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生物量调查和热值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了24年生樟子松人工林凋落物的热值及能量季节动态、群落的净生产量及能量转化率。结果表明:林下植被凋落物的能量释放率高于樟子松凋落物的释放率,且凋落物释放量都主要集中在6、7、8月份。凋落物能量释放率以榆树枯叶和水曲柳叶最高,其他依次是樟子松枯叶>水曲柳叶梗>樟子松球果>樟子松树皮>樟子松枯枝。凋落物能量现存总量为205.49×109J/hm2;樟子松人工林群落能量年净生产量为344.45×109J/hm2,其中,樟子松林木能量年净生产量304.35×109J/(hm2.a),林下植被中能量净生产总量为40.10×109J/(hm2.a);能量累积比以樟子松人工林群落值最大,为7.44,其次是樟子松林木能量累积比为7.20,林下植被能量积累比最低;能量流动速率比为林下植被0.240>樟子松林木0.139>群落0.134;樟子松人工林群落的能量转化率为7.31%、樟子松林木和林下植被的能量转化率分别为6.46%和0.85%。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秦岭中段南坡不同区域华山松林生物量、能量现存量、灰分储量和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华山松林的管理和抚育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测定华山松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量,分别用OR-2010型快速量热仪、马弗炉和Liqui TOCⅡ总有机碳元素分析仪,测定乔木层(干、皮、枝、叶、根)、灌木层(枝、叶、根)和草本层(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热值、灰分含量和含碳率。【结果】秦岭中段南坡华山松林总生物量、能量现存量、灰分储量和碳储量分别为81.39t/hm2、1 539.04GJ/hm2、3 765.86kg/hm2和33.70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能量现存量、灰分储量和碳储量分别为79.45t/hm2、1 494.89GJ/hm2、1 950.41kg/hm2和32.95t/hm2,分别占林分总量的97.62%,97.13%,51.79%和97.78%;灌木层生物量、能量现存量、灰分储量和碳储量分别为1.34t/hm2、23.99GJ/hm2、987.81kg/hm2和0.54t/hm2,分别占林分总量的1.64%,1.56%,26.23%和1.60%;草本层生物量、能量现存量、灰分储量和碳储量分别为0.60t/hm2,20.16GJ/hm2,827.64kg/hm2和0.21t/hm2,仅占林分总量的0.74%,1.31%,21.98%和0.62%。从不同器官来看,华山松树干的生物量、碳储量和能量现存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P<0.05),其生物量、碳储量和能量现存量分别为40.36t/hm2,16.10t/hm2和712.09GJ/hm2,分别占各器官总量的50.80%,48.87%和47.63%;树枝的灰分储量显著高于皮和叶(P<0.05)。华山松树枝的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和含碳率显著高于其他器官(P<0.05),树皮的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P<0.05)。【结论】乔木层在华山松天然林生物量、能量和灰分储备中占主要地位,树干是华山松林生物量、能量储量和碳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9个能源柳无性系的生物量、热值和能量现存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接收获法、快速灰化法和量热法对引进的4种7个能源柳无性系(钻石柳AS625、AS287,旱白柳AAUSC、AAUSL,欧洲红皮柳AFC190、AFC189,毛枝柳ASV1)和2个对照本地柳(旱柳和杞柳)的生物量、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和能量现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AAUSC的生物量最高,为92.9 t/hm2,其次是AAUSL,生物量为65.13 t/hm2,AS287的生物量最小,仅为4.31 t/hm2。不同器官的灰分含量为:树叶8.28%~12.70%,树枝1.98%~4.17%,干2.51%~3.82%;去灰分热值为树叶15 636.29~18 840.77 J/g,树枝18 162.30~19 124.39 J/g,干17 219.71~18 756.31 J/g。7个能源柳无性系不同器官的灰分含量和去灰分热值差异均极显著(P0.01)。引进的能源柳中能量现存量最高的无性系为AAUSC(15.84108 kJ/hm2),其次为AAUSL(11.88108 kJ/hm2),AS287最小(0.77108 kJ/hm2)。能源柳的能量现存量为乔木柳高于灌木柳,引进的能源柳高于本地柳。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杨热值与含碳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乔木俄罗斯杨茎、枝、根的干、皮的热值、灰分、化学组分、含碳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杨不同器官的热值变化表现为干的热值均大于皮的热值。