱的残留量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7181,而果肉与果瓤混合样中毒死蜱的残留量与整瓜中毒死蜱残留量的相关性较小,相关系数仅为0.1761。  相似文献   

2.
以揭阳翠绿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整蔓方式进行对比试验,分析其对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整蔓对主蔓、侧蔓、单株的生长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增加单瓜重,降低畸形瓜率,改善黄瓜品质;整蔓后,主蔓生长粗壮,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结瓜数均增加,产量上升,而侧蔓与单株的叶片数、叶面积、结瓜数均减少,产量下降;综合来看,以留主蔓整蔓方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降解动态试验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研究了毒死蜱在苹果果实、叶片及树下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规律。样品经乙腈提取,毛细柱分离,TSD检测。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苹果不同部位中的残留主要集中在果皮部分;在推荐浓度和使用次数下,毒死蜱在果实中的半衰期为24.50天,最低检测限量为0.012mg/kg;毒死蜱在果实、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量与试药量和次数有关;毒死蜱的残留量与时间有函数关系,随着时间的增加,残留量逐渐减少,整个消解过程呈负指数函数变化;毒死蜱降解速率:叶片>果实>土壤,最终残留量:果实>土壤>叶片。  相似文献   

4.
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有机磷残留量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143-146
以测定黄瓜中毒死蜱残留量为例,建立数学模型,并从称样质量、定容体积、重复性等对影响测量结果的各个分量进行评定,得出检测方法重复性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为3.86%,毒死蜱标准溶液浓度测量值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为1.393%,色谱仪峰面积测量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为1.633%。以上猿项分量对测量不确定度构成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5.
套袋对黄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农8号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白色聚乙烯膜进行果实套袋,研究了套袋对中农8号黄瓜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瓜瓜长为6~8 cm时套袋最佳,与对照相比,套袋处理黄瓜的瓜长、瓜径、瓜重和生长率分别提高了21.6%、17.1%、64.4%和45.0%;黄瓜果皮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85 μg/mL和4.01 μg/mL;黄瓜VC含量较对照提高了19.64 mg/(100 g);套袋能提高黄瓜的水分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且畸形瓜率降低了44.53%,黄瓜的感官品质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毒死蜱在叶菜上的残留及降解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芥菜为例,对露地条件下生产的叶菜类蔬菜中毒死蜱的残留及降解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芥菜中的降解速率在喷药后5 d内呈直线下降趋势,第5 d后降解趋于平稳;毒死蜱在芥菜中的残留量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以毒死蜱最高推荐浓度和低于最高推荐浓度3倍的药液量进行喷洒,在7 d安全间隔期及安全间隔期满2d后,毒死蜱在芥菜中的残留量均高于国家标准.因此,建议对毒死蜱的推荐使用浓度、施用次数、安全间隔期等做进一步的试验研究,以确保蔬菜的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坐瓜灵对黄瓜膨瓜速度及产量的影响蒋燕张菊平张兴志(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洛阳471003)黄瓜是目前生产上栽培面积较大的蔬菜之一,如何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增进效益是生产中一直探索的课题。本试验用坐瓜灵对黄瓜瓜胎进行了不同时期处理,以研究坐瓜灵对黄瓜膨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与毒死蜱混用对四季豆的残留降解和安全间隔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死蜱在四季豆中的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毒死蜱在四季豆中单独使用时的原始残留量较低,而不同有机硅剂型与毒死蜱混用处理对四季豆中的残留量有不同的影响;毒死蜱与有机硅混合处理的残留量高于单独处理,但对四季豆巾毒死蜱的降解速率与半衰期影响不大.根据毒死蜱在四季豆中的残留降解动态方程,计算出不同间隔期的理论残留量,并参照国外标准计算安全间隔期在5 d左右.结论认为,尽管毒死蜱及其与有机硅混用时在四季豆中的残留量可符合CAC的标准要求,但较难达到欧盟、美国和日本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天津主要蔬菜产区对新型杀菌剂啶氧菌酯在露地黄瓜上的残留状况进行研究,并对黄瓜个体的差异与农药残留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啶氧菌酯在黄瓜上的污染控制及其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首先建立了基于QuEChERS方法结合液相色谱法的黄瓜中啶氧菌酯残留量分析检测方法,在0.02 mg/kg、0.2 mg/kg和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上啶氧菌酯的平均回收率为76.5%~93.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其准确度和精确度均符合我国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要求。在对黄瓜中啶氧菌酯的残留状况进行研究时发现,施药后1 d内药剂消解迅速,之后消解速率逐渐趋缓,3 d时残留量已降至欧盟制定的最大残留限量(0.05 mg/kg)以下。而在对黄瓜个体中啶氧菌酯残留量的差异进行研究时发现,平均残留量(0.639 mg/kg)大于残留量中值(0.508 mg/kg),黄瓜个体的质量与其中啶氧菌酯的残留量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崔家俊 《河南农业》2005,(12):26-27
本试验以耕深20厘米为对照,50厘米为处理,以津春3号黄瓜为试验材料,分别对黄瓜的茎粗、节长、叶面积、生长高度、瓜的产量、瓜的正品率,以及发病状况等方面做比较详细的测量、记录、对比、分析,总结试验所得的经验与教训,以期在今后的黄瓜生产过程中为土壤的耕翻深度对黄瓜生长  相似文献   

11.
