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探讨草原-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生境中的鸟类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变化,于2001-2005年5-6月(除2003年),应用样方法对内蒙古红花尔基地区8种主要生境类型中夏季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了这8 种生境类型中鸟类的物种多样性、鸟类的群落组成、群落间的相似性和均匀度.结果表明:在红花尔基地区不同生境类型中,鸟类群落的组成种数在11~24种,芦苇湿地生境中鸟类种数最多24种,苔草湿地生境中鸟类种数最少11种.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1.35~2.49,芦苇湿地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49,草地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35.鸟类群落匀度指数在0.54~0.89,林间草地鸟类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为0.89,而草地鸟类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低为0.54.鸟类群落之间的相似度指数在0~0.611,森林火烧迹地与天然樟子松林的鸟类群落相似度指数低于森林火烧迹地与灌草地的鸟类群落相似度指数,表明森林火烧改变了森林的鸟类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2.
2009年7月,作者在阿克苏市周边选择了4种典型的生境,即果园、农田、防护林、荒漠开展鸟类群落多样性调查;同时将涉及的鸟类按食性分为杂食性鸟、食虫鸟、食谷鸟、猛禽4个鸟类食性集团,研究了不同群落捕食集团的组成特点。结果表明:4种不同生境的鸟类可划分为4类群落,其中果园区鸟类群落丰盛度最高,荒漠区鸟类群落丰盛度最低;农田区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最低;而防护林区鸟类群落多样性最高;荒漠区鸟类群落均匀性指数最高。在4种生境中杂食性鸟密度比例最高,而食虫鸟种数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鸟类多样性现状和制定科学有效的栖息地保护管理对策,于2013年4~5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组成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7目20科43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1 319种)的3.26%,占宁夏鸟类种数(320种)的14.44%。在地理区划上,古北界鸟类32种,占该地区春季鸟类种数的74.42%;广布种类11种,占25.58%;未观测到东洋界鸟类。其中,留鸟30种,占69.77%;夏候鸟7种,占16.28%;冬候鸟3种,占6.98%;旅鸟2种,占4.65%;迷鸟1种,占2.33%。山地针叶林带出现的鸟类种类最多,有24种,其次是山地疏林草原带和山地草原带,分别有22种和13种,亚高山灌丛草甸带和湿地最少,仅见11种和7种。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7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护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的鸟类资源,2010年1-6月,采用路线统计法对宁夏贺兰山东麓,东至西干渠区域的鸟类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43种,隶属17目39科。其中,古北界鸟类112种,占调查区鸟类种数的78.3%。居留型主要以夏候鸟和留鸟为主,占调查区鸟种70.6%。根据鸟类栖息地的生境类型,将贺兰山东麓的鸟类划分为5个群落,其中,浅水沼泽的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为3.47。洪积扇酸枣灌丛次之。农田(葡萄园)鸟类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17。洪积扇酸枣灌丛鸟类群落均匀性最高,为0.89。农田(葡萄园)鸟类均匀性指数最低。结果显示贺兰山东麓生境多样,鸟类物种丰富,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广西黔江弩滩段鸟类群落结构的组成特点及其多样性在不同生境和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为后续系统开展广西河流生态系统鸟类群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3月~2016年2月,分春、夏、秋、冬4个季节进行野外调查,在研究区域的固定样带及样点对各季节的鸟类种类、数量、空间分布及其活动情况等进行详细调查,并根据调查记录的鸟类种类、数量、生境状况等信息,计算各生境内鸟类的丰富度、优势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等指数.[结果]经野外调查,广西黔江弩滩段现场共记录到鸟类37种,隶属9目22科,其中留鸟24种(占64.9%)、冬候鸟8种(占21.6%)、夏候鸟2种(占5.4%)、旅鸟3种(占8.1%).鸟类群落的优势种(频率指数RB>10)为矶鹬、金腰燕、白鹡鸰、田鹨、红耳鹎、白头鹎和麻雀,其余为普通种或稀有种.在5种生境中,鸟类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均表现为林地生境>农田生境>河漫滩生境>河岸生境>江面生境.广西黔江弩滩段林地生境与农田生境的鸟类相似性指数最高,均为0.68;鸟类种类及数量的季节变化明显,表现为冬季的鸟类种类最多(35种)、夏季最少(26种),春季的鸟类数量最多(4394只)、夏季最少(2334只).[结论]广西黔江弩滩段鸟类群落结构特点为林鸟所占比例远高于水鸟,留鸟构成鸟类群落的主要成分,鸟类多样性的季节变化明显,以夏季鸟类的种类及数量最少.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将对广西黔江弩滩段河流湿地生境依赖性较强的水鸟产生较大影响,但不会对适应农田生境、林地生境的林鸟造成较大影响,库区生境难以吸引游禽栖息活动.  相似文献   

6.
