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春季由于气温低,气候多变,部分养殖户育雏饲养条件差,不进行免疫接种,导致雏鸡死亡率较高.而且养殖户缺乏对春季气候特点、疾病流行等方面的了解,使春季饲养的鸡较易发生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许多麻烦.育雏是养鸡生产中最关键的环节,育雏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批鸡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近几年来,笔者就武威地区较大规模的蛋鸡场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就蛋鸡育雏技术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育雏工作在蛋鸡生产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育雏效果好,则蛋鸡在以后生产中发病少、淘死率低。但由于养殖户在饲养管理中缺乏科学指导,致使育雏期暴发各类传染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霉形体病等,不仅直接造成重大损失,也为以后生产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3.
育雏工作在蛋鸡生产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育雏效果好,则蛋鸡在以后生产中发病少、淘死率低。但由于少数养殖户在饲养管理中缺乏科学指导,致使育雏期暴发各类传染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霉形体病等,不仅直接造成重大损失,也为以后生产埋下了隐患。在此提出几点实践心得,供广大养鸡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蛋鸡养殖可以为养殖户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吸引不少养殖人员,使我国蛋鸡养殖的规模呈现扩张态势,能够满足市场消费者对鸡蛋的需求量,在蛋鸡养殖规模化发展中,蛋鸡存栏量超过12亿只,基本可以满足市场对蛋鸡产品的需求。在蛋鸡养殖中,育雏和育成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如果相关环节的管理方式不当,蛋鸡生产能力自然受到影响,直接表现在养殖户可获取的经济效益上。  相似文献   

5.
1育雏期 合理的饲养密度。饲养密度是限制蛋鸡生产性能的首要因素,由于养殖户片面追求饲养规模,同时受资金、场地、设备等因素的限制,育雏期的饲养密度偏高,使鸡群的质量不达标,不能按时开产,不能按时达到产蛋高峰,即使达到产蛋高峰,持续的时间也很短。因而,育雏期要掌握好饲养密度。保持舍内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鸡蛋是一种高营养食品,随着鸡蛋需求量的增大,更多养殖户投入到蛋鸡养殖行业中。然而在蛋鸡养殖过程中,提高蛋鸡育雏期的成活率是关键。为此,本文从环境、温度、通风、光照、断喙、防疫、选雏等方面探讨了影响蛋鸡育雏期成活率的几个关键性因素,以期为提高育雏期蛋鸡成活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鸡蛋的消费量也随之增加。养殖蛋鸡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是农民致富的好项目。怎样使所养的蛋鸡不仅多产蛋,而且无公害,是很多养鸡户所关心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向广大养殖户做以介绍。1蛋鸡无公害饲养技术1.1蛋鸡育雏技术关于育雏季节的选择,一般来讲饲养规模较大的鸡场可做到全年均衡生产,不存在季节性的问题,应该实行一次性育雏,全场做到全进全出。  相似文献   

8.
正大多数农户在开始养殖蛋鸡时是在未安装笼具的新建蛋鸡成鸡舍地面进行保温育雏。由于笼具的影响,农户在饲养了一批蛋鸡后无法再利用蛋鸡成鸡舍的地面进行育雏,此时许多农户选择另建育雏舍进行育雏。但另建育雏舍需要增加场地及投资。在专业化的服务机制还未形成以前,另建的育雏舍利用率很低,每批鸡仅使用2个月~3个月,而空置期长达10多个月,这对我们有限的养殖资源是一个很大的浪费。因此,我们通过对现有蛋  相似文献   

