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调查云南省印鼠客蚤的地域分布,并研究其是否与鼠疫分布一致。[方法]在云南省的22个县(市)进行现场抽样调查,采集小兽体表的印鼠客蚤并现场鉴定所获宿主,分析印鼠客蚤的地域分布、蚤指数、染蚤率。[结果]所捕获的60种小兽中,黄胸鼠的总染蚤率最高(13.04%),体表所采集的印鼠客蚤(1268)最多;褐家鼠有最高的蚤指数(0.83)。4个动物地理小区中,滇东高原小区的蚤指数(0.9)和染蚤率(21.73%)最高。[结论]印鼠客蚤主要分布在滇东高原小区,蚤指数、染蚤率和鼠疫发病率三者在云南省分布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贵州大绒鼠体表寄生虫的感染状况,以及为相关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于2013年7—8月选取贵州省都匀、龙里、贵阳、安顺、织金5个县(市)进行了大绒鼠体表寄生虫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贵州5个县(市)共捕获到大绒鼠185只,其中175只感染体表寄生虫,感染率高达94.6%;采集到体表寄生虫62种,包括17种恙螨、33种革螨、3种吸虱和9种蚤。密点纤恙螨为优势恙螨种,占恙螨总数的38.3%;金氏厉螨为优势革螨种,占革螨总数的93.3%;缺齿甲胁虱为优势吸虱种,占吸虱总数的96.3%;宽突栉眼蚤为优势蚤种,占蚤总数的35.0%。恙螨、吸虱、蚤的数量和物种数雌雄大绒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雄性大绒鼠体表的革螨感染率(97.96%)、种类数(30种)和个体数量(2 339只)均显著高于雌性大绒鼠。恙螨的物种数和个体数与大绒鼠体重呈轻度负相关;革螨、吸虱、蚤类的物种数和个体数与大绒鼠体重、体长间的相关系数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褐家鼠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优势鼠种。研究其肥满度变化规律,可为当地开展种群数量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为此,统计分析播州区2016—2022年农区鼠情监测捕获的195只褐家鼠样本肥满度。结果表明,2016—2022年播州区褐家鼠平均肥满度为(2.94±0.90)g/cm3,2016年与2017年褐家鼠平均肥满度差异显著,其余各年度间差异不显著;1月与2月褐家鼠平均肥满度差异显著,2月与3月褐家鼠平均肥满度差异极显著,其余各月份间褐家鼠平均肥满度差异不显著;不同季节间褐家鼠平均肥满度差异不显著;不同生境间褐家鼠平均肥满度差异不显著;幼年组与亚成年组褐家鼠平均肥满度差异显著,其余各年龄组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性别褐家鼠平均肥满度差异极显著。同时,通过比较贵州省主要鼠类平均肥满度和我国其他地区褐家鼠平均肥满度可知,不同鼠种之间的肥满度值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沈阳地区鸡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鸡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方法]从沈阳地区9个鸡场采集450份鸡粪便样品,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对粪便样品进行检查。[结果]结果显示,鸡隐孢子虫的总感染率为11.3%(51/450),其中雏鸡的感染率为13.6%(28/206),成鸡的感染率为9.0%(22/244),蛋鸡的感染率为11.6%(40/346),肉鸡的感染率为10.6%(11/104)。[结论]雏鸡的感染率高于成鸡,蛋鸡和肉鸡的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据 Miyaije 报道,黄胸鼠隐孢子虫自然感染率为48.50%,褐家鼠为21.30%。国内连自强等报道,黄胸鼠、褐家鼠和小家鼠隐孢子虫自然感染率分别为32.86%,21.76%和16.67%。本次实验诱捕到26只家鼠(其中19只为黄胸鼠,7只为褐家鼠),取粪样用蔗糖漂浮法处理后镜检,黄胸鼠的感染率为47.26%(9/19),褐家鼠的感染率为28.57%(2/7).如此高的感染率提示我们,家鼠隐孢子虫能否成为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感染来源,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江鳕寄生虫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江鳕寄生虫的种类组成及感染情况.[方法]2009~ 2014年,选取多个采样点,按照鱼类寄生虫调查方法,剖检江鳕120尾,采集、保存及鉴定寄生虫种类,统计及分析寄生虫的感染率、感染强度等流行病学指标及种间关系.[结果]发现寄生虫11种,分别为筒形杯体虫(Apiosoma cylindriformis)、车轮虫(Trichodina sp.)、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hifiliis)、鲤斜管虫(Chilodonella cyprini)、江鳕三代虫(yrodactylus lotae)、冠状扇盘吸虫(Rhipidocotyle coronatun)、默氏复口吸虫(Diplostomum mergi)、鱊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acheilognathi)、线虫(Nematoda sp.)、福海泡吻棘头虫(Pomphorhynchus fuhaiensis)、西氏鳋(Ergasilus sieboldi),隶属于5门,8纲,10目,11科,11属.筒形杯体虫(鳃、体表)和车轮虫(鳃、体表)、筒形杯体虫(鳃、体表)和默氏复口吸虫(眼球)、车轮虫(鳃、体表)和江鳕三代虫(鳃、体表)、多子小瓜虫(鳃)和江鳕三代虫(鳃、体表)、线虫(消化道)和福海泡吻棘头虫(消化道)存在显著的正协调关系.[结论]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江鳕的寄生虫种类较为丰富,其中眼内寄生的默氏复口吸虫感染情况最为严重,感染率78.33;,感染强度1~72,优势度指数0.78,是江鳕寄生虫群落中的优势种;消化道内寄生的线虫感染情况次之,感染率29.17;,感染强度1~ 114.在人工大规模养殖江鳕的过程中,应加强寄生虫病害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崔冰冰  刘广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97-298,301
