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陈丽璇  陈淳  陈菲  蔡晓东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0):1809-1814
研究西施柚果实发育过程K、Ca、Mg、Zn、Cu、Mn、Fe共7种金属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吸收规律及其与活性氧代谢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4~6月、6~8月和8~10月分别是果皮迅速生长期、果肉迅速生长期和果实转色成熟期.(2)果皮和果肉中K、Mg、Zn、Cu、Mn、Fe的含量均随果实的发育总体呈递减规律(果皮中Ca的含量相反),但7种元素的吸收总量则不断增加.K含量位居7种元素之首.K、Zn、Fe以果肉居多,Ca、Mg、Mn主要分布在果皮,Cu在果皮果肉中的含量相当.(3)7种元素的累积主要集中在6~8月果肉迅速增长期,K、Ca和Fe在10月果实成熟期也有较大的吸收.K的吸收率与单果重增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Ca和Fe与单果重、Mg和Cu与果肉直径呈显著正相关.(4)7种元素中K与其它元素的相关性显著率较高,Ca和Cu以负相关为主.(5)Mn和K与活性氧代谢指标相关性较显著,其次是Zn、Fe和Mg,Ca和Cu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广东省清远市沙糖橘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分析结果树不同砧穗组合叶片、果实养分丰缺状况,为沙糖橘营养科学管理、果园合理施肥及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科学依据。采集清远市27个10~15年生枳砧和酸橘砧沙糖橘果园的土壤、叶片及果实,分析土壤、叶片及果实矿质养分含量,分析土壤、叶片及果实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清远沙糖橘果园土壤pH整体偏酸性,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有机质含量适量及以上果园占比70.4%。速效N含量缺乏果园为51.8%,81.5%的果园土壤速效P超量,有效K超量的占比48.1%,多数果园土壤有效Mn、有效Zn、有效Mo含量较适宜,但有效Ca、有效Mg、有效B缺乏占比分别达到81.5%、88.9%、77.8%。枳砧、酸橘砧沙糖橘叶片矿质养分丰缺程度存在差异,枳砧沙糖橘叶片N、B、Ca含量较少缺乏,而酸橘砧沙糖橘叶片3种元素含量存在严重缺乏的现象,2种砧木沙糖橘叶片中Cu、Mg均相对缺乏,Mo含量均严重缺乏。枳砧和酸橘砧沙糖橘果实矿质养分的大量元素中N、K含量高于P,中量元素Mg含量低于Ca含量,微量元素中Fe含量最高。枳砧沙糖橘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可食率、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等指标均低于酸橘砧。2种砧木的沙糖橘果园土壤矿质养分与叶片矿质养分间,枳砧Mg、Fe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酸橘砧B、Fe均呈显著负相关,枳砧沙糖橘叶片与果实中Mo含量显著正相关,酸橘砧沙糖橘叶片、果实、土壤三者间Mo含量均为极显著正相关。清远市沙糖橘果园管理应注重改良土壤酸碱度,施用适当配比的N、P、K肥,深施有机肥的同时适量添加或叶面喷施Zn、Mg、B、Ca、Mo,合理控制含Mn农药的使用次数。  相似文献   

3.
对两种葡萄柚(Citrus paradisi marcf)果实发育过程中K、Ca、Mg、Zn、Cu、Mn、Fe 7种金属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吸收规律及其与活性氧代谢相关性差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红宝石果实生长期(4~10月)较甜葡萄(4~12月)短,红宝石果实果重较大.果皮较厚.(2)两葡萄柚中7种营养元素大多以幼果期含量最高,并随着果实的发育总体呈递减规律.K、Zn、Fe以果肉中含量较多,Ca、Mg、Mn、Cu则主要分布于果皮,其中Ca在果皮果肉间含量的差异较大.K含量位居7元素之首.(3)葡萄柚对K、Ca、Mg、Zn、Mn的吸收集中于果肉迅速生长期,Cu和Fe在果实转色期出现另一吸收峰.(4)7种金属营养元素间和元素与活性氧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显著率均为:甜葡萄高于红宝石,果肉高于果皮.其中与活性氧代谢指标间显著率最高的元素是Mg、Zn,最低的是Cu,相关性较好的活性氧代谢指标是O-2,SOD最差.  相似文献   

