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烤烟石灰性黄壤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土壤营养状况、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数量.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全量养分氮、磷、钾含量及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其高低趋势为:有机肥(M)>有机无机配施(CFM)>无机肥(CF)>不施肥(CK);碱解氮、有效磷及有效钾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1.26~1.36、4.83~5.26、1.11~1.65倍,以有机无机配施有效养分含量增加最为显著;有机肥及有机无机配施处理不仅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还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无机肥效果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及酶活性与微生物量碳、氮及细菌和放线菌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考虑土壤的肥力状况及微生物生态环境,烤烟栽培实践中施有机肥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以浙江海岛地区单季稻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常规施肥配施4 500 kg·hm-2有机肥(M1)和常规施肥配施9 000 kg·hm-2有机肥(M2),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养分累积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相比,M1和M2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分别增产14.0%和19.7%;而M2的水稻产量又显著高于M1处理。施用有机肥(M1和M2)相较于单施化肥显著提高了水稻氮、磷和钾养分积累量。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pH值,防止土壤酸化。与CF相比,施用有机肥(M1和M2)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硝态氮和速效磷的含量,M2处理的土壤肥力提升效果更加明显。在常规施肥基础上配施有机肥既可提高水稻产量,又能提升土壤肥力,是水稻生产上一种较合理的养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长期施肥对植烟土壤与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科学施肥制度,实现植烟土壤的可持续利用,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植烟土壤和烤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尤其是(MCF)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显著提高烟叶产量、中上等烟叶比例和烟叶中氮、钾养分含量,并显著降低施木克值和氮碱比。与原始土壤和CK(不施肥)相比,长期施肥显著降低土壤pH值,其中MCF的pH值略高于CF(纯施化肥);另外,CF和MCF的土壤有效磷含量也显著提高。与原始土壤相比,CF的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MCF则有一定程度提高,且MCF较CF显著升高;MCF对土壤全氮含量有一定提高,碱解氮含量较CK和CF均有显著提高;与CK相比,CF的微生物量碳含量有一定提高,但微生物量氮含量则有小幅降低,MCF可大幅提高土壤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其中微生物量碳含量的提升效果达显著水平。可见,有机肥与化肥长期持续配施不仅可以实现烤烟持续增产提质,而且可以减缓土壤酸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善土壤养分供应状况。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常规施肥(CF,100%化肥)、化肥减量20%配施精制有机肥(OF)、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有机肥(BIO)、化肥减量30%联合配施精制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COB)对设施菊花产量和土壤养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肥减量20%或30%条件下,配施不同比例的有机肥有提高设施菊花鲜切花产量的趋势,并显著改善设施菊花土壤肥力性状,调控土壤p H值。至菊花收获期,常规施肥(CF,100%化肥)可使设施菊花当季土壤p H值下降0.6个单位,而化肥减量配施不同有机肥的OF、BIO和COB处理则显著减缓了土壤p H的下降;与常规施肥(CF,100%化肥)相比,在化肥减量20%和化肥减量30%条件下,OF、BIO和COB对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设施菊花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幅分别为6.9%、11.1%和7.7%。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有机肥(BIO)显著增加了当季设施菊花土壤有机质含量,与CF、OF和COB相比,分别增加了3.3%、5.2%和3.9%。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明显不同,起分异作用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是p H值和碱解氮。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改善设施菊花土壤肥力,提高设施菊花产量品质的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OF,80%化肥+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BIO,80%化肥+生物有机肥)对植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4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采用归一化酶活性值探讨植烟土壤酶活性与土壤速效养分和活性有机碳的关系。【结果】在连续4年化肥减量20%条件下,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明显增加烤烟产量,显著提高烟叶质量和产值,提高植烟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植烟土壤酶活性。与常规施肥(CF,100%化肥)相比,OF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脱氢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27.72%、11.11%、51.39%和14.12%;BIO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27.72%、27.78%、58.51%和26.52%。OF和BIO较CF相比归一化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11.88%和19.88%。而BIO较OF相比,归一化酶活性显著提高7.15%。