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叫青青,在林场生,在林场长,是一个林场的孩子。我们场是省里直属的国有林场,有很多很多的山,山上有很多很多的树。我跟妈妈在一个分场.出了门开了富到处都看见山,看兄绿树。只有从场rl前走过,又钻进群山深处去的那条公路,是在白灰白的沙子铺成的。我喜欢到树林子里去玩,春天去采蘑菇。那淡灰色的蘑菇伞蘑菇朵冒出土时。头上还顶着几根深褐色的松外呢。我还搞野果,快乐得要死!三岁那年,爸爸把我接到总场来。爸爸说,不能一天到晚在林子里疯,要未长规矩。他把我送进了场里的幼儿因。幼儿园跟大山相比,可就大小太小了。我好象…  相似文献   

2.
四月下旬,我与几位同志到蒙自出差,有幸参观了前卫林场。前卫林场是我省较好的林场之一,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事。生机勃勃长势喜人到场的第二天,林场生产股负责人老胡同志带我们驱车前往林区观光。老胡是该场的  相似文献   

3.
新年     
冬天里难得有今天这样的好天气,蛰居小屋许久的我不去转转书摊实在会辜负这暖和的冬阳。在街角,就碰上了那个男孩。“兄弟,我要调到师专教书去了”。他不紧不慢地讲述这好消息。这是我在流浪的途中认识的一个弟兄。他和我同年毕业来到这里,这里是他的家乡,却是我的驿站。学发电的他在一家厂里干过电工,而且后来还失业了。我ffl都不爱说话,有一次,人不多时,我们试验自己还会不会说话结果我们发现少年时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北航,只不过,他一犹豫又选择了西安交大,而我,命定磕磕绊绊走到这里与他这逅。他说要上北航也不好…  相似文献   

4.
他走了,每次都匆匆忙忙。他去县里、市里、省里、北京,为这座山的森林资源保护呐喊,为把这里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呼吁。   他回来了,一头扎进了大山深处。他深深地眷恋着厮守了大辈子的这座山,直至最后一次离开时用手势和眼神向送行者示意:我最终的归宿在这里。   他就是太白山人杨文洲。      要做宝山护绿人      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公元 1987年春季的一天早晨,眉县汤峪林场场长兼党支书记杨文洲带领工人走进太白山伐木的路上。当他们穿过十多里茂密的原始林带,来到红桦坪这块空地抬头仰望时,太白山顶的奇异景色吸…  相似文献   

5.
我第一次来到塔里木吉尔尕朗,还是在1986年夏我当时在天西林业局工作,因为巩留林场要在这里建一个苗圃,我们便从恰西沿着一条牧道,翻山来到这里。当时这里尚未开发,整个森林郁郁葱葱,非常整齐,但树头并不大,大都为中、壮林。苗圃旁有一间木屋,林场的同志在这里杀了一只小羊羔,正在锅里煮着,有人拿出了鱼  相似文献   

6.
男人的灯     
男人叫王自强。男人的灯是男人老婆覃英。一天,夜幕就着山岚飘到屋门口时,王自强霍然搁下挑水的篇担,对着灶屋的覃英说:”我记起来了,村主任找我有事商量,天黑之前得去。”说罢,开步,出了大门。覃英闻说,追出门外:“清芬爸,村主任肯定是为林场的事找你。你别去。那可是刀尖上折把式——不是好玩的,先前比你强的人都栽了,你就休去扫帚疙瘩戴凉帽——充人物头,搁不住搭上你的小命不合算。”听覃英如此一说,王自强不由得止住了脚步,因为眼前过电影似地闪过两个身影:林场第一任护林员老村支部书记,没提防踏上偷木贼暗设的捕野…  相似文献   

7.
大松只有十一岁就到了晨光林场,今年三十一岁了。他每天晚上睡在瞭望台,眼观四面,耳听八方:有没有地方失火,有没有人砍树……别人说他是千里眼,顺风耳,因为他从没失过事。白天,他在林中走来走去,为幼苗除草、灭虫、整枝……别人说,林场就是他的家,树木就是他的命。不错,只要有人砍了他一株树,或搞掉一块树枝,不和是什么人,他都会要他赔偿损失,承认错误,提出保证……他二十六岁时,谈了一个对象,就是这林场附近的,叫春艳。这春艳个子不高不矮,脸上白里透红,既漂亮,又能干,一到秋末冬初时,松树上的松毛子掉落下来,通…  相似文献   

8.
树痴     
树痴陈琪去年金秋时节,我们拜访了一位以山为家,视林为子的“树痴”。有人说“树痴”一年365天,除了几天开会,都在山上,这话一点不假。到林场,我们扑了个空,场里人告诉我们,要找就到山上去吧。见到他时,他正敞胸露怀在山上开板车路。那落满杂草和泥土的头发,...  相似文献   

9.
夜宿胡山     
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从章丘市区办完事,好友王先生对我说:"难得出来一趟,我带你去个地方放松一下吧。""什么地方?"我随便问。"胡山。"王先生答。"那个地方我去过,1999年,也是这个季节。"我不屑一  相似文献   

10.
一米八五、魁梧身材的马明奎,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奇台林场场长、党委委员。在天山林业局多年的基层工作锻炼了他顽强的性格,开拓了他的知识面,磨砺了他奉献林业战线的精神。1991年,因受“两危”困扰,奇台林场也陷入空前的困境之中时,马明奎奉调来到奇台林场。受命于危难之中,严峻的形势摆在了他的面前,林业生产的路今后究竟该怎么走?奇台林场又该怎么办?这就如同要驾驭着一艘沉重的船,乘着改革的强劲东风,去闯过道道激流险滩,前进的方向是明确的,问题是航线该怎么去选?而且是面对着整个林业行业的“两危”窘境。一个地…  相似文献   

