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品种咖啡豆质量的好坏,测量保山市潞江坝热经所引进的3个咖啡新品种的鲜果果实性状,对3个引进咖啡品种鲜果和种子物理性状的纵径、横径、重量以及果皮重和果皮厚进行邓肯检测和相关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咖啡豆质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有些品种在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厚度、果皮重、种子纵径、种子横径有差异。从3个品种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总结出,咖啡单果重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厚度、果皮重、种子重、种子纵径、种子横径呈正相关;种子重与种子横径、种子纵径呈正相关;果皮重,每个品种的相关性不同,品种1与种子纵径、种子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子重呈显著正相关;品种2与种子纵径、种子横径、种子厚度呈负相关;品种3与果皮厚度呈显著正相关。3个引进品种的咖啡果实没有表现出优异性,建议种植在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2.
一、品种特征郑茄2号是郑州市蔬菜研究所选育的紫圆茄1代杂交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平均株高85.5cm,平均开展度79.0cm,第1花序着生于8叶节左右,中早熟,果实近圆形,果皮呈紫黑色,果肉呈浅绿白色,果实平均纵径12.6cm,平均横径13.0cm,平均单果重0.56kg,最大单果重可达1.6kg,果面光滑,商品性状  相似文献   

3.
以紫果西番莲满天星及黄果西番莲钦蜜九号和511这3个西番莲品种的成熟果实为试验材料,测定果实甜度、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单果重等指标,采用果实外观品质分析、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西番莲果实品质存在较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满天星品种果实甜度与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单果重、果皮重成负相关关系,与果皮顶部厚、果皮中部厚、果皮底部厚、果浆重成正相关关系;钦蜜九号、511品种果实甜度与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单果重、果皮顶部厚成正相关关系,与果皮中部厚、果皮底部厚、果皮重、果浆重成负相关关系,即西番莲果实品质性状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又相对独立;黄果西番莲511果实最大,单果重平均值为139.03 g,果浆重平均值为70.21 g,果皮重平均值为57.36 g,果实品质性状表现较优,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东北地区野生蓝靛果忍冬果实形态的变异程度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东北地区野生蓝靛果忍冬果实形态(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和单果重)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蓝靛果忍冬在果实形态方面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果实形态变异较大;不同产地问和产地内果实形态指标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变异幅度以单果重最大,其次为果实纵径和果形指数,果实横径最小;单果重与果实纵径和横径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采用逐步回归法模拟方程,根据果实纵径和横径生长利用方程可预测果实单果重量.[结论]为筛选优良个体和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乌圆龙眼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进程,为大乌圆龙眼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大乌圆龙眼为试材,在龙眼果实发育期,每隔3 d对龙眼果实的纵径、大横径、小横径、单果重、果皮重、种子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可食率进行测定。【结果】大乌圆龙眼的果实生长发育曲线呈现近"S"型变化,纵径生长曲线前期较横径快,果实发育后期,小横径生长较快,而纵径和大横经则较为缓慢;果皮重、种子重和单果重在花后48 d果肉出现后开始快速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值在花后84~87 d快速增加,达到最大值18.8%,果实比熟度为10.0,果实完全成熟。根据所测果实各指标数据建立的大乌圆龙眼果实生长发育数学模型,拟合了多项回归方程式,其中果实纵径、大横径、小横径的拟合方程为一次多项式拟合方程,果皮重和单果重的拟合方程为二次多项式拟合方程,种子重的拟合方程为三次多项式拟合方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拟合方程为五次多项式拟合方程,吻合程度依次为:单果重果皮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种子重大横径、小横径纵径。【结论】果实生长阶段,应结合果园实际情况适当施肥1~2次,在大乌圆龙眼果实正常成熟后及时采收(即花后84~90 d左右采收),保证龙眼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以5~6年生高接青树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留果密度对青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每10cm或15cm留1个果的处理效果较好,其果实纵、横径的发育速度和单果重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和每5cm留1个果的处理。10cm和15cm的处理间对照和5cm之间的果实纵横径及单果重无显著差异。叶果比以20~23∶1(每果占有面积约300c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7.
