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4C-辛硫磷在秋白菜上的残留和残留物排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14)~C-辛硫磷研究了辛硫磷在秋白菜上的残留消解动态,测定了经受不同浓度和施药次数的大田收获白菜的残留量。表明50%辛硫磷500倍液在白菜上消解较快。5天时残留为0.1ppm,仅为原始沉积量的0.7%。7天时已消解99.9%,残留半衰期0.98天。施药5天后,辛硫磷在收获白菜上的残留水平与施药次数及浓度无显著相关。用1500、1000和500倍50%辛硫磷液各施1、2、3次时的平均残留量为0.04ppm。根据本文数据和其他资料建议辛硫磷在白菜上的允许残留量定为0.05ppm,安全间隔期为6天。  相似文献   

2.
1989—1990年在聊城、东阿、武城、平原和滨州5个县(市)按上述施药方法进行了久效磷在棉田套种小麦、绿豆上的残留量示范。示范面积3300余亩,采收小麦,绿豆样品测定久效磷残留量,小麦中久效磷检出率为16.9%,含量为0.01-0.014ppm,不超标。绿豆中久效磷检出率为48.3%,含量在0.045ppm以下,均未超标。同时,进行药效调查,结果表明,能有效地控制棉田中棉蚜、棉铃虫危害。  相似文献   

3.
在杭州和长沙两地两年用不同剂量、不同施药方法进行的研究表明,喹硫磷在茶树鲜叶上降解速度中等,1天后的降解率平均7.15%,降解速度低于辛硫磷、马拉硫磷、敌敌畏等农药。用25%乳剂800倍液喷施后5天鲜叶中残留量低于10ppm,10天后低于1ppm,降解速率常数(K)0.47±0.06天,半衰期1.37±0.02天。降雨对喹硫磷在茶树上的降解有一定影响,尤其在施药后的近期。对成茶中在喷后不同间隔天数的残留量、含喹硫磷残留的鲜叶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率、成茶中喹硫磷残留量在泡茶时的浸出率,均进行了测定,并讨论了喷后不同间隔期鲜叶上的残留量和茶尺蠖幼虫致死剂量间的关系。建议喹硫磷在成茶中允许残留标准暂订为0.2ppm,茶叶喷施25%乳油800倍液后的安全间隔期为8—10天。  相似文献   

4.
农田土壤的污染,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人体健康。1977—1978年对新乡地区14个县的152块农田耕作层土壤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研究。结果:新乡地区农田耕作层中六六六的检测阳性率为100%,最高残留量5.4000ppm,最低残留量为0.0050ppm,  相似文献   

5.
生测法测定甲草胺在土壤中的残留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甲草胺对敏感植物的幼根或幼茎有抑制作用的原理,采用培养皿土培方法,通过测量发芽种子的根、茎长度来测定甲草胺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实验室筛选试验表明,豌豆、黄瓜幼根及燕麦、小麦幼茎是测定甲草胺在土壤中残留量的敏感试材。豌豆及黄瓜的根部对甲草胺的敏感浓度线性范围较宽,为0.1—8.0微克/克土,IC_(50)(在草甸黑土中抑制根长50%所需要的甲草胺浓度)为3.23ppm±0.20及2.3ppm±0.16;燕麦及小麦茎部的敏感范围较窄,为0.5—5.0微克/克土,IC_(50)为1.3 ppm±0.10及2.8 ppm±0.15。用豌豆根生测法测定甲草胺在田间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表明,甲草胺在花生田草甸黑土中降解较快,半衰期为3天左右,其结果与气相色谱法接近。  相似文献   

6.
美国环保局(EPA)负责所有在美国销售的农药登记,并要求在食用和饲料作物上使用的农药,必须制订允许残留量。允许残留量是农药在食品或饲料中法定的最大残留浓度,以mg/kg或ppm表示。它的数值应该远大于按该农药登记时推荐的剂量和方法使用于作物后测得的所有残留值。具有低于允许残留量的食品是安全的,超过允许残留量的食品,美国食品药物管理署(FDA)、农业部(USDA)或各州政府可以采取措施。EPA是制订允许残留量的,但并无执行的任务。由FDA、USDA和各州政府来执行。  相似文献   

7.
乐果在茶叶中残留降解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介绍有机磷农药乐果及其主要代谢物氧乐果在茶树上的残留降解动态。根据实验结果,在自然条件下,乐果在茶树芽梢上的降解速度中等。喷施800倍和1600倍药液后,芽梢中的乐果含量10天后可降至<0.5ppm和<0.05ppm。干茶中的乐果含量5天后降至<1.0ppm以至0.7ppm,9天后降至<0.1ppm。在喷施乐果的茶树芽梢上可检出其氧化物一氧乐果。喷药后3—5天达最高值,以后渐降,6—9天后即降至相似文献   

