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晋汾白猪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晋汾白猪32头,分成对照组(CK)、试验Ⅰ组(中草药Ⅰ组)、试验Ⅱ组(中草药Ⅱ组)和试验Ⅲ组(抗生素组)4个组,每组8头,进行试验。试验结束后通过测定猪肉品质和猪肉中各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中草药添加剂的猪肉的pH值差异不显著(P>0.05);Ⅰ、Ⅱ组猪肉的L值、A值及眼肌面积显著高于CK组和Ⅲ组(P<0.05);CK、Ⅰ组的B值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Ⅰ、Ⅱ组的蒸煮损失和系水力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Ⅲ组猪肉的剪切力最大值最高,Ⅰ组猪肉的剪切力最大值显著最低;Ⅱ组猪肉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Ⅰ、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CK组(P<0.05)。Ⅱ组猪肉的苏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含量显著高于CK组和Ⅲ组(P<0.05),与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Ⅱ组、Ⅲ组的甲硫氨酸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Ⅰ组、Ⅱ组、Ⅲ组的赖氨酸、精氨酸、甘氨酸、酪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Ⅰ组、Ⅱ组的天门冬氨酸含量显著高于CK组和Ⅲ组(P<0.05);Ⅱ组的谷氨酸含量显著高于CK组和Ⅲ组(P<0.05),与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的丙氨酸含量显著高于CK组和Ⅲ组(P<0.05),与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且苯丙氨酸含量显著高于CK组、Ⅰ组和Ⅲ组(P<0.05)。在CK、Ⅰ、Ⅱ、Ⅲ组的对比中,晋汾白猪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均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Ⅱ组的胆固醇显著低于CK组、Ⅲ组(P<0.05)。  相似文献   

2.
高寒草地硫酸铵施肥对牦牛硒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河首曲草地进行草地施肥试验、草地放牧试验和动物矿物质元素补充试验,用以评价施肥处理对牦牛硒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明显增加牧草N的含量(P<0.01)。硫酸铵((NH4)2SO4)(Ⅰ组)施肥,牧草硫(S)的含量极明显高于硝酸铵(NH4NO3)(Ⅱ组)、对照组(Ⅲ组)(P<0.01);牧草Se的含量Ⅰ组明显低于Ⅱ、Ⅲ组(P<0.01)。牦牛血液Se的含量Ⅰ组明显低于Ⅱ、Ⅲ组(P<0.01);肝脏Se的含量Ⅰ组明显低于Ⅱ、Ⅲ组(P<0.01),其它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通过矿物质元素补充,补硒组血液Se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脏Se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干粉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水分对生长期蓝狐采食量、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及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体重(3.33±0.30)kg的约12周龄的健康蓝狐30只,随机分为3组,饲喂干粉饲料不同料水比1∶2.5(Ⅰ)组、1∶3.5(Ⅱ)组和1∶4.5(Ⅲ)组,每组10只。预试期7 d,正试期67 d。结果表明:蓝狐各周龄平均日采食量及总采食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消化率和脂肪消化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氮表观消化率Ⅰ组显著低于Ⅲ组(P<0.05),Ⅱ组与Ⅰ、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蓝狐Ⅰ组的粪氮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与Ⅰ、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尿液量Ⅲ组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Ⅱ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各组间尿氮差异不显著(P>0.05),但Ⅰ组的尿氮略低于Ⅱ组,Ⅱ组略低于Ⅲ组。食入氮、氮沉积、氮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蓝狐1415周龄Ⅰ组和Ⅱ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大于Ⅲ组(P<0.05);蓝狐其他周龄平均日增重、各周龄的体重及总增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蓝狐Ⅰ组和Ⅱ组料重比显著低于Ⅲ组(P<0.05)。由此得出,生长期蓝狐干粉饲料料水比以1∶(2.515周龄Ⅰ组和Ⅱ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大于Ⅲ组(P<0.05);蓝狐其他周龄平均日增重、各周龄的体重及总增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蓝狐Ⅰ组和Ⅱ组料重比显著低于Ⅲ组(P<0.05)。由此得出,生长期蓝狐干粉饲料料水比以1∶(2.53.5)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饲料工业》2019,(3):15-18