以安徽省的13个茄子地方种质为试材,对12个植物性状的变异和性状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早期果数>果形指数>果实纵径>单株总果数>单果重>果实横径>开展度>株高>茎粗>始花节位>现蕾日数>开花日数。(2)株高与始花节位、现蕾日数、开花日数分别是极显著成显著正相关,与单株早期果数、单株总果数、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3)单株早期果数和单株总果数分别与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单果重与果实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果实横径与果实纵径是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1.主要经济性状。风味皇后中李基因75%、杏基因25%。果实扁圆形或近圆形。果实纵径5.2-6.1cm,横径5.6~6.3cm,平均单果重95g,最大单果重135g。成熟后整个果皮橘黄色,果肉橘黄色,质地细,离核.果汁多,味甜,香气浓,品质极佳,口感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5—19%。极耐贮运,常温下可贮藏20—30d(天),2~5℃低温可贮藏3-5个月。栽植第2年结果株率100%,第二年平均单株产果量4-5kg;4—5年进入盛果期.单株产果量可达35~40kg;亩产2000~2200kg。  相似文献   

9.
香梨杂种后代叶片与果实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香梨与鸭梨、砀山梨、慈梨等品种配制12个杂种组合,对杂种组合叶片和果实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面积与果实纵径、果型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叶柄长度与单果重、果实纵径、横径、果型指数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叶面积与叶宽、叶长之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叶柄长与叶宽呈显著正相关。果实纵径、横径与单果重之间,果型指数与单果重、纵径、横径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冬枣新2号树姿直立,树势强,果实椭圆形,平均纵径3.5厘米、横径3.0厘米。果实较大、大小均匀、整齐度较高,平均单果重15克,最大单果重28克。果实着色后呈浅棕红色,果皮细薄富有韧性,果核小、短梭形,核壁薄,多具有1~2粒饱满种仁。白熟期果皮乳白色,果肉绿白色,肉质细、脆、嫩,汁液较充足,风味甜酸可口。完熟期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油菜素内酯对火龙果果实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为提高火龙果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白玉龙火龙果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在火龙果盛花期和果实迅速膨大期(花后第15d)两次喷施不同浓度(0.25、0.50、1.00、2.00mg/L)的油菜素内酯,测定火龙果的坐果率、单果重、果形指数、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C、蔗糖、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结果】0.25、0.50、1.00和2.00mg/L处理火龙果的坐果率均高于对照(喷清水)10个百分点以上;喷施1.00mg/L处理的火龙果单果重376.59g,显著高于对照308.77g,增幅为21.96%,可溶性总糖含量(103.97mg/g)与对照(92.76mg/g)差异显著;各浓度处理均可增大火龙果果实的纵径和横径,以1.00mg/L处理果实横径最大(8.46cm),0.50mg/L处理果实纵径最大(10.75cm)、果形指数最高(1.31)。【结论】火龙果盛花期和果实迅速膨大期分别喷施1.00mg/L油菜素内酯可通过增加火龙果的坐果率、单果重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提高火龙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盛果期的柠檬树为试材,研究在柠檬果实生长的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对柠檬果实生长、果形、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含水量增加,柠檬果实纵径和横径均递增,土壤水分减少对柠檬果实纵径生长限制大于横径,在果实生长的最后阶段(135~165 d ), T 2、 T 3处理纵径与果形指数显著正相关;不同水分处理对柠檬平均单果质量和产量影响较大,平均产量最高的为 T3处理,达48708.20 kg · hm ^-2,最低的是T1处理(32815.20 kg · hm ^-2)。产值最高的也是 T3处理,为195000元· hm ^-2,是产值最低T1处理的2.13倍。土壤含水量过高(T 3处理)出汁率、V c含量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反而降低。