8.
甲羧除草醚在大豆田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甲羧除草醚在大豆田土壤中残留动态及残留量,建立了该药剂在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甲羧除草醚在土壤中有较长的残留期,其半衰期为20~25天。使用有效成分1.44~2.16公斤/公顷,128天后土壤中残留量为0.019~0.027ppm。  相似文献   

9.
用Hestrin胆硷酯酶活性测定法,系統研究以不同方式施用内吸磷(E-1059)后,苹果内吸磷残留量的动态变化情况。施药方式有三种:(1) 浸果—仅对树上的苹果进行药浸,树叶和树枝不接触药液。(2) 噴叶—苹果以塑料膜包好后向树上嘖药,只树叶和枝上着药,而苹果不着药。(3) 浸枝——将带有果和叶的一段树枝剪下,断端浸入药液中迫使吸收药液24小时。检测結果:浸果施药后第一天内,苹果可检测出很高的内吸磷残留量(可达2 ppm左右),1天后残留量降到0.75 ppm以下,两周后残留量可降低到接近零;噴叶施药后12天内,經数次检测,均未发现有内吸磷残留;用药液浸枝,虽然第一天树枝吸收了不少的药液,但苹果中几乎检測不出内吸磷的残留,第二天换以水浸枝,却反而检测出内吸磷残留量(将及0.5 ppm),大約10天左右残留量降到接近零。試驗結果说明:一般噴雾时内吸磷的残留主要是由于药液直接接触苹果果皮所致,通过叶和枝内吸輸导至苹果上的药液是微乎其微的;浸果施药后第一天内残留量最高,以后逐漸降低,約两周后降到接近于零;浸枝时迫使吸入药液,但輸导至苹果上的药物甚少,并且内吸輸导需要一定时間,所以第二天残留量最高。关于苹果施用内吸磷的期限,似乎可职适当后延至收获前3或4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为 IKI~7899确立了一个高效液相色谱的残留量分析方法。检测样本用丙酮提取后,再萃取到二氯甲烷溶液中。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波长为254nm,流动相为甲醇/水(85/15)。方法回收率为83.3~103.7%。检测极限,大白菜为0.01ppm,土壤为0.02ppm。  相似文献   

11.
涕灭威在棉籽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了涕灭威及其有毒代谢物在棉籽和土壤中的残留,并对文献报道的方法作了改进。该方法的回收率为85—105%。在棉籽和土壤中的最小检测量分别为0.006ppm和0.004ppm。两年内在8个地区进行涕灭威在棉花上的田间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涕灭威主要滞留在0—10cm的土壤中,最高检出量为0.039ppm,而残留量与施药量呈正相关;在施药量大于1.2kg/ha时,棉籽中有涕灭威检出,平均检出量为0.023ppm,最高检出量为0.035ppm。  相似文献   

12.
二溴乙烷(EDB)是卤化烃类化合物,从四十年代起逐渐被用作谷物、水果、蔬菜和土壤熏蒸剂,汽油添加剂等。当时,该药被认为挥发性强,在粮食存贮、食品加工和烹调后实际的残留量极少,所以无须制定法定的最大允许残留量(tolerance)。七十年代后期,美国科学家试验证明EDB是一个强致癌物,可以导致DNA不可恢复性的损伤;吸入毒性试验证明:20ppm就可见到胰腺、乳腺、肾上腺和皮下组织肿瘤产生;NCI(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报导:接触  相似文献   

13.
1988、1989年在北京和四川两地对定虫隆在大白菜和土壤中的消解与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定虫隆在大白菜中的消解较快,半衰期为4—6天,但在土壤中消解缓慢,半衰期为69—186天。按推荐剂量和次数施药,大白菜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最大残留限量(MRL)0.5ppm。  相似文献   

14.
侵染大豆和桑的烟草坏死病毒(TNV)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是介绍农业部植检所和有关单位共同协作进行的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结果。杀虫效果方面:室内试验得出:对谷斑皮蠹成虫、幼虫、蛹,温度11~14℃,10克/m~3,处理24~48小时,效果100%。对谷斑皮蠹卵,温度11~14℃,15~50克/m~3,处理24小时,效果9.0~62.5%,50克/m~3处理48小时,40克/m~3处理72小时效果100%,温度20~22℃,40克/m~3处理24小时,15克/m~3处理48小时也100%死亡。对谷象、玉米象、绿豆象的卵,温度20℃,15克/m~3处理48小时效果100%。对胚后期的黑皮蠹、烟草坪,印度谷蛾幼虫、玉米象、谷蠹和绿豆象成虫的效果更好。室外粮垛上试验,粮温15~16℃,50~70克/m~3处理24小时,对玉米象和绿豆象各虫态的效果100%。中草药材垛上试验,温度27~28℃,30克/m~3处理二天,对黑皮蠹幼虫、玉米象各虫态以及锯谷盗成虫效果100%。真空熏蒸,真空度负745~720mmHg,温度12~20℃,70克/m~3处理3小时,对谷象和绿豆象卵的效果方能100%。熏蒸粮食残留量测定结果:20~70克/m~3熏蒸3天,小麦中氟残留量为0.55~1.48ppm,水稻中为0.29~2.48ppm,玉米中为0.09~1.51ppm。熏蒸粉类粮食残留量高。硫酰氟熏蒸粮、棉、油、蔬菜以及林木种籽,对发芽安全。粮食在熏蒸期间对硫酰氟的吸附量,以大豆和玉米为例,分别只有溴甲烷吸附量的36%,20.3%  相似文献   

