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蚕茧质量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恢  孙波  叶楚华 《中国蚕业》2009,30(1):91-93
介绍了在不同时期采用的桑蚕茧质量的检测方法、系列检测仪器以及制订和颁布的桑蚕茧质量检测系列标准。为了避免检测过程中的浪费,实现按质论价,近年来桑蚕茧无损检测成为研究重点,蚕茧茧层水份、内印茧、僵蛹(蚕)茧、上车茧及柴印茧等指标相继实现智能无损检测并已应用于生产;干壳量指标的智能无损检测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但要达到实用化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蚕茧分选是缫丝前的必备工作,当前的分选方式主要是人工分选,效率较低,不利于蚕桑丝绸业的转型发展。为研发智能化的蚕茧分选装备,开展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蚕茧种类识别研究。在实际环境下采集蚕茧图像,构建出数量为2000张的蚕茧图像数据集,单张图像中包含多种类别的蚕茧,并使用标注工具标注出4个类别的蚕茧,分别为上车茧、黄斑茧、柴印茧和畸形茧。使用深度学习领域中目标检测网络YOLO v5开展了模型训练和验证。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准确地识别出蚕茧的位置,训练的模型对上车茧和黄斑茧的识别精度较高,而柴印茧和畸形茧的识别精度较低。研究可为后续蚕茧智能分选研究和分选装备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工筛选蚕茧工作中漏检率高、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颜色特征和支持向量机的蚕茧分类方法。该方法以黄斑茧、烂茧、印头茧、薄皮茧和上车茧等5种蚕茧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采集的蚕茧图像进行边缘检测、连通域提取等步骤以实现背景分割与正、反面连接,然后提取蚕茧图像HSV颜色空间模型下的颜色直方图和颜色矩作为颜色特征,并将5种蚕茧的HSV三通道像素分布详细划分、量化,最后对蚕茧图像颜色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结合支持向量机设计4种分类器构造方案进行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将颜色直方图和颜色矩组成颜色特征集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使用支持向量机构造分类器对5种蚕茧分类效果最好,其中主成分变换最优累计贡献率为999%,分类准确率达91%,单粒蚕茧图像识别时间为012s。本方法为蚕茧智能化分选设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家蚕茧分级和检验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仪器评茧和提高蚕茧质量,从技术层面研究了统一的家蚕茧分级标准,初步确定了蚕茧分级办法、质量标示、质量综合得分计算方法、检验方法及茧价计算方法等。依照统一的蚕茧分级标准及方法,可促进蚕茧收购与销售“按质评级、分等计价”,有利于“优茧优价”政策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热风烘茧机的烘茧过程进行全方位跟踪调查研究,并和老式烘茧设备五通灶对比后得出,用热风烘茧机烘的蚕茧具有净度高、出丝率高、操作简便等特点,是今后蚕茧干燥设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 我省年收鲜蚕茧9万多吨,干燥由1700余个茧站的4000多副烘茧灶(机)承担,其土灶静置辐射热烘茧占99%,对烘茧主要工艺参数(温度和烘率)的检测,长期靠一般温度计和剖茧验蛹来检测判断。其方法原始,耗能高,工作环境恶劣,效率低,验蛹损坏大量蚕茧(据测算,全省年损失蚕茧达45吨,直接经济  相似文献   

7.
对苏_5×苏_6普通种蚕茧进行荧光显色检测,发现该品种蚕茧的荧光色比较混杂,黄白荧光色茧占44%,紫蓝荧光色茧占56%,并且蓝荧光色茧在其中占30%,并发现黄白荧光色茧的解舒丝长、解舒率、出丝率分别比紫蓝荧光色茧提高13.7%、3.73%、3.25%,紫荧光色茧的解舒丝长、解舒率、出丝率比蓝荧光色茧分别提高13.63%、10.78%、3.38%。蚕茧荧光色混杂是茧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朱云平 《江苏蚕业》2009,31(4):33-34
影响蚕茧出丝率的有诸多因素,与蚕品种、饲养水平、还与烘茧、储存、运输、煮茧、缫丝等各个工序有关。除了蚕品种是内在因素以外,其余的各种因素都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或改变工艺来人为控制。目前由于各地气候条件的不一致,使用的蚕品种以及管理、技术不一致,我国出丝率水平地域差异比较大,江、浙、鲁等地区的蚕茧出丝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蚕茧是缫丝业的重要原料,茧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缫丝业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笔者多年来通过对全南茧质的调查,认为当前蚕茧质量存在上车率不高、解舒差、出丝率低等不稳定的状况(见表1)。如何提高蚕茧质量,增加蚕茧生产者和缫丝厂的经济效益,是广大茧丝生产人员所共同关心和亟待解决的课题。表1 全南县1992~1998年茧质调查成绩年度茧丝长(m)上车率(%)解舒率(%)出丝率(%)光 折(kg)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84987578982089490788987.2288.…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国蚕茧质量长期处于低水平上,鲜茧出丝率只有11%左右,上茧率仅75%。而日本鲜茧出丝率已高达18.5%以上,上茧率达到95%以上。究其原因,与蚕茧收购时所采用的评茧方法、定级、定价标准不够科学,不能真正执行按质论价原则,以致影响提高蚕茧内在质量技术措施的贯彻执行是不无关系的。鲜茧的评茧方法、定级、定价标准涉及  相似文献   

