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盾蚧长缨蚜小蜂和岭南蚜小蜂为广东柑桔园红圆蚧的主要寄生蜂。1988年我们从美国加州引入印巴黄蚜小蜂,经繁殖后在桔园分3次释放,每树共放蜂4000头。结果说明该蜂能成功地在广州越冬。在桔园原有的天敌基础上释放印巴黄蚜小蜂后,红圆蚧的总寄生率逐月变化较大,多数月份在20%左右,最高30%,最低9.5%。其中被盾蚧长缨蚜小蜂寄生的虫数,每月都高于岭南蚜小蜂和印巴黄蚜小蜂的总和,寄生率高出1.4~11.7%,说明盾蚧长缨蚜小蜂为本地的优势蜂种  相似文献   

2.
缢管蚜小蜂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昱君  王履浙 《昆虫天敌》1995,17(4):172-174
缢管蚜小蜂Aphelinus rhopalosiphagus Yang et Chen是根型蚜红腹缢管蚜的专性寄生蜂。1989年调查,该蜂对红腹缢管蚜寄生率31.37~84.03%。1993~1994年在文山陆稻区系统调查,该蜂在陆稻上始见于6月中旬,终见于11月中旬,寄生高峰集中在7月上旬~8月上旬;高峰期寄生率达55.28~80.75%。冬季缢管蚜小蜂主要分布在海拔740~1289M菜园地、麦田地,寄生于取食棒头草、看麦娘、冬小麦根部的红腹缢管蚜。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贮存、苹果绵蚜粘贴方式对苹果棉蚜蚜小蜂羽化率的影响,调查了苹果棉蚜蚜小蜂在苹果园的自然寄生率、羽化率。结果表明,10℃贮存1 d、15℃贮存1~2 d、20℃贮存1~15 d对苹果棉蚜蚜小蜂羽化率无影响;苹果绵蚜僵蚜腹面粘贴时,苹果棉蚜蚜小蜂羽化率(64.71%)显著高于侧面粘贴和背面粘贴的效果(分别为53.13%和55.94%);7月上旬至9月中旬苹果园中苹果棉蚜蚜小蜂自然寄生率较高(35.46%~53.00%),7月上旬至8月中旬苹果棉蚜蚜小蜂自然羽化率较高(24.62%~37.36%)。  相似文献   

4.
印巴黄蚜小蜂(Aphytins melinus)是柑桔红圆蚧(Aonidiella anrantii)的主要寄生蜂种之一。为更好地利用该小蜂,我们对其发育历期进行了观察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成蜂寿命观察 对刚羽化的印巴黄蚜小蜂成蜂进行寿命观察,设6种温度(19,22,25,28,30和32℃);两种食物处理:供给蜂蜜和不供给蜂蜜。  相似文献   

5.
苹果绵蚜天敌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发生规律和综合防除研究工作中,作者于2000~2001年对其天敌种类及苹果绵蚜蚜小蜂的生物学特性及消长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盾蚧长缨蚜小蜂和岭南小蜂为广东柑桔园红圆蚧的主要寄生蜂。1988年我们从美国加州引入印巴黄蚜小蜂,经繁殖后在桔园分3次释放,每树共放蜂4000头。结果说明该蜂能成功地在广州越冬。在桔园原有的天敌基础上和巴黄蚜小蜂后。红圆蚧的总寄生率逐月变化较大,炮我数月份在20T左右,最高30%,最低9.5%。其中被盾蚧长缨蚜小蜂寄生的虫数,每月都高于岭南蚜小蜂和印巴黄蚜小蜂的总和,寄生率高出1.4-11.7%,  相似文献   

7.
日光蜂是苹果绵蚜的一种重要寄生性天敌,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对苹果绵蚜的控制作用,在山东省莱阳市田间调查研究了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自然控制作用,并测定了不同保护措施下日光蜂的越冬羽化率.结果显示,苹果绵蚜在5月底至7月底和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有2个发生高峰;在整个生长季节日光蜂对苹果绵蚜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7月上旬至9月上旬温度较高时,日光蜂的田问种群数量较多,对苹果绵蚜的田间自然寄生作用达到高峰,寄生率在50%~90%,4-5月是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控制空缺时期.在使用化学农药的果园,目光蜂的数量和寄生率均降低.田间缚草或采集日光蜂黑蛹放置于室内或室外阳面,越冬存活率均显著高于放置在室外阴面和田间未缚草的日光蜂黑蛹,表明3种越冬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地增加目光蜂越冬虫源基数.  相似文献   

