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植物病原细菌直接分离技术(简报)肖崇刚(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重庆630716)常用的病原细菌稀释分离法,操作环节多,挑选菌落困难,难以适应短时间、多标样的快速分离工作。本文对植物细菌病害的快速直接分离方法进行了探讨。1叶病斑的分离。如桑疫病、甘蓝黑腐...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白菜类、萝卜、芥菜和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常见细菌性病害中软腐病和黑腐病病的病原、症状及主要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抗黑1(H1)、抗黑2(H2)、抗木(M)3株拮抗细菌对桃子的褐腐霉和芦柑的青腐霉拮抗效果的结果表明,H1细菌对褐腐霉有明显抑制作用,H2细菌对青腐霉有明显抑制作用;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对3株细菌进行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3株细菌均属于芽孢杆菌属;对3株细菌抑制病原真菌的机理做了初步探讨,3株细菌均不分泌抗生素,推测可能是以竞争性的生长方式抑制病原菌的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火龙果黑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从火龙果黑腐病病株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以及核糖体 DNA.ITS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起火龙果黑腐病的病原只有1种,其分生孢子单生,梭形,PDA 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圆形;克隆分析菌株的核糖体 DNA.ITS 区域序列,该病原菌与B.cactivora的菌株同源性高达100%。引起火龙果黑腐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平脐蠕孢属(Bipolaris)的 B.cactivora。  相似文献   

5.
香榧细菌性褐腐病病原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榧细菌性褐腐病是我国浙江省香榧上的一种新病害,主要为害果实,产生褐腐病症状,引起落果,对产量影响很大。病原细菌通过形态和培养性状的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证明香榧褐腐病的病原细菌是胡萝卜软腐欧氏菌[Erwinia carotovora (Jones) Bergey et al],但不侵害胡萝卜和大白菜,所以,它可能是一个新的致病变种。  相似文献   

6.
玉米茎腐病,即为茎基腐病,发病原因为真菌、细菌所致,进而诱发腐烂,使全株发生枯死。严重的情况,还会对产量构成直接的影响。文章以安泽县玉米茎腐病为例,对细菌性茎腐病、真菌性茎腐病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旨在找到玉米病原,有效的控制玉米茎腐病。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快速、高效的花椰菜黑腐病苗期抗性鉴定技术,以黑腐病病原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iss为菌源,高感黑腐病的花椰菜品种Y1-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接种菌液浓度、苗龄、接种方法以及发病温度等因素对抗病性鉴定的影响,建立了优化的花椰菜黑腐病人工接种方法。结果表明,抗病性接种适宜条件为接种菌液浓度为1×10~8CFU/mL,接种时期为4~5叶期,喷雾法接种,发病温度28℃。该方法鉴定结果能够客观反映花椰菜品种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8.
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病害主要有黑腐病和软腐病两种,发生和危害较重,足大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现对两种细菌性病害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做一介绍。一、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1、病源及症状:黑腐病是一种较为普遍发生的病害。病源细菌为甘蓝黑腐黄单胞杆菌。该病发生在十字花科蔬菜上,尤以芸薹属为主,其中以甘蓝、花椰菜、萝卜受害最重,白菜次之。黑腐病在苗期间即可发病,但以成株期发病为甚。病害主要侵害叶、叶柄、花序和茎杆。叶片发病,最  相似文献   

9.
为鉴定福州地区不结球白菜黑腐病致病菌,以感染黑腐病的不结球白菜植株为材料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和鉴定。通过观察所分离病原菌的形态及接种试验发现其形态和发病症状与黑腐病的形态和发病症状相一致。以细菌通用引物16S对该病原菌进行16SrDNA的PCR扩增测序分析,发现该病原菌与野油菜黄单胞菌(Genbank:CP017308.1)16SrDNA序列同源性为99.8%。从接种病原菌植株中重新分离病原菌,其16SrDNA序列与之前接种菌株序列一致。以上结果初步证明分离的病原菌为不结球白菜黑腐病病原菌,且该病原菌为十字花科黑腐病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种。  相似文献   