为获得最佳的种植效益和较好的果实品质,应在柠檬果实生长的前期、中期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80%~85%(T 3处理),而在果实成熟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70%~75%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西藏林芝不同居群桃儿七的表型多样性,为桃儿七种质资源鉴定、保护和利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西藏林芝4个不同居群桃儿七(DWZ、DJC、LZQ和NYG)的12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计算其多样性指数,并对12个性状指标的平均值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4个不同居群桃儿七的叶、茎、果实、种子等表型性状多样性较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0.16~1.76,按其多样性指数排序为叶横径>叶纵径>叶横径/纵径>果横径>果纵径>茎色>种子数>果横径/纵径>种子千粒重>叶被毛=叶裂缺>叶裂深浅;不同居群桃儿七叶片大小变异较大,其次为果实大小和种子特性,叶被毛和叶裂缺变异最小.不同居群桃儿七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依次为DJC=LZQ>NYG>DWZ.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特征值为6.799,贡献率为56.662%,主要由果横径/果纵径、果横径、茎色、叶裂深浅、叶横径、叶纵径决定;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值为3.024,贡献率为25.200%,主要由果横径、种子数、叶横径/叶纵径决定.相关性分析发现,桃儿七部分性状(叶横径与叶纵径、叶被毛与叶裂缺、果横径/纵径和茎色间)间表现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个居群可划分为两大类群,即在欧氏距离9处,DJC居群首先从4个种源中分离出来,归为一类,其余的3个居群归为第二类;在欧氏距离2处,第二类又分为两个亚类,LZQ居群自成一类,DWZ和NYG居群为一类.[结论]西藏林芝不同居群桃儿七具有较高的表型多样性,且表型性状的变异具有间断性.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具有文玩性状的野核桃,以贵州9份野核桃单株种子为试验材料,从坚果的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和3径均值等9个指标的变异性和相关性方面研究其种子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种仁重变异系数最高,达29.90%;其次为出仁率和单果重,分别为15.92%和15.88%;壳厚最低,为3.79%;其他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变异。坚果的横径与侧径、3径均值,单果重与3径均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纵径与3径均值、单果重,侧径与3径均值,单果重与种仁重,种仁重与出仁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壳厚与纵径、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9份野核桃可聚为2类,其遗传距离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以红肉火龙果(Hylocereus polyrhizus)的果实为材料,对火龙果的果实和种子的产量性状进行考察,研究果实产量性状与种子产量性状的相关关系,探索火龙果的产量形成机制。对火龙果果实按照大小分组取样,对火龙果的种子产量性状和果实产量性状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个火龙果的种子数量、种子质量与火龙果的果实质量高度相关;火龙果果实的横径、纵径与果实质量高度相关;火龙果的种子百粒重(质量)与果实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的相关不显著。因此,在火龙果栽培中,采取合适的栽培管理措施,增加果实中的种子数量,有利于提高火龙果的果实产量。  相似文献   

16.
对紫穗槐自然分布区内6个省共9个种源的种子性状变异进行系统研究,分别测定种子形态指标,包括种子纵径、横径、纵横径比;种子质量指标,即去除果皮前后种子的千粒质量和发芽率。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种子各项测定指标均呈极显著差异;各测定性状与地理因子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不显著;一些测定性状与气候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如年降雨量与去除果皮前后种子的发芽率、无霜期与种子纵径均呈显著正相关,海拔高度与种子横径呈显著负相关。发芽试验显示,有8个种源的种子,去除果皮后,其发芽速度、发芽率明显高于同一种源含果皮的种子,发芽结束后硬粒含量也明显减少,说明果皮对种子的萌发有一定影响;不同种源的种子,含果皮时的发芽速度相差较大,西部地区种子的萌发速度较快,而东部地区种子的萌发速度则要稍微慢些。  相似文献   

17.