相关分析表明:植烟土壤归一化酶活性与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碳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有机肥对烤烟提质增效、改良植烟土壤结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长期施肥下中国典型农田小麦氮肥利用率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阐明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中国典型农田土壤小麦氮肥利用率时间演变趋势和空间差异,为评价和建立长期施肥模式、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典型农田土壤-褐潮土、轻壤质潮土、塿土和红壤设置的15-18年长期试验的小麦氮肥利用率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麦多年平均氮肥利用率在长期偏施氮肥(N处理)条件下最低,为6.5%-14.4%,在平衡施肥(NPK处理)条件下可达到20.5%-78.5%.N处理小麦的氮肥利用率以每年0.61%-2.32%的速率下降,NPK处理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在褐潮土、轻壤质潮土和填土上呈上升趋势,而在红壤上呈下降趋势.红壤上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处理),小麦的氮肥利用率较NPK处理增加了15.9%,且年际间保持持平.长期单施氮肥土壤氮、磷、钾养分呈亏缺或者持平趋势,均衡施用氮、磷、钾肥土壤养分逐年上升,氮、磷、钾养分的均衡供应有利于提高小麦对氮肥的利用率.[结论]长期偏施氮肥会导致小麦氮肥利用率随施肥年限增加而降低,施用有机肥不但可以保证土壤的可持续供氮能力,而且在南方红壤地区还可以防止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有机无机配施对巫溪县植烟土壤有机碳组成、碳库管理指数及有机碳官能团的影响,为提高植烟土壤质量,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在等氮量投入的条件下设4个处理:纯化肥(CF)、纯化肥配施菇渣有机肥(CMO)、纯化肥配施高碳基肥(CHB)、纯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CBO)。通过测定土壤总有机碳、活性碳组分含量和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测定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研究有机无机配施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结果】(1)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有机肥土壤有机碳含量略有增加,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显著提高烤后烟产量产值。(2)配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活性碳库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其中CMO处理土壤DOC含量提升最大,分别比CF、CHB、CBO提高67.13%、12.84%和28.54%;CBO处理土壤MBC含量提升最多,与CF相比土壤MBC含量增加42.32%;CHB处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比CF高11.43%。(3)配施有机肥的处理中,CMO处理土壤DOC分配比例最大,CBO处理土壤MBC分配比例最大,CHB处理土壤EOC...  相似文献   

8.
参照Terchenek和Oades的方法,对云南几种主要植烟红壤的有机无机复合体按颗粒大小进行分组研究.结果表明,植烟红壤有机无机复合体颗粒大小呈现以粉粒级为主的特征,土壤有机碳主要结合在粉粒级复合体中,不同粒径复合体量的差异与耕作施肥有关.在0~20 cm耕作层,长期施化肥的土壤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土壤相比,同种土壤单施化肥与增施有机肥相比,直径<0.002 mm粘粒复合体量有增高趋势,同时直径>0.002mm复合体量降低.通过计算红壤直径<0.002 mm粘粒级复合体与直径0.01~0.25 mm粗粉细砂粒级复合体的比值,称为复合体解离度,长期大量主施化肥土壤的复合体解离度高于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土壤;单施化肥处理土壤的复合体解离度高于化肥配施秸秆、有机土壤改良剂处理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红壤性水稻田作物产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有机碳分子结构的影响,以始于1984年的江西红壤性水稻田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取的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等养分条件下70%化肥配施30%有机肥(NPKM1)、50%化肥配施50%有机肥(NPKM2)、30%化肥配施70%有机肥(NPKM3),采用固体13C核磁共振测定了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分析了土壤化学指标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MBN)。结果表明,连续34年的不同施肥处理显著影响了水稻产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有机碳(SOC)分子结构。与NPK处理相比,有机肥配施(NPKM1、NPKM2、NPKM3)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幅为6.5%~7.7%(P>0.05),中低有机肥配施比例(30%和50%)稳产效果更优。长期单施化肥使土壤严重酸化,而配施有机肥可减缓土壤酸化。长期施肥处理MBC和MBN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7.0%~71.1%和104.1%~267.0%,但MBC/MBN下降,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较NPK处理提高了微生物熵。长期单施化肥主要提高了烷基碳的相对含量,而配施有机肥同时提高烷基碳和烷氧碳(甲氧基/含氮烷基碳)含量,有利于土壤活性有机质累积。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SOC、氮磷养分指标及甲氧基/含氮烷基碳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芳基碳和羧基碳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显示SOC、有效磷、速效钾及烷基碳等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在供试条件下,长期实行中低比例有机肥配施化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并改善土壤有机质结构,是维持作物高产和提升土壤质量的有效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集太湖地区一个水稻士长期肥料试验定位监测田「化肥与秸秆配施(CFS)、化肥与猪粪配施(CFM)、单施化肥(CF)和不施肥(NF)]表层(0~15 cm)土壤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原土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和培养下外加芘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无论是PAHs的土壤本底含量还是培养下外加芘残留量,在不同施肥处理问均呈现显著差异;相对于单施化肥(CF),化肥与有机肥配施下PAHs土壤降解能力显著提高.统计分析表明,增强的有机污染物降解能力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及其带来的微生物活性的变化有关.因此,长期实行有机无机配施有利于增强土壤的环境功能,促进生态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11.
