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通过测定加入不同浓度油橄榄叶粗提取物的油脂在储存期的过氧化值、酸价、颜色、气味和透明度的变化,判断油脂的酸败程度,为延长油脂的保质期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油脂中加入的油橄榄叶粗提取物浓度的提高,油脂过氧化值和酸价增加较慢,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相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其中,加入15%油橄榄叶粗提取物的样品,由于油橄榄叶粗提取物中有抗氧化活性物质与油脂反应使过氧化值和酸价增长速度减慢,第30天其酸价增长为0.02%,酸价值增长为0.03 mg/g,油橄榄叶粗提取物可以有效提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四年对花生油脂酸价、过氧化值、酸败劣变指标进行探讨。通过二次测定结果相关性表明:酸价与酸败没有相关性,而过氧化值与酸败则有着极密切的相关性。经一年室内储藏的观测,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酸价的升高不显著,而过氧化值和酸败劣变极显著。初步认为:过氧化值在0.11~0.21%时油脂将近酸败,过氧化值在0.22~0.36%时油脂开始酸败,过氧化值在0.59%时油脂已严重酸败了。相关性和差异显著性结果一致表明:过氧化值和酸败的检测是鉴别油脂劣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储备库四级菜籽油样品分装后分别在15℃、25℃、40℃环境条件下,模拟油罐密封储藏,研究油脂的色泽、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脂肪酸组成储存品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储存温度下,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酸价、过氧化值、色泽明显增加,溶残、脂肪酸组成基本没有变化。在同样的储存条件下,低温更有利于油脂储存。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存放条件对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份油脂试样在不同的存放条件下放置40d,期间每隔10d检测一次酸价和过氧化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存放条件下油样的酸价和过氧化值都在增长变化,空气、水分、光照和温度等条件对油样酸价和过氧化值测定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四级菜籽油样品分装后在40℃环境条件下,采用充氮、添加抗氧化剂TBHQ两种不同方式储藏,同时与40℃常规储藏作对照,模拟油罐密封储藏,研究油脂的色泽、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脂肪酸组成等储存品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储存温度下,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酸价、过氧化值、色泽明显增加,溶残、脂肪酸组成基本没有变化。在同样的储存条件下,添加抗氧化剂TBHQ更有利于油脂储存。  相似文献   

6.
油脂的检验方法有物理检验法和化学检验法.油脂的比重,折射率,溶点、凝固点、粘度等的测定为物理检验法;酸价,皂化价,碘价,乙酰值,过氧化值等的测定为化学检验法.在处理食用油脂的时候,如果了解这些理化测定目的和测定值的意义,则方便多了.因此,下面就测定方法的概要以及测定值的意义进行讲解.  相似文献   

7.
酸价是表示有机物质酸度的一种指标,是中和1克有机物质中的酸性成分所需KOH的mg数。酸价显示了有机物质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新鲜的或精制品中酸价都较低,保存或处理不当,酸价都增高。因此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玉米油、芝麻油、米糠油等产品,酸价既是质量指标又是卫生指标,必须进行检验。现行的酸价标准分析法[1]及曾一度问世的油脂酸价分析仪[2],测定中都需要浓度准确的标准碱溶液,不仅配制、标定手续繁琐,还可能因保管不当吸收了CO2而导致测定误差[3]。本文研制成功的XW-1型酸价测定仪,不需要配制标准碱液即可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品种、不同罐容散装油脂储存一年内品质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脂入库时酸价无显著性差异,水分及挥发物和过氧化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储藏期间,油脂在不同月份的水分及挥发物、酸价和过氧化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油脂类别对品质变化趋势影响不显著;同时10000 t罐容储存油脂稳定性总体优于2000 t和5000 t罐容。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粗脂肪酸值测定方法为研究对象,对GB/T 5512-2008《粮油检验粮食中粗脂肪含量测定》与GB/T 5530-2005《动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测定》联用测定大豆粗脂肪酸值法和用GB/T 14488.1-2008《植物油料含油量测定》与GB/T5530-2005标准法测定大豆粗脂肪酸进行比对试验,结果表明:用GB/T 5512-2008与GB/T 5530-2005联用来测定大豆粗脂肪酸值,可以在测定大豆粗脂肪含量的同时,测定大豆粗脂肪酸值,还可以用抽提完粗脂肪回收的乙醚作滴定用溶剂。  相似文献   

10.
不同储藏温度下腊肉中油脂氧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腊肉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常温(15℃)、冷藏(4℃)、冷冻(-18℃)三个温度下储藏180 d期间腊肉中水分活度、p H、酸价、过氧化值和TBA值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腊肉中油脂的氧化规律,为制定腊肉货架期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腊肉油脂在常温储藏过程中较冷藏和冷冻发生了大量降解;过氧化值先升后降,TBA值、酸价都呈逐渐上升趋势,水分活度和p H呈逐渐下降趋势。常温储藏条件下的腊肉油脂氧化程度显著高于冷藏和冷冻储藏。  相似文献   