15.
1984—1986年作者等进行水果熏蒸处理苹果蠹蛾研究,得出溴甲浣、二硫化碳处理苹果(2个品种),梨(6个品种)的熏蒸安全范围及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杀虫效果。溴甲烷在15—18℃100%杀虫效果的CT值(浓度×时间)为90;22—24℃为60—70;28—30℃为50。二硫化碳在15—18℃为600;22—23℃为520;28—30℃为300。处理苹果、梨的残留量的分析研究得出,用40克/米~3溴甲烷处理4小时,80克/米~3二硫化碳处理6小时,散气12小时,只在皮层发现溴甲烷残留0.07—0.09ppm,二硫化碳0.15—0.16ppm。果肉内均未检出这两种熏蒸剂的存在。在熏蒸处理安全范围内处理的水果,其味道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海岛素不同浓度浸种对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浓度(25ppm、50ppm、100ppm、200ppm、400ppm)的海岛素溶液对水稻浸种,测定各处理对水稻平均发芽率、干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海岛素对水稻种子浸种以100ppm(稀释500倍)处理的效果最好,发芽势、干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较对照分别提高4.5%、7.6%、13.1%、21.5%;根长、根数、株高较对照分别增加99.0%、47.5%、20%;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可溶性总糖分别比对照组高23.2%、38.3%、19.5%.其次是50ppm、200ppm(稀释1 000倍、250倍)浸种.  相似文献   

17.
氨基寡糖素浸种对番茄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不同浓度(25ppm、50ppm、100ppm、200ppm)的氨基寡糖素对番茄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各处理均可提高番茄苗的抗寒性,其中100ppm的处理效果最好,番茄株高、根系长度、干重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3.3、27.2、19.5%,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可溶性总糖分别比对照组高23.2、38.3、19.5%。  相似文献   

18.
地乐胺防除大豆田菟丝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1987年,在大豆的7个生育期,以5种剂量进行筛选,提出在大豆始花期,用地乐胺0.18—0.72毫克a.i./米~2,进行茎叶喷雾,挑治1次,对已寄生于豆株的菟丝子的抑制率达100%,防效80%以上。大豆产量较不防治田块每公顷增加300—750公斤,豆粒品质(粗脂肪和粗蛋白)及发芽率与对照比无显著差异。地乐胺在豆粒中的残留量小于0.2ppm。此技术已推广2万公顷。  相似文献   

19.
1.室内实验选用50%虫螨磷(法国进口)和70%防虫磷(国产),容器用33×23cm的白布口袋224个每袋装1Kg小麦,共用小麦224Kg,小麦含水13%。试虫谷象14400头、赤拟谷盗7200头、短角褐皮蠹幼虫3600头。两种药剂分别以8、4、1、0.1 ppm四种浓度处理72小时和96小时结果是8 ppm、4 ppm和1个ppm的虫螨磷杀虫效果都很好;1ppm的防虫磷效果不理想,0.1 ppm的防虫磷几乎没有杀虫效果。处理72小时和处理96  相似文献   

20.
通过霜霉威(Propamocarb商品名普力克)、甲霜灵(Metalaxyl商品名瑞毒霉)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6个菌株作用方式的体外测定结果表明,霜霉威浓度在2000ppm时对P. capsici孢子囊和卵孢子的形成,游动孢子的释放、游动及休止孢萌发、菌丝体的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甲霜灵对P. capsici的各种孢子的产生及菌丝体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菌丝体生长抑制的Ec_(50)和Ec_(95)分别为0.5596ppm和2.1511ppm;对孢子囊形成抑制的Ec_(50)和Ec_(95)分别为0.1520ppm和15.0032ppm。0.1ppm的甲霜灵可显著抑制卵孢子的生成。但500ppm的甲霜灵对于游动孢子的释放和休止孢萌发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霜霉威和甲霜灵的体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800ppm的霜霉威对辣椒疫霉菌的内吸保护防效达94%,1.0ppm的甲霜灵对该病的防效达100%。室内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甲霜灵与霜霉威对P. capsici没有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