9.
鸡常年均等育雏,是把鸡场计划饲养的蛋鸡数,按均等的数量以均等的时间间隔,常年分批育雏、育成,使全场鸡群,不断补充更新,常年稳定在高产水平上。这是蓬莱县近几年对单纯春季育雏的改革。常年均等育雏有月月、隔月、季季、春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季节的转变和蛋鸡市场趋于稳定,广大养殖户开始进入育雏高峰期。由于部分养殖户专业知识较少和缺乏经验,育雏期往往易出现问题,影响以后产蛋,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现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养殖户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做一阐述,希望对广大养殖户能有所帮助。1进雏前舍内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蛋鸡笼养育雏管理要点,为广大蛋鸡养殖户育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现代蛋鸡业一般认为0~8周龄为育雏阶段,育雏的成败,直接影响着蛋鸡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是蛋鸡养育的重要环节。了解雏鸡的生理特点,分析常见问题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是平稳度过育雏期获得合理后备鸡,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在蛋鸡生产中,经常会碰到一群蛋鸡不能进入产蛋高峰,表现为产蛋期短,全期料蛋比在3:1以上,经济报酬很低。现将蛋鸡产蛋率难以达到高峰的常见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对策,供同行参考。一.难以达到高峰的因素1.饲养密度太大我国蛋鸡生产的主要形式是小规模、大群体。由于受资金、场地、设备等因素的限制,或者饲养者片面追求饲养规模,养殖户育雏、育成的密度普遍偏高。第1周的标准育雏密度是30只/米2,而实际高一倍者比较普遍,甚者高2-3倍。有的户从进鸡到转群上笼饲养密度不变,早期不能按标准疏散,5周龄的体尺、体重难以…  相似文献   

14.
春季育雏的新母鸡,秋季即将开产和进入产蛋高峰期,养殖户在这一阶段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往往影响或延迟蛋鸡开产,为此,养殖户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影响蛋鸡开产的因素及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一)0~6周育雏期育雏工作是决定整个饲养期成绩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育雏期间不能有蛋鸡育雏“简单、省事”的思想,更不能单纯用成活率来衡量育雏的成功与否,育雏期间可根据当地的环境及种禽免疫情况进行免疫接种。疫苗的质量、防疫的效率至关重要,许多养殖户用肉鸡配合料代替蛋雏鸡开口料,笔者建议不要投喂的时间过长,7~10天即可,肉鸡饲料蛋白很高,蛋鸡长期使用可能容易引起痛风,  相似文献   

16.
赵君和 《北方牧业》2014,(11):24-25
正蛋鸡养殖已经进入投入高、收益低的微利时代,420~450日龄前可以说是蛋鸡养殖的平衡点,此前即使蛋鸡的生产性能较好,也赚不到或只能赚到很少的钱。所以,笔者认为要想在养殖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要从育雏、育成期抓起,确保后备母鸡体重最大化,同时使用优质饲料,充分发挥蛋鸡的生产潜能。可是由于我国蛋鸡养殖群体的特殊性,不少养殖户在鸡舍建设、苗鸡培育、免疫接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2013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给我国蛋鸡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养殖户损失惨重.为了指导养殖场户加强饲养管理,快速恢复生产,保障鸡蛋的市场供应,在此阐述商品蛋鸡养殖的技术要点. 一、育雏期(0~6周龄)的饲养管理 目标要求为6周龄末体质健壮,体重和胫长达到饲养指南标准,且整齐度良好.关注的管理要点为温度、密度、通风、断喙和防疫. 1.育雏前的准备. (1)育雏舍的准备.进雏前两周对育雏舍和设备进行彻底清扫、清洗、消毒,消毒可先用消毒药水喷洒,然后进行熏蒸消毒.  相似文献   

18.
一青年鸡产业起源 青年鸡是蛋鸡产业专业化分工的一种形式.育雏在整个蛋鸡饲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对环境、设备、营养、防疫、人员都有较高的要求.育雏期是蛋鸡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后期生产性能的发挥相当重要.然而,很多新人行者在育雏阶段经验不多、信心不足、技术生疏,加之疫病风险、资金、场地、周转效率等原因,从而产生了青年鸡育雏行...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提高养殖户和中小型养殖企业在蛋鸡养殖初期雏鸡的成活率和育雏质量,需在进雏前做好准备工作,下面笔者将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制定育雏计划1.1根据育雏舍、成年鸡舍的容量确定每批育雏数量,考虑到弱雏、残雏、混入公雏等因素,进  相似文献   

20.
雏鸡在6周龄前生长发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育成鸡的整齐度和成活率,以至影响成年母鸡的生产性能。育雏的目标是全群生长均匀、成活率高,育雏技术的关键是防疫卫生、温度、空气质量、均衡营养和光照等。所以,加强对蛋鸡的饲养管理,对提高养鸡场的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