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宁城县始终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当作林业工作的重点来抓,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措施,综合防治,将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12‰以下,防治率达到87%,虫情监测率达到100%。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全县18.9万亩受病虫危害的森林得到有效防治,每年挽回林木损失0.64万立方米,折合人民币192  相似文献   

2.
“八五”期间全国森林病虫鼠害防治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病虫鼠害,是造成森林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造林绿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林地面积不断扩大,在“八五”以前,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有扩大蔓延的趋势。“八五”期间,一方面由于造林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林木抚育工作的加强,提高了林木质量,增强了林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加强了资源保护的法制建设和森林病虫害的监测、检疫和防治体系建设,各级林业部门层层落实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责任制。使森林病虫害发生蔓延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并针对目前森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回首50年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历史,不仅可以看出各个不同时期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所取得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可以总结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借鉴。50年代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50年代我国的森林生态环境相对较好,林中生物种群之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森林病虫对林木的为害不很严重。这一时期森林病虫害的特点是发生面积小,成灾种类少。年均发生面积仅100万公顷,为害较大的有松毛虫、竹蝗、榆金花虫、柏毛虫等,防治上主要是以人工防治为主,辅以…  相似文献   

4.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森林病虫害的危害后果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影响。为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结合实际工作,利用森防科技改进防治手段,做到"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林业》1999,(11):6-7
近几年,全国每年森林病虫鼠害发生面积达800万公顷左右,损失林木生长量1700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50多亿元,其损失远远超过森林火灾,对我国的国土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严重影响。森林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讲,近几年来冬季气候偏暖,使越冬虫口基数偏高,再加上大面积人工纯林的生态系统脆弱,食物链单一,为病虫害暴发提供了条件。但更为主要的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还未像森林防火那样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重视,在不少地方防治工作基础薄弱,监测预报和防治技术水平低,防治经费严重不足,往往…  相似文献   

6.
从生物技术的角度出发,对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的应用进行探究,通过阐述森林病虫对我国林业带来的危害,分析生物技术在预防森林病虫等有害生物方面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对生物技术抑制森林病虫害及有害生物防治及生物技术的进展等内容展开探讨,后续结合现今的新形势,探索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的后续发展性趋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分析表明,宾川县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成效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林农经济收益较低,究其原因之一是森林病虫危害,特别是地下害虫的危害.分析病虫危害发生的自然及人为因素,提出退耕还林工程中加强病虫防治工作,建立无检疫对象苗圃,强化营造林技术措施,加强森防队伍建设,严格检疫,强化抚育管理,优化退耕还林林分、树科结构,搞好工程区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等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汪有奎 《甘肃林业》1995,(2):19-19,27
祁连山保护区森林病虫害现状与防治对策汪有奎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为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使祁连山林区森林病虫鼠害日趋严重,特别是青海云杉林病虫害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不断上升和扩大。据统计,全区每年发生各类森林病虫鼠害20到3...  相似文献   

9.
当前林木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严重 ,造成的损失巨大。成灾原因除了病虫害繁殖量大、适应性强和林分结构单纯、生态环境脆弱等生物自身的原因之外 ,防治技术的不得法是主要原因之一。防治林木病虫害的方法历来是以施用广谱性化学农药为主要手段 ,结果造成病虫害抗药性增强 ,大量的害虫天敌资源被误杀 ,污染环境。为了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方针和“治早、治小”原则 ,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 ,预防林木发生病虫害要加强营林技术措施 ,增强林木自身的抗御力。防治林木病虫害提倡施用“绿色农药”和物理措施。所谓“绿色农药”,就是指…  相似文献   

10.
宁夏森林病虫害防治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防治现状不乐观。剖析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现状: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险性病虫害的潜在威胁大;顽疾时有暴发等等,指出了制治病虫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加强病虫害预报;改进防治手段;加强林木检疫等等。  相似文献   

11.
宁夏森林病虫害防治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防治现状不乐观.剖析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现状: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险性病虫害的潜在威胁大;顽疾时有暴发等等,指出了制治病虫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加强病虫害预报;改进防治手段;加强林木检疫等等.  相似文献   

12.
沿滩区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因遭受各种自然灾害而造成巨大损失。森林病虫害是最大的有害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沿滩区主要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特点,总结和探讨了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锡林郭勒盟自80年代至90年代 ,通过对林木病虫的调查、天敌昆虫的普查以及检疫病虫的调查 ,基本摸清了主要树种的主要病虫害 ,以及次要树种病虫害的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 ,为锡盟今后制定防治计划 ,拟定主要害虫的防治方案 ,建立预测预报点以及疫区、保护区的划分等提供了科学依据。锡盟地域辽阔 ,各地自然条件相差很大 ,主要树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危害程度 ,根据森林病虫的分布情况 ,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东南山地次生林。自东乌旗东北宝格达山到西乌旗太本、迪彦 ,经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白音库伦到正蓝旗满达西林、乌…  相似文献   

14.
防治软件是国家林业局首次组织研究开发的森林病虫害信息管理系统。笔者在参与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针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践,深入研究防治软件的应用技术和推广策略,首次实现了福建省森林病虫害信息数据自动化分析处理,这对于及时、准确传递病虫情,研究分析森林病虫的发生发展规律具有重大的意义。该应用技术和推广策略在全国获得了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及所面临的形势1.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扩散蔓延迅猛我省是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重点区域,其病虫种类多,种群数量大。全省现有森林病虫种类约1500多种,其中对森林造成严重危害的有近50种。“八五”期间我省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病虫害2667万ha,占有林地面积的6%。随着造林绿化步伐加快,人工纯林的面积迅速增加,我省森林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呈明显上升趋势。1993年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5.24万ha,1996年上升到了27.29万ha,预计1997年发生面积将达到33.33万ha。其发生的主要特点具体表现为:一是马尾松毛虫、竹…  相似文献   

16.
森林病虫;害严重威胁着杭州市林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本文综述杭州市主要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危害情况及特点,提出了6项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林业调查设计中的病虫害防治问题徐志华(河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石家庄050081)病虫灾害是森林的无烟火灾,据测算,70年代河北省林木蛀干害虫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亿元。果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约为其产值的1/4~1/3。以河北省年产果品30亿公斤、每公...  相似文献   

18.
《甘肃林业科技》2004,29(3):F002-F002,F003
临夏州森防站自1982年成立以来,在省、州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帮助指导下,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发扬科学求是、团结奋进的创业精神,坚持从临夏森防工作的大局出发,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和检疫工作,积极开展森防科学研究,大力推进单位自身建设,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在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检疫以及科研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9.
森林病虫害研究的某些最新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林联第19届世界大会论文集中有关森林病虫害的论文内容包括环境污染与森林病虫的关系,林木抗性,以及地区性病虫害研究现状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包括监测预警体系、检疫控灾体系和防治服务体系三个部分。健全和完善森防体系是搞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目前,国家林业局正在建设以1000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核心的测报体系,努力使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适应森林病虫害防治形势的需要,随着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的逐步健全和完善,掌握虫情动态,控制突发性大规模森林病虫害暴发成灾成为可能。随着森林分类经营方式的确立,以国家投入为主的防护林和特殊用途林等以生态效益为主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应是以后森防系统的工作中心。因此,在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检疫控灾体系和防治服务体系,发挥森防体系和综合协调和防治示范作用,带动整个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但是从全国整体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形势看,森防体系建设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