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历史上苏南稻区的水稻秧田一直用冬闲田或绿肥、大麦等三种茬口。冬闲,浪费土地资源;种绿肥,经济效益低;种大麦,由于黄花叶病和草害的影响,产量和效益均较低,而且消耗地力不利于培肥秧田。我们近几年来,进行了秧田前茬改种油白菜(当地俗称九头菜)试验。1990年在全市生产示范9700余亩,其中新芳乡2729亩,占全乡秧田面积80.26%,平均亩产106千克。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培肥了秧田,也为稳油菜、扩小麦腾出了茬口。  相似文献   

2.
超高茬麦套稻不仅具有节本、省工、省水、省肥、省秧田的优点,而且能够提高水稻单产和培肥地力,减少焚烧秸秆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发展无公害优质稻米.  相似文献   

3.
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为了探索粮棉高产规律,丰富生产知识,正确指导面上生产,一九七二年我们和中兴大队贫下中农一起种试验田。经过一年的实践,棉花试验田取得了较好的收成。 棉花试验田是连作棉田,面积13.2亩,土质夹沙黄,肥力中等,但地力差异较大。前茬是“21—4大麦”夹种豌豆绿肥(亩产大麦400斤,鲜绿肥1500斤)。棉花品种是“沪棉204”,采取宽窄行种植,实际密度为5100株。全期使用1500斤绿肥,6担粪肥,120斤棉饼和26斤尿素。皮棉亩产229.6斤。  相似文献   

4.
农谚注解     
“麦要好,茬要倒”说的是合理轮作换茬,水旱调节,培肥地力,改善田间小气候,充分利用光能,减少杂草和病虫害的滋生。豆茬种小麦最好,在老农中有“蚕豆茬的麦,请到家的客”之说。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产,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一年两熟面积不断扩大,茬口紧,肥料不足,已成为粮食增产的主要矛盾。我们通过试验示范,逐步推广了粮肥间作条带种植的办法,为发展绿肥,促进粮食增产,找到了新的途径。全公社粮肥间作,条带种植绿肥面积已由1974年的50亩,发展到1977年的2万亩。  相似文献   

6.
稻茬全免耕麦田氮肥运筹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稻套麦等稻茬免耕田块前期氮肥较足,后期易缺肥这一特点,研究了氮肥运筹新对策,即在总用氮量不变的前提下,改“两促一控”为“由轻渐重”。中上等地力水平下,扬麦158等大穗大粒型小麦亩总施氮量15~20kg,分蘖肥占15%、越冬肥占35%、拔节孕穗肥占50%。  相似文献   