8.
甘蔗绵蚜的发生及防治技术冯奕玺(广东省徐闻县农业局524100)甘蔗绵蚜(CeratovacunalanigeraZehntner),俗称蔗,除为害甘蔗外,还为害芦苇等植物。在雷州半岛蔗区终年发生,普遍分布。绵蚜主要以成、若虫群集叶片中脉两侧,吸食...  相似文献   

9.
卢爱平 《昆虫天敌》1994,16(3):107-113
1990年因广东省松突圆蚧危害严重,故特从日本冲绳岛及面垣岛引进天敌日本异花角蚜小蜂以繁殖防治,同时,笔者在日本的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中发现另一种寄生蜂匀鞭蚜小蜂Encarsia sp.其生活史及防治情况将另文介绍.本文介绍电镜下该蜂的形态.  相似文献   

10.
范氏黄蚜小蜂 Aohytis vandenboschi 在林间是松突圆蚧的一种较优势蜂种,自然寄生率可高达33.24%,我们在1989~1990年曾在室内以茶长本圆蚧 Abgrallaspiscyanophylli 为寄主大量饲养,以作为防治松突圆蚧的寄生蜂。为此目的,对此种蚜小蜂的个体发育及形态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丽蚜小蜂商品化生产技术,是中国农科院生防室与黑龙江大庆温室1987~1988年合作研究项目。通过对“五间繁蜂法”的引进、消化、吸收,研究出一套商品化生产技术。并在大庆温室繁殖出丽蚜小蜂1180.6万头,除大庆温室本身使用外,还开始出售给邻近菜农应  相似文献   

12.
甘蔗绵蚜为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绵蚜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是现今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甘蔗种植区,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叶部害虫。为探明现有生产水平条件下甘蔗绵蚜对甘蔗实测产量及糖分的为害损失和对新植宿根出苗的影响情况,给甘蔗绵蚜的科学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翔实的实测数据。本研究于2014—2016年,选择主栽品种,同田设立为害区和未为害区,调查评估绵蚜为害对新植宿根出苗的影响,甘蔗成熟期分别收砍称量和测定分析甘蔗产量及糖分含量,并计算甘蔗实测产量及糖分损失。研究结果显示,甘蔗实测产量减少2 503~4 123kg/667m~2,平均3 079kg/667m~2;产量损失率为28.5%~45.7%,平均35.9%;出汁率减少2.4%~4.13%,平均3.01%;甘蔗糖分降低5.48%~8.16%,平均6.38%;蔗汁锤度降低6.95~9.05°BX,平均7.66°BX;蔗汁重力纯度降低8.43%~19.97%,平均12.35%;而蔗汁还原糖分则增加1.01%~1.3%,平均1.21%;新植出苗率降低24.7%~27.3%,平均26.0%;宿根出苗数减少3 829~5 083株/667m~2,平均4 456株/667m~2,相对出苗损失率为57.6%~58.0%,平均57.8%。可见,目前云南蔗区甘蔗绵蚜为害造成的甘蔗产量及糖分损失十分严重,甘蔗绵蚜为害已成为现阶段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挑战之一。研究结果对加强甘蔗绵蚜的科学有效防控和支持中国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自1982年开始进行,至1985年共试用三方面的生防措施,即(1)调整试区内所种的甘蔗品种,逐步淘汰比较感虫的品种(台糖134),留用和扩大种植抗虫性较强的(闽糖70/611、粤糖64/395等)品种的面积.(2)逐步推行蔗地间种早黄豆,以改善蔗地生态环境,诱致蔗绵蚜天敌提早发生和增加基数.(3)利用大突肩瓢虫、双带盘瓢虫等优势天敌控制蔗绵蚜危害.  相似文献   

14.
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淑贤 《植物保护》1992,18(3):45-45
大庆温室是一座现代化温室,自1983年投产以来,由于连续性生产,给温室白粉虱繁殖提供了有利场所,造成黄瓜等减产25%左右。丽蚜小蜂是温室白粉虱寄生性天敌,1986年开始大量应用,至1990年末,省内外30多个单位应用该蜂防治面积已达400多亩,防效在95%以上,总增值100多万元。 一.方法: 番茄定植后15天左右开始释放丽蚜小蜂,将小蜂蛹卡均匀地挂在植株叶腋内或架  相似文献   

