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凤珍  潘琦 《中国食用菌》1990,9(5):18-19,16
植物生长调节剂自问世以来,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效应和对多种作物的增产效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兴趣。在食用菌方面,近年来也做了不少工作,但用多种生长激素进行比较研究,报道不多。本试验采用多种生长调节剂,对金针菇的生长,产量和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为食用菌生产中合理地应用此类物质,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供试菌种为三明一号。培养基成份(%):棉籽壳77,麸皮20,石膏1,蔗糖1,石灰1,料水比1:1.2~1.3。拌匀后装入17×33厘米的聚丙烯袋。按常规方法灭菌,接种,培养。当每潮菇生长至子实体形成期,在现蕾,齐蕾和菇柄伸长期喷施生长调节剂3次,两潮菇共喷6次。处理如下:1.三十烷醇:农用品,喷施浓度0.5ppm;2.乙烯利:农用品,500ppm;3.赤霉素:生化试剂,10ppm;4.α-奈乙酸:生化试剂,10ppm;5.激动素:生化试剂,5ppm;6.三十烷醇  相似文献   

2.
采用改进了的合成培养基培养佛罗里达侧耳(Pleu-rotus florida)菌丝体,在培养基里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硼(B)和锌(Zn)。实验证明,低浓度的B对菌丝体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蛋白质含量提高;Zn浓度在5 ppm以内,明显地促进菌丝体生长,菌丝体可溶性搪含量增加;但对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B、Zn袭度在10ppm以上,对菌丝体生长均显抑制作用,但菌丝体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都比对照增加。  相似文献   

3.
PP_(333)等抑制剂对梨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供试梨树为克拉普(Clapp's Faorite)和威廉斯(Williams)两品种,树龄为8年生,株行距为3×4米。采用篱壁型整枝。1983年进行如下处理:1.PP_(333) 2000ppm喷布一次; 2.pp_(333) 1000ppm喷布二次;3.pp_(333) 500ppm喷三次。以上各处理,第一次喷布在盛花后两周进行。多次喷布的间隔期为两周,各处理都加有寰椎油(1%);4.B_9 2000ppm于盛花后三  相似文献   

4.
花脸香蘑菌丝体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菌丝培养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花脸香蘑菌丝体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黄豆粉;无机盐以加入MgSO 4 0.5 g, KH 2PO 4 1 g(/L)最好;菌丝体在碳氮比20∶1~100∶1范围内均能生长,在20∶1~30∶1时最佳;菌丝培养不必添加维生素;菌丝体在pH7、8、9时生长均较好.经正交试验结果确定花脸香蘑菌丝体生长最佳培养基为(/L):蔗糖20 g、豆粉6 g、MgSO 4 0.5 g、KH 2PO 4 1 g.  相似文献   

5.
液体培养灰树花碳氮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方法,研究了灰树花对碳、氮营养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菌株Gf9801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糖;最适氮源是黄豆粉和豆饼粉。该菌株能在较大范围的碳氮比中生长,最适碳氮比是21:1左右。当培养基C/N比为21:1,碳源浓度为3.2%~4.8%,氮源浓度为0.15%~0.23%时,菌丝体生长较好,对营养基质的利用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6.
设计8种碳源、8种氮源、6个梯度温度和8个梯度pH值的试验,对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A1菌株进行培养,观察其菌落菌丝体生长势和测定菌丝生长速度,比较分析其菌丝体最适培养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羊肚菌A1菌株菌丝体培养的最适碳源为甘露醇和阿拉伯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NH_4)_2SO_4,最适温度为15℃~25℃,最适pH值为4.5~5.5。  相似文献   