11.
怎能不忧     
怎能不忧○钱星博最近,一位分别了半个世纪的亲戚从巴黎归来,见面之后,当然是天东地西,无话不谈,最后他想请我带他去看看今日的大上海。“我带你去看看虹桥开发区的高楼大厦,那是上海在改革开放后的样板。”我说。“我不想去看,高楼大厦我看得多了。”他说。“我带...  相似文献   

12.
在固阳县白彦沟林场,有一位被人称道的林业战士,他就是这个林场达头地作业点护林员李占成同志。李占成今年33岁。十年前,他作为场里的临时工来到这里当了护休员。白彦沟荒凉偏僻,山路崎岖,而达头地更是个无人问津的地方,周围几十里无人烟。从1965年建场到1977年,林场用过不少护林员,但没有一个蹲得住,干上一年,辅盖一卷就走了。李占成一到,人们便议论纷纷,一个生气勃勃的年轻人,在深山沟里能呆几天?过不了一年也会卷起辅盖走的。一年以后,不但李占成没有搬走,达头地又多了一个人。原来是李占成动员新婚的妻子来这里安家落户了。看样子李占成是铁了心要在这里干下去啦。事实正是如此,他在这里一蹲就是十个春秋。小李每天从这个山头跑到那个山  相似文献   

13.
1959年,国家林业部通知云南省政府要成立林业科学研究所,开创建国后云南省的林业科研事业。于是,省林业厅让我负责并调来5位同志同我一起进行筹备工作。选所址是我们要做的首要工作。经多方调查,我们认为昆明市北郊的黑龙潭大马山有条件作为省林科所的所址。这里交通方便,离市区仅10公里,有森林、土地,还是风景区。特别重要的是,这里已建有当时归属昆明林校的试验林场,具有一定的建所基础条件。不久,省林业厅厅长刘均一让我同他一起到大马山实地察看。察看后,刘厅长表示满意,当即决定就把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建在昆明黑…  相似文献   

14.
八道江林场上许多人都知道我的大伯曾经养过一头黑熊。后来我问过大伯,大伯说那可是头通人性的熊啊,它救过我两次命呢……30年前的一个冬天,当时大伯是林管所的所长,他守护着八道江周围所有的林场。那时的冬天比现在的冬天冷得多,而且雪下得也大,常常三两天下一场大雪,在冬天里进山的人很少,只有林场的工人在山上顺着山沟往下放原木,到了春天,再顺水把原木放出山去。大伯所在的林管所设在一个小村的道边,大伯的家也在那里。小村里只有二三十户人家,他们都是林场的工人。在一个雪后的晴天,呆在林管所里的大伯接到钱报,山里正有…  相似文献   

15.
我老爸年逾花甲,白丝缕缕,身体还算硬朗,从林场场长“宝座”上退下来闲在家,整日惴惴不安。我理解他的心情,知道他忙惯了,一旦闲下来心里就不舒服,便向他透露出我们林场需要个门卫人员。老爸眉毛一扬,高兴而言:“让我去!”老妈眼珠子瞪得老大,吼道:“老发癫!人家退下来当什么顾问助理,你去看门口,我  相似文献   

16.
只为那片绿     
"这里以前叫顾家大坑,是片沙坨子,后来我在这儿种了树,就开始叫绍华林场了。"通辽市科尔沁区庆和镇南发村村民张少华指着一排排杨树,回忆起了30多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听说张少华要在顾家大坑栽树了!"1981年4月的一天,张少华要栽树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在南发村"炸了  相似文献   

17.
徐治平 《广西林业》2014,(10):36-38
我曾多次往返于桂西北南丹与天峨之间,每当看到天峨县城红水河畔林朵林场那栋八层办公楼,就有一种仰慕之情。 近日,《广西林业》总编蒋卫民先生推荐说,林朵林场的万亩竹林相当漂亮,生态公益林保护甚好,他曾去过那里,但因雨天雾大拍不得好照片,最近天气晴好,若我能前去,定可补其遗珠之憾。于是就有了2014年7月底的林朵林场采风之行。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这几年的城市森林建设,南宁变得越来越漂亮了,很多像我这样的外地人都纷纷来这里“买房安家。”家住南宁市青秀区的王先生说,他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居住,主要是看中…了这里的绿化好。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林业》2012,(20):46-46
“听了洋专家的一席话,俺心里踏实多了,接下采,俺就按照他教的招数去做。”近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青湖镇青南村农民王文社满心欢喜地说。他承包了村南20亩的果树园。几天前,他老伴发现了3个果树枝有美国白蛾幼虫,想打药,可不知用哪种农药效果好,他与老伴正为这事揪心呢,听说外国专家要过来,他们很是期盼,德国林木病虫害专家皮特·罗斯来到果园察看一番后说,美国白娥是普食叶广谱性害虫,果树上发现它们属正常,只要注意加强防治,问题不会太大。临别时,王文社夫妇对专家的指导很是感激。  相似文献   

20.
从化温泉的发现与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春节前,我有机会去从化温泉过了三天宁静的生活,旧地重游,在河东宾馆的第五、第六号楼附近,见到立着镌有“温泉”二字的石碑,不禁忆起温泉创建的先兄刘沛泉的往事。温泉的发现一九三三年,先兄刘沛泉在刚刚开办的西南民用航空公司当经理。在一次观察地形的飞行中,在从化县境内,发现有清流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