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目的】评价啶氧菌酯在葡萄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啶氧菌酯的残留检测方法,研究了啶氧菌酯在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样品中啶氧菌酯经乙腈提取,HLB小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结果】啶氧菌酯在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的最低检测质量分数均为0.01 mg·kg~(-1),最小检出量均为4.0×10-13g。当添加质量分数为0.01~5.0 mg·kg-1时,添加回收率为85%~100%,相对标准偏差为2.1%~4.4%。啶氧菌酯在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的降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5.9~12.6 d和2.2~10.7 d。【结论】该方法能用于检测啶氧菌酯在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的残留。啶氧菌酯在葡萄果实和园地土壤中降解较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评价联苯肼酯在柑橘中的农药残留安全性,研究联苯肼酯与抗坏血酸还原反应后,标准溶液放置时间及保存温度、光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将该分析方法应用于联苯肼酯在柑橘中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规律的研究。【结果】还原后的联苯肼酯标准溶液在冷藏条件下贮存,5 d内保持稳定。联苯肼酯在柑橘中均消解较快,在湖南、广州、贵州三地柑橘全果样品中半衰期分别为2.31、2.66、1.92 d。按推荐剂量和推荐使用最大剂量兑水喷雾施药2~3次,联苯肼酯在柑橘全果和橘皮中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093、0.663 mg·kg-1。【结论】采用抗坏血酸还原联苯肼酯检测样品时,处理后的样品应避光冷藏贮存,5 d内分析。联苯肼酯在柑橘中最终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柑橘0.7 mg·kg-1),收获的柑橘食用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3.
正柑橘贮藏期病害是指从柑橘采摘到销售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病害~([1]),一直是柑橘生产中的重要问题。据统计,仅贮藏期发生的主要病害青绿霉病导致采后损失即可到达30%~50%~([2])。目前,柑橘贮藏期病害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为进一步筛选防治柑橘贮藏期病害的有效药剂,为生产中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进行了75%抑霉唑硫酸盐可溶粒剂(万香思瑞)在柑橘贮藏期病害的防治试验,以明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噻苯隆在葡萄上的使用安全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快速准确的噻苯隆在葡萄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进行2 a两地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试验。【结果】建立的噻苯隆在葡萄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表明:噻苯隆在0.01~1.0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灵敏度、准确度均符合检测要求。采用该方法研究噻苯隆在葡萄中的消解动态,对葡萄及果园土壤的最终残留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噻苯隆在葡萄样品中的消解曲线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0.8~5.7 d,最终残留试验表明,在到达安全间隔期14 d时噻苯隆在葡萄中最高残留量为0.020 0mg·kg-1,远低于国家限量标准。【结论】噻苯隆在葡萄中属于易降解农药,降解较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16%多抗霉素B可溶粒剂在西瓜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对2 a(年)两地的西瓜和土壤中的多抗霉素B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进行测定和研究。【结果】多抗霉素B在西瓜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曲线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1.9~3.4 d和1.6~2.2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当施药量为每666.7 m~285 g和127.5 g时,施药次数为3次和4次时,多抗霉素B在西瓜全瓜、瓜肉和土壤的残留量均0.100 mg·kg~(-1)。【结论】16%多抗霉素B可溶粒剂属于易降解农药,在西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5 d。  相似文献   

6.
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ECD检测方法,研究了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云南、海南和广东香蕉中的半衰期为17.2~22.4 d。最终残留量与苯醚甲环唑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和采收至最后一次施药间隔时间有关。苯醚甲环唑25%乳油按推荐剂量施药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间隔42 d,收获的香蕉全果中苯醚甲环唑留量小于0.33 mg·kg-1,蕉肉中残留量小于0.046 mg·kg-1,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值)1.0 mg·kg-1。栽培措施香蕉断蕾后套袋能显著减少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中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7.