不同器官的热值为主干干(19.220 kJ/g)>主干皮(18.867 kJ/g)>侧枝干(18.381 kJ/g)>根干(18.162 kJ/g)>侧枝皮(17.914 kJ/g)>根皮(16.243 kJ/g);俄罗斯杨的热值与灰分含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皮的灰分含量极显著高于干(P<0.01);化学成分中木质素与热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464;俄罗斯杨的主干、侧枝、根的干的含碳率分别为49.15%、49.30%、48.71%,明显高于其皮的含碳率46.76%、47.40%、44.42%。俄罗斯杨干的热值与含碳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皮的热值与含碳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677。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农村能源消耗量将越来越大,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开发能源树种、发展高效能源林是必然趋势.为了为能源树种及其优良个体的选择提供依据,本文以相同立地条件下3年生川滇桤木实生幼树为研究材料,对不同个体的生物量和热值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幼树单株个体间的生物量差异较显著,个体器官生物量的差异显著,器官生物量的比例依次为干>枝>叶;不同器官的热值差异显著,各器官热值大小顺序为叶>枝>皮>干;生物量和热值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植株胸径和干生物量及总生物量间具显著相关性,建立的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W<,1>=234.826-146.521D+70.045D<'2>,W<,2>=4274.859-1803.607D+278.687D<'2>;对该树种薪炭能源优树选掸的主要指标是总生物量,其次是热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樟子松林碳密度与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基于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生物量调查数据,建立了樟子松林生物量相容性模型,探讨了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中乔木层、林下植被层、死地被物层碳密度和碳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各器官碳密度值的排序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各器官碳密度均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27、30、32、36、40和44年生樟子松各器官的平均碳密度分别为449.5、460.2、470.8、485.1、489.2和513.6 g/kg,林下植被与死地被物的碳密度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27~44年期间樟子松人工林群落碳储量都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从27年生的37.14 t/hm2增加到44年生的168.46 t/hm2,其顺序为:乔木层死地被物层林下植被层,分别占群落总碳储量的90.97%、1.13%和7.90%,乔木层碳储量占主导地位。不同林龄樟子松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死地被物层年固碳量分别为2.043、0.025 和0.182 t/hm2。研究认为,樟子松人工林群落碳密度及碳储量随林龄的增加变化显著,碳汇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细根能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连续土芯法和热值测定对福建三明地区中亚热带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群落细根的能量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揭示杉阔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维持地力机制差异.结果表明,混交林群落细根的能量现存量达10.371MJ/m2,是纯林群落的1.17倍,其中杉木、观光木、林下植被细根分别占72.12%,14.88%和13.00%;而不同树种<0.5mm径级的细根是细根能量现存量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混交林杉木、观光木、纯林杉木的活细根能量现存量月变化动态呈双峰型,在3月和9月较高,而死细根能量现存量月变化动态呈单谷型,在3月或5月最低.林下植被活细根能量现存量月变化呈单峰型,在5月最高,而死细根能量现存量月变化呈单谷型,在5月最低.混交林细根的年能量归还量达4.001MJ/m2,是杉木纯林的1.12倍,占地上部分年凋落物能量归还量的31.6%,不同树种的<0.5?mm径级细根的年能量归还量均占60%以上.混交林细根的年能量分解量和净生产量分别达2.009MJ/m2和7.833MJ/m2,是纯林的1.23倍和1.17倍,而混交林细根枯落物的太阳能转化效率(0.178%)亦高于纯林细根的(0.159%).  相似文献   

8.
