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孕穗期干旱处理前喷施有效微生物群(EM)研究干旱对玉米叶片膜脂过氧化和抗性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EM能明显降低MDA含量,提高SOD和CAT活性,增强玉米的抗旱性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干旱条件下磷对玉米叶SOD和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培和盆栽试验法,测定了不同磷水平下正常供水、交替变换水及持续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中RWC、MDA含量、SOD和POD活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将导致叶片RWC降低,MDA含量升高,使细胞膜伤害加剧。SOD和POD具有减缓MDA积累的作用。干旱胁迫下,磷能有效地维持较高的叶片RWC,增加其SOD和POD活性,减少MDA积累,提高生物学产量。采用多变水处理能显著降低干旱对作物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干旱条件下磷对玉米叶SOD和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水培和盆栽试验法,测定了不同磷水平下正常供水、交替变换水及持续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中RWC、MDA含量、SOD和POD活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将导致叶片RWC降低,MDA含量升高,使细胞膜伤害加剧。SOD和POD具有减缓MDA积累的作用。干旱胁迫下,磷能有效地维持较高的叶片RWC,增加其SOD和POD活性,减少MDA积累,提高生物学产量,采用多变水处理能显著降低干旱牟作物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与菜心叶片活性氧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干旱胁迫导致菜心叶片清除活性氧的平衡体系受到破坏,叶片SOD活性和ASA含量逐渐下降.轻度胁迫引起叶片CAT活性上升,而高度胁迫CAT活性下降.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的AP、POD活性逐渐上升,MDA含量不断增加,自动氧化速率逐步提高,特别是在干旱胁迫的第6d开始,膜脂过氧化加剧,明显地抑制了菜心植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对番茄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胁迫导致番茄叶片RWC、Chl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质膜透性和ATPase活性提高.短期干旱胁迫可提高叶片SOD和CAT活性.4d以内的干旱胁迫后复水,RWC、Chl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清除活性氧保护酶SOD、POD和CAT的活性显著提高,抗氧化物质AsA和GSH的水平得到恢复,MDA得到清除,自动氧化速率降低,重新建立了活性氧产生与清除的平衡系统,ATPase活性降低,膜系统的损伤得到修复,透性降低,恢复了原有正常的生理代谢机能.长期干旱胁迫导致叶片清除活性氧的平衡体系受到破坏,SOD、POD和CAT活性以及AsA和GSH的含量下降,膜脂过氧化加剧,自动氧化速率提高,MDA积累,影响番茄正常代谢,从而加速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6.
环境因素对小麦苗期SOD,MDA及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盆栽试验,模拟干旱胁迫、铜污染(三级农田)及不同施肥状况,测定了小麦苗期的生物量及叶片中的SOD活性、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水分、铜污染和施肥三因素对小麦苗期的生物量都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水分〉施肥〉铜污染;水分对MDA含量的影响大于铜污染和施肥,表现为干旱可显著增大叶片MDA含量,并使MDA/SOD值示增大;对SOD和可溶性蛋白,水分和铜污染的影响大于施肥的影响,表现为干旱胁迫下,  相似文献   

7.
FA旱地龙提高水稻旱育秧苗抗旱物效果与生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A旱地龙能减缓土壤缺水干旱胁迫下秧苗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减少,明显提高秧苗的抗旱性,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经FA旱地龙处理的秧苗叶片中SOD,CAT活性和抗坏血酸,脯氨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MDA含量则低于对照。这些结果表明,减缓干旱胁迫条件下秧苗叶片SOD,CAT活性和抗坏血酸含量的降低,促进脯氨酸的积累,减少MDA积累,是FA旱地龙提高旱育秧苗抗旱能力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作物抗旱增产剂浸种处理小麦的抗旱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干旱胁迫下,抗旱剂处理可提高小麦幼苗SOD、CAT、POD的活性,减少MDA的积累,质膜结构相对稳定,可减缓叶片相对含水量的降低,植株生长抑制减轻,抗旱性明显增强。田间试验表明,抗旱剂处理可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结实率,增产幅度达16.3%~25.2%。  相似文献   

9.
F A 旱地龙能减缓土壤缺水干旱胁迫下秧苗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减少,明显提高秧苗的抗旱性。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经 F A 旱地龙处理的秧苗叶片中 S O D、 C A T 活性和抗坏血酸、脯氨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 M D A 含量则低于对照。这些结果表明,减缓干旱胁迫条件下秧苗叶片 S O D、 C A T 活性和抗坏血酸含量的降低,促进脯氨酸的积累,减少 M D A 的积累,是 F A 旱地龙提高旱育秧苗抗旱能力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西藏裸大麦叶片旱促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干旱诱导裸大麦叶片衰老中,叶绿素,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水势降低,膜透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脂类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11.
大田超甜玉米施用保水剂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聚丙烯酸钠型保水剂对超甜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能促进超甜玉米生长,增加株高,增加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并能显著提高大田超甜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2.
图像处理技术在玉米叶面积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要 通过图像处理法,利用图像像素比值和参考物法测量玉米叶面积。图像处理法与CI202叶面积仪法测定叶面积的相关系数为 0.9479,图像处理法与剪纸法比较相关系数 R2为0.9382,图像处理法与LI-3100台式叶面积仪R2分别为 0.8561,证明图像处理法与其他3种方法测量结果相关性较高,适合于室外大批量、快速、准确玉米叶面积测量。是对现有各种叶面积仪测量叶面积的有益补充,而不是取代。  相似文献   

