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是以含有3种不同不育细胞质的不育系与4个自交系经饱和回交所得到的4组同核异质系为母本,3个共同恢复系为父本,按NCⅡ遗传设计进行配组,以明确不同胞质以杂交种几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C型、S型2种不育细胞对杂交种株高均有极显著增高效应,Y1-1型不育细胞质虽使杂交种株高有所增加,但未达显著水平。(2)S型,Y1-1型、C型3种不同不育胞质对杂交种穗位高有增效作用,但C型未达显著  相似文献   

2.
玉米不育细胞质对杂交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4组同核异质不育系与3个共同恢复系,接NCⅡ遗传设计进行组配,以明确玉米不同同细胞质对杂交种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育细胞质对杂交种产量的影响因胞质类型有别,YⅡ-1型不育细胞质具有一定的正效应,而S和C型不能细胞质均表现为负效应,但不同细胞质间的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不育细胞质对F1代5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除行粒数表现为正效应,其余4个因素均呈现负效应。(3)杂交种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以4组同核异质不育系与3个共同恢复系,接NCⅡ遗传设计进行组配,以明确玉米不同不育细胞质对杂交种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育细胞质对杂交种产量的影响因胞质类型有别,YⅡ-1型不育细胞质具有一定的正效应,而S和C型不育细胞质均表现为负效应,但不同细胞质间的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不育细胞质对F1代5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除行粒数表现为正效应,其余4个因素均呈现负效应。(3)杂交种的产量差异主要是由F1核基因型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4.
1997 ̄1998连续两年对两种胞质(YⅡ-Ⅰ,N)掖单13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YⅡ-Ⅰ型不育细胞质对掖单1312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多表现为遗传正效应,其中单株产量增加了8.61%,达极显著水平;(2)含有YⅡ-Ⅰ型不育细胞质的掖单13与正常胞质的掖单13生育期相近。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的酶活性和同工酶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L17A及其保持系L17B细胞核雄性不育(GMS)的不育株L18A和不育株L18B以及细胞核+细胞质双重不育(GCDMS)的核不育株GCDMS-HA和质不育株GCDMS-BA的酶活性和同工酶谱差异研究表明,3种类型不育系都随着花蕾的发育,POD酶活性均无明显变化,CAT酶活则显著降低,GCDMS-HPA的POD酶活性与L18A相近,极显著高于L17A和L17B  相似文献   

6.
以2组核背景相同的玉米正常杂种、不育杂种和恢复杂种为材料,分3期播种鉴定育性。同时采用双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测定小孢子处于单核早期,二核早期和散粉前花药中的脂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酶谱。结果指出:玉米中强恢复基因Rf4能完全恢复C型和Y_(Ⅱ-1)型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性较稳定,不易受温度影响。在小孢子发育的3个时期,不育杂种花药中的3种同工酶酶谱与正常杂种差异很大,而恢复杂种的酶谱基本上同正常杂种,仅有个别谱带与不育杂种相似。C型和Y(Ⅱ-1)型不育胞质在脂酶和过氧化物酶酶谱上的表现完全一致,在细胞色素氧化酶上却有些不同  相似文献   