11.
蚕茧个体称量中雌雄自动判别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了在育种和良种繁育的蚕茧个体称量中,采用Bayes线性判别函数,以全茧量、茧层量的称量数据,对雌雄蚕茧进行自动判别的方法。对良种繁育中的蚕茧1579颗、育种中的蚕茧3025颗的个体称量数据进行判别,其准确率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12.
茧质测试机     
<正> 由四川省内江市腾华丝绸科技研制厂研究出的茧质测试机,可在极短的时间内检测出蚕茧的全部内在质量指标,摒弃了传统试缫测试蚕茧内在质量耗工、耗时的方法,无需锅炉、煮茧机、试缫机等大型设备,省时、  相似文献   

13.
当前蚕茧收烘市场的无政府状态,价格之间的竞争、评茧质量标准,烘茧工艺的不规范都为我市蚕桑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目前我市蚕茧上车率低于80%,解舒率徘徊在50%~60%之间,丝厂严重亏损。   1 蚕茧收烘存在的问题   1.1 收烘茧站数量泛滥   我市年发种7万余张,而各种类型的收烘茧站五花八门,私人茧站增多。年发种300张左右的村均有茧站。以南郑为例,南郑县年发种5000张左右,而各种类型的茧站10个,以集体为名的只有2个,其余全是个体户经营。如此多的茧站虽使养蚕户不会发生“售茧难”,但严重违背了蚕茧市场规律,导致互相争夺原料。   1.2 收烘技术不规范   目前收茧过程中没有一个固定的评茧标准,仅告肉眼、手抓进行。只要蚕茧形成,养蚕户就采茧售茧。有的茧站为了争夺原料,走村串户预定蚕茧,所收的蚕茧均是含水率高的毛脚茧。烘茧技术更差,烘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配置,根本没有一种通用的、固定的组合。大部分茧站不是根据蚕茧含水率情况、化蛹情况,来决定烘茧的温度、湿度。而是按常规临界点烘率来配置温度,导致蚕茧质量一再下滑。   1.3 收烘人员业务素质差  相似文献   

14.
现行评茧方法以干壳量为主要依据,不能反映蚕茧内在质量,不能体现“按质论价”,有碍我国蚕茧质量的迅速提高,急需进行改革。“组合售茧、缫丝计价”是一种比较科学、比较合理的评茧方法,日本早在40年代开始由国家强制实行此项技术,促使蚕茧出丝率大幅度提高,我国从1982年起  相似文献   

15.
刘杰  李志  王妍  阴平  徐延东 《中国蚕业》2008,29(2):46-48
通过对不同产地的天蚕茧茧质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天蚕茧的茧层率和产卵量不同,不同茧色的天蚕茧茧质也有明显的差异性;在整个天蚕茧群体中,绿色、浅绿色茧为主导颜色占70%,平均茧层率为7.3%;黄色、浅黄色茧占18%,平均茧层率为7、0%;蓝色、浅蓝色茧约占12%,平均茧层率为5.3%。绿色、浅绿色茧阴阳茧偏多;黄色、浅黄色茧具有茧形偏大,茧层率高,阴阳茧率低的特点;蓝色、浅蓝色茧虽然丝色优美、柔和,但茧形偏小,茧层率特别低。  相似文献   

16.
刘淑秋 《北方蚕业》2003,24(4):26-26
解舒率是蚕茧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解舒率高,出丝率就高,出丝量就多,茧的价值也越高。影响解舒率的因素很多,如:蚕品种、饲育条件、上蔟方法、蔟中管理、鲜茧装运、三茧处理、烘茧工艺等。为了提高蚕茧的解舒率,生产上应抓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年来的蚕茧生产收烘实践,初步摸索出一套通过对干壳量、烘折、茧层率、解舒、上车茧率、茧层缫丝率等蚕茧质量指标预测,准确掌握每期蚕茧的各项质量指标,再根据市场行情对每期收购蚕茧合理定价,达到蚕农、蚕茧经营企业双赢的目的,最终促进蚕桑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提前收购未化蛹茧对蚕茧质量所造成的危害,通过对浙江海宁、湖州两个庄口不同时期的蚕茧进行切剖、解舒实验,判定化蛹情况,测定茧层量、解舒性能等.研究发现:提前收取未化蛹蚕茧会导致较高的蛹体病死率,影响上车茧数量,若不及时进行烘燥处理,后期烂茧、油茧比例将会升高.未化蛹茧茧层量普遍偏少,解舒率、解舒丝长、出丝率出现较大...  相似文献   

19.
微波干燥机烘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茧干燥是蚕茧生产的重要环节,烘茧所用的机械和方法与茧丝质量、烘茧工效有密切关系.历来蚕茧干燥都是用烘茧灶采用气热干燥法进行,一般分为头烘和二烘,共需5.5~6h,烘茧时间长,操作烦琐,工效低,且对茧丝有不良影响. 微波干燥是一种先进的加热干燥技术,具有热效率高、处理时间短、干燥均匀一致、对加  相似文献   

20.
程万 《北方蚕业》2008,29(2):36-38
渥梢茧为不良上簇方法所生产的蚕茧,以其张产高、相对经济效益高在蚕事中迅速蔓延。本文用2007年春、夏、秋三季的正常上簇茧和渥梢茧为材料,通过调查分析,论证了渥梢茧的危害性,对现行鲜茧收购标准补正项目中的含水率检测和控制渥梢茧的产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