秃杉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秃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及其随林分年龄(8、14和28年生)增长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平均木和各器官(除树叶和枯枝外)生物量随林分年龄增加而增加,平均木和林分以14~28年生的增加量最大。林木各器官比例与林分年龄相关,林分年龄增加,干材和干皮生物量组成比例随之增加,而树叶和活枝则呈下降趋势。8和14年生各器官所占百分比由大到小依次为:干>枝>叶或根>皮,28年生则为:干>根>枝>皮>叶。林分生物量随林分年龄的增大而逐渐积累,8、14和28年生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60.17、112.98和247.61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干材)分别为26.92、60.27和155.72t·hm-2,林分乔木层净生产力分别为7.52、8.07和8.84t·hm-2·a-1,林下植被生物量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定标准地的标准木法,对樟子松人工林林木营养元素含量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林木体内养分元素中大量元素N和Ca的平均含量较高,然后依次是K、P、Mg;微量元素中以Fe含量居最高,然后依次是Mn、Zn、Cu.樟子松林木体内营养元素含量主要集中在叶、枝和根中,其中以针叶和<2mm的细根等部位较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快速灰化法、量热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5种树种的灰分质量分数、热值、去灰分热值和能量现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器官的灰分质量分数为树叶2.12%~7.30%,树枝1.87%~7.45%,干0.52%~3.42%,根1.05%~6.53%,皮2.28%~6.87%;去灰分热值为树叶18.15~20.21kJ·g-1,树枝19.48~20.78kJ·g-1,干18.66~19.44kJ·g-1,根17.90~19.58kJ·g-1,皮17.14~20.05kJ·g-1。5种树种不同器官的灰分质量分数和去灰分热值差异均极显著(p0.01)。红松阔叶林中5种树种能量现存总量为123.04×1011J·hm-2,其中红松最大,为67.16×1011J·hm-2,占总量的54.59%;其次为紫椴48.5×1011J·hm-2,占总量的39.42%;色木槭和蒙古栎分别为3.14×1011J·hm-2和2.99×1011J·hm-2,分别占整个林分总量的2.55%和2.43%;白桦最小1.25×1011J·hm-2,占总量的1.02%。  相似文献   

11.
观光木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从林分的群落特征、生物量及生产力等方面对观光木人工纯林及其与杉木混交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观光木混交林生物量为103.838t/hm~2,是观光木纯林的1.9倍;其林下植被生物量1.478t/hm~2,小于观光木纯林(1.995t/hm~2)。在纯林和混交林中,各器官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均为:树干>根>枝>叶。但观光木纯林的林分结构更有利于提高其出材率,其树干生物量的比例高于混交林。观光木混交林叶面积指数为5.72,叶净同化率为787.3g/(cm~2·a),明显高于纯林,从而使得观光木混交林表现出比纯林更高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森林大样地的基础上,研究阔叶红松林木本植物组成,同时应用徐振邦等关于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的干、枝、叶生物量与其胸径的相关关系公式以及地上地下的生物量关系,直接推算阔叶红松林中红松、紫椴、蒙古栎、水曲柳、色木槭的生物量,进而得到单位面积的生物量.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共51个种,59 158个活的个体.5种主要树种的生物量以紫椴最高,为101 039.489kg/hm2;红松次之,为81 012.335 kg/hm2.水曲柳为54 767.362 kg/hm2,蒙古栎为35 035.157 kg/hm2,色木槭最低,为22 921.594 kg/hm2.对比分析以往的生物量测定结果,除了水曲柳的生物量外,笔者的测定结果都远高于徐振邦等的测定结果,紫椴的生物量高了近2倍,红松和蒙古栎的生物量都高了1倍.测定结果的不同可能源于大的取样面积及精准的仪器应用提高了对单位面积植物组成及其数量测定的精度,加之20年的植物生长以及全球变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各层次优势种热值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探讨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层次优势植物热值一般规律,可为该群落能量特征和生态效率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2002年用PARR 1281型氧弹热值仪测定了该群落不同层次21种优势植物不同器官(部位)热值. 结果表明, 季风常绿阔叶林各优势种的平均干重热值在15.92~19.66 kJ/g间,乔木1层干重热值以厚壳桂最高, 乌榄最低; 乔木2层华润楠最高, 云南银柴最低; 层间藤本植物白背瓜馥木和杖枝省藤分别为19.73和18.19 kJ/g; 灌木层干重热值最高仍为厚壳桂, 最低为云南银柴; 草本层植物干重热值在15.92~17.52 kJ/g之间. 各层优势种平均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都表现为: 层间藤本>乔木1层>乔木2层>灌木层>草本层. 植物器官去灰分热值存在差异, 乔木1层中锥栗、荷木树皮及厚壳桂、乌榄树叶最高, 乔木2层中云南银柴根最高, 层间植物叶>干>根, 草本植物是地上部分>地下部分; 同种植物(厚壳桂或云南银柴)在不同层次中的去灰分热值没有明显差别, 器官生长的年龄(或直径)对去灰分热值有影响, 随年龄增大, 去灰分热值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4.
