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云南松种质资源与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松是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约占云南省森林分布面积的70%,是云南省重要的经济及用材树种.掌握云南松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现状,弄清种源间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变异规律,是完善林木资源、开展林木良种选育的重要基础.因此,对我国近年来学者在云南松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遗传多样性方面进行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对云南松的形态、生理、生态、遗传与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许多新的成果,揭示了云南松丰富的遗传资源及多样的地理种源.  相似文献   

2.
云南松为云南的主要用材树种。森林面积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64%,蓄积量占全省森林总蓄积量的44%,其中有2.41亿立方米为用材林,有0.33亿立方米为防护林。因此云南松林在云南森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云南松林在森林生态效益方面表现较差。为了充分发挥云南松林的有利特性和提高其生态效益,就必须把云南松纯林改造为针阔叶混交林。本文所提的改造云南松纯林并非是违背客观规律,不是把分布广,适应性强的云南松淘汰和取代,而是因地制宜地改变林分结构和组成,取其之长,避其之  相似文献   

3.
漫话云南松古树云南松又称飞松、青松。它耐干旱、瘠薄,天然更新良好,是云南首屈一指的用材树种。云南松林地面积占全省林地面积的52%,活立木蓄积量占全省森林蓄积量总和的32%,是分布区内荒山绿化和迹地更新的主要树种,是全省飞播造林面积最大的树种。松为“百...  相似文献   

4.
西南桦(Betula alnoides Buch.-Ham.Ex D.Don)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一个优良乡土阔叶树种[1-2],在云南、广西、广东等地被广泛应用于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是该区域造林面积最大的乡土阔叶树种之一[2].西南桦木材可用于制作木地板、高档家具以及室内装饰等[3],而且人工林具维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地力以及较高的固碳能力等优良生态特性[2],在用材林、生态公益林等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发展潜力.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西南桦的良种选育和栽培技术已取得显著成果,促进了人工林的发展,但在西南桦推广种植过程中,尤其是近几年来,蛀干害虫的发生已影响到人工林的经营管理和造林面积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5.
云南松森林计划烧除试验研究(之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松是我国西南林区的主要组成树种,分布于四川西南和云南大部,面积3 267万亩,蓄积2.78亿立方米。云南松分布区地处我国横断山系,自然地理环境特殊,冬春季受到西风环流南支急流的控制,气候干暖、少雨,加之此时正是云南松及其林下灌丛、草本的休眠期,林下枯枝落叶最容易着火,酿成森林火灾。因此,云南松林区是我国森林火灾最严重地区之一。据对四川的多年统计,云南松林区森林火灾受害面积占全省的80%,相应地云南省占70%以上,该省在  相似文献   

6.
一、决定云南松林采伐方式的根据森林的采伐方式,一方面与林区的营林方向、主要树种的更新有关,另一方面与木材生产及水土保持有密切的关系。在权衡各方面的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决定森林的采伐方式。1.云南松的更新情况及其与采伐方式的关系云南松是一个容易更新的树种。而天  相似文献   

7.
苦槠种子形态性状的地理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Lindl.) Schott.)为壳斗科(Fagaceae)栲属(Castanopsis (D. Don.) Spach.)植物[1],是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的重要建群树种,也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阶段重要的先锋树种,对群落的组成、外貌、功能等都有一定控制作用[2].苦槠作为优良多用途树种,其生态效益、经济价值、食品保健功用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地位已逐渐得到认可[3-4].目前,国内对苦槠的研究已有了一定基础,但对苦槠种群遗传学研究较少.种子是物种遗传变异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分类和遗传上具有重要的价值[5],种子形态不仅决定其扩散能力,也影响到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定植,进而影响到种群的分布格局[6].研究苦槠种子性状变异及其地理分化,对了解苦槠种群遗传分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进而也可为苦槠天然林的保护和人工林的营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云南松是云南特有的树种,是造林的常见品种,其对云南的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对云南松的栽种上是有很高的技术要求的,特别是云南松的幼苗生产需要注意的因素很多,尤其是对水分的要求。因此,要想使云南松幼苗健康培育和生长,就要对水分做好控制。本文着重探讨和分析了不同水分控制对云南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又名飞松、青松。为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优势树种,具有生态适应性广、天然更新能力强的特点。其木材具有纤维长,细胞壁厚,纤维获得率高的优良特性,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特有种,也是滇中地区主要的森林类型和用材林资源。受人为及气候干旱等因素影响,多年来,云南松人工造林成效不理想。如何提高云南松更新造林保存率,提高造林成效,促进用材林基地建设,是林业科技工作的重要课题。1.适时开展林地清理云南松多为纯林,或与云南油杉、旱冬瓜、银木荷及壳斗科栎类等阔叶树种组成  相似文献   

10.
卵叶樟(Cinnamomum rigidissimum H. T. Chang)是樟科(Lauraceae)樟属(Cinnamomum Trew)植物,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二级重点保护物种[1],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研价值.根据以往调查,卵叶樟在海南尖峰岭的数量较少,一般生长在海拔6001 000 m的热带山地雨林中,这与森林商业性采伐和盗伐等人为干扰活动导致森林环境变迁有关[2-3].种群是群落构成的基本单位,种群结构不仅对群落结构有直接影响,而且能客观地体现群落的发展趋势[4].研究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可为研究森林群落演替趋势、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理论,其数量分析指数还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等提供可靠依据[5].本文通过探讨卵叶樟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的数量特征,为探讨其濒危机制及合理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毛红椿光合速率及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8月利用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对2年生毛红椿幼树光合速率及生理生态因子进行测定,对其日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毛红椿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呈现出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最高峰出现在上午8:00,次高峰出现在中午13:00;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是,毛红椿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九节龙的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九节龙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表现为"双峰"曲线,其次高峰和最高峰分别出现在10:00和14:00,表现出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且导致其"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为孔因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九节龙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气孔导度。此外,九节龙叶片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光合有效辐射越强,其叶片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越低,说明九节龙叶片利用弱光的能力比较强。  相似文献   

