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客家建筑的文化传承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背景(一)建筑与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传统观念认为,建筑既是技术的也是艺术的,实际上,建筑更是文化的。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种形态。建筑能够很好的体现和传承地区文化。  相似文献   

2.
由于家中保存有一套《中国民居》邮票,所以总是时不时地拿出来欣赏。每每看到那一套套别具民族特色的北京民居、四川民居、云南民居、广西民居时。不但为我们祖先高超的民居建筑才能所折服,而且也为祖国民间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叹。心里总想假如有一天有条件出门旅游,一定要亲眼目睹一下祖国民居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客家民系是我国汉民族体系中一个特殊的部分。客家聚居建筑在继承中国传统建筑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从空间序列、围合情况、祖堂三个方面分析了客家聚居建筑的空间布局特点。  相似文献   

4.
洛带古镇景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总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景区内四大会馆(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千年老街、客家民居、客家博物馆、客家公园、燃灯古寺均保存完好,是我国古代建筑“大观园”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5.
王太春  段韦  左义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84-10386,10441
民居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乎广大农民居住生活的大事,更是农村面貌的外观体现。抓住震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结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可以率先发起新农村建设行动,建设经济适用、样式美观、民居文化内涵丰富的新民居。陇南地区经济欠发达,但是环境优美、植被覆盖率高,对该地区民居风格、民居文化的探讨和研究,对陇南地区新民居建设中构建符合民俗且经济、美观的民居建筑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甘肃陇南地区的经济状况、环境条件和现有民房结构、功能、建筑布局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对现有民居的样式与结构进行探讨,并对陇南地区民居文化的保护与继承进行研究,重视民居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并赋予新农村民居建设以新的文化内涵,提出该地区建设符合民俗且经济、美观的民居建筑模式的建议。为陇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民居建筑文化的保护——以甘肃宕昌踏板房民居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踏板房是一种分布于甘肃陇南的传统特色民居建筑,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建筑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为保护这种建筑及其建筑文化,通过实地测绘、房屋图纸绘制、构建建筑模型的方法保留这种建筑的历史资料,并在保留原建筑文化要素的基础上,设计新的踏板房建筑,力图保护、继承发扬这种建筑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267-269
中国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乡村面貌发生了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大多数的民居建筑从低矮的平房变成了2-3层的小楼房,然而由于农民进城务工,一方面民居建筑闲置现象相当严重,另一方面发展乡村旅居康养产业又缺乏合适的建筑用房,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在对中国乡村民居建筑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和旅居康养产业用房两种改造利用的途径与方法,并阐述了改造利用乡村建筑对促进区域农村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都将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建筑在农村推广的必要性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常常被视作城市的边缘地带,可持续发展未引起足够重视。针对农村环境恶化、传统民居日渐消失、现代建筑标准低的现状,分析了农村可持续建筑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建筑发展途径。以期待改善农村民居建筑环境,实现农村和城市的统一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福建农业》2010,(6):F0003-F0003
<正>福建土楼产生于宋朝时代,明、清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她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  相似文献   

10.
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形成的产物。和田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都影响了和田民居建筑文化的形成,从而造就了和田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本文从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形成和田民居建筑形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昔日的战火早已消逝,这片土地随处是万千思绪与悠然生活,只是每每到了与故乡离别的时刻,那曾经满溢着童年笑语的圆屋,便成了客家人眼眶里一颗隐忍已久的泪滴,一触即下。土楼就是“家”土楼人尊宗敬祖,土楼的名称都要以祖训或祖宗名字来命名。住户陆续搬走,如今的土楼已少了许多孩童的欢笑。在一些人的记忆中,土楼里有快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态环境对民居建筑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11-19012,19041
以金寨县民居为例,通过对其形态、材质、做法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农业生态环境对地方民居形态的影响,指出民居建筑从选址、空间形态、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到细部构造等方面,都充分结合了地方传统农业环境,实现了民居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梅军  肖金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886-4887
黔东南苗族传统民居在选址、营造、结构、朝向、居室布局以及与环境相和谐和对自然资源的适度开发等方面,具有诸多的合理性和科学因素,反映了苗族顺应和尊重自然,追求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该研究分析了黔东南苗族民居在自然和谐的生态观念,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就地取材的节能手段、可持续开发的建筑构造4个方面的民居建筑理念,反映出黔东南苗族传统民居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探讨我国建筑与环境现状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研究了本土民居与环境的价值回归方式,为实现我国传统建筑艺术与当代文化的有机结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熊建新  黎文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70-17672
介绍了赣南客家围屋的基本概括及其分布情况,以口字型、国字围、套围3种类型概括了客家围屋的建筑样式,解析了客家围屋的建筑特点,突出了整个赣南客家围屋丰富多彩的建筑样式和其所具有的不同一般的防御、居住功能.解读了客家围屋所彰显的构造艺术和宗族文化,指出这支具有独特的客家方言、独特的文化民俗和情感心态的汉族支系是赣南文化的缩影,强调了承栽者千百年历史的赣南客家文化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刘书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784-8786
以临沣寨为例,就民居建筑体现的礼制文化、和合中庸文化为内容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华北某县调研时发现,该县许多村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效仿江南建筑特色,将民居一律改造成了白墙灰瓦。乍一看很漂亮,但这样“学来”的村庄多了,不免有些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建设大规模开展,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欲望的驱使和市场法则的无形引导下,传统民居建筑正处在被城市开发与建设吞没的危机中。对库车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从历史文脉、地域环境、生活习性、民族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当地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特色。提出适宜该地区的传统民居保护措施。为库车地区的维吾尔族民居特色的挖掘和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周传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26-15527,15531
在宏观上分析了长江三峡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聚落的空间构成,强调其建筑聚落、山形地貌、江流水景互为依存,建筑与山水相依,自然与人文相融的特点。分析了民居聚落的空间特征,突出了其向"天"性特征、"灰色"特征、动态变化特征,进而探讨了民居建筑的空间特征,以南方天井式民居、吊脚楼为例,解析了民居建筑的外形空间特征;从对合院式布局的追求、对天井空间的偏爱、对堂屋空间的重视3个角度分析了民居建筑的内部空间特征。揭示了三峡传统民居中所蕴涵的建造者对自然环境以及住宅场所的理性思考,以及该建筑形式在峡区特定山江环境中的实用价值,解析其与环境融合共生的艺术成就,以期在"后三峡工程时代"为峡区城镇与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他们都来自世界的客家之乡梅州,他们都对网球有着执着的热爱,他们有一个共同且特别的名字:小花猪。就让本刊记者带领大家走进热情好客的梅州,分享小花猪队员们的快乐网球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