7.
绿肥不同还田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配合上海市农委科技兴农“四新”项目《冬作绿肥示范推广》的实施,根据我县种植的蚕豆、草头两种主要绿肥作物,在2005~2006年设立绿肥还田量试验,旨在探讨高效绿肥作物还田对后茬水稻产量的影响,确定稻茬绿肥的最适还田量及农田化肥减量程度,达到绿肥无公害处理的目的,为走可持续培肥途径提供科学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我们独塘大队共有十三个生产队,集体耕地四千六百多亩,麦田面积二千九百亩,其中晚茬麦每年就占七、八百亩。由于种的晚,气温低、出土慢、麦苗瘦、分蘖少、成熟晚,籽粒长不饱,产量很低。晚茬麦已成为小麦生产大上快上的主要障碍,群众都称晚茬麦是“拉腿田”。怎样使晚茬麦夺得高产呢?我们遵照毛主席“一切经过试验”和“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伟大教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超高茬麦套稻秸秆全量还田栽培技术,它具有省秧田、省工、减少投入、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结构、减少污染等优点,是一种种地养地相结合的环保型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草甸白浆土上对草木樨、秣食豆、黑麦草根茬的培肥增产效应进行了5年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强大的绿肥根系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后作物产量。以5年粮豆总产量计,粮草轮作的产量较之粮豆轮作相等或略低。但在粮草轮作中,绿肥地多收鲜草(饲料)1350~1500kg/亩,总效益高于粮豆轮作。在绿肥全部翻压作肥料同只以绿肥根茬还田的对比中。后者的效益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11.
在草甸白浆土上对草木樨、秣食豆、黑麦草根茬的培肥增产效应进行了5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强大的绿肥根系,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后作物产量。以5年粮豆总产量计,粮草轮作的产量较之粮豆轮作的产量相等或略低;但在粮草轮作中,绿肥地多收鲜草(饲料)1350~1500公斤/亩;总效益高于粮豆轮作。把绿肥全部翻压作肥料同只用绿肥根茬还田的对比中,后者的效益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12.
为配合上海市农委科技兴农“四新”项目《冬作绿肥示范推广》的实施,结合“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在水稻生产上实行减肥减药的“双减”行动,在市农技推广中心指导下,我区于2005~2006年对绿肥茬水稻开展氮化肥减量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绿肥还田不仅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且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对后茬水稻用肥量有一定的影响.为此,在绿肥茬杂交水稻上,进行了不同N肥用量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据《当代农业》报道,为了实施“粮棉油单产增一成”活动,我省推出农业技术8项重点工程,即: 1 水稻“342”工程用4年时间,推广肥床旱育稀植和抛秧3000万亩(1994年全省肥床旱育稀植和抛秧为252万亩,今年争取1000万亩),节省秧田400万亩,用于种植麦子可增产粮食10亿公斤。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绿肥茬水稻氮化肥的减量程度,以达到降低氮化肥投入,减少面源污染的目的,我们开展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临沂市稻茬麦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临沂市是国家农牧渔业部优质大米产区之一。历年种植水稻25~30万亩,稻茬小麦25万亩左右。长期以来,稻茬麦产量较低,群众有“吃了大米饭,甭想吃白面”的说法。1982年前后,我们从改革传统的耕作方式入手,进行了稻茬麦高产稳产配套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苏南稻田新种植制度的轮作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苏南地区麦稻长期连作带来的诸多问题,选用“油-稻”、“(麦+肥)-稻”、“经济绿肥/玉米-稻”、“麦/玉米-稻”、“(麦+菜)/玉米-稻”等几种种植制度与麦稻轮作,研究了轮作对产量,土壤养分及麦田杂草的影响,明确了轮作效应,并提出了与麦稻累作的原则及适合轮作的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18.
淮阴专区几年来,大力扩种绿肥,对提高地力,培肥土壤,收益很大。玉米地套种夏绿肥,能充分利用作物行间隙地、不与粮棉争田等优点,深受群众欢迎。灌云县云台公社杨场一队,1959年开始在玉米地套种绿肥(绿豆),掩青做小麦基肥,四年来,产量增加一倍,小麦单产1960年为140斤,1964年则提高到300斤。全区1964年套种夏绿肥10万亩左右,1965年增到100万亩以上。 一 玉米地套种夏绿肥在轮作中的地位及其特点 本区旱谷作物中以小麦面积最大,常占耕地总面积的50%左右,其产量高低对全年生产有决定意义。而以玉米为前茬的,一般又占小麦面积65—70%。以往习惯在玉米起茬后进行耕翻休闲,以风  相似文献   

19.
初、麦两熟是豫南初区普遍采用的一种轮作方式,常年约占水(禾刀)总面积的35—40%。这类(禾刀)田,长期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肥料不足,(禾刀)麦产量偏低,特别是对水(禾刀)产量影响更大。为了增辟肥沅,以田养田,促进(禾刀)麦持续高产,1973年以来,我们进行了(禾刀)麦两熟插种绿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报于后。一、(禾刀)麦两熟插种绿肥的方式和效果(禾刀)麦两熟插种绿肥的方式是“麦——肥——(禾刀)”。于小麦收割后插种绿肥,7月15日以前收割。根据粳(禾刀)较为耐寒的特点,把中籼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国务院召开农业和粮食会议,提出要稳定粮食生产总量,保持生产能力,提高质量效益,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再次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本试验旨在摸索“申优四号”优质稻适宜的氮肥用量,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1材料和方法1.1材料试验于2005年5~10月在奉贤区金汇镇行南村进行,前茬为绿肥,土质为黄泥土,5月20日播种,6月17日移栽,亩移栽密度2万穴,亩基本苗4万株。供试品种为杂交稻“申优四号”。1.2方法1.2.1试验设计。试验设4处理,处理(1)为无肥区,处理(2)、(3)、(4)基肥均为每亩商品有机肥150kg加BB肥25kg,分蘖肥每亩分别为;(2)碳铵2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