[目的]研究蚤蝇翅的形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形态观察及文献对比的方法分析了蚤蝇翅在不同生活环境下的形态变化特点。[结果]不同的生活环境能够改变蚤蝇翅的外部形态。同性别异型翅的产生通常与蚤蝇所处的环境有关,在不同的环境中饲养蚤蝇可以产生2种不同类型的翅。蚤蝇翅的性二型现象的产生是蚤蝇为更好的适应环境的结果。[结论]同性别翅的变化与取食、生存环境有关;雌雄异型翅不但是其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同时还是一种独特的进化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温室中有利于红掌生长发育及抑制水藻生长的条件。[方法]以红掌的三个品种为试材,定时测定6个温室的温、湿度,观察红掌试验苗的水藻生长情况,计算红掌水藻感染率。[结果]温度为18.3~24.0℃,湿度为70.1%~83.0%,通风不良的环境适合水藻生长;水藻生长与红掌品种有关,在同一温室中,亚利桑娜的水藻感染率要比红色恋人的高;感染水藻的红掌试验苗平均增长高度比没感染水藻的试验苗低1.48 cm、光合速率比没感染的低6.46μmol/(m2.s)。[结论]较低温度、较高湿度和通风不良的条件有利于水藻生长,水藻对红掌生长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林内PM_(2.5)浓度。[方法]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采用2013年7月—2014年5月野外实时监测数据,建立了以气象参数、污染源强变量和林分结构特征为输入因子,林内PM_(2.5)小时平均浓度为输出因子的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精度进行了评价。[结果]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很好地捕捉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素和林分结构间的非线性影响规律,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71×10~(-3),均方根误差为6.77,拟合优度达0.98,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而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拟合优度分别为0.27、22.92和0.93。[结论]研究成果印证了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林内PM_(2.5)浓度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山东部分地区猪瘟与蓝耳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山东部分地区进行猪瘟与蓝耳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取血清学检测方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山东6个地区养殖场的猪瘟(CFS)与蓝耳病(PRRS)感染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进行现场临床调查和病例剖检。[结果]在检测的598份病猪血清中,有463份为阳性,感染率为77.42%,其中377份为CFSV感染,感染率为63.04%;274份为PRRSV感染,感染率为45.82%;188份为PRRSV和CFSV混合感染,感染率为31.44%。在198份问卷调查中,44个兽医站、112个村级兽医和42个养殖场确定了CSF与PRRS的存在,并且通过现场临床调查和剖检诊断,进一步证实了2种疾病的存在。[结论]CSF和PRRS仍然是危害山东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疾病,应加强对该种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南瓜瓤中的总黄酮含量。[方法]以70%的乙醇溶液为提取剂,运用索氏提取法对南瓜瓤中总黄酮进行提取,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南瓜瓤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最佳,测定波长为364 nm,南瓜瓤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其含量达到2.365%。[结论]试验所用测定方法简单、准确,平均回收率为97.5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1%,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一种高效的提取微量地衣体及地衣共生菌DNA的方法。[方法]在CTAB法的基础上,对溶液成分、比例及应用硅基质吸附柱对微量DNA提取进行优化。[结果]对于叶状、枝状和壳状地衣,采用该方法可得到质量较高的DNA。[结论]所用方法既节约样品,简便易行,费用低,稳定性好,效率高,而且不局限于新鲜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1年4~6月,对黄河下游利津河段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并结合浮游植物种群特征,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该河段共有浮游植物5门114种,丰度为0.90×104~303.35×104ind/m3,平均丰度是27.20×104ind/m3;生物量为0.008~5.890 mg/m3,平均生物量0.641 mg/m3;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Simpson’s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59、0.36和0.55。SPSS数据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透明度,浮游植物丰度与透明度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393.8+115.5x-11.1x2+0.35x3(n=18,R2=0.952,F=92.665,P0.01)。[结论]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透明度是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4.