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在大白菜上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大白菜中杀菌剂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对吡唑醚菌酯在河北、湖南两地大白菜中的残留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4 mg?kg-1,残留量在0.04~2.00 mg?kg-1范围内的添加回收率为70%~106%,变异系数为6.6%~10.0%。两地残留动态试验结果显示:吡唑醚菌酯在大白菜上的半衰期分别为2.97 d和3.34 d|按推荐剂量12.50 g?(667 m2)-1和1.5倍剂量18.75 g?(667 m2)-1施药3~4次,距最后1次施药7 d,吡唑醚菌酯在大白菜中的残留量为0.96~2.70 mg?kg-1。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沙糖桔采后防腐保鲜的高效低毒杀菌剂,在广西桂林以1月中旬采收的果实为试材,分析测定了450 g/L咪鲜胺乳油1 000倍液、50%抑霉唑乳油1 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 250倍液、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 0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处理(浸泡果实2 min后晾干,单果薄膜包装,室温贮藏)对采后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各药剂在果皮、全果和果肉中的残留量变化。结果表明,抑霉唑、咪鲜胺、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处理可有效地防止果实腐烂,贮藏45 d的腐烂率分别为1.67%、7.67%、7.00%和7.33%。各药剂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贮藏前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除甲基硫菌灵外的其他药剂处理可降低果实失重率。各药剂处理后在果实不同部位的残留量,以果皮最高,全果次之,果肉最低。处理后第3 d、第7 d和第14 d,在果皮、全果和果肉任一组织中的残留量皆低于国家标准(GB 2763—2016和GB 2763—2019)最大残留限量的药剂为抑霉唑、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沙糖桔采后防腐保鲜剂应选用抑霉唑、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且贮藏期应控制在45 d以内。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沙糖桔采后防腐保鲜的高效低毒杀菌剂,在广西桂林以1月中旬采收的果实为试材,分析测定了450g/L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50%抑霉唑乳油1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250倍液、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0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处理(浸泡果实2min后晾干,单果薄膜包装,室温贮藏)对采后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各药剂在果皮、全果和果肉中的残留量变化。结果表明,抑霉唑、咪鲜胺、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处理可有效地防止果实腐烂,贮藏45d的腐烂率分别为1.67%、7.67%、7.00%和7.33%。各药剂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贮藏前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除甲基硫菌灵外的其他药剂处理可降低果实失重率。各药剂处理后在果实不同部位的残留量,以果皮最高,全果次之,果肉最低。处理后第3d、第7d和第14d,在果皮、全果和果肉任一组织中的残留量皆低于国家标准(GB 2763—2016和GB 2763—2019)最大残留限量的药剂为抑霉唑、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沙糖桔采后防腐保鲜剂应选用抑霉唑、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且贮藏期应控制在45d以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不同地区苹果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分析方法,通过苹果树1年12地的田间试验,监测了2种农药在苹果主要产区的消解态势,并评估不同人群对其膳食暴露风险。【方法】QuEChERS-HPLC-MS/MS法的建立,用于检测苹果中的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并且分析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最终残留和消解动态,计算6类典型人群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ational Estimated Daily Intake,NEDI)和风险指数(Risk Index,RI)。【结果】根据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消解动态,可知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4~21.7 d和10.3~23.8 d。