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鹿邑县位于河南东部,属黄河流域冲积平原,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生长,是全国植棉百强县和优质棉基地县,自1997年开始进行杂交棉制种以来,面积和规模逐年扩大,至2006年,全县落实杂交棉制种面积近1333hm2,其中麦套杂交制种棉面积1233hm2,占当年杂交制种棉总面积的92.5%。通过对几年来鹿邑县麦套杂交棉制种工作中的高、低产户进行全面对比,并走访多个制种点的农户后,笔者认为,影响黄河流域麦套杂交制种棉产量和质量的因素有以下几点,希望能给该地区从事杂交棉制种工作的同仁们提供一点有益的帮助。1影响因素由于杂交制种棉的种子发芽率受成熟…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新的制种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人工去雄杂交制种在棉花生产上仍占主导地位。随着杂交棉生产的日益扩大.人工杂交制种的规模和难度均在增加,探索高质量、低成本的人工制种技术是杂交棉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根据几年来在生产基地一线从事棉花制种的经历.摸索出一套提高杂交棉制种产量和质量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了在利用中抗A配制抗虫杂交棉时存在不育株分离比例低.制种产量不高及种子纯度差等3个问题,并提出了利用中抗A配制抗虫杂交棉的要点是:选配出强优势组合;选择适宜的制种田;提高种植密度,适当保留一些可育株与父本作人工去雄杂交;适期播种,延长杂交制种时问;采用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制种产量:采收适时,提高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农民种棉的效益和种棉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了棉种市场疲软.给棉种业带来了新的危机和挑战。生产资料价格的猛涨,劳动用工成本提高,制种田块的过度分散。使棉花杂交制种的质量越来越难保证.单位面积的产量水平也徘徊不前。生产实践表明.棉花人工去雄杂交制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农民种棉的效益和种棉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了棉种市场疲软。给棉种业带来了新的危机和挑战。生产资料价格猛涨.劳动用工成本提高.制种田块过度分散.使棉花杂交制种质量越来越难保证.单位面积产量水平也徘徊不前。生产实践表明.棉花人工去雄杂交制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  相似文献   

6.
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3年小区试验探讨和2年多点反馈示范,首次提出了宽行稀植,半膜覆盖,集中成铃,徒手去雄,小瓶授粉,全株制种的人工去雄制种技术体系,为制定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技术操作规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为人工去雄制种组合在大面积生产中推广F1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丁伟  丁庆永  常永霞 《中国棉花》2009,36(11):39-39
近年来,随着麦套杂交制种棉面积的不断扩大,壮苗早发已成为豫东棉区提高杂交制种棉产量的关键技术措施。培育壮苗,又是壮苗早发的前提和基础。现将鹿邑县几年来杂交制种棉育苗移栽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前,棉花杂交制种生产有两种方式,即利用不育系(两系法、三系法)人工授粉杂交制种和人工去雄授粉杂交制种。在当前棉花杂交制种生产中,人工去雄授粉杂交制种面积占制种总面积的85%以上。在整个棉花杂交制种期间,普遍存在早晨去雄和低温天气去雄现象,给种子纯度带来一定的隐患。各制种单位对控制早晨和低温天气人工去雄截止时间颇有争议。为增加制种产量,确保棉花杂交制种纯度,2008年在豫东南太康制种基地做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9.
棉花品种间杂种优势已经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利用,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但杂交制种问题一直是杂交棉推广的制约因素。采用器具授粉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种效率,但授粉器具尚无统一标准和操作规范,制种质量难以控制。利用不育系或雌雄异熟系以及利用标记性状不去雄直接授粉制种法效率高,但应用受到亲本组合的限制。人工徒手去雄授粉法仍是当前生产杂交种子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夏天,对于棉花制种产业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寒冬。制种用工难、工价高、利润空间小、放弃面积大,困扰着制种生产商和农户,棉花人工杂交制种步履艰难。豫东地区鹿邑县是我国棉花人工杂交制种的重要基地之一,有10多年的制种历史,  相似文献   

