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鳢诺卡氏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原与病因1.病原对乌鳢养殖影响最大、危害最严重的是乌鳢的诺卡氏病,据报道,引起乌鳢诺卡氏菌病的病原为%鱼诺卡氏菌(Nacardia seriolea)。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人工养殖乌鳢已经在我国沿海地区逐渐成为淡水鱼主养品种之一。随着乌鳢养殖规模的扩大,病害的发生日益频繁,诺卡氏菌病(Nocardiosis)就是乌鳢养殖过程中的多发病。研究结果证实,鰤诺卡氏菌(Nacardia seriolea)是乌鳢诺卡氏菌病的致病菌。诺卡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丝状杆菌,广泛分布在土壤、活性污泥、水、动植物和人的组织中,以腐生为主,一些菌株是人和动物的机会致病菌。发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鱼类养殖生产现状和发展远景,重点依据国外学者近年所发表的文献,概括介绍鱼类诺卡氏菌病危害状况,简要介绍鱼类诺卡氏菌病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正>诺卡氏菌病目前在全国多个养殖品种发病,尤其在广东南海、高明等地的加州鲈鱼多发,因鱼病防治人员不认识该病、使用药物不当,导致诺卡氏菌病危害的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相似文献   

5.
<正>诺卡氏菌等诺卡氏菌属的细菌能导致人工养殖的乌鳢、斑鳢、纹鳢、虹鳟、五条和卵形鲳鲹等多种养殖鱼类发生诺卡氏菌病。一、诺卡氏菌的生物学特性诺卡氏菌属的细菌属于需氧菌,也是土壤和淤泥中的常见腐生菌,不属于鱼体和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在普通培养基经1周左右培养,可见白色或黄色或橙褐色的颗粒状菌落,表面干燥有褶或光滑呈蜡样。细菌形态类  相似文献   

6.
《海洋与渔业》2013,(5):71-71
3-4月病害发生情况 3~4月份,广东省水产养殖发生的主要病害有:鱼类出血病、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溃疡病、诺卡氏菌病、水霉病、锚头鳋病、斜管虫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瞥疖疮病和红底板病.海水鱼本尼登虫病,对虾不明病因病等。  相似文献   

7.
<正>一、诺卡氏套餐的介绍"诺卡氏套餐"是我公司开发的专业治疗诺卡氏菌病的内服药产品,该病主要表现为加州鲈、乌鳢、大黄鱼烂身、内脏白点。1.诺卡氏菌病的主要表现症状诺卡氏菌病主要表现症状为:①病鱼在池塘表面慢游,患病个体反应迟钝,游泳不活泼,离群独游,食欲下降;②病鱼烂身;③部分鱼鳃上有白色结节;④肝、脾、肾常有白色或淡黄色结节;⑤肝脏上常有弥散状出血;⑥部分发病鱼眼球突出等。  相似文献   