13.
应用热扩散式探针法(TDP)对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大叶相思的树干液流进行了湿季(7-8月)和干季(1-3月)典型月连续监测,并结合自动气象站对周围气象要素进行同步测定,据此分析液流速率的昼夜、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1)无论是干季还是湿季,大叶相思树干液流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即呈现“昼高夜低”典型的液流单峰曲线;(2)树干南面液流速率均高于北面,干季南、北方位液流速率最大相差0.0037 cm· s-1,湿季最大相差0.0014cm·s-1;(3)干、湿季液流平均值和最大值具显著差异,湿季树干液流速率平均值和峰值约为干季的2.8倍和2.5倍;(4)大叶相思树干液流速率与光合辐射强度、水汽压亏缺、大气温度、风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按相关程度排序为光合辐射强度>大气温度>水汽压亏缺>相对湿度>风速,其中,光合有效辐射、相对湿度、水汽压亏缺是影响液流速率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4.
利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紫金牛的光合速率日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金牛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8:00,次高峰出现在14:00,有明显的"午休"现象,非气孔因素是导致午休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紫金牛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气孔导度。紫金牛叶片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降低,说明紫金牛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在生长季节对红榉的光合等生理特性日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红榉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型,呈轻微的光合"午休"现象,其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8:00和下午14:00。根据日变化参数Pn、胞间CO2摩尔分数(Ci)和气孔限制值(Ls)的变化方向,推断红榉的光合"午休"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红榉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为Tr、Vpdl、Ca和Ci等。  相似文献   

16.
燕龙板栗光合作用及其相关因素的日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进板栗栽培技术,提高其光合效率,以2年生板栗品种"燕龙"为试材,研究了板栗的光合作用及其相关因素的日变化。结果表明:板栗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分别在10:00和15:00出现高峰,10:00的峰值较高,13:00~14:00出现"午休"现象;去雄后,板栗叶片光合速率下降;板栗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与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而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型,峰值出现在13:00;胞间CO2体积分数在午休期间较高。午间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气温和叶温升高,蒸腾速率增加,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濒危植物新疆野苹果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苹果是新疆野果林的主体。为揭示其基本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野苹果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野苹果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在10:00时左右均出现最大值,分别为17.74μmol.m-2.s-1和0.47molH2Om-2s-1;(2)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12:00时和16:00时,其值为9.64 mmolH2Om-2.s-1和8.83 mmolH2Om-2.s-1;(3)胞间CO2浓度不随气孔导度的降低而减小,控制野苹果光合速率因子为非气孔限制;(4)环境因子中以光合有效辐射对光合特征参数的影响最大,其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呈显著相关,而大气相对湿度对光合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均为最小。  相似文献   

18.
水分胁迫对四倍体刺槐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刺槐是我国三北地区的主要防护造林树种,尤其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有广泛的种植;但由于当地气候条件的制约,刺槐难于获得生长所需的足够水分[1],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在黄土高原出现了大面积的"小老树"和低劣残次林[2-4],其生态、经济效益都很低.  相似文献   

19.
盐胁迫对国槐和核桃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国槐与核桃半年生蛭石盆栽苗在盐 (NaCl溶液处理浓度为 5 0 ,10 0 ,2 0 0mmol·L- 1)胁迫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 ,核桃受盐胁迫后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 ,并且随盐浓度增大、胁迫时间延长而下降更多。国槐受盐胁迫后净光合速率增加 ,在短时间胁迫下增加多 ,随胁迫时间延长增加幅度变小。国槐与核桃在 2 0 0mmol·L- 1NaCl胁迫 2 4d内叶绿素a和b的含量变化不大 ,但核桃的叶绿素a/b之值下降。并且国槐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盐胁迫后先增加后与对照相平 ,而核桃则明显下降。两个树种CO2 响应曲线的主要差别为国槐光呼吸速率下降为对照的4 3 7% ,核桃则比对照增加了 71.6 0 % ;国槐的CO2 补偿点比对照下降了 13.5 8% ,而核桃则比对照上升了 194 .15 %。两个树种在光响应曲线上的差别为国槐的暗呼吸速率比对照增加了 3倍多 ,而核桃则下降为对照的 6 5 .2 8%。核桃发生明显的光抑制  相似文献   

20.
黄土丘陵区沙棘林几个水分生理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沙棘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水分条件的适应性,1998年对沙棘的水分生理生态及抗旱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沙棘适应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生境形成了耐旱、御旱的双重抗旱方式.在旱季,沙棘体内束缚水含量随干旱加剧而上升,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随干旱加剧而增大,叶片维持较高的含水量,蒸腾减弱,叶水势降低,临界饱和亏增大,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2)沙棘光合速率具明显的日变化,1000 1200出现第1次峰值,1400 1500出现第2次峰值.沙棘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气温、相对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466 0.9351,其中光合有效辐射对光合速率影响最显著,气温次之,相对湿度最小;沙棘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及细胞间CO2浓度间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852 0.9856.(3)沙棘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具明显的日变化,两者的变化趋势相似,5、7月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6、8、9月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在生长季(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