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真锐 《江西棉花》2010,32(4):17-19
通过分析新体制下江西棉花加工企业面临的在收购中恶性竞争、收购资金紧缺、质量意识薄弱、没有规划区域种植品种等问题,提出了鼓励新体制企业大力发展、采取各种措施让小包型企业退出市场、加强新体制企业质量能力建设、加大新体制企业的资金扶持等发展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1 公司创建的历史背景江苏是一个产棉和用棉大省,棉花是江苏国民经济支柱之一。60年代初,为发展棉花生产,我省拔专款在主产棉区建了16个棉花良种保种站,有加工设备,也有仓库,晒场等设施,在当时属于条件较好的棉种生产单位。但一建成,就遭到供销部门的强烈反对。主要原因在于棉花收购、加工、经营权是供销部门的,他们利用政府赋予的权力采取封锁政策,不允许棉花良种保种站收购棉花,收购后的棉花不允许交给棉花良种保种站加工。不久,有的棉花良种保种站被迫无条件划归供销部门,即使没有划给供销部门的少数棉花良种保种站由…  相似文献   

3.
李志坚 《中国棉花》2010,37(10):34-34
棉检工作是棉花收购、加工、供应、储备、进出口不可缺少的环节,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政策性。棉花质量不仅关系到产、供、需多方利益,而且对整个棉花行业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要搞好棉检工作,建立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就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做好棉检工作,必须在以下几方面把好关。  相似文献   

4.
王喜军 《江西棉花》2006,28(6):45-45
异性纤维,俗称三丝,是指棉花中混杂的化学纤维、动物纤维和非棉性纤维等危害性软杂物的统称,如期料绳、丙纶丝、麻丝、有色纤维等。原棉中混入异性纤维是当前棉花行业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混入到棉花中的异性纤维,对纺织企业生产的棉纱及纺织品质量危害极大,直接影响国产棉花质量和纺织品出口竞争力以及企业声誉,给纺织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影响到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和棉农的收入。近年来,虽然各级相关部门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引导和宣传,但由于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监督措施,多数农户和企业仍按老习惯进行采摘、贮藏、运输、收购、加工籽棉,这是造成异性纤维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文内主要叙述了:1.棉花生产性波动是导致供求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棉花产量的高速增长和升降起伏构成了80年代以来棉花生产形势的主要特征,因此,采取适应性对策稳定棉花生产,是平衡棉花供求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2.棉花收购政策的相对稳定是供求平衡的关键。由于棉花收购政策对棉花生产影响极其敏感,因此注意棉花收购政策的延续性,避勉政策性失误,加强收购政策的科学性,减少全局性政策的影响,建立一定的法律监督和保护机制将十分重要。3。棉纺工业生产布局和结构调整是棉花供求平衡的重点。从地区结构上看,棉纺能力与棉花生产比重不协调,将加剧棉花调拨的困难,沿海和内地棉纺工业发展不均衡,将造成资源和加工优势不能互补,因此应在棉花生产和消费总量平衡的基础上调整供求双方的关系,加快实现棉纺工业技术革命和积极占领国内外棉纺品市场。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棉花产业现状、需求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山西省棉花主产区的调研,明确了棉花种植方式、棉农组成、劳动力成本、种子市场状况、棉花的收购与加工等方面存在的阻碍棉花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得出影响棉农植棉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品种、虫害、病害、气候条件、栽培管理、草害.建议加强良种供应,推广机械化植棉技术,规范棉花收购加工体系,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现山西省棉花产业...  相似文献   

7.
吴兴华 《中国棉花》2009,36(10):43-44
根据2008/2009年度南通及邻近省市棉花收购、加工、检验监管与棉花质量现状的调查,针对发现的一些问题,从多个层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8年新疆棉花生产情况、市场形势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想 《中国棉花》2019,46(5):8-10
2018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增加,单产略降,总产量提高,机采棉普及率提高,主栽品种集中; 新棉上市之后,籽棉收购价高开低走,同比下滑,皮棉价格也持续下行。受棉花供给充裕、需求下滑影响,2018/2019年度国内棉花价格可能呈下行趋势。下一步,新疆还应继续推进棉花质量与补贴挂钩试点,支持产业联盟发展,统一兵团、地方籽棉收购政策,引导加工企业合理布局,扩大棉花“价格保险+期货”试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疆阿克苏地区机采棉面积的激增,棉花质量出现下降,存在颜色级下降、长度偏短、成熟度不够等现象。为全面了解阿克苏地区棉花纤维品质变化情况及成因,阿克苏地区农业农村局组织有关人员深入植棉县(市)种子管理站、种业企业、棉花加工企业、棉纺企业、种植大户开展调研。结合调研分析,认为影响棉花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品种、种植管理、采收、收购和加工工艺等,并从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大优质棉花品种选育与管理,开展配套生产技术研究与规范棉花种植管理,规范棉花采收、加工行为,强化棉花质量监督检查,合力打造品牌棉花,促进信息互联互通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对提升该地区棉花质量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辉章 《江西棉花》2010,32(4):54-55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棉纺企业的加工与出口创汇。因此,国家出台将原来棉花加工企业自行检验改为由专业纤检机构在加工环节提供普遍公证的检验服务;制定和颁布含有棉花纤维强度、细度、成熟度、一致性等反映棉花内在质量指标的新标准;在棉花加工时采用烘干、调湿设备,使棉花水分保持在标准含量的水平,并规范棉包重量等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