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实施玉米生长情况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对玉米生育进程及生长环境进行监测,为指导全区玉米生产及规范栽培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及时了解玉米生长情况对辅助指导玉米生产、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具有重要作用。辽宁省玉米生长动态监测工作已开展多年,通过监测使各相关部门能及时掌握全省玉米生长情况,对促进生产、调整种植结构等工作具有积极作用。进一步丰富提高监测水平,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赵彦明 《新农业》2022,(16):6-7
本文以玉米病虫害为研究对象,对病虫害的主要类及危害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制定的玉米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方案,精准监测,综合防控,为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以及玉米的有效供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管理信息咨询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研究玉米区划及CERES——玉米模式应用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双重系统——玉米生产管理信息咨询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进行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管理咨询服务:玉米适宜种植区咨询、栽培措施咨询、生长状况监测、气象灾害诊断、产量预测、生产潜力估算等。  相似文献   

5.
光谱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光谱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利用光谱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等相关信息进行无损监测的研究日益深入。综述了光谱技术在玉米养分、籽粒品质、估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玉米光谱监测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了广东省玉米光谱监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东北玉米生长发育动态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关试验数据和气象资料,通过MATLAB及相关软件求得模型参数,确立东北玉米生长发育动态模拟模型,对玉米生育期、植株累积干物质及产量等进行模拟。经实测值与模拟值对比发现,玉米各生育期之间观测与模拟的平均绝对误差都为2.6 d,植株干物质累积量的平均相对模拟误差为25%,玉米叶面积指数实测值和模拟值吻合较好,R2和RMSE分别为0.975和0.261,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可用于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模拟以及对作物的生长监测和遥感估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测研究大多是通过建立复杂的生长模型来实现的,而这往往不具有较强的推广性。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植被指数和产量统计数据的玉米长势监测及产量预测方法。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09A1数据建立其2000-2018年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时间序列,并将该序列作为径向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下一阶段的EVI值或玉米产量作为网络的输出参数,完成玉米的长势监测及产量预测。该方法被成功应用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的玉米研究中,对玉米EVI值的预测精度达到了90.0%以上,产量预测相较于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也有明显提高,预测精度达到了98.6%。依赖植被指数和产量统计数据的长势监测及产量预测方法有较大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简称OTC)小尺度的模拟控制试验,设置对照(CK),连续5年(2016—2020年)同步监测模拟增温处理对玉米生长特性及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平衡的影响,为实现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玉米的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期的发展,OTC和CK处理下玉米茎粗、株...  相似文献   

9.
目前玉米陆续进入抽雄吐丝期,长势总体较好,但后期为确保玉米的生产安全及丰收丰产,玉米生育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如下。1排涝防涝保生长近期雨水较多,低洼易涝田块排除积水,防止涝害发生,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搞好土壤墒情监测,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要,避免因旱涝造成减产。2补施粒肥增粒重多雨易导致肥料淋失,引起后期脱肥。在玉米吐丝期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应用玉米秸秆加腐熟剂技术,监测土壤理化性状及下茬作物生长状况。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模式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下茬作物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1.
遥感技术凭借其可以实时、快速、准确、无损地获取薯类作物生长信息的特点,已经是监测薯类作物生长的重要手段。薯类作物的茎叶和块根生长分别在地上和地下,光谱反射机理均不同于禾本科类作物(如水稻、玉米和小麦),因此,薯类作物具有遥感监测研究特有的方面。总结了遥感技术的特点,遥感平台的种类和遥感监测方法,以及应用遥感技术在薯类作物种植面积提取、病害管理、长势监测和估产等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遥感技术在薯类作物生长信息监测的不足,进一步提出相关建议,并指出了探索薯类作物空间分布信息及变化、薯类作物长势高效监测、薯类作物产量预测模型、薯类作物遥感模型与农学模型同化机制研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辽西半干旱区旱地玉米微集水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半干旱区旱地玉米对天然降水利用率,特别是提高5-10 mm微小降雨的利用率,使其就地入渗,改善农田土壤水分供给状况,提高作物生长的水分满足率,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对旱地玉米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栽培模式,通过对玉米整个生育期土壤水分监测、经济性状及产量分析证明,旱地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可充分接纳和利用天然降水,增产效果明显,较对照增产39.76%。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东北黑土区剥离表土为土源进行土地复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选择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一个废弃多年的采石场进行覆土造地,根据土壤可供作物良好生长的土层厚度进行了不同厚度(20厘米、30厘米和50厘米)的覆土试验,在试验的地块采样监测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有利于玉米生长并得到最佳产量的适宜覆土厚度为50厘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分生孢子飞散动态进行捕捉及监测,发现生长季节不同时期孢子捕捉量不同,生长中前期捕捉量高,尤其是玉米播种后20~65 d捕捉的孢子数量占整个生长季节的89%以上,9月进入生长后期,孢子捕捉数量显著减少。分生孢子始见于7月中旬,自捕捉到孢子后7 d左右田间开始陆续发病。孢子飞散量与气象因子(降雨量、相对湿度、温度)及病情(平均病斑数)相关性较低,但与调查当日病情(平均病斑数)和前7 d内的降雨量之积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因其特有的糖分成分,生长中遭受的病虫害也较多。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保障玉米健康生长,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文中阐述了玉米在不同的生长时期极易发生的病虫害及防治手段,详细讨论了玉米几种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北方的重要粮食作物,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在优化玉米生长的土壤环境及缩短玉米生长周期的基础上提高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玉米生长的土壤环境、水源利用及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促进作用,可以提高玉米种植效益。本文主要在分析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概念及应用作用的基础上探讨具体应用策略,以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玉米产量可受到生长环境、品种及土壤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种植玉米时要因地制宜,确保应用的种植技术能够符合玉米生长特性进而为增产及增收创造有利的条件。文章分析了种植玉米时采用的技术,旨在提升玉米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半干旱区旱地玉米对天然降水利用率,特别是提高5—10mm微小降雨的利用率,使其就地入渗,改善农田土壤水分供给状况,提高作物生长的水分满足率,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对旱地玉米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栽培模式,通过对玉米整个生育期土壤水分监测、经济性状及产量分析证明,旱地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可充分接纳和利用天然降水,增产效果明显,较对照增产39.76%。  相似文献   

19.
王猛  张杰  梁守真  侯学会  姚慧敏  隋学艳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187-11188,11201
农作物倒伏灾害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影响农业发展。2010年7月山东省部分地区玉米发生了倒伏。通过实地观测发现,倒伏玉米结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玉米倒伏类型主要表现为根倒伏;倒伏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发生了明显变化,光谱曲线整体下降;倒伏玉米各植被指数与正常生长的玉米相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通过分析玉米倒伏后冠层光谱的变化特征,为利用遥感技术监测玉米倒伏灾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玉米根系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综述了玉米根系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玉米根系的生长及分布、玉米根系的活力分布、玉米根系与产量的关系、影响玉米根系生长和分布的因素等。最后针对吉林省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