太原汾河湿地公园秋冬季鸟类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掌握太原汾河湿地公园秋冬鸟类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样线法对太原汾河湿地公园秋冬季的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共记录到鸟类14目32科77种,根据不同生境的鸟类种数由多到少依次为林地(43种)、河流(33种)、灌木丛(17种)、建筑区(6种)和草地(5种)。鸟类物种多样性为3.362 1,均匀度为0.774 0,不同生境的鸟类多样性和均匀度从大到小均依次为河流、林地、灌木丛、草地、建筑区。[结论]此湿地环境中鸟类物种较多,丰富度较高,具有湿地环境中鸟类群落组成复杂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陕西黄河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管理工作提供参考资料,对陕西黄河湿地夏季鸟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黄河湿地共有鸟类61种,隶属于15目33科。湿地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高,总干渠次之,农田-居民区生境第三,黄土崖最低。在各群落类型中,湿地和总干渠鸟类群落间的相似性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8.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鸟类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样线法年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鸟类进行调查,并对鸟类的物种多样性和生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共记录有鸟类11目26科65种,总数量为24531只,其中水鸟有41种,占调查总种数的63%。全年水鸟的种类和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均为越冬期较多,繁殖期较少。不同生境的鸟类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在不同季节的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东翁源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群落组成与多样性。【方法】于2021年,采用样线法对青云山保护区中林区、公路、村庄和水库4种生境的鸟类群落进行实地调查,同时访问调查本地居民和保护区工作人员、查阅保护区本底资料和科考报告,查找中国知网、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等有关记录。【结果】本研究共统计到鸟类17目51科168种。区系组成:东洋界103种,广布种40种,古北界25种。居留型组成:留鸟119种,候鸟43种(冬候鸟27种、夏候鸟16种),旅鸟6种。生态类型以鸣禽为主,食性组成以杂食性和食虫为主。鸟类优势种包括淡眉雀鹛Alcippe hueti、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赤红山椒鸟Pericrocotus speciosus。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0种。不同生境鸟类的平均生物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林区、村庄、水库、公路。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村庄生境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3.24)、Pielou均匀度指数(0.61)最高;公路生境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7.34)最高;村庄和公路生境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0...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鸡西矿区鸟类多样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2月至2009年2月,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鸡西矿区鸟类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6目36科98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8.24%,占黑龙江省鸟类总数的26.92%.其中国家I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5种,分别占所调查鸟类总数的1.0%和5.1%;有留鸟17种、夏候鸟64种、冬候鸟4种、旅鸟12种、偶见鸟1种,分别占总数的17.3%、65.3%、4.1%、12.2%、1.0%;共记录古北种20种、东洋种32种、广布种46种,分别占总数的20.4%、32.7%和46.9%.对5种不同生境类型及12处不同矿区中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相似性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鸟类群落多样性存在差异,其中针阔混交林中鸟类群落的物种数和多样性均最高,为鸡西矿区鸟类栖息地的主要类型,这与其植被类型丰富,能为鸟类提供较丰富的食物和隐蔽场所有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生态小城镇的涵义及其建设途径的论述,并且依据其生态学理论基础,提出了适合小城镇发展的生态模式,即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恢复型模式、生态农业+生产绿化型模式、生态服务业(物流业)+生态走廊型模式、生态业+森林防护绿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杨廷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49-18251,18257
为了研究西南岩溶石山地区自然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贵州省为例,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07年生态足迹相关数据,分析了贵州自然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消耗状况。结果表明,1978~2007年贵州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年总生态足迹总体呈递增趋势;贵州多年平均生态消耗主要集中在化石燃料用地、耕地和草地类足迹;万元GDP足迹一直远高于全国的平均值,但差距逐渐缩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采用先进技术、控制环境污染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兰州生态城市建设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兰州市生态环境现状,就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型城市建设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保护生态、治理污染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生态建设已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是区域生态恢复与改善的主要方面.林业建设的主流和投资热点.地处生态脆弱区的甘肃省河西走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沙产业开发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双重作用关系.将沙产业开发寓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在林业生态建设中通过草树种的科学配置实现特色种植和产业化开发,是发展沙产业的一条有效途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沙产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条件,而沙产业开发又将为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开辟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通过自然缺失症后果调查及成因分析,探讨加强生态教育、建设生态城镇、治理环境污染、完善生态旅游等途径,以期降低生态退化,加强生态重建,重塑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连云港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连云港市2004年的生态足迹,主要包括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两部分进行计算,评价研究了该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连云港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988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04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369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是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2倍。连云港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是全国人均生态足迹(1.5 hm2)的1.33倍,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又低于全国人均水平(0.700 hm2),这反映出生态足迹需求超过了其生态承载力,影响了该市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新疆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玉香  刘旭玲  王世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86-15889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新疆2003~2008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并分析了新疆2003~2008年的旅游生态足迹及旅游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18.
谢雨萍  向悟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28-5131
应用旅游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构建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模型,定量评价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2004年和2006年旅游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足迹处在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旅游生态占用率小,生态农业旅游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说明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倡导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旅游模式是减少旅游生态足迹和提高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分出生态足迹和承载力两部分来计算安徽省2009-2011年的森林生态足迹,根据统计数据中生物资源和各项能源的消费量,计算出森林的生物资源账户和能源消费账户的生态足迹,再进一步计算各年的生态承载力,发现安徽省2009-2011年都是生态盈余,但森林生态足迹会很快赶超其生态承载力。并对如何维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能源消费和森林资源恢复两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动态生态足迹的测度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计算了江苏省1990-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土地生态承载力,分析江苏省生态经济可持续状况和资源利用强度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并结合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提出实现该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江苏省人均生态足迹明显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逐渐增大,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呈逐渐减小趋势.从生态足迹构成看,化石燃料生态占用面积最大.其次是耕地,牧草地居第三;除耕地外,牧草地、水域、林地、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人均生态占用面积均逐渐增大.从横向比较看,江苏省的人均生态足迹虽然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却低于全球平均值.可见,江苏省人口、经济和消费模式对自然生态的需求已经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