臧蕾  刘伟  李祚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66-2167,2218
[目的]研究基于指标规范值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RBF)。[方法]在对指标进行规范变换的基础上,将指标各级标准规范值的平均值作为RBF的隐层节点基函数中心矢量各分量的规范值,因而基函数对各指标具有普适性,使基函数的表示和计算大为简化。[结果]将猴王算法优化网络权值得到的RBF模型应用于陕西省长武县3个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其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结论]RBF模型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具有普适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5.
草莓EST中SSR位点分析(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现有的草莓ESTs数据中获取有效的微卫星标记。[方法]利用MISA(Microsatellite)软件分析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在草莓EST中的分布频率与密度,用CAP3软件进行冗余分析。[结果]在17565条EST序列中,共获得10129条SSR序列,SSRs之间的距离约为0.90kb。其中,六碱基重复丰度最大,占61.0%,而三碱基、单碱基、二碱基、四碱基和五碱基重复丰度分别为14.3%,13.1%,6.2%,4.3%和1.1%。在单碱基、二碱基、三碱基和四碱基重复模体中,丰度最大的分别是A/T,AG,AAG和AAAG,而CG在编码区内没有。在这6种类型的重复模体中,冗余与非冗余的草莓EST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从现有的草莓ESTs数据中可以方便地获取有效的微卫星标记。  相似文献   

16.
胡雨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88-15789
[目的]研究合肥地区部分湖泊中草履虫丰度与水质的关系。[方法]对4个采样点的草履虫丰度和水质综合评价指数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草履虫丰度和水质综合评价指数之间呈正相关,即草履虫丰度越小,水质越好。[结论]草履虫丰度可以反映水质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猪发育期NPY-Y1和GPR54受体基因的发育性变化。[方法]分别选取初生、60、120、初情期、180日龄的苏姜猪母猪各3头,采集下丘脑、垂体、卵巢组织样品,提取组织RNA,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NPY-Y1、GPR54受体基因的发育性变化。[结果]下丘脑、垂体与卵巢内NPY-Y1 mRNA从初生到初情期表达量逐渐下降,在初情期达到最低,初情期后呈上升趋势。在3种组织内,初情期与其他时期NPY-Y1 mRNA表达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GPR54 mRNA从初生到初情期表达量逐渐上升,在初情期达到最高,初情期后呈下降趋势。在3种组织内,初情期也与其他时期GPR54 mRNA表达量也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猪发育期NPY-Y1基因与GPR54基因表达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黄芪干根中HPLC-UV法测定黄芪甲苷的方法,同时比较蒙古黄芪、野生黄芪和膜荚黄芪3种不同来源样本的黄芪甲苷含量。[方法]采用HPLC-UV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结果]黄芪甲苷在0.05~0.5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为98.216%(RSD=2.85%);不同来源黄芪甲苷含量比较结果为野生膜荚≈蒙古。[结论]建立的HPLC-UV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相对稳定,方法简便,为今后黄芪干根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9.
屈素青  刘丹  解孝满  林巧红  臧德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426-1427,1430
[目的]了解济南佛峪、红叶谷山东栒子群落的组成及结构。[方法]运用植物群落学方法对山东栒子群落组成与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山东栒子群落共有植物30科55属64种;种-多度格局及Raunkiaer频度定律分析均表明,该群落常见种的多度优势明显,稀有种属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物种分布较均匀。乔木层中黄栌、侧柏、鹅耳枥等为优势种,其重要值分别为9.46%、3.47%、2.79%;灌木层中山东栒子、连翘、陕西荚蒾、雀儿舌头、扁担杆子占有很大优势,重要值分别为15.31%、5.57%、3.70%、2.53%、2.32%;草本层物种丰富,荩草占优势,层间植物种类较少。[结论]群落常见种优势明显,物种分布较均匀,垂直结构简单,层次清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荞麦的简单易行的染色体原位PCR技术。[方法]采用16S套式引物、4.5S套式引物与psbA引物,以栽培甜荞为材料,进行了染色体原位PCR、原位套式PCR与多次原位PCR试验。[结果]高温干燥可以起到与包埋类似的作用;染色体的原位套式PCR效果比原位PCR明显;多次原位PCR次数为5~6效果较佳。16S引物和4.5S引物均显示了4对信号,但位置不同;而psbA引物是单拷贝的,仅显示出1对信号。根据这些信号得位置差异可以区分普通荞麦的5对染色体。[结论]所使用的荞麦染色体原位PCR技术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