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赤霉菌毒素中毒 赤霉菌为镰刀菌属真菌,有性期为玉米赤霉,无性期为禾谷镰刀菌。赤霉菌孢子生存在土壤中,在适宜条件下能侵害小麦、大麦、玉米和稻谷等,并在其中产生赤霉烯酮、单端孢霉烯等毒素,猪因食入未经处理且染有赤霉病的谷实类饲料而发病。  相似文献   

2.
霉变玉米的主要成份是黄曲霉菌和赤霉菌,其毒性代谢产物是黄曲霉毒素和赤霉菌毒素。并且霉变玉米引起了许多家畜和家禽的中毒。现将一起鹿霉玉米中毒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谭广梅 《中国猪业》2009,4(4):56-57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人们对黄曲霉毒素中毒比较重视,但对赤霉烯酮中毒认识不够。目前,临床上赤霉菌毒素中毒病例有增多迹象,应引起广大养猪朋友的重视。现将生猪赤霉菌毒素中毒有关问题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所谓霉败饲料中毒是家兔采食了被霉菌污染并产生毒素的饲料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中毒性疾病。目前已知产毒霉菌百余种,其中30多种对人畜危害最大。常见的有黄曲霉素、赤霉菌毒素、甘薯黑斑病毒素、赤霉菌毒素、白霉菌毒素、棕霉菌毒素等。  相似文献   

5.
镰刀菌是一种所谓的"田间霉菌",属霉菌的一个种.赤霉菌素是镰刀菌在无性阶段的分生孢子期感染小麦、玉米等谷物后所合成的一种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6.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各种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性的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在饲料中广泛存在,当畜禽食人含有毒素的饲料或霉菌便会发生霉菌毒素中毒。霉菌及霉菌毒素的种类很多,其毒性大小不一,其中对畜禽危害较大的有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赤霉菌毒素、青霉毒素等。以霉变玉米引起多种毒素中毒最为常见,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现就霉菌毒素中毒的危害及防制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然环境中霉菌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和赤霉菌毒素,猪采食了含有这些毒素的饲料后容易引起中毒,造成大批猪发病和死亡。发霉饲料中毒病例临床上有时很难界定为何种霉菌素中毒,往往是几种霉菌毒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毒性及近年污染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是对动物生产危害较大的两种霉菌毒素.本文介绍了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的毒性,并对近年来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在我国的污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饲料及饲料原料受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9.
霉饲料中毒的预防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环境中种类很多的霉菌常寄生于玉米、大麦、小麦、稻米、棉籽、糠麸、豆类及其加工的饲料中,当温度在28℃左右和湿度在80%~100%适宜霉菌大量生长繁殖的状况下,有些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能产生有毒物质;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有百种以上,最常见的黄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和赤霉菌素,含有这些毒素的饲料被猪、鸡等畜禽采食后可引起中毒,造成大批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0.
赤霉菌含毒素代谢物对小黑麦愈伤组织和胚芽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柴守玺 《草业学报》2001,10(1):78-85
选用对赤霉病抗性水平不同的品种(系)和6个赤霉病菌株,采用双层培养技术,研究了赤霉菌含毒素代谢物对小黑麦愈伤组织和幼苗胚芽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和无毒素处理的对照相比,赤霉菌含毒素代谢物对愈伤组织生长有极显著或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幼苗胚芽生长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刺激作用,田间对赤霉病(FHB)抗性差的品种分别受抑制程度最重和对刺激反应最迟纯。品种间、菌株间存在着极显著或显著差异,在幼苗胚芽长度上,发现品种和菌株间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分析后认为,在多菌株接种下,品种平均相对生长量(和对照相比)是一个更加可靠的抗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双培养平板法和刘振宇等(2005)的方法研究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口乳杆菌对玉蜀黍赤霉菌生长、孢子萌发抑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的乳酸菌对玉蜀黍赤霉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玉蜀黍赤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30%,43%,65%;对玉蜀黍赤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随着菌株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结果提示,三种乳酸菌对于玉蜀黍赤霉菌菌丝的生长、孢子萌发都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其中口乳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体内法测定了修饰葡甘露聚糖(MG)吸附肉鸡胃肠道内T-2毒素的能力120只5周龄肉鸡喂以以下6种日粮:1)对照日粮;2)对照+MG(0.1%);3)对照+T-2(500ppb);4)对照+T-2(5(10ppb)+MG(0.1%):5)对照+T-2(1000ppb)和6)对照+T-2(1000ppb)+MG(0.1%),每个处理20只鸡.每个处理纽在饲喂日粮后的第0、30、60、90和120分钟各宰杀4只鸡收集每只鸡的全部肠内容物,干燥并测定毒素浓度,结果显示:饲喂MG组任何时间收集的肠内容物中检出的T-2毒素的浓度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2个不同浓度T-2毒素组的T2毒素在30、60、90和120分钟被MG吸附的百分比分别为1597和14.77,22.53和22.67,26.88和28.03,31.50和31.83(AsianAust.J.Anita.Sci.2004,Vol 17,No.2:259-262)。  相似文献   