11.
以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羰基值为评价指标,探讨了在20℃、25℃、30℃、40℃条件下,常规储藏、充入纯氮、98%氮气、95%氮气的大豆原油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豆原油储藏过程中,温度对油脂品质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氮气浓度。整个储藏过程中,酸值变化较为平缓,过氧化值在储藏过程中出现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现象,茴香胺值和羰基值在整个储藏过程中不断升高。大豆原油在储藏过程中,储藏温度应保持在25℃以下。充氮储藏大豆原油,能很好地抑制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羰基值的升高,氮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屠洁 《粮食储藏》2000,29(2):38-41
在受检油样中加入已知溶剂残留量的标准样品,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后,比较峰高即算出油样中的溶剂残留量,其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基本相同。找到了一种在没有新鲜机榨油的情况下检测溶剂残留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扦取5份大豆油样品,分别使用两个厂家的六号溶剂油制备标准样品,利用峰高定量法和峰面积定量法测定溶剂残留量,测定结果不同。大多数情况下,植物油样品种六号溶剂油组成与标准样品的不同,采用较高的记录仪纸速和峰面积定量,才能使溶剂残留测定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4.
生物柴油作为燃油替代品可以从食用油中大量获得,从而解决将来石油匮乏问题。针对菜籽油制备生物柴油酯的交换反应中,甲醇与菜籽油呈两相不互溶的主要问题,研究了添加共溶剂,使反应体系均相来提高反应速率与效率。以所选溶剂与甲醇的混合液为溶剂,菜籽油作溶质,分别在常温和60℃下做三元溶解度试验,选出乙醇、乙醚、四氢呋喃、1,2-环氧丙烷进行下一步比较;以普通菜籽油为原料,以甲醇为酰基受体,在加入不同共溶剂的条件下,进行碱催化酯交换反应,以酯化率和反应时间为考察指标,对共溶剂进行优选,发现以乙醇为共溶剂时,酯化率比空白提高了21.0%,且高于其他溶剂。研究结果表明,甲醇与乙醇的最佳摩尔比为3∶1。  相似文献   

15.
首次探讨了粮食酸度回收率的测定方法,为评价粮食酸度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依据。采用2台JDDY型自动滴定分析仪分别测定面粉酸度的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回收率在97.4%~109.7%之间,测试值与理论添加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86、r=0.9992,能够满足目前粮食酸度指标的品质检验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定了3种植物油(精制松树油、棕榈油及精制松树油和棕榈油混合油)和二甲苯分别配制的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在上海青上的残留差异。结果表明:药后1d、3d,以3种植物油配制的甲维盐乳油在上海青中的残留量均比用二甲苯配制的甲维盐乳油的残留量高,其中棕榈油作为溶剂的甲维盐的残留量最高; 药后7d,三种植物油柄制的甲维盐乳油在上海青中均未能检测到残留,而二甲苯配制的甲维盐在上海青中仍有少量的残留,说明利用植物油替代二甲苯配制甲维盐乳油能在药后7天有效降低甲维盐在蔬菜中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7.
植物油加标后依次经过浓硫酸磺化、多段混合硅胶柱和氧化铝柱净化,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同位素稀释法对其中的17种2,3,7,8-氯取代二噁英类化合物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法分析植物油样品,PCDD/Fs提取内标的平均回收率为60%~109%,RSD<8.10%,植物油样品平行四次的平均回收率为78.5%~100.3%,RSD为2.2%~8.4%,结果符合EPA1613的要求,证明应用该实验方法分析植物油中二噁美类化合物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生姜对几种食用植物油抗氧化效果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萼华 《粮食储藏》2005,34(5):41-43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生姜对几种食用植物油抗氧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生姜对食用植物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添加1.0%的生姜能基本上稳定储油的品质而不酸败;且生姜无毒,取材容易,方法简便,适合家庭储油保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新型粮食防霉剂“谷保”进行了高水分油菜籽保管试验,试验期间对菜籽温度、霉菌、水分、含油率、酸价、色泽气味及发芽率几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拌有谷保并简易密闭保管的菜籽,12%~15%水分时,能安全保管40d~50d.除酸度增加,发芽率降低外,含油率等主要指标没有显著变化,菜籽水分为24.6%时,也能安全保管20d.谷保防霉剂的防霉攻果因菜籽水分及防霉剂用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导.  相似文献   

20.
食用花生油是日常生活中量大面广的消费食品,为评估食用花生油品质,对3项主要指标酸价、过氧化值及黄曲霉毒素B1(AFB1)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440批次样品的不合格率为32%,主要不合格项目为AFB1,不合格样品主要来源为小油坊。食用花生油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为安全起见,建议消费者最好购买品牌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