10.
<正>近两年,花椰菜黑腐病发生日益严重。农民误认为是真菌性病害,往往用真菌性药剂防治,结果根本防治不住,造成减产。其实花菜黑腐病是细菌性病害。在适合条件下,只要侵染,维管束系统就发病,治也治不住,造成减产。因此防治这种病要"预防为主,防治为辅"。呼吁广大农户一定要认清"细菌性黑腐病",正确防治。1细菌性黑腐病的症状幼苗期受害,子叶出现水渍状,逐渐变褐、枯萎并蔓延至真叶。一般情况下,成株期发病较严重。初侵染症状,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水源涵养林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水源涵养林主要森林类型(油松人工林、元宝枫人工林、黄栌人工林和辽东栎天然林)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数等结构参数,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以期为研究区水源涵养林经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混交度为0.207,介于零度和弱度混交之间;角尺度为0.496,为随机分布;大小比数为0.506,处于劣势到中庸状态。元宝枫人工林混交度为0.053,介于零度和弱度混交之间;角尺度为0.523,为聚集分布;大小比数为0.503,处于劣势到中庸状态。黄栌人工林混交度为0.310,介于弱度和中度混交之间;角尺度为0.499,为随机分布;大小比数为0.420,处于中庸到亚优势状态。辽东栎天然林混交度为0.442,介于弱度和中度混交之间;角尺度为0.494,为随机分布;大小比数为0.512,处于劣势到中庸状态。可见,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水源涵养林空间稳定性较差,天然林空间结构稍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12.
温度·时间·pH值对红茶有效成分浸提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 ,研究了温度、时间、pH值 3因素对红茶有效成分茶多酚、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浸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3因素对茶多酚、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浸提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 ,对茶多酚浸提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 :温度 >pH值 >时间 ,最佳组合为 :温度 90℃ ,pH值 5 .5 ,浸提时间 15min ;对氨基酸浸提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 :pH值 >时间 >温度 ,最佳组合为 :温度 80℃ ,pH值 5 .5 ,浸提时间 15min ;对茶黄素浸提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 :温度 >pH值 >时间 ,最佳组合为 :温度 90℃ ,pH值 5 .5 ,浸提时间 5min ;对茶红素浸提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 :温度 >时间 >pH值 ,最佳组合为 :温度 80℃ ,pH值 5 .5 ,浸提时间 10min。  相似文献   

13.
常用除草剂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安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测定,明确了不同玉米品种对常用除草剂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掖单12对莠去津、乙.莠安全,郑单14对都尔安全,掖单19对乙草胺安全。新黄单904对乙草胺、莠去津敏感,掖单19对都尔、莠去津耐药性差,掖单13对都尔敏感,使用不当易产生药害。7个玉米品种种芽的安全性大于种根。  相似文献   

14.
小麦株高构成因素与产量及其他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小麦株高构成因素与产量及其他性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株高构成因素与产量及其他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株高与倒二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部三节长,倒二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基部一节长与倒三叶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倒三叶面积,公顷穗数呈不显著正向相关。基部二节长与基部三节长,倒三叶长,倒三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二叶长呈显著正相关,基部三节长与倒二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基部四节长与倒二叶宽,倒二叶面积,倒三叶宽,旗叶宽,旗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穗重呈显著正相关,穗茎节长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穗长与千粒重,倒三叶面积呈不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性状均无相关或相关系数很小。  相似文献   

15.
cis,trans-Nepetalactone, the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nent of catnip, was force-fed to the domestic cat. When the (14)C-labeled compound was fed, 86 to 94 percent of the radioactivity was recovered in the urine, 1 to 2 percent was found in the feces, and 1 to 12 percent was collected as carbon dioxide. The major (50 to 75 percent) metabolite was alpha-nepetalinic acid, which was excreted in the urine together with small amounts of dihydronepetalactone, unchanged cis,-trans-nepetalactone, and several unidentified compounds. No marked physiological or histological eflects were observed when 20 to 80 milligrams of cis, trans-nepetalactone was administered orally.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metabolism of a mammalian attractant.  相似文献   

