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花椒超临界CO2萃取物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品艾  睢超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857-10857
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法技术分析了花椒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鉴定出46种化合物。萃取产物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依次为9,7-十八碳二烯醛(21.25%)、2,5-双(1,1-二甲基乙基)噻吩(14.25%)、棕榈酸(15.00%)、芳樟醇(6.31%)、油酸(4.52%)、丁香烯氧化物(4.35%)、十六烷内酯(3.53%)、亚油酸甲酯(2.65%)、1-柠檬烯(2.25%)等。  相似文献   

2.
GC-MS分析长柱金花茶脂溶性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GC-MS分析长柱金花茶脂溶性成分.[方法]通过硅胶层析柱法分离纯化长柱金花茶石油醚部位,提取其脂溶性成分,并对其进行甲酯化预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鉴定出长柱金花茶石油醚部位中的25种脂溶性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有机酸类,占总量的39.53%,其中亚麻酸(11.16%)、棕榈酸(9.16%)、β-香树精(6.63%)、亚油酸(5.46%)含量最高.[结论]为开发利用金花茶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金钟藤叶石油醚萃取部分脂溶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金钟藤叶石油醚萃取部分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金钟藤叶石油醚萃取部分中共鉴定出54种化合物,占色谱峰的76.23%。金钟藤叶石油醚萃取部分脂溶性成分主要为醇类、酯类、萜类、烃类、酸类等,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依次为叶绿醇(11.90%)、穿贝海绵甾醇(5.99%)、十烷烃(4.58%)、棕榈酸乙酯(4.14%)、蒲公英醇(3.75%)、三十烷(3.05%)、异丁基邻苯二甲酸(2.84%)、豆甾醇(2.11%)、十八烷二醇(2.11%)、正癸酸(2.07%)、生育酚(2.00%),说明金钟藤叶石油醚萃取部分脂溶性成分中确实含有具有化感作用的化学物质。此研究为金钟藤的化感成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萃取余甘子精油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C02萃取余甘子精油,选择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甲醇添加量为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得出影响精油得率的大小次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甲醇添加量,优选出超临界C02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3h,甲醇添加量10mL.在这个最佳条件下试验,余甘子精油得率为2.5%(w/w)。采用DPPH自由基体系和亚油酸过氧化体系测定余甘子精油的抗氧化活性,并运用GC-MS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超临界C02萃取的余甘子精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优于维生素E和合成抗氧化剂BHA,抑制亚油酸过氧化的能力优于维生素E;从该精油中鉴定出了30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β-波旁烯(30.15%)、丁香酚(8.25%)、p-丁香烯(8.56%)、二十四醇(14.42%)及十七烷醇(2.92%),初步推断甲基丁香酚、β-丁香烯、β-波旁烯为主要的抗氧化成分。余甘子精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望开发成为天然食品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5.
车勇  李松涛  张永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822-7822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酸枣果肉中的脂肪油成分,并通过GC—MS法分析测定脂肪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萃取物中共含有21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油酸(24.52%)、棕榈酸(22.38%)、十四碳烯酸(12.09%),亚油酸(4.11%)等脂肪酸。  相似文献   

6.
研究赤霞珠葡萄叶不同溶剂萃取物中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用不同极性溶剂依次对赤霞珠葡萄叶φ=95%乙醇粗提物进行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水萃取物及经大孔树脂φ=70%乙醇洗脱物。测定不同萃取物中黄酮和总酚的含量,研究不同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KG-*3/4]·)的清除能力及还原力,并与BHT进行比较,评价其抗氧化活性。赤霞珠葡萄叶不同溶剂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φ=70%乙醇洗脱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 DPPH自由基和O2-[KG-*3/4]·的 IC50分别为(0.017±0.001)、(0.023±0.001) g/L和(0.174±0.007)、(0.222±0.003)g/L,高于BHT。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溶剂萃取物中黄酮、总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具有相关性。赤霞珠葡萄叶萃取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不同溶剂萃取物对抗氧化活性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紫茉莉种子中对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活性成分,对紫茉莉种子石油醚萃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采用浸虫法测定各馏分及化学成分对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紫茉莉种子石油醚萃取物,共得到20个馏分,其中馏分2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最高,第7 d时为82.00%。经GC-MS分析,馏分2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十三烷(9.59%)、亚油酸乙酯(51.14%)和油酸乙酯(34.26%)。这3种化学成分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处理后第7 d,LC50分别为15.06 mg/ml、5.70 mg/ml和18.42 mg/ml,亚油酸乙酯的杀虫活性最好。随亚油酸乙酯质量浓度的增加,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呈现先抑制后激活再抑制的趋势,羧酸酯酶(CarE)活性呈现先抑制后激活的趋势,Ca2+-Mg2+-ATP酶活性呈现先激活后抑制的趋势。综上,紫茉莉种子石油醚萃取物中杀虫活性最好的化合物为亚油酸乙酯,可为新型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叉枝蒿对粘虫的杀虫活性及杀虫机制,为粘虫的高效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浸虫浸叶法测定10种蒿属植物提取物及叉枝蒿不同极性4部分萃取物对粘虫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分别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浸叶法和浸虫法确定叉枝蒿石油醚萃取物对粘虫的主要杀虫方式;通过浸虫法测定叉枝蒿石油醚萃取物、馏分及主要成分对粘虫3龄幼虫的触杀活性。叉枝蒿石油醚萃取物经柱层析分离及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确定其活性成分,并测定活性成分对粘虫体内4种酶活力的影响。【结果】叉枝蒿石油醚萃取物对粘虫3龄幼虫的触杀活性最好,处理第7 d时对粘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6.85 mg/mL。经硅胶柱色谱分离,从叉枝蒿石油醚萃取物中得到21个馏分,其中馏分8表现出最好的触杀活性;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显示,馏分8的主要化合物为棕榈酸乙酯(49.57%)、十三烷(14.55%)、硬脂酸乙酯(4.86%)和壬烷(4.74%),4种化合物中以棕榈酸乙酯的触杀活性最好,处理后第7 d时对粘虫的LC50为1.82 mg/mL。棕榈酸乙酯LC50处理粘虫第7 d时...  相似文献   