7.
苹果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温度、pH值、湿度、碳源、光照对苹果炭疽病菌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苹果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苹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28℃,低温对菌丝体无致死作用,只能仰制生长,恢复常温,菌丝体均可恢复生长;当外界湿度(RH)>80%时,湿度对菌丝体生长速率影响不大;在pH 3~11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菌丝体生长的最适pH为4;该菌对多种碳源都能利用,其中以蔗糖、葡萄糖、甘露醇作为碳源,菌丝生长较好;光照处理对该菌菌丝的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深层培养诸因素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在500ml摇瓶振荡培养条件下,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不同碳源、不同氮源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和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H值的变化规律,并测定了菌丝体和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深层培养7d,菌丝体生长量最高,培养液的pH值用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第7天最低;培养基最适pH为5.5~7.4;金针菇的适用碳源是葡萄糖、蔗糖和纤维素;适用氮源是蛋白胨和酵母膏。菌丝体与子实体的营养成分种类相似,而菌丝体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子实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猴头菌丝体生长过程纤维素酶活力变化趋势为由度到低,多酚氧化物活力变化趋势为由较低到高再降低。AG与2.4-D处理菌丝体提高了这两种酶的活力。但没有改变其变化规律。培养基中还原糖含量随着菌丝体生长由高到低,处理与对照间无明显差异。据此我们认为猴头菌丝体在生长初期可能以纤维素主,到中期以木质素为主。GA、2.4-D可提高二酶的活力并促进菌丝体对碳源的吸收,但不改变纤维素、木质素的利  相似文献   

10.
金针菇固体培养几种胞外酶活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主要研究了金针菇菌丝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胞外酶的活性变化。测定了木聚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及蛋白质、还原糖的含量变化。并探讨了金针菇在改变了碳源的培养基上胞外酶、蛋白质、还原糖的变化。结果表明 :金针菇在固体培养过程中 ,三种酶均有活力 ,但呈现较大差异。培养过程中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随时间变化 ,且与酶活力有关。改变固体培养基中的碳源 ,则胞外酶活性、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又呈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猴头菌丝体生长过程中纤维素酶活力变化趋势为由高到低,多酚氧化酶活力变化趋势为由较低到高再降低。AG与2·4-D处理菌丝体提高了这两种酶的活力,但没有改变其变化规律。培养基中还原糖含量随着菌丝体生长由高到低,处理与对照间无明显差异。据此我们认为猴头菌丝体在生长初期可能以纤维素为主,到中期以木质素为主。GA、2.4-D可提高二酶的活力并促进菌丝体对碳源的吸收,但不改变纤维素、木质素的利用顺序。二调节剂处理相比,24-D对酶活力的提高要好于GA处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观测了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及赤霉素(GA)等生长激素,对平菇菌丝、子实体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现整理如下,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在PDA培养基中,2ppm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可明显促进菌丝生长,增长率达5~7%,而吲哚乙酸和赤霉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大于2ppm吲哚乙酸的抑制作用最强。在木屑培养基中,1ppm的各种生长激素都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菌丝生长,5ppm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效果最好,菌丝率增长可达7~10%。大于1ppm的吲哚乙酸和赤霉素有抑制作用。木屑培养  相似文献   

13.
<正> 目前在苹果生产上有些品种落果严重,尤其近成熟时更为明显。为此采用喷布防落素的方法,以快速的内吸传导作用促进座果,防止脱落,经试验效果显著。试验选用红星苹果为试材,设浓度20ppm、30ppm和对照等三个处理,于1987年8月27日(采收前23天)喷洒。防落素为山东济宁农药厂生产,为水溶性无色透明液体,性质稳定。1.对减少采前落果的效果:试验表明,喷布不同浓度的防落素对果实的落果率与对照比(?)有减少的趋势,其中以喷30ppm浓度效果最好,落果率为对照的65.4%,20ppm处理的落果率为对照的67.17%。2.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可提高红果率,尤其糖/酸比值有明显提高,喷防落素20ppm浓度处理的糖/酸比值比对照提高23.49%,30ppm浓度比对照提高21.47%,而硬度则处理略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丁珊珊  毛宁 《食用菌》2010,32(1):24-26
试验探究了野生裸盖菇L-001菌株在固体培养基巾不同碳源、氮源、生长因子、pH及温度对其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L-001菌丝体能很好地利用多种有机碳源,最适碳源为葡萄糖、蔗糖;菌丝体生长不需要特别添加有机氮源,无机氮源对其生长有抑制或毒害作用;VBs对菌丝体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菌丝体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范围为5.0-6.0。将L-001菌株的18SrDNA序列提交NCBI数据库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该菌株18SrDNA序列与Psilocybe cyonescens(暗蓝光盖伞)具有99%的同源性。NJ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该菌株与从NCBI数据库中比对得到的裸盖菇属三种真菌聚在一起,且与Psilocybe cytmescens亲缘关系最近,从分子水平上证实其为裸盖菇属真菌。  相似文献   