为探讨牛至油在青山羊生产中的饲喂效果,选用40只生长期济宁青山羊,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和试验Ⅰ~Ⅲ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00、500、800 mg/kg牛至油,测定青山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质等指标。结果表明:①试验Ⅱ、Ⅲ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腹泻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试验Ⅱ组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的净肉率、肉骨比和眼肌面积未有显著变化(P>0.05);③试验Ⅱ、Ⅲ组熟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青山羊肌肉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生长期济宁青山羊日粮中牛至油的适宜添加水平为500 mg/kg。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腹泻率、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健康的杜×长×大三元生长猪160头,体重(33.03±0.28)kg,随机分成4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Ⅲ组、Ⅳ组分别饲喂添加100、200、300 mg/kg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的试验日粮。试验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28 d结束。结果表明:与Ⅰ组相比,Ⅲ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增加(P<0.05);Ⅱ和Ⅲ组的腹泻率显著低于Ⅳ组(P<0.05);与Ⅰ组相比,Ⅱ、Ⅳ组总蛋白(TP)浓度显著增加(P<0.05),Ⅲ组TP浓度极显著增加(P<0.01);与Ⅰ组相比,Ⅲ组球蛋白(GLB)浓度显著增加(P<0.05);Ⅲ组的碱性磷酸酶(ALP)浓度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Ⅰ组相比,Ⅲ组血糖(GLU)浓度显著增加(P<0.05);与Ⅰ组相比,Ⅱ和Ⅲ组的谷草转氨酶(AST)浓度显著减少(P<0.05);与Ⅰ组相比,Ⅲ组免疫球蛋白G(IgG)浓度显著增加(P<0.05)。根据经济效益和作用效果得出:在饲料中添加200 mg/kg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生长猪生长性能,改善其腹泻率,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将15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每组奶牛分别饲喂不同日粮:Ⅰ组(基础日粮)、Ⅱ组(基础日粮+200 mg大豆黄酮/d)、Ⅲ组(基础日粮+200mg染料木素/d),试验期60 d内每隔15 d晨饲前空腹采集血样,进行血液生化及流变学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大豆黄酮组(Ⅱ组)球蛋白(GLOB)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分别较Ⅰ组显著降低(P<0.05);Ⅱ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高于Ⅰ组(P<0.05),但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同Ⅰ组相比显著降低了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P<0.05);血清钙含量Ⅱ组和Ⅲ组分别较Ⅰ组显著提高(P<0.05),其他各项血常规指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奶牛血液流变学方面,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有显著降低奶牛全血粘度(ηb)及相应全血还原比粘度(ηr)、血浆粘度的作用(P<0.05);各组红细胞压积(PCV)、红细胞聚集指数(AI)差异不显著(P>0.05);红细胞刚性指数(IR)Ⅱ组和Ⅲ组均显著低于Ⅰ组(P<0.05);纤维蛋白原(FG)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不同粗蛋白水平对乳鸽生长后期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300只14日龄乳鸽随机分为Ⅰ、Ⅱ、Ⅲ、Ⅳ、Ⅴ五个组进行试验,分别饲喂代谢能恒定为12.94MJ/kg,粗蛋白为16%、18%、20%、22%、24%五个水平的日粮。结果表明:日粮中不同的粗蛋白水平对乳鸽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乳鸽增重呈上升的趋势。Ⅰ组乳鸽的日增重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或P<0.01),Ⅱ组低于Ⅲ组、Ⅳ组,差异显著(P<0.05),但Ⅱ组与Ⅴ组、Ⅲ组与Ⅳ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的饲料转化率低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其它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6,(1):10-15