13.
中西药结合治疗猪赤霉菌毒素中毒王治,曹秀瑛,徐贵林,石晶芬1996年6~7月间,吉林省东丰县内两位养猪专业户用发霉变红的碎大米喂猪,致使51头猪中毒,死亡17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东丰县兽医院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所用饲料等综合分析,确...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入春以来,在我司饲料销售区域的苏北、鲁南等地乡镇,农户饲养的生猪常常发生母猪阴户红肿,采食量下降、不食,有的呕吐;公猪的采食量减少或拒食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据调查苏北的南通、盐城、淮阴、连云港、徐州,鲁南的莒南、临沭等地大面积流行该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和饲料霉菌检测等方法,诊断为猪赤霉菌毒素中毒。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入春以来.我公司饲料销售区域苏北、鲁南等地乡镇,农户饲养的母猪常常发生阴户红肿,采食量下降、不食,有的出现呕吐:公猪采食量减少或拒食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据调查,苏北的南通、盐城、淮阴、连云港、徐州,鲁南的莒南、临沭等地大面积流行本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和饲料霉菌毒素检测等方法,确诊为猪赤霉菌毒素中毒。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11月份以来,菏泽市的牡丹区、鄄城、定陶等部分养猪场相继出现了以母猪阴户肿胀、有的公猪包皮水肿,拒食、呕吐等症状的疾病。经对发病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化验确定为玉米赤霉菌毒素中毒。  相似文献   

17.
2004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某养猪户的猪因食被赤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中毒,继发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死亡病猪52头,经济损失惨重。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3~4月份是我县的梅雨季节,湿度很大,饲料在运输和堆放过程中容易受潮,霉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物质。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有百种以上,最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和赤霉菌毒素,含有这些毒素的饲料被猪采食后可引起中毒,造成大批发病和死亡,给养殖业带来极大的损失。现就笔者诊治的一例生猪霉变饲料中毒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7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凡能增加氮平衡,从而提高家畜蛋白质沉积的物质称增肉剂.现有的增肉剂分类固醇类激素和非激素类两大类.1962年美国学者斯托勃从发霉玉米中分离出玉米赤霉菌,并经过大量试验确定了其促生长作用,于1966年取得专利.在玉米赤霉菌的同系代谢物中以Zeianol生物活性最强,1970年美国国际矿物化学公司(IMC)以Zeianol为名向政府报批,用作牛羊等产肉动物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目的是通过体内试验,评估饲料中不同浓度的T-2毒素对肉鸡器官相对重量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在一个为期17d的试验中,将50只22日龄肉用公鸡分成5组,并按0.0、0.5、1.5、4.5和13.5mg/kg的浓度分别在对照、T0.5、T1.5、T4.5和T13.5组饲料中添加T-2毒素。结果表明:当添加浓度达4.5和13.5mg/kg时,肉鸡耗料量和增重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