8.
鱼类诺卡氏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水产养殖中鱼类诺卡氏菌病及其诊断方法、防治手段,为鱼类诺卡氏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检索、查阅近10年国内外有关鱼类诺卡氏菌病的相关文献,分别从主要症状、解剖、生物技术阐述鱼类诺卡氏菌病诊断方法和按化学药、生物药、中草药防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鱼类诺卡氏菌病发生的最适水温是25~28℃,主要症状为病鱼体表出现损伤、溃烂、出血、腹部膨胀等现象;解剖病鱼腹腔有黄色液体,肝、肾脏、脾脏有大量白色结节;生物技术诊断主要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法和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免疫疫苗处于实验研发阶段;鱼类诺卡氏菌病的防治一般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同时配合药物拌料投喂,连续用药3~6天,治愈率在20%~60%之间。由于对鱼类诺卡氏菌病没有确切的诊断方法和不合理使用化学类药物致耐药菌增加,使防治鱼类诺卡氏菌病变得更加困难,而中草药在防治鱼类诺卡氏菌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诺卡氏菌(Nocardia sp.)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丝状杆菌,具有抗盐、碱,耐干旱的特点,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空气、腐烂植物和动物粪便中[1-2].该菌为条件致病菌,其中某些种类为人畜共患[1].目前,已发现(鱼师)鱼诺卡氏菌(N.seriolae)、星状诺卡氏菌(N.asteroids)、杀鲑诺卡氏菌(N.salmonicida)和粗形诺卡氏菌(N.crassostreae)对鱼类具有致病性[1,3].鱼诺卡氏菌是鱼类诺卡氏菌病的主要病原,多数为腐生,少数营寄生[4].水产养殖动物一旦感染该菌,患病周期长、治愈率低、累积死亡率高,给我国的加州鲈(Microperus salmoides)、乌鳢(Channa argus)等特种水产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1,5].笔者综述了鱼诺卡氏菌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旨在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诺卡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源中,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引起鱼类诺卡氏菌病的细菌主要有星形诺卡氏菌(Nocardia asteroides)、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和杀鲑诺卡氏菌(Nocardia salmonicida)。鱼类诺卡氏菌病在每年的4-11月皆可发生,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6-10月,在水温25~28℃时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与渔业》2012,(10):61-61
10月份广东气温、水温仍然较高,养殖水生动物病害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养赡鱼类出血病、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症、诺卡氏菌病、溃疡病、指环虫、车轮虫病、孢子虫病、锚头鳋病、蹩红底板病和白底板病、海水鱼本尼登虫病、对虾的白斑病、红腿病和不明病因病等病害的发病率仍然较高,要切实做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加州鲈的病害问题一直困扰着养殖生产,尤其是诺卡氏菌病,来势猛、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严重制约了加州鲈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2019年,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阳澄湖产业园区试验基地,利用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池塘,在开展流水槽内养殖加州鲈、净化区养殖河蟹与青虾的试验过程中,因遭雷电、暴雨损坏供电设施造成停电,并由此造成应激反应,从而诱发了加州鲈诺卡氏菌病。针对此病对养殖生产影响极大的状况,我们开展了流水槽加州鲈诺卡氏菌病治疗方法的探索与试验,试验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诺卡氏菌属革兰氏阳性菌,可引起体表溃疡、出血及组织器官形成结节为特征的慢性肉芽肿疾病。该病潜伏期长、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且无特效治疗药物,会导致患病鱼大量死亡,给加州鲈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本文总结了诺卡氏菌病在加州鲈养殖中的防控方法。一、诺卡氏菌病的流行及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一、8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我省各测报点8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主要病害有鱼类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症、罗非鱼链球菌病、溃疡病、鳜鱼虹彩病毒病、诺卡氏菌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粘孢子虫病、海水鱼刺激隐核虫病和本尼登虫病、鳖红底板病、白点病和白底板病、青蟹固着类纤毛虫病、对虾白斑病、红腿病和不明病因病等。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消费需求的逐年递增,加州鲈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越来越大,而疾病的发生则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频发的疾病已严重影响加州鲈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笔者就网箱养殖加州鲈"诺卡氏菌、烂鳃、指环虫、车轮虫"并发病的诊治介绍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诺卡氏菌病在我国南方如广东、福建和浙江等省大有蔓延趋势。我们选取一例乌鳢诺卡氏茵病的发病病例,分析和探讨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這鱼诺卡氏菌是鱼类诺卡氏菌病的主要病原,可导致鱼类慢性系统性肉芽肿疾病.這鱼诺卡氏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了一个酪氨酸蛋白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tase,PTP)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很可能编码一个靶向定位于宿主细胞线粒体的分泌蛋白.本实验对這鱼诺卡氏菌PTP进行了基因克隆、分泌蛋白鉴定、亚细胞定位、过表达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显示,在這鱼诺卡氏菌胞外产物中质谱鉴定到了PTP肽段,证实其为分泌蛋白.亚细胞定位研究观察到PTP-GFP融合蛋白均匀地分布在FHM细胞中,与线粒体分布不重合,说明這鱼诺卡氏菌PTP蛋白并未靶向定位于线粒体.亚细胞定位和过表达研究都显示PTP蛋白在FHM细胞中表达后,细胞核出现固缩浓染、凋亡小体等明显的细胞凋亡特征.通过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表明,在pcDNA-PTP转染后48 h,线粒体跨膜电位被明显破坏,说明這鱼诺卡氏菌PTP很可能是一种可诱导细胞凋亡的细菌蛋白.通过对這鱼诺卡氏菌PTP开展基因克隆和功能初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该基因的功能和深入了解這鱼诺卡氏菌的分子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是鱼类诺卡氏菌病的主要病原。鰤鱼诺卡氏菌水解酶(hydrolase,HYD)可能是鰤鱼诺卡氏菌的毒力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鰤鱼诺卡氏菌HYD的肽段不是分泌蛋白。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HYD-GFP融合蛋白均匀地分布在胖头鲤(FHM)细胞的细胞质中。亚细胞定位和过表达研究都显示HYD蛋白在FHM细胞中表达后,细胞核出现固缩浓染、凋亡小体等细胞凋亡特征,但Caspase-3活性检测表明HYD并未显著增加细胞凋亡水平。研究为进一步了解鰤鱼诺卡氏菌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鱼类诺卡氏菌病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肉芽肿疾病,鱼诺卡氏菌是其主要病原。鱼诺卡氏菌全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一个可能靶向定位于宿主细胞线粒体的分泌蛋白——动力蛋白调节蛋白robl/LC7。为了对鱼诺卡氏菌robl/LC7的亚细胞定位和功能进行初步研究,实验对鱼诺卡氏菌robl/LC7进行了基因克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构建、分泌蛋白鉴定、亚细胞定位、过表达和凋亡检测。结果显示,成功克隆了鱼诺卡氏菌robl/LC7基因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质粒p EGFP-robl/LC7和pc DNA-robl/LC7;鱼诺卡氏菌分泌蛋白质谱鉴定证实robl/LC7为分泌蛋白;亚细胞定位研究显示robl/LC7-GFP融合蛋白呈全细胞分布,不与线粒体共定位;凋亡检测发现robl/LC7过表达能诱导FHM细胞凋亡。研究表明,鱼诺卡氏菌robl/LC7是一个不与线粒体共定位的分泌蛋白,其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凋亡调控,协助鱼诺卡氏菌在宿主体内生存和免疫逃避,并在鱼诺卡氏菌的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与渔业》2012,(9):59-59
9月份我省气温、水温是一年中最高的时期,是养殖水生动物病害的高发期。养殖鱼类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症、诺卡氏菌病、弧菌病、溃疡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鳜鱼虹彩病毒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