16.
蒲公英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蒲公英深加工提供依据。[方法]以蒲公英为试材,对料液比、碱液浓度、反应温度及提取时间等4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随着料液比、碱液浓度、反应温度及提取时间的增大,膳食纤维产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料液比为1:10,碱液浓度浓度为0.5mol/L,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2.5h时,产率最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料液比和碱液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碱液浓度0.5mol/L,温度65℃,反应时间2.5h,产率为56.75%。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7.27g/g、溶胀度为1.00ml/g。[结论]得到了蒲公英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率为56.75%。  相似文献   

17.
美洲葡萄品种Conquister引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玉林  刘东  王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69-8170
[目的]为美洲葡萄品种Conquister的栽培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适应杨凌种植的美洲制汁品种康可和欧亚酿酒品种梅鹿特为对照,对Conquister进行物候期、栽培性状、适应性等的研究。[结果]在杨凌气候条件下,Conquister从萌芽至采收需129d,活动积温2768.6℃,为中早熟品种。它生长势强,结果枝百分率高,较丰产,成熟时果香浓郁,有肉囊,果汁浅红,酸甜可口。在杨凌,它的抗性表现极强,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强,易栽培。[结论]该品种的丰产性、浆果品质优于对照品种,其抗病性、适应性与对照品种康可相近。果实香气浓郁,酸甜适口,有肉囊,可发展为优良的制汁品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安庆地区省沽油物候期和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探究,为省沽油在沿江丘陵地区推广种植、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方法]对移栽4年生40株省沽油的物侯期、形态特征进行系统调查。[结果]安庆地区省沽油2月下旬~3月上旬萌动;3月上旬~4月中旬展叶、现蕾;4月初~5月初进入开花期;4月底~6月上旬结果;8月上旬~9月下旬果实成熟;8月中旬~10月初蒴果脱落;10月下旬~11月下旬叶片变色、脱落;随后冬季枝干进入休眠期,到第2年2月上旬。以4年树龄省沽油为例,平均株高148 cm,最高株高1.7m,平均地径2.0 cm,每株平均主干枝6根,每根主干枝平均着生8根果枝,当年生长量为40~80 cm。圆锥花序顶生直立,形似珍珠,蒴果膀胱状,种子椭圆形而扁。[结论]省沽油在沿江丘陵坡地可栽培。  相似文献   

19.
番茄颈腐根腐病菌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山东温室大棚中番茄发生大面积颈腐根腐病病害,对其产量和品质影响严重。文章采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柯赫氏证病法分离鉴定病株病原菌,证实这一病害为番茄颈腐根腐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番茄颈腐根腐病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radicis-lycopersici)。采用单因素变量法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对病原菌生长影响。结果表明,病原菌致死温度为63℃,菌丝生长最适温为28℃,最适pH为9,最适光照为12h光照12h黑暗,最适培养基为燕麦培养基,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甘氨酸。产孢最适温为25℃,最适pH为8,最适光照为24h黑暗,最适培养基为PDA,碳源为葡萄糖,在PDA基础上添加不同氮源不利于产孢。研究可为抗病种质资源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国勤 《农学学报》2014,4(1):99-106
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5.9亿t,首次实现了“九连增”——这是我国农业历史性的巨大成就,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然而,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农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作者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认为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着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这就是:耕地问题、劳力问题、畜力问题、水利问题、投入问题、灾害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经济规模问题和经济效益问题。这些问题已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实现新世纪新时期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必须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一是提高认识;二是严格执法;三是加强培训;四是提高效益;五是节约资源;六是保护环境;七是发展科技;八是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