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鲜果中膳食暴露RI值均小于100%,膳食暴露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针对6类典型人群进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膳食暴露量随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结论】采用QuEChERS-HPLC-MS/MS法可同时快速检测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2种农药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人群对于苹果鲜果的膳食暴露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对于农药安全使用和膳食摄入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明独活抑制柑橘病原真菌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方法研究独活乙醇提取物对3种柑橘贮藏病害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并分离和鉴定其抑菌活性成分。【结果】独活乙醇提取物中含有高效抑制柑橘炭疽菌的活性物质。GC-MS鉴定B2组分中含有4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异佛手柑内酯、牛防风素、茴芹内酯、异茴芹内酯。异佛手柑内酯、茴芹内酯、异茴芹内酯3种化合物对柑橘炭疽菌的EC50在45 mg.L-1左右,其中茴芹内酯的抑制活性最好,其EC50为41.521 6 mg.L-1。显微观察发现,茴芹内酯处理导致柑橘炭疽菌菌丝体分支增多、畸形,部分隔膜消失等变化。【结论】异佛手柑内酯、茴芹内酯、异茴芹内酯为独活抑制柑橘病原真菌的主要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快速有效地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柑橘无核新种质,【方法】以我国特色多核柑橘优良品种锦橙实生苗上胚轴切段为外植体,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能导致种子败育基因CG1-400-RNase的转化;为快速有效地筛选出转化子,在实生苗上胚轴切段转化再生过程中,根据不同发育阶段的组织或器官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选择压。【结果】结果表明,在抗性芽再生过程中卡那霉素质量浓度设定为50 mg.L-1,获得的362个抗性芽转入卡那霉素质量浓度为100 mg.L-1的伸长培养基中进行伸长培养后,进行早期PCR检测,获得28个阳性芽;经过不定芽诱导生根或试管嫁接,获得22株完整植株。【结论】再生植株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获得2株目的基因以单拷贝的形式插入锦橙基因组的转基因植株,为最终获得具有无核性状且可稳定遗传的柑橘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确定浙江宁海本地柑橘优势腐败菌及丁香精油对其的抑菌效果,【方法】从自然腐烂的柑橘上分离优势菌,采用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进行鉴定,并采用体外试验研究丁香精油对优势菌的抑菌效果。【结果】结果表明,浙江宁海本地柑橘分离所得6株真菌分别为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柑橘链格孢(Alternaria citri)、枝孢样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近玫色锁掷孢酵母(Sporidiobolus pararoseus)和卡利比克毕赤酵母(Pichia caribbica);其中P.digitatum和C.cladosporioides是优势腐败菌;体外抑菌试验表明,丁香精油对P.digitatum和C.cladosporioides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2.51 mL·L-1和0.57 mL·L-1;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6 mL·L-1和3 mL·L-1。【结论】丁香精油可以抑制柑橘采后主要病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苹果树皮中没食子酸、儿茶酚、儿茶素、绿原酸、咖啡酸、表儿茶素、香豆酸、阿魏酸、芦丁、根皮苷、槲皮素、根皮素12种酚类化合物的方法,【方法】选用Eclipse XDB C18色谱柱(150 mm×4.6 mm i.d,5μm),以甲醇和1%乙酸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利用VWD检测器,在各种酚类物质的最优吸收波长下进行检测,【结果】得到12种酚类化合物的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检出限(3RSN)分别为0.02、0.02、0.03、0.01、0.02、0.03、0.01、0.01、0.03、0.03、0.05和0.01 mg.L-1。色谱测定方法和包含样品处理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分别在56.54%~98.83%和90.95%~100.90%。【结论】整个提取和分析测定流程简便、快速、准确,适合苹果树皮中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讨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处理对杧果采后病害生理的影响,【方法】以紫花杧果为试验材料,利用绿色木霉菌(T.viride)发酵液对杧果进行处理,测定杧果采后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在(30±2)℃、RH90%~95%条件下,T.viride发酵液处理可降低采后杧果的呼吸强度,并使其呼吸高峰推迟1 d。处理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最大值出现在第8天,比对照组推迟了2 d;其健康组织维生素C第3天上升至最高含量,分别达164 mg.kg-1和173 mg.kg-1,而对照组和处理组的病斑周围组织的维生素C含量在0~9 d内均呈现下降趋势。T.viride发酵液处理延缓了病斑周围组织的可滴定酸下降,损伤接种至第6天,处理组果实病斑周围的可滴定酸为0.36 mg.g-1,高出对照组16%。处理组病斑周围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峰出现在第6天,比对照组延迟1 d。