9.
研究血桐叶提取物的抑菌及抗氧化活性,为血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首先以70%乙醇回流提取血桐叶,依次用不同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酸、正丁醇萃取部位和水层部位;然后采用滤纸片法与最低抑制浓度法,考察血桐醇提取物各萃取部位对5种实验菌的抑菌效果;采用福林一酚法、DPPH法和邻苯三酚法分别测定血桐各萃取物的总多酚含量及其对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血桐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对金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最低抑制浓度(MIC)为0.2~0.6 mg/mL,对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弱.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层萃取物4个部位的酚性含量分别为16.35%、30.38%、50.73%、24.64%.DPPH法与邻苯三酚法测定血桐醇提物不同萃取部位的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水层部位>石油醚萃取物.血桐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及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抑菌和抗氧化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建文  黄艳  何开家  刘布鸣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156-14156,14168
[目的]研究粗齿冷水花石油醚部位中的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粗齿冷水花石油醚部位脂溶性的化学成分,甲酯化后利用气相-质谱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25个成分,并鉴定出其中14个成分,主要成分为7,11-二甲基-3-亚甲基-(E)-1,6,10-十二碳三烯(23.750%)、1,2,3,5,6,7,8,8a-八氢-1,8a-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1S-(1α,7α.,8aα)]-萘(15.541%)、1-甲基-4-(5-甲基-1-亚甲基-4-己烯基)-(S)-环己烯(30.349%)和角鲨烯(11.485%).[结论]这些成分均首次从粗齿冷水花中分离鉴定,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该药材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对芒果红点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杀菌剂,为芒果红点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国内常见杀菌剂对芒果红点病菌的抑菌效果,以灭菌水为对照。【结果】45%咪鲜胺水乳剂(450μg/mL)、25%丙环唑乳油(250μg/mL)、12.5%腈菌唑乳油(250μg/mL)、25%苯醚甲环唑乳油(100μg/mL)处理的菌落生长抑制率均达100.00%;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600μg/mL)、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73.5μg/mL)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μg/mL)处理的菌落抑制率分别为89.83%、76.34%和75.79%。【结论】45%咪鲜胺水乳剂、25%丙环唑乳油、12.5%腈菌唑乳油、25%苯醚甲环唑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7种杀菌剂均可在芒果红点病防治中交替或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2.
黄牛木叶脂溶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黄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Lour.)Bl.]叶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从中鉴定出25个化合物,占其总量的76.32%。在已鉴定的25个化学成分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依次为α-D-乙基葡萄糖苷(18.93%)、2-羟基-2-环戊烯-1-酮(16.77%)、棕榈酸(9.27%)、棕榈酸乙酯(5.18%)、儿茶酚(4.27%)、软木三萜酮(3.11%)等。  相似文献   