15.
以野生松乳菇子实体为材料,分别取不同组织进行菌种分离.用PDA培养基培养纯化,筛选出8株菌株,取生长快的菌丝体用不同固体平板培养研究其人工培养特性.结果表明:菌盖与菌柄联接处间分离到的菌丝生长最快;葡萄糖为最佳碳源;乙酸铵为最佳氮源,其次是玉米浆和蛋白胨;不同培养基的最适pH分别是:配方①pH.5.0~5.5,配方②pH 5.5~6.0,配方③pH 6.0~6.5.  相似文献   

16.
鸡腿蘑菌丝体液态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鸡腿蘑是一种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食、药用菌。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对鸡腿蘑菌丝体液态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腿蘑液态培养最适温度为22-24℃,培养液中菌丝体干重、多糖和蛋白质量最高,分别依次为2.57g/100ml、1.66g/L、1.22g/L;最适起始pH为6.0,培养液中菌丝体干重、多糖、蛋白质含量最高。依次为2.10 g/100ml、2.95 g/L、1.26 g/L;以玉米粉作碳源、浓度为3%,氮源选择蛋白胨、浓度0.3%的综合效果好;培养5天菌丝体生长量和多糖量达最高。  相似文献   

17.
<正> 供试品种为Dehra Dun,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锌、赤霉素(GA_3)或萘乙酸于不同的间隔时期喷布果穗。使用25ppm萘乙酸明显减少了裂果,是最好的处理。喷布50ppm赤霉素比0.5~1.5%硫酸锌的效果好。每隔7天喷一次比间隔11或15天喷布的  相似文献   

18.
<正> 一种可使柑桔、西瓜、苹果、梨、桃、柿、甘蔗、蕃茄等瓜果增甜和增产早熟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增糖灵,最近由石家庄市农药厂研制成功,并通过省级鉴定。湖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江西省南丰县柑桔试验站、湖南浏阳县园艺场等地,1984~1985年在柑桔成熟期(采摘前30天)以600~800ppm浓度喷施叶、果(每隔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相似文献   

19.
李南  方平 《上海蔬菜》1998,(3):40-40
一、2.4—D 西红柿:浓度10-20ppm,早晨或傍晚用毛笔涂抹刚开花的花柄或浸花,可减少落花落果,防叶、芽受害。 茄子:浓度20-30ppm,花半开放时浸花或用毛笔涂花柄,可减少落花落果。 西葫芦:浓度20-30ppm,早晨8-9点涂抹刚开放的雌花花梗,可减少落花落果。 大白菜:浓度40-50ppm,收获前5-7天喷洒外叶,可防贮藏期脱落。 甘蓝:浓度100-250ppm,收获前3天喷外叶,可减少收获、贮藏期脱帮。冬贮菜花:浓度50ppm,贮前喷叶、可促花球在贮藏期继续生长。 二、番茄灵 代替2.4-D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药害轻,可以喷施,省去2.4—D蘸花的麻烦,保花保果性强。使用浓度20-50ppm,处理时右手用喷壶喷晒,左手以食指和中指轻轻夹住花梗,并用手遮住不处理的部分。在每一朵花序上有3—4朵花开时开始处理,每朵花处理一次.  相似文献   

20.
已有报道,在脐橙幼果直径0.4~0.6厘米时,用高浓度BA(细胞激动素)和GA(赤霉素)涂果,保果效果显著。至于用低浓度BA加GA喷布的保果作用如何?我们于1987、1988年进行了有关试验。 试验在重庆本所进行,试材为枳砧朋娜脐橙,1984年定植,1987年始果,植株长势良好。设置5个处理:A.涂果,BA400ppm+GA500ppin;B.喷树,BA50ppm+GA50ppm;C.喷树,BA25ppm+GA50pp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