为探究不同蛋白水平日粮中添加益生素及有机酸复合制剂对青脚麻鸡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320羽青脚麻鸡混合雏,随机分成4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饲喂基础日粮及复合添加剂、Ⅲ组饲喂低蛋白日粮、Ⅳ组饲喂低蛋白日粮及复合添加剂。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试验期52 d。结果显示:Ⅰ组活重显著高于Ⅱ组,Ⅳ组活重显著高于其他3组。Ⅰ组和Ⅳ组的肝脏重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和Ⅲ组脾脏重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麻鸡肝脏指数显著低于Ⅰ组(P0.05);且Ⅰ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Ⅱ组和Ⅳ组(P0.05);各试验组之间,胸腺重、法氏囊重、胰腺重、胸腺指数以及法氏囊指数则无明显差异(P0.05)。Ⅲ组麻鸡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Ⅳ组麻鸡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Ⅳ组麻鸡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低于Ⅰ组和Ⅲ组(P0.05),Ⅰ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Ⅰ组和Ⅱ组麻鸡的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水平均显著低于Ⅳ组(P0.05),而各组间血清甲状腺素(T4)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益生素及有机酸复合物与饲料不同蛋白质对活重、肝脏重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对脾脏重有显著交互作用,对其他指标无显著交互作用。结果提示:添加益生菌及有机酸复合制剂对于增强青脚麻鸡免疫机能有帮助,低蛋白水平下这种作用更为明显;但对青脚麻鸡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不同氧化应激模式下仔猪血细胞参数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氧化应激源对仔猪血细胞参数变化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共分3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处理Ⅰ为基础日粮组(含有5%新鲜鱼油),处理Ⅱ的日粮中添加5%的过氧化物值(POV)为786.50 meq/kg的氧化鱼油,处理Ⅲ的仔猪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同时,于腹腔注射12 mg/kg的敌快死(diquat).结果表明,试验第14天,处理Ⅱ的红细胞记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和处理Ⅲ的血红蛋白含量(hemoglobin,HGB)显著低于处Ⅰ(P<0.05),处理Ⅱ的HGB和处理Ⅲ的RBC极显著低于处理Ⅰ(P<0.01);试验第26天.处理Ⅱ和处理Ⅲ的RBC、HGB均较处理Ⅰ极显著下降(P<0.01).处理Ⅱ在第26天和处理Ⅲ在第14天时血小板数量分别较处理Ⅰ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的下降.第14天时,处理Ⅲ的白细胞数量比处理Ⅰ显著上升(P<0.05);第26天时,处理Ⅲ的白细胞数量和中性粒细胞相对百分比显著高于处理Ⅰ(P<0.05).综合分析认为,氧化鱼油和敌快死可使断奶仔猪红细胞参数、血小板参数和淋巴细胞数量下降,而中性粒细胞数量上升.与氧化鱼油引起的氧化应激程度相比,由diquat引起的应激程度更强一些.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山西黑猪肉常规品质、呈味氨基酸和必需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胆固醇的影响,本研究从山西黑猪品种中选取32头育成仔猪,将其分为4个组,即中草药Ⅰ组(Ⅰ组)、中草药Ⅱ组(Ⅱ组)、抗生素组(Ⅲ组)和对照组(CK组)。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中草药添加剂的Ⅰ、Ⅱ组屠宰1 h后的pH值(pH_1)显著偏低,各组间屠宰后24h的pH值(pH_(24))差异不大。Ⅰ组、Ⅱ组、CK组的L值(亮度)显著低于Ⅲ组,而CK组、Ⅱ组的A值(红度)和B值(黄度)显著偏高。说明CK组和Ⅱ组肉色更加鲜艳,而Ⅲ组A值(红度)显著偏低。CK组、Ⅰ组、Ⅱ组的导电率差值显著小于Ⅲ组,各组的蒸煮损失与系水力差异不显著。Ⅱ组剪切力最大值显著低于Ⅰ组和CK组,而Ⅰ组、CK组显著低于Ⅲ组。Ⅰ组、Ⅱ组眼肌面积显著大于CK组和Ⅲ组。同品种的猪,在体重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眼肌面积越大,瘦肉率越高。Ⅰ组、Ⅱ组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Ⅲ组和CK组(P<0.05),但Ⅲ组、CK组之间差间差异不显著(P>0.05)。山西黑猪的营养成分在CK组、Ⅰ组、Ⅱ组和Ⅲ组的对比中均,差异不显著(P>0.05)。在测定的呈味氨基酸中,Ⅰ组、Ⅱ组的天门冬氨酸显著高于CK组和Ⅲ组;Ⅱ组的谷氨酸显著高于CK组和Ⅲ组,与Ⅰ组差异不显著,Ⅰ组也显著高于CK组,与Ⅲ组差异不显著;Ⅰ组、Ⅱ组的甘氨酸显著高于CK组和Ⅲ组,Ⅲ组显著高于CK组;Ⅱ组的丙氨酸显著高于CK组和Ⅲ组,与Ⅰ组差异不显著,Ⅰ组显著高于CK组;Ⅰ组、Ⅱ组、Ⅲ组的酪氨酸均显著高于CK组;Ⅱ组的苯丙氨酸显著高于CK组、Ⅰ组和Ⅲ组,Ⅰ组显著高于CK组,与Ⅲ组差异不显著。Ⅱ组的呈味氨基酸总含量为35.00%、Ⅰ组为34.06%、Ⅲ组为33.19%、CK组为32.23%。各组间猪肉样品中必需不饱和脂肪酸差异不显著,但添加中草药的Ⅰ组和Ⅱ组必需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多,尤其是Ⅱ组。Ⅰ组的胆固醇含量最低,且Ⅰ组、Ⅱ组、Ⅲ组显著低于CK组(P<0.05),但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