13.
建立利用HPLC测定椰子胚乳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活性的方法。色谱柱为德国MN nucleosil C18(4.60mmi.d×250mm,5.0μm),流动相为10mmol/L磷酸二氢钾(pH6.7):甲醇=90:10(y:y)。结果表明:Malonyl—CoA浓度在0.02~0.12μg/mL,色谱方法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Malonyl—CoA最低检测浓度为0.02μg/mL.最终测定椰子胚乳ACCase活性为1.20ng Malonyl—CoA/min/μg酶蛋白。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鱼腥草挥发油,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的方法,从鱼腥草中提取挥发油,同时利用GC/MS方法对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了22种化学成分,主要有甲基正壬酮(23.56%)、癸酸(15.65%)、4-松油醇(13.97%)、乙酸龙脑酯(9.95%)和乙酸香叶酯(4.56%)等,鉴定的挥发性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2.19%。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TBC)这一新型含溴阻燃剂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及潜在的致毒机制,将受精后2h内的斑马鱼胚胎分别暴露于0.2、1、5、25μg/mL的TBC和0.1、0.5、2.5、12.5μg/mL的17β-雌二醇(E2)以及各浓度TBC+2.5μg/mL E2中,分别在24、48、72、120hpf对胚胎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统计。发现TBC对斑马鱼胚胎72hpf孵化率的抑制作用及120hpf致畸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对120hpf胚胎的致死作用较小;E2对斑马鱼胚胎的孵化率亦有抑制作用;在120hpf,TBC和E2对斑马鱼胚胎均有致畸效应但致畸形态有差异;TBC的EC50为1.248μg/mL,E2的EC50为0.968μg/mL及LC50为2.834μg/mL。结果表明,TBC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雌激素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呈现潜在的抗雌激素效应的内分泌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6.
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ND-01是一株分离、筛选自新疆酸马奶中的乳酸菌,并且在发酵牛乳的过程中能产生较高的ACE-Ⅰ抑制活性和γ-氨基丁酸。实验通过对L.helveticus ND-01培养基的组分进行优化,从而得出L.helveticus ND-01优化培养基配方为:乳糖25 g/L,大豆蛋白胨14.1 g/L,酵母粉14.1 g/L,醋酸钠15.3 g/L,柠檬酸纳6.5 g/L,K2HPO42.2 g/L,MgSO4.7H2O 2 g/L,MnSO4.5H2O 25 mg/L,吐温-80 1 g/L,L-半胱氨酸盐酸盐750 mg/L,维生素B9(VB9)20 mg/L。L.helveticus ND-01在此培养基中经42℃,18 h培养,其活菌数可达到4.2×10^8cfu/mL,比MRS中(8.2×10^7cfu/mL)提高近5倍。将此优化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基,在5 L发酵罐中,经优化发酵条件,其活菌数可达到3.1×10^9cfu/mL,发酵液离心收集菌体,加入保护剂,冷冻干燥后活菌数可达到2.5×10^10cfu/g。冻干菌粉经90 d的低温贮藏,其存活率为81.20%。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孔枕益智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孔枕益智片中石菖蒲和远志两味药材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孔枕益智片中五味子醇甲进行了含量测定.色谱条件:YM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色谱在相应位置上无斑点.五味子醇甲在0.04~0.32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8%,RSD为0.46%(n=5).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有效地控制孔枕益智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芦笋活性物质提取的最佳工艺。以芦笋老茎为原料,采用水煮法提取芦笋中活性物质(黄酮、皂苷、多糖);以活性物质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L9(3^3)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浸提剂用量、浸泡时间、水煮时间对活性物质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煮法提取芦笋中活性物质的影响因素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水煮时间、浸泡时间、浸提剂用量。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2次,首次水煮40min,浸泡15min,浸提剂用量为12.50mL/g,第2次水煮40min,浸泡15min,浸提剂用量为10mL/g。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1.00%,皂苷得率5.99%,多糖得率3.35%,活性物质总得率为10.34%。  相似文献   

19.
董悦涵 《广西农业科学》2011,(10):1263-1266
【目的】建立杨梅树皮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方法】以芦丁为标准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杨梅树皮提取物中总黄酮类物质进行测定。【结果】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时,在其最大吸收峰417nm处测得标准品在0~20.40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7%,RSD=1.69%。【结论】以AlCl3作显色剂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杨梅树皮提取物中黄酮类物质重复性、精密度及稳定性良好,回收率高,且操作简便,可作为杨梅树皮总黄酮提取工艺质量控制的一种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0.
建立血塞通胶囊中人参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ZORBAXEclipseXDB-C18(4.6×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流速:1.0 mL/min;梯度洗脱;检测器波长2:03nm。R1在0.3~3.0μg(r=0.999 9,n=6),Rg1在1.28~12.8μg(r=0.999 4,n=6),Rb1在1.32~13.2μg(r=0.999 4,n=6)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R1:100.53%,RSD:1.65%;Rg1:97.69%,RSD:2.05%;Rb1:98.08%,RSD:1.59%。该方法简便快捷、分离效果好,可作为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