T.viride发酵液处理降低了杧果组织丙二醛含量,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最大值分别为4.18μmol.L-1、5.23μmol.L-1;贮藏1~9 d,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总酚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处理能有效减缓杧果采后病害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柑橘中常用的农药,采用QuEChERS方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系统研究了其测定过程中的基质效应。【方法】柑橘样品利用乙酸-乙腈溶液(V∶V=1∶99)提取、GCB净化,采用甲醇-0.1%甲酸水溶液(含1 mmol·L-1乙酸铵)作为流动相,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基质外标法定量,可以有效地减弱基质效应。【结果】10种农药在柑橘中主要是以基质抑制为主,其基质效应范围为-18%~4%,在0.1~10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999,检出限为0.08~0.30μg·kg-1,回收率为70.5%~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32%~5.76%。【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净化效果好,适合柑橘中常见农药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生物学软件分析四季橘染色体核型和带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改进以往人工方式观测染色体精准度的不足,【方法】采用MicroMeasure软件和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的四季橘(Citrus madurensis Lour.Tseng)体细胞中期染色体分别进行核型分析和三维重建。【结果】得到四季橘的核型公式2n=18=16 m(2SAT)+2 sm,其核型类型为1B型,属于进化中较原始类型;获得四季橘染色体立体图,并依据每条前中期染色体(从短臂到长臂)DAPI荧光强度变化,构建出染色体带型模式图。【结论】该研究利用染色体图像分析软件对染色体进行识别,获得了较丰富的染色体核型数据信息,为柑橘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探明柑橘园连续多年撒施复合肥后土层中氮、磷、钾的分布特征,【方法】2009年对重庆忠县30个紫色土柑橘园和江西省赣南地区3个县(市)24个红壤柑橘园不同土层的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柑橘园连续多年撒施复合肥后,不同土壤剖面中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从上往下逐渐降低。在紫色土柑橘园,碱解氮主要累积在5~25 cm土层,占累积总量的55.76%;有效磷主要累积在0~15 cm土层,占累积总量的79.41%;有效钾主要累积在5~25 cm土层,占累积总量的54.18%。在红壤柑橘园,碱解氮主要累积在10~30 cm土层,占累积总量的46.12%;有效磷主要累积在0~10 cm土层内,占累积总量的76.78%;有效钾主要累积在3~20 cm土层,占累积总量的50.56%。【结论】氮肥撒施后在土壤中移动能力较强,而磷肥在土壤中难于移动,钾肥介于氮肥和磷肥之间。  相似文献   

19.
‘苹果梨’离体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剑  曹后男  宗成文  金灿  刘淼 《果树学报》2012,(5):800-803,965
【目的】为了给梨转基因研究提供稳定、高效的离体再生体系,【方法】以‘苹果梨’为试材,NN69作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暗培养时间及外植体类型等因素对其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筛选出较适合‘苹果梨’不定芽分化的培养条件。【结果】结果表明,较适合‘苹果梨’分化的外植体为继代4次以上(含4次)的组培苗叶片,适宜分化的培养基为NN69+1.5 mg.L-1TDZ+0.4 mg.L-1NAA,结合20 d的暗培养,再生频率达到71.00%,平均再生芽数为2.21。【结论】影响‘苹果梨’离体叶片再生的最关键因素是外植体的继代次数。  相似文献   

20.
野生毛桃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初步建立野生‘毛桃1号’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保存及不定芽再生技术体系,【方法】以野生‘毛桃1号’试管苗幼嫩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等一系列因素对‘毛桃1号’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保存的影响及TDZ浓度对愈伤组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适合‘毛桃1号’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LP+6-BA 1.0 mg.L-1+2,4-D 3.0 mg.L-1+AgNO30.5 mg.L-1+蔗糖30.0 g.L-1+琼脂6.0 g.L-1;保存的培养基为LP+2,4-D1.5 mg.L-1+CH 0.4 g.L-1+蔗糖30 g.L-1+CA 3.0 g.L-1或PVP 3.0 g.L-1+琼脂5.8 g.L-1,且采用持续暗培养保存,每28 d继代1次。愈伤组织在SH+TDZ 3.0 mg.L-1+NAA 0.3 mg.L-1+蔗糖30 g.L-1+琼脂6.0 g.L-1的培养基上可再生不定芽,再生率为6.83%。【结论】初步建立了‘毛桃1号’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保存及不定芽再生体系,为桃愈伤组织再生和遗传转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