山农一号黄瓜是烟台市农业科学院近年育成的节成、无籽黄瓜新品种。与一般黄瓜品种对比在试种中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1.全雌性、节成性 植株从第二节起节节有瓜,而且整株雄花很少,几乎不能授粉受精,因而形成无籽黄瓜。单株重最高可达900克,最大瓜长48厘米,而不失去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设施黄瓜科学施药,调查了豫北新乡地区设施春季黄瓜杀菌剂施用状况,并对黄瓜果实和土壤的杀菌剂残留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烯酰吗啉和苯醚甲环唑等常用杀菌剂均能在黄瓜果实和土壤中检测到,其中烯酰吗啉残留量最高,土壤中残留量为63.27μg·kg-1,黄瓜中残留量为8.38μg·kg-1。总体来看,河南豫北新乡地区设施黄瓜果实和土壤存在较高的杀菌剂残留量,这与当地在设施黄瓜生长季节大量施用杀菌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土壤中毒死蜱及主要代谢产物的降解与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施用农药毒死蜱后土壤中毒死蜱及其主要降解产物3,5,6-三氯吡啶-2-酚(TCP)污染分布特征,评估农田土壤环境中毒死蜱及TCP的环境风险,以玉米、小麦和大豆3种作物农田为研究对象,开展旱地农田田间试验。通过对施用后不同时间农田土壤中毒死蜱浓度检测发现,土壤中毒死蜱均在前期消解较快,后期逐渐变缓。小麦、大豆、玉米种植土壤中毒死蜱的半衰期为7.86~24.84 d(均小于30 d),消解速率常数为0.027 9~0.088 2 d-1。前期均表现为0~5 cm土壤中毒死蜱残留量最大,15~20 cm土壤中毒死蜱残留量最小,即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中毒死蜱的残留量逐渐降低;随着时间的延长,0~10 cm土壤中毒死蜱残留量逐渐减少,10~20 cm土壤中毒死蜱残留量逐渐增加。TCP比母体毒死蜱更容易迁移,对环境的污染风险较高。随着毒死蜱施用剂量的增加,小麦、大豆、玉米3种作物种植土壤中毒死蜱及TCP的短期和长期生态风险均增大。超推荐剂量施用毒死蜱导致毒死蜱及TCP产生较高的短期和长期生态风险,TCP生态风险在3种作物农田中均达到了高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4.
在山东济南和浙江杭州、河南焦作三地进行了毒死蜱在花生上最终残留试验,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毒死蜱在花生及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施药后到采收期时花生中的毒死蜱残留量均低于0.2 mg/kg。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用于防治花生蛴螬,施药剂量不超过2 250 g a.i./hm2(推荐高剂量)、施药1次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苹果果实中毒死蜱残留的品种间差异及套袋对其残留的影响作用,采用气相色谱法(GC-FPD),研究了不同品种苹果果实中毒死蜱的残留动态以及套袋对苹果果实不同部位中毒死蜱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苹果果实中的残留量存在着明显的品种差异,其中红富士属于高农药残留的品种,而嘎拉、红将军和83-1-70-3则属于低农药残留的品种。毒死蜱在苹果果实不同部位中的残留量表现出明显差异,果皮是毒死蜱残留的主要部位,其次是全果,果肉中的残留最少。套袋明显减少了毒死蜱在苹果果实中的残留量,不论处理浓度和取样时间如何,套袋苹果果实中毒死蜱的残留量比不套袋至少减少1/3。  相似文献   

16.