阐明长期不同施肥红壤性稻田土壤肥力变化规律,探讨提高红壤性稻田土壤肥力的合理施肥模式。田间试验设CK(不施化肥)、N_1(N 60 kg/hm~2)、N_2(N 120 kg/hm~2)、N_1P_1(P_2O_530 kg/hm~2)、N_2P_1、N_2P_2(P_2O_560 kg/hm~2)、N_2P_2K_1(K_2O 45 kg/hm~2)和N_2P_2K_2(K_2O 90 kg/hm~2),各处理均施用腐熟牛粪作基肥,每季稻草按50%还田,连续10年不同施肥处理下红壤性稻田有机质、氮、磷和钾含量的变化规律。10年后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试验前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2.5 g/kg,年均增加0.25 g/kg左右。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比试验前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0.35 g/kg,年均增加0.035g/kg,以N_2P_2K_1和N_2P_2K_2处理的土壤全氮增幅最大,平均每年增加0.052和0.048 g/kg。连续10年不施化学磷肥处理(CK和N_1、N_2),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基本上处于一种平稳状态。施用化学磷肥处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N_1P_1和N_2P_1处理每年土壤全磷含量增加0.008 g/kg;N_2P_2、N_2P_2K_1和N_2P_2K_2处理土壤全磷含量年均增加0.012~0.013 g/kg。N_1P_1和N_2P_1处理每年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约0.8 mg/kg;N_2P_2、N_2P_2K_1和N_2P_2K_2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年均约增加1.4~1.6 mg/kg。连续10年不施化学钾肥处理(CK、N_1、N_2、N_1P_1、N_2P_1和N_2P_2),其土壤全钾含量基本上保持不变,而速效钾含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施用化学钾肥处理中N_2P_2K_2土壤全钾、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全钾年均增加0.014g/kg。在施用有机肥基础上,增施氮磷钾化肥显著提高赤红壤区稻田土壤肥力水平,有机肥的施用是不断培肥土壤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河南省典型烟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982年和2002年河南省郏县烟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20年间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有所降低,特别是有机质下降较多,全磷和全钾基本持平;从空间上看,这4种养分指标朝均一化方向发展。这些变化主要是植烟区管理及施肥等人为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周口主要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锦桥  毛家伟  刘建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19-18821,18824
[目的]研究周口主要植烟土壤养分状况,为烟田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在周口烟区商水、鹿邑、郸城等植烟县市采集有代表性烟田土壤样品,分析其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结果]全区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相对偏高,速效磷总体含量集中在"中低"水平,速效钾含量较丰富,水溶性氯含量偏高,有效硼普遍缺乏。4个重点植烟县烟田土壤养分状况存在差异。[结论]该区烤烟施肥应遵循"控氮,增磷,稳钾,补硼、锰微肥"的施肥原则。  相似文献   

14.
奉节烟区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及其与烟叶内在质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奉节烟区土壤合理施肥和改善烟叶品质,采用土壤和烟叶样品对应取样方法,研究奉节烟区土壤养分状况及其与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奉节烟区土壤pH总体适宜,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较低,中微量营养元素含量丰富;烟叶烟碱含量略低,蛋白质含量和总糖含量较高,两糖比较低;土壤碱解氮、有机质、锰、锌等指标与烟叶化学成分存在相关性,尤其碱解氮与烟叶蛋白质含量相关性较强。在当前的土壤条件下,建议烟区施肥实行控氮、稳磷、提钾的养分供给方案。  相似文献   

15.