11.
棉花制种田管理及杂交制种技术曾昭荣,李育强,杨芳奎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常德市415101目前,在棉花“三系”未能配套的情况下,简化人工制种手续,提高制种效率,是杂交棉在生产上推广的关键。几年来,我们在人工杂交制种上进行了多种尝试,如工具去雄,花前强制...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疆独特的自然环境、特殊的栽培模式、劳动力不足和劳动力成本昂贵等特殊每件,提出新疆杂交棉制种的适宜技术措施及从适当降低制种田密度、定位杂交、改进授粉方法、限量授粉、调整去雄授粉时间等方面改良和优化杂交制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杂交棉制种是依靠人工去雄,辅之以外来花粉授精成铃,从而获得杂交种子,该项技术的工作量较大,种子成本高,在现有基础上如何提高制种产量,提高生产效率,则是最直接最快速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方法,也是杂交棉产业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前长江流域棉区已基本普及杂交棉,推广品种200个左右,90%以上的品种是采用人工去雄方法生产杂交种,而人工去雄方法是一个劳动强度很大的工作。所以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方法是一项直接影响杂交棉制种产量和制种纯度的关键技术.熟练掌握此项技术可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杂交棉品种推广利用的难题.为棉花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大规模应用提供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5.
江汉平原棉区在全国的棉花生产中占据重要位置 ,常年种植面积 2 5万公顷 ,目前杂交棉 F1代利用种植面积只占整个棉产区的 15 %左右 ,而制约杂交棉迅速推广的限制因素是杂交制种费工、费时、产量低 ,制种成本高。所以 ,江汉平原农业高科技研究发展中心先后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湖北省农科院、荆门创世纪公司合作 ,在“中棉所 2 9”、“鄂杂棉 3号”、“KC970 4”等杂交棉组合的制种过程中 ,通过对杂交棉的人工制种技术进行不断探索和改进 ,摸索了一套适应江汉平原的杂交棉制种的高产栽培技术。1制种前期准备1.1制种地选择。制种基地首…  相似文献   

16.
杂交棉与非杂交棉相比,表现出明显的市场与效益优势,因此杂交棉正在逐步取代非杂交棉。但限制杂交棉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制种成本太高,目前主要的两种方法以人工去雄与核不育两系制种均费工、费时,难以大面积应用。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为实现F1取代F2,湖北惠民公司就蜂媒传粉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利用棉花杂交优势是夺取棉花高产的有效途径。棉花花器大,便于人工去雄授粉;开花时间长达40~50天,便于人工从容制种;棉花人工去雄杂交,不受“三系”组合的限制,杂交后代不会出现不育株,有利于选配优良组合,也为利用杂交二代种子创造了条件。棉花杂交优势利用,我县从1977年开始试验应用,1978年全县示范182亩,制种709亩;1979年杂交棉示范11680亩,制种845亩;1980年杂交棉达到13888亩,占总棉田的5.14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大面积生产应用的抗虫杂交棉主要是人工去雄杂交种和核不育杂交种。人工去雄制种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种子价格高,实际生产中部分种子企业使用人工去雄F2种子当作F1种子,产量优势大幅度降低.抗虫性和纤维品质整齐度变差.伤害了棉农和棉纺加工企业的利益。利用核不育系制种.制种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去雄.其制种效率比人工去雄法高3倍以上.种子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
棉花去雄杂交制种,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单产既有利于增加制种效益、提高制种积极性,又能满足生产上对优质抗虫杂交棉种的需求。在当前的制种工作中,如何提高单产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在2008年一团试点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2公顷的基础上,2009年在全师十个团场进行了40公顷棉花人工去雄制种工作。制种工作在师领导的重视和各个团场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完成,其中一团、塔河种业、十二团、南口农场等单位制种子棉产量超过400kg的可喜成绩。通过两年的实践,综合各制种团场的经验和教训,认为今后要提高制种产量有以下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