15.
韦继光 《广西植保》1999,12(3):24-25
乐斯本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的一种杀虫剂,对介壳虫、蚜虫类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已在苹果绵蚜、小麦蚜虫等多种作物的蚜虫防治上取得成功的经验。甘蔗是广西的主要经济作物,面积为542万hm2,多年来,甘蔗绵蚜(CeratovacunalanigeraZehntaer)一直是甘蔗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为了解乐斯本对甘蔗绵蚜的防治效果、以便在生产上推广使用,作者于1997年9月在广西甘蔗研究所的蔗地内进行了乐斯本防治甘蔗绵蚜试验,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 48%乐斯本乳油(美国陶氏益…  相似文献   

16.
花角蚜小蜂桔园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花角蚜小蜂(Physcus fulvus Compere et Annecke)是我国矢尖蚧产卵雌成虫的一种主要的体内寄生蜂。以幼虫和蛹越冬。在四川7~10月是全年中该蜂虫口最多的时期,寄生率最高时可达71.6%,年平均19.0%。在这段时间内桔园应避免喷用化学农药,以保护天敌。5~6月是药剂防治害虫取得最佳效果的时期,亦是对本种蚜小蜂伤害最少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短翅蚜小蜂对桃蚜的搜寻及控害潜能,采用叶碟法研究了短翅蚜小蜂对甘蓝和辣椒2种植物上桃蚜2龄若虫的取食与寄生行为。结果表明,短翅蚜小蜂对甘蓝桃蚜和辣椒桃蚜的取食和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及Holling III型方程。短翅蚜小蜂的取食和寄生搜寻效应均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桃蚜密度小于35头时,短翅蚜小蜂对甘蓝桃蚜的取食搜寻效应大于辣椒桃蚜,而当桃蚜密度大于35头时,短翅蚜小蜂对辣椒桃蚜的取食搜寻效应大于甘蓝桃蚜;短翅蚜小蜂在所有密度下对辣椒桃蚜的寄生搜寻效应均大于甘蓝桃蚜。短翅蚜小蜂取食甘蓝桃蚜的瞬间攻击率a'为0.3289,处理时间T_h为0.2597,均大于辣椒桃蚜,寄生甘蓝桃蚜的瞬时攻击率a'为0.8213,小于辣椒桃蚜,而处理时间T_h为0.0275,大于寄生辣椒桃蚜;短翅蚜小蜂对甘蓝桃蚜的理论最大取食量和寄生量均小于辣椒桃蚜。研究表明,短翅蚜小蜂对不同密度的桃蚜均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且对辣椒桃蚜的控制作用大于甘蓝桃蚜。  相似文献   

18.
李顺珍  曾红 《昆虫天敌》1993,15(2):60-63
1989年10月从美国引进印巴黄蚜小蜂,以替换寄主茶长本圆蚧在室内饲养了三年,能进行批量繁殖,已建立了一套室内繁蜂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丽蚜小蜂商品化生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利用五定繁殖丽蚜小蜂的商品化繁殖技术。五定繁蜂法与过去一室繁蜂法比较,具有繁蜂数量多,出蜂时间相对集中,产品规格化,便于计划生产,能适应商品生产的需要等优点。五室繁蜂产品,经1986~1988年示范,均取得明显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温度、光周期对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发育与繁殖的影响,在不同温度、光周期条件下观察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出蜂数、雌蜂寿命以及寄生率。结果表明:温度和光周期显著影响日本食蚧蚜小蜂种群增长。在18~30℃之间,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及雌蜂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8℃时发育历期与雌蜂寿命最长,分别为60.9 d和29.9 d,30℃时发育历期最短,为21.3 d,33℃时雌蜂寿命最短,为8.3 d;18~24℃之间,寄生率及出蜂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4℃时最高,分别为77.1%和38.7头;24~30℃之间,随温度升高日本食蚜小蜂的寄生率及出蜂数呈下降趋势。在光周期L 8 h∶D 16 h~L 16 h∶D 8 h范围内,当光周期为L 12 h∶D 12 h时,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最短,为22.1 d,出蜂数最高,为39.0头;当光周期为L 14 h∶D 10 h时,雌蜂寿命最长,为22.6 d,寄生率最高,为71.1%。表明温度24~27℃、光周期L 12 h∶D 12 h为日本食蚧蚜小蜂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和光周期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