连作对烤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连作对烤烟烟田养分含量的影响,分析不同连作年限烟田烤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①随着烤烟生育进程的推进,不同连作年限烟田烤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H、非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总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非根际土壤速效钾和全钾含量均呈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根际土壤速效钾、全钾和全磷含量及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非根际土壤全磷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②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逐渐下降,有机质含量和全量、有效态的氮、磷、钾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累积;根际土壤pH低于非根际土壤,而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量、有效态的氮、磷、钾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连作导致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比发生变化,相对于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而言,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亏缺,而非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累积。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处理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在已有团聚体碳氮分布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施肥处理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特征,并分析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因素,为揭示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期定位施肥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包括9个处理:不施肥(CK)、有机质循环(C)、氮肥(N)、氮肥+有机质循环(NC)、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有机质循环(NPKC)、氮钾肥(NK)和氮磷钾肥+1/2秸秆回田(NPKS)。运用湿筛法得到2 mm、1—2 mm、0.25—1 mm、0.053—0.25 mm和0.053 mm 5个粒级团聚体,观测团聚体和全土有机碳矿化动态变化,测定团聚体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转化酶活性。【结果】全土和1 mm团聚体有机碳矿化速率在培养前期快速下降,之后逐渐降低至稳定状态,而1 mm粒级尤其是0.053—0.25 mm团聚体,有机碳矿化速率在培养前期降低幅度减小并更早达到稳定状态。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在2 mm和1—2 mm团聚体中最高,在0.053—0.25 mm团聚体中最低。与对照相比,施磷肥处理(NP和NPK)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平均提高17.0%—62.1%,施有机肥处理(C、NC和NPKC)则平均提高25.0%—80.5%。2 mm和0.25—1 mm团聚体对全土有机碳矿化的贡献最大,分别为21.0%—42.5%和20.6%—32.7%。0.25 mm大团聚体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转化酶活性均高于0.25 mm微团聚体。施磷肥处理各粒级团聚体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较对照平均高73.4%—92.0%,施有机肥处理平均高60.8%—99.6%。磷肥和有机肥的施用显著提高0.25 mm大团聚体转化酶活性,其中NC处理大团聚体转化酶活性最高,较对照提高46.0%—135.0%。团聚体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有机碳、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及转化酶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有机碳的相关性最大。【结论】大团聚体在土壤有机碳矿化中发挥主导作用;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的最主要因素;磷肥和有机肥的施用促进了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矿化,是提高红壤性水稻土供肥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27年长期试验,采集0~20 cm和20~40 cm两土层原状土样,研究施氮磷钾化肥及配施有机肥对洞庭湖区典型水稻土物理性状及团聚体中有机碳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长期施肥后两土层内土壤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分别提高2.6%~8.3%、-3.0%~23.5%,土壤容重则降低3.0%~11.6%,其影响效应随土层加深而减弱,在0~20 cm土层均达显著水平(P<0.05)。长期施肥后粒径>5 mm具不良孔性的团块结构数量明显减少,两土层中0.5~2 mm和2~5 mm大团粒结构体比例则较不施肥处理分别显著提高57.3%~94.3%和25.8%~103.8%(P<0.05),土壤物理结构得以改善。随粒径减小,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分别呈现逐渐增加和降低的变化趋势,长期施肥均显著提高两土层特别是0~20 cm层土壤及各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P<0.05)。施肥主要影响且显著提升粒径<5 mm特别是0.5~2 mm和2~5 mm团聚体中有机碳储量。研究表明,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增强团聚体固碳能力的效应较氮磷钾化肥单施更为突出,且随有机肥施用比例增加,其效应愈趋明显。  相似文献   

18.
烤烟推荐施肥模型研究及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烟田精准施肥,于2007—2010年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进行了多点肥料试验,建立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校正系数间的函数关系,并利用曲劳-斯坦福方程方法建立了推荐施肥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养分与其校正系数之间以幂函数曲线相关最佳,各养分的校正系数均随其含量增加而降低。氮、磷、钾肥的施用模型分别为:N=0.068×Y-2.033×S0N.328,P2O5=0.079×Y-2.932×S0P.334,K2O=0.194×Y-2.923×S0K.416。施肥模型验证显示,运用推荐施肥模型来确定施肥量比常规施肥更有利于优质烟叶的形成,烟叶的各类致香物质和总致香物质含量均较高,并且推荐施肥量较常规施肥量少,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改善烟叶品质、促进烟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烤烟叶片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湖南烟区 30 0多个土样和 2 5 6个烟样为材料 ,研究了烤烟叶片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 :烟叶中硝态氮含量因等级不同而异 ,呈现出C3F >B2 F >X2 F的趋势 ;不同等级烟叶 (亚 )硝酸盐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含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与土壤全磷、全钾、pH值、有效磷、有效钾及其他中、微量元素的相关则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辽宁凤城棕壤长期定位监测点其中8年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明确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较不施肥对照相比,长期不同施肥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总的来说,土壤培肥效果以有机肥配施化肥好于相应的单施化肥或有机肥,化肥组合以氮磷钾或氮磷配施效果更好,单施氮肥相对较差。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与上述养分的变化规律相似,且相关分析表明玉米产量与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密切相关。综上说明,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配施氮磷钾肥,是该地区提高土壤肥力和实现玉米增产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