湿地松针叶热值的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容 《现代农业科技》2010,(17):204-205,210
对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湿地松叶片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去灰分热值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成熟叶、衰老叶的灰分含量的的季节变化趋势相同,湿地松成熟叶、衰老叶的灰分含量在秋冬季含量较高,而春夏季相对较低;湿地松成熟叶的灰分含量在1.26%~2.12%,平均为1.56%;衰老叶的灰分含量在1.46%~2.77%,平均为1.78%;衰老叶的灰分含量高于成熟叶(P<0.05);成熟叶的干重热值高于衰老叶(夏季除外);成熟叶的干重热值在20.796~21.934 kJ/g,平均为21.154 kJ/g;衰老叶的干重热值在19.638~21.051 kJ/g,平均为20.448 kJ/g。成熟叶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衰老叶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P<0.05);湿地松成熟叶的去灰分热值为21.034~23.107 kJ/g,平均为22.054 kJ/g;衰老叶的去灰分热值在21.069~23.097 kJ/g,平均为21.999kJ/g;成熟叶的去灰分热值与衰老叶接近(P>0.05)。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桂西南尾巨桉萌芽林能量储存功能,采用固定标准地法,探讨了广西宁明县1~4年生尾巨桉萌芽林地上部分能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尾巨桉萌芽林各器官热值为17.24~20.87 kJ·g~(-1),不同器官热值大小依次为:树叶树枝干材干皮。尾巨桉萌芽林地上部分能量现存量随林分生物量的增大而提高,1、2、3和4年生分别为353.17、968.82、1 496.46和1 909.30 GJ·hm~(-2),其中干材能量现存量占林分地上部分能量现存量的64.58%~78.42%,树叶、树枝和干皮能量现存量占21.58%~35.42%。1、2、3和4年生尾巨桉萌芽林能量年净现存量分别为353.17、484.41、498.82和477.33 GJ·hm~(-2)·a~(-1)。  相似文献   

16.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细根灰分含量和热值动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细根的灰分含量、热值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杉木活、死细根灰分含量动态变化呈单峰型 ,3月灰分含量最高 ;观光木的则呈双峰型 ,在 3月和9月出现峰值 ;林下植被细根灰分含量的变化亦呈单峰型 ,但较为平缓 ,最大值出现在 5月份 .杉木细根的干重热值变化呈“V”型 ,观光木的干重热值呈“W”型 ,而林下植被的干重热值则呈单峰型 ,最大值出现在 9月 .细根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均与细根径级成反比 ,但活细根的灰分含量明显低于相应径级的死细根 ,而活细根的干重热值则高于死细根 .观光木细根的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比杉木的高 ,但其干重热值却低于杉木的 .林下植被层细根的灰分含量低于观光木的 ,但高于杉木的 ,而其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均低于后两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不同林分的生物量及林下植被多样性差异,为营建亚热带人工林筛选适生的珍贵乡土阔叶树种。  方法  以四川农业大学崇州基地同质园试验中大叶樟Cinnamomum platyphyllum、油樟C. longepaniculatum、天竺桂C. japonicum、樟树C. camphora、桤木Alnus cremastogyne、香椿Toona sinensis、红椿T. ciliata 等7个阔叶树种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各树种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林下植被多样性等指标,量化树种对生物量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结果  不同树种全株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叶樟的生物量最高,其次是桤木和红椿,天竺桂最低。