13.
外源水杨酸诱导玉米纹枯病抗性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抗、感纹枯病的玉米自交系CML429、DM9为材料,研究接种纹枯病菌后喷施水杨酸对玉米叶片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纹枯病菌后5d内,两玉米自交系叶片SOD活性先下降后升高并回到初始水平,而POD活性则表现持续的升高,CML429的SOD、POD活性均明显高于DM9。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玉米叶片后,两个玉米自交系的SOD活性均逐渐下降,而POD则先略有下降后逐渐升高,在达到高峰后大部分处理有所回落。此外,所有外源水杨酸处理均能增强高感玉米自交系DM9对纹枯病的抗性,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平均产量比对照高17.97%,而对抗性自交系的产量没有明显效果,以0.5mmol/L的处理效果最好。因此,外源水杨酸处理能降低玉米植株体内的活性氧水平,减轻纹枯病菌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探讨UV-B辐射增强对中高海拔干旱地区玉米的影响,可为正确评估UV-B增强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田定位试验,利用可升降式紫外灯装置,观测增加不同剂量UV-B辐射情况下玉米的株高、叶面积、绿叶数及产量构成的变化状况.试验结果显示,在中高海拔的干旱地区,UV-B辐射增强使玉米植株矮化、叶面积减小、绿叶数减少和产量降低.叶面积减小的原因是随UV-B辐射增强叶长变短、叶宽变窄,产量降低的原因是产量各构成因素均受到UV-B辐射增强较大不利影响,并且随着UV-B辐射增加量越多,玉米产量降低的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5.
王乐宝 《农学学报》2015,5(9):41-45
为了解不同叶龄时期追肥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性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掌握当地玉米最佳追肥时期,从而为当地玉米种植提供技术指导。本试验主要在玉米3展叶、5展叶、7展叶、9展叶不同叶龄时期进行追肥,通过玉米生育时期、形态指标、产量因素等综合性状调查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玉米最佳追肥时期为9展叶;较对照增产85.8kg/亩,且玉米生育后期长势较好;在玉米9展叶追肥产量最高达773.8kg/亩,较对照高85.8kg/亩,玉米穗位高在80-90cm之间,抗倒伏能力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因此玉米9展叶是追肥的最佳时期。玉米3展叶追肥处理,在玉米前期生长较快,第2、3、4节较长,导致穗位高度增加,株高较高,容易发生倒伏,且出现早衰现象。玉米5展叶、6展叶、7展叶追肥,植株性状表现良好,但产量较对照没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富里酸对As·Ni·Cd·Pb在土壤-玉米体内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方法]通过施加不同浓度的富里酸溶液,分析重金属砷、镉、镍、铅在玉米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及迁移规律。[结果]随着富里酸浓度的增加,玉米中砷、镉、镍、铅的含量均呈增加趋势。重金属在玉米不同部位的分布顺序为:根>茎>叶>籽。[结论]富里酸可促进玉米对重金属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提前了解玉米叶龄情况,既能使采用叶龄施肥方法的农民提前做好准备,也能了解玉米穗分化的情况,对玉米田间管理有重要意义,为更好的实现精准农业管理提供一种方法。基于2012—2014年佳木斯农气站、梨树农气站、榆树农气站的春玉米每年5个大田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应用当量积温模式分析春玉米出苗期—抽雄吐丝期叶龄与当量积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上述研究建立春玉米叶龄生长模式,实现玉米叶片生长的定量模拟。模型结果很好地通过显著性检验。在不发生干旱的情况下,可以用该模型模拟黑龙江和吉林地区‘先玉335’的叶龄,也可根据天气预报预测未来该品种春玉米叶龄。  相似文献   

18.
玉米株叶形态结构的可视化模拟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选取2块不同种植密度的玉米样方,并分别选取4株玉米,原位测定每株玉米每个叶片主脉上5个特征点的空间坐标,并应用一般一元二次方程对玉米叶曲线进行描述,方程的系数根据实测数据由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得到,然后,通过计算机和C语言程序对玉米株叶形态结构进行了可视化模拟。可视化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使用不同组合的化控技术进行大田玉米种植试验,研究不同化控模式对土壤水分、玉米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浓度75kg/hm2保水剂+喷施黄腐酸+撒施改良剂的化控使用模式下整体效果最好,土壤含水率基本保持稳定,各生长指标和品质指标增长幅度整体最大;与对照组相比,籽产量增加17.62%,粗蛋白增加9.94%,拔节期叶面积增大41.95%,总干物质增加37.38%。  相似文献   

20.
培育高产品种是玉米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叶夹角是株型选择进而提高产量的重要指标,对叶夹角的形成及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分子机理解析是开展耐密高产玉米品种选育的基础。从叶夹角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叶夹角的形态建成、遗传基础、分子调控机制及QTL定位和基因克隆等方面归纳了国内外对玉米叶夹角的遗传与分子调控研究进展,总结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未来玉米叶夹角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耐密型品种,提高玉米产量潜力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