《吉林农业科学》2013,(4):66-70
本文以膜下滴灌条件下日光温室黄瓜为试验材料,对开花期和结果期不同灌水量处理下黄瓜的瓜长、瓜径、单瓜重及产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处理的水量范围之内,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黄瓜瓜长、瓜径及总产量均不同程度地增加。本研究表明,日光温室黄瓜在膜下滴灌条件下开花期每隔7 d灌水1次,结果期每隔3~5 d天灌水1次,每次灌水10 m3/667 m2时,既有利于黄瓜商品率的提高,又有利于产量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25%异丙威·毒死蜱乳油中毒死蜱在水稻及稻田中的残留消解动态,采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法对水稻及稻田中的毒死蜱残留量进行测定,旨在为该药在水稻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毒死蜱在稻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45~3.48 d、3.16~6.36 d和2.05~2.98 d。毒死蜱在稻田土壤、糙米、谷壳和植株中的最终残留量随施药剂量、次数的增加而增加,随采样时间延长而降低。按推荐剂量1 800 g/hm~2和1.5倍推荐剂量2 700 g/hm~2各施25%异丙威·毒死蜱乳油3~4次,距末次施药33 d,土壤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44 7 mg/kg和0.081 2 mg/kg,植株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47 9 mg/kg和0.063 2 mg/kg,收获的糙米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45 4 mg/kg和0.076 5 mg/kg,谷壳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84 3 mg/kg和0.093 6 mg/kg,均低于我国规定的毒死蜱在稻谷中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此时收获的稻谷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绞股蓝中毒死蜱残留量SFE-GC/MS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绞股蓝中毒死蜱残留量的超临界CO2萃取(SFE)和气相色谱-质谱结合的检测方法(SFE-GC/MS)。【方法】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动态萃取CO2体积为影响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设计L16(43)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CO2萃取绞股蓝中毒死蜱的最佳萃取条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检测模式对绞股蓝中残留的毒死蜱进行检测,并对毒死蜱在绞股蓝中的残留降解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绞股蓝中毒死蜱的适宜条件为:采用先静态后动态的萃取方式,静态萃取时间为20 min,动态萃取条件为:压力41.370 MPa、温度50℃、CO2体积30 mL。毒死蜱超临界CO2萃取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88.87%~112.3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58%~13.78%,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在推荐用量(75 mL/hm2)和加倍用量(150 mL/hm2)条件下,毒死蜱在绞股蓝上的动态残留半衰期分别为2.36和2.21 d,喷药30 d后,已检测不到其在绞股蓝上的残留量。【结论】建立的毒死蜱SFE-GC/MS检测方法具有萃取效率高、无污染、经济等优点,适合于绞股蓝中毒死蜱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以子蔓结瓜为主的地方品种无刺黄瓜为对象,进行了黄瓜喷施增瓜剂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增瓜剂后能够大幅度增加主蔓、子蔓雌花数,提高主、子蔓雌花节住率,增瓜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弱光对两品种黄瓜光合特性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华北型黄瓜中农8号和西南本地春秋黄瓜为试材,秋露地栽培,通过遮光模拟弱光逆境,幼苗定植大田缓苗后,用单层黑色遮阳网(遮荫率70%)遮荫直至拉秧,生育期内测定弱光逆境下黄瓜植株主要生长发育指标和基本光合参数。结果表明,遮光处理后两品种黄瓜株高升高,茎蔓变细,叶数减少,叶片变薄,株叶面积增大,根冠比增大,整株鲜、干样质量减少,向叶分配比例降低,向根、茎分配比例升高,尤以茎的明显。叶绿素a、b、类胡萝素含量上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降低,而胞间CO2浓度升高。根瓜节位升高,单株结瓜数减少,化瓜数增多,单株产量下降。弱光下虽春秋黄瓜的株高、株叶面积、整株鲜样质量、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值高于中农8号,但前者前15节雌花数、单株结瓜数、单瓜鲜重等值低于后者,即使春秋黄瓜植株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但其雌花数、结瓜数少,终使产量不及中农8号。由此可知,春秋黄瓜的弱光耐受性差于中农8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