7.
我国7个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受2个独立遗传的恢复基因控制。笔者建议把它们定名为Rf1和Rf2;Rf1为完全显性,Rf2为部分显性;Rf1的恢复效应大于Rf2。不育株的基因型为S(rf1rf1rf2rf2)和S(rf1rf1Rf2rf2),可育株的基因型为S(Rf1-Rf2-)、S(Rf1-rf2rf2)和S(rf1rf1Rf2Rf2)。经育性基因的等位性测验,可将7个不育系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湘远4-A、中12A和显无A,在2个育性恢复基因位点上与引自美国的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ES-HAMS277的2个育性恢复基因Rf1和Rf2等位且性质相同;第二类是104-7A、NM-1A、NM-2A和NM-3A不育系,在rf1位点上有一个复等位基因rfm1,杂合等位基因rf1rfm1的不育效应大于纯合态rf1rf1或rfm1rfm1的效应,即rf1rfm1对Rf2-起隐性上位作用,从而使等位性测验群体中的不育株比例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8.
用胞质线粒体DNA电泳分析对玉米YⅡ—1型不育胞质归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同核异质不育系为材料(自交系B77为核背景),应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不育胞质YⅡ-1型、S群、T群、C群和正常可育胞持(N)的线粒体DNA,并经 糖凝胶电泳。试验结果初步表明:YⅡ-1型不育胞质线粒体DNA电科谱与S群有显著差异,酶切电泳图谱与T群不育胞质也有较大差别,与C群不育胞质有微小差异。因此,有待应用RFLP和RAPD技术对YⅡ-1不育胞质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不育系32Y-2A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玻里玛不育系315A和双隐性黄籽双低核不育两型系3231AB为材料,经过5年6代的回交选育,育成了核不育与质不育之比为1:1的甘蓝型黄籽双低隐性双基因细胞核+细胞质双重雄性不育系(DRGCMS)32Y-2A。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创建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和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有着完全不同的恢保关系;分别以纯合型显性核不育系和显性核不育系杂种为显性核不育基因的供体,采用有性杂交方法将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tfA中;用测交和连续回交方法,选育出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GCMS-Yi-3A和DGCMS-153A及其保持系Yi-3B和153B;并从波里马的恢复系中筛选出2个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92-5916和92-5942。  相似文献   

11.
玉米ES型雄性不育胞质在生产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0对ES型雄性不育胞质杂交种和正常胞质杂交种进行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比较。结果表明,ES型雄性不育胞质杂交种与其同核的正常胞质杂交种的产量无显著差异,ES型雄性不育胞质对杂交种的农艺性状无不良影响。又根据ES胞质不育系具有稳定的不育性和ES胞质抗病性的有关研究,作者认为ES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完全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甘蓝型低芥酸细胞质雄性不流系(波里马不育胞质)组配的杂种油菜为材料,对杂交种的7种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角果粒数(0.892),全株有效角果数(0.628),千粒重(0.472)和株高(0.451)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幼苗千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0.274)达显著水平,5个原因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决定系数R^2=88.1%。我们认为甘蓝型低芥酸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杂种油菜  相似文献   

13.
高粱转换系与三种不同高粱细胞质育性反应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高粱转换系与具相同核背景不同细胞质的A_1T_x616、A_2T_x616、A_3T_x616不育系杂文,对F_1植株花粉育性调查表明,三种不同不育细胞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A_1与A_2型不育细胞质之间差异较小。A_1、A_2个与A_3型不育细胞质之间差异较大,A_3型不育细胞质的育性反应与A_1和A_2型不育细胞质的育性反应截然不同。三种不育细胞质对F_1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无明显差异,A_2型不育细胞质可以在高粱杂交种生产中加以利用。找到了恢复A_3型细胞质的恢复源和同时能恢复A_1、A_2、A_3型三种不育细胞质的恢复材料。三种不育细胞质育性恢复机制不同,细胞质对育性反应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对称的六齿(N6型)双核配体N,N,N’,N’-四(2-甲基苯并咪唑)乙二胺(EDTB)及两种含锰(Ⅱ)双核配合物:[Mn2EDTB(CH3COO)2](CH3COO)(ClO4)·2CH3CH2OH·4H2O(Ⅰ),[Mn2EDTB(CH3COO)2](CH3COO)(NO3)·4CH3CH2OH(Ⅱ),并对配体EDTB,配合物(Ⅰ),(Ⅱ)进行了核磁共振氢谱(^1HNMR)、紫外一可见光  相似文献   