选用5岁、平均体重为500 kg的西门塔尔阉牛3头,以玉米青贮和精料补充料为基础饲粮,采用3×3拉丁方设计,在饲粮中分别添加硒0.1、0.2和0.3 mg· kg-1和维生素E 30、60和90 U.kg-1,共9组,硒水平(mg·kg-1)/维生素E水平(U·kg-1)分别为0.1/30(1组)、0.2/30(2组)、0.3/30(3组)、0.1/60(4组)、0.2/60(5组)、0.3/60(6组)、0.1/90(7组)、0.2/90(8组)、0.3/90(9组),研究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硒对维生素E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8和9组极显著高于2和4组(P<0.01),显著高于1、3、5和7组(P<0.05);1、3、5、6和7组显著高于2和4组(P<0.05).3、6和7组的GOT活性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3和6组的GPT活性极显著高于1组(P<0.01),显著高于2、4、5、7、8和9组(P<0.05);2、4、5、7、8和9组显著高于1组(P<0.05).3、6和9组的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1、4和5组(P<0.01),显著高于2、7和8组(P<0.05);2、7和8组显著高于1、4和5组(P<0.05).研究表明,不同硒水平极显著影响牛维生素E消化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反季节四季蜜龙眼果实生长发育动态,为制定高产、优质四季蜜龙眼栽培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跟踪测定反季节四季蜜龙眼发育期果实的纵径、大横径、小横径、单果重、果皮重、果肉重、种子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分别采用多项回归和求导方法建立四季蜜龙眼果实的生长发育数学模型和物质累积速度模型。【结果】反季节四季蜜龙眼果实生长发育需108 d,成熟阶段历时21 d。果径生长曲线前期上升较慢,中期上升较快;果肉重、果皮重、种子重和单果重在花后52 d开始快速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花后66~94 d快速增长,最高峰达25.1%。根据果实各指标数据建立的四季蜜龙眼果实生长发育数学模型,拟合出多项回归方程式,其中纵径、大横径、小横径、单果重及果肉重的拟合方程为二次方程,果皮重、种子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拟合方程为三次方程,动态模型回归方程经F检验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800,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物质累积速度模型显示,果实纵径、大横径和小横径及单果重和果肉重5个指标的累积速度模型为一次直线方程,果皮重、种子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累积速度模型为二次方程。【结论】四季蜜龙眼的生长发育动态及其数学模型可作为制定四季蜜龙眼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措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3个果实形态和果色差异显著的樱桃番茄为试验材料,测定比较分析其果实的形态和品质差异,以期为后续番茄新品种的创制奠定理论基础。本次研究测定了3个不同果色的樱桃番茄果实的形态指标(横径、纵径、果型指数、单果重)和品质指标(硬度、糖度、有机酸、番茄红素),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果色樱桃番茄之间形态指标和品质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橙黄色番茄品种3号品种的横径、纵径和单果重最大,均显著高于1号品种和2号品种,而这三个樱桃番茄品种的果实硬度无显著差异;果色为黄色的1号樱桃番茄品种果型指数、糖度和有机酸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品种;而果色为红色的2号樱桃番茄品种的番茄红素含量最高,显著高于1号和3号品种。通过本试验,初步了解了这三种不同果色樱桃番茄的形态和营养品质情况,为下一步番茄品种的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广西北部地区高湿度、寡日照气候条件下,影响油桃果实中后期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方法】以晚熟油桃中油7号为试材,于盛花后41 d(5月8日)至成熟(7月7日)期这段时间内,每10 d采集一次果实样品,进行理化分析。【结果】在盛花后61 d内果实质量、果实纵径、横径增长开始加速,横向增长幅度大于纵向生长;可溶性总糖含量及糖酸比下降,蔗糖含量逐渐增加,总酸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在果实成熟后含量最小。【结论】降雨量、日照时数的多寡对果实大小的影响不大,但对蔗糖、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