树种各器官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整体表现为干>根、枝>叶,并且大叶樟各器官生物量均最高,天竺桂各器官生物量均最低。各器官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比例在树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树种大小排序无一致性规律。不同功能群之间的全株、叶、枝及干生物量无显著差异,但常绿树种的根生物量、根生物量占比和根冠比显著高于落叶树种(P<0.05),枝和干生物量占比则相反。落叶树种林分林下草本多样性显著高于常绿树种林分(P<0.05),并且红椿、桤木和香椿林分林下草本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天竺桂、樟树、大叶樟和油樟林分,红椿林分的林下草本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高于其他6个林分(P<0.05)。  结论  研究区培育落叶树种有利于人工林的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保育,并且相较于其他乡土树种,选择桤木和红椿作为培育树种更有利于亚热带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图6表2参37  相似文献   

18.
长乐沿海山地不同坡位湿地松生物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长乐沿海山地3年生湿地松人工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下坡位湿地松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东西冠幅均高于上坡位,而平均南北冠幅则低于上坡位;(2)湿地松生物量、林下植被生物量及林分总生物量表现为下坡位高于上坡位,下坡位湿地松地上部分生物量、林下植被生物量及林分总生物量与上坡位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3)不同坡位湿地松地上部分各器官鲜生物量及干生物量大小均表现为:树干>树枝>树叶,湿地松地下部分不同径级根鲜、干生物量差异表现为:骨骼根>中根>大根>小根>细根。  相似文献   

19.
不同立地类型火炬树人工林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生长在渭北黄土高原6个立地类型上的火炬树平均各器官的含水率和生物量。结果表明,各立地类型火炬树全株平均含水率为500.1~521.7g/kg,根的平均含水率为541.4~585.5g/kg,叶的平均含水率为548.3~591.7g/kg,茎枝的平均含水率最低,为410.2~419.7g/kg;不同立地类型火炬树生物量的排序为:阳坡上部(0.4308t/hm2)>峁顶(0.3195t/hm2)>阳坡下部(0.285t/hm2)>沟底(0.1478t/hm2)>阴坡上部(0.0887t/hm2)>阴坡下部(0.0626t/hm2);茎枝是火炬树生物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全株总生物量的41.48%~60.19%,根占24.05%~37.86%,而叶仅占到13.46%~20.74%;6个立地类型上,火炬树各器官生物量以及全株生物量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沿海沙地竹林细根分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沿海沙地竹林细根在分解过程中的干质量热值和能量现存量以及释放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林细根在分解过程中,其干质量热值大体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分解到180 d时下降到最低点。分解时间对其干质量热值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花吊丝竹的干质量热值与月平均气温、月降雨量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P<0.05)。除绿竹外,沿海沙地竹林各竹种能量现存量1 a内波动较大,黄甜竹的年平均能量现存量最高,达2.67×103kJ.m-2;台湾桂竹最低,为1.63×103kJ.m-2;绿竹变化较为稳定,集中在1.72×103kJ.m-2左右。细根在分解过程中,能量是逐渐损失释放的,在分解300 d后能量损失率均在68%以上,高节竹能量损失率最大,达77.74%。总体上,各竹种细根分解能量平均损失率随分解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分解完毕时能量平均损失率达73.96%;各竹种在分解初期能量损失差异较大,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差异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