15.
利用快速蛋白质液相色谱技术对3个典型黄萎病菌系T9,VD8和SS-4的外泌毒蛋白进行层析分离,皆得到两个致萎蛋白峰:峰Ⅰ致萎力弱,棉勒受害太属黄斑型;峰Ⅱ致萎力极强,症状属青枯型。3个菌系强致萎峰Ⅱ毒蛋白的百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T9,VD8,SS-4。对各菌系致萎峰蛋白做氨基酸组分测定,结果显示,(1)3个菌系的致萎峰Ⅱ毒蛋白中的碱性组氨百分含量的很高,平均达14.76%,远大于峰Ⅰ毒蛋白中的组氨  相似文献   

16.
以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保持系珍汕97B、恢复系明恢63和两个F1杂种为对象分析了线粒体DNA间的多态性.用6个线粒体DNA探针对5种来源的线粒体DNA进行Southern印迹分析.用CoxⅡ、atpA、26srRNA为探针进行杂交时,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之间具有相同的杂交结果,而用CoxⅠ、CoxⅡ、atp6和630bpmtDNA片段为探针杂交时,不育系和可育系之间出现了不同的杂交带,表明不育系和可育系的mtDNA存在结构上差异,杂交结果也表明杂种F1的细胞质来源于母本、而恢复基因对不育细胞质mtDNA的结构不产生直接影响.当用CoxⅢ为探针杂交时,杂种F1显示了一特异的同源片段,它不存在于不育系的mtDNA,而存在于保持系和恢复系的mtDNA上,这可解释为在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形成F1杂种时,恢复系的mtD-NA有可能渗漏到了F1杂种(Paternalleakage).  相似文献   

17.
对双低杂交油菜黔油12号的母本SAB-3进行植物学特征及核不育系的可育株和不育株的开花期、花器官特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SAB-3根系发达,叶色深绿,丰产性好,抗性强,营生长期较长;(2)SAB-3的可育株花蕾、花瓣和雄蕊均比不育株的长、大,有利于初花前后识别和及时拔除可育株;(3)可育株比不育株开花早3~14d,平均早5d,拔除可育株安排在SAB-3群体开花约10%时开始,有利于10d内  相似文献   

18.
将鸡马立克氏病毒(MDV)血清2型Z_4毒株第10代(Z_4-10),在对鸡马立克氏病(MD)高度易感的P系SPF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单层上连续传代全第30代(Z_4-30),Z_4毒株空斑形成速度和空斑形态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分别以Z_4-11,Z_4-20,Z_4-25和Z_4-30细胞结合毒作单价疫苗,将Z_4-11,Z_4-20和Z_4-30细胞结合毒分别与F_(C126)细胞结合毒组成二价疫苗,免疫P系SPF鸡,用MDV强毒GA株攻击,进行免疫效力试验。结果表明,Z_4毒株4个代次单价苗之间以及3个代次毒分别与F_(C126)毒株组成的二价疫苗之间免疫效力无显著差异。表明Z_4毒株在CEF单层上从第10代连续传至第30代,仍然保持其原有的培养特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不同不育细胞质对杂种F1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同核异质粳不育系研究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效应及核背景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育细胞质在与不育性密切相关的性状上,如结 实率、株高表现明显的负效应,单株产量的负效及千粒重的正效应则为结实率降低而引起的相关效应;不育细胞质抽穗期、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的效应不明显。(2)不同不育细胞质在同一核背景下的效应程度不一样,野败型细胞质的效应较BT型细胞质更为显著。(3)不育系的细胞核对不育细胞质效应无明  相似文献   

20.
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叶片中IAA—ox和Cpox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C-型、Mt^2-型,G-型的3种细胞质类型的4种雄性不育系材料,以保持系中国春为对照,研究它们拔节期叶片中吲哚乙酸氧化酶和阳离子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谱的特征。结果表明,不育系植株叶片中吲哚乙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低于保持系中国春,且吲哚乙酸氧化酶和阳离子过氧化物酶酶谱带型在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材料与对照中国春,且吲哚乙酸氧化酶和阳离子过氧化物酶酶谱带型在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材料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