4.
澳洲坚果不同种质果皮内含物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份澳洲坚果种质果皮的粗蛋白、可溶性总糖、单宁以及8种矿质元素(P、K、Ca、Mg、Zn、Cu、Fe、Mn)等内含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皮内含物含量在不同种质之间变化较大,变异系数在15.75%~48.33%之间,变异幅度以可溶性总糖含量最大、Ca含量最小;除Fe、Cu元素外,其它6种矿质元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将28份种质分成4个具不同内含物含量特点的类群。  相似文献   

5.
对两种葡萄柚(Citrus paradisi marcf)果实发育过程中 K、 Ca、 Mg、 Zn、 Cu、 Mn、 Fe 7 种金属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分布、 吸收规律及其与活性氧代谢相关性差异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1)红宝石果实生长期(4~10月)较甜葡萄(4~12月)短, 红宝石果实果重较大, 果皮较厚。 (2)两葡萄柚中 7 种营养元素大多以幼果期含量最高,并随着果实的发育总体呈递减规律。 K、 Zn、 Fe 以果肉中含量较多, Ca、 Mg、 Mn、 Cu 则主要分布于果皮, 其中Ca 在果皮果肉间含量的差异较大。 K 含量位居 7 元素之首。 (3)葡萄柚对 K、 Ca、 Mg、 Zn、 Mn 的吸收集中于果肉迅速生长期, Cu 和 Fe 在果实转色期出现另一吸收峰。 (4)7 种金属营养元素间和元素与活性氧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显著率均为: 甜葡萄高于红宝石, 果肉高于果皮。 其中与活性氧代谢指标间显著率最高的元素是 Mg、 Zn,最低的是 Cu, 相关性较好的活性氧代谢指标是 O2·- , SOD 最差。  相似文献   

6.
火龙果果实发育期间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郑伟  蔡永强 《热带作物学报》2015,36(7):1242-1246
以红肉火龙果新品种‘紫红龙’为试验材料,研究果实发育期间鳞片、果皮、果肉中N(氮)、P(磷)、K(钾)、Ca(钙)、Mg(镁)、Fe(铁)、Zn(锌)、Mn(锰)、Cu(铜)、B(硼)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火龙果花后3 d鳞片和果肉K含量维持较高水平,之后呈下降趋势,果皮K含量在果实成熟时最高。在整个果实发育期间,K含量比其他营养元素的含量高。火龙果花后3 d果肉的Ca含量最高,在果实发育中,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10种营养元素在鳞片、果皮和果肉生长发育中的变化规律来看,在幼果期,果实中多种元素的含量均处于最高水平,此后,随着幼果的快速增大,矿质元素含量逐渐下降。直至果实成熟期,各种矿质元素含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利用粳稻品种间杂交组合“龙锦1号/香软米1578”的196份F3家系,对糙米中Fe、Se、Zn、Cu、Mn、Ca、Mg、K、Na和P等10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10种矿质元素在F3家系间均有较大的变异,其中Na含量变异最大,Zn含量变异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77.69%和12.04%。各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Na>Se>Cu>Fe>Mg>Mn>Ca>P>K>Zn。不同矿质元素含量也有较大的差异,F3家系群各矿质元素含量平均值高低排序为P>K>Mg>Ca>Fe>Mn>Zn>Na>Cu>Se。糙米中10种矿质元素含量在F3家系群中均表现为正态分布,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Zn与Fe、Cu,Mn与Mg、Ca、K、P,Ca与Mg、K、Na、P,Mg与K、P,P与K、Na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Fe与Se、Mn与Na、Mg与Na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Mn、Ca、Mg、K、P含量与其他矿质元素含量间的相关关系较Fe、Se、Cu、Zn含量与其他矿质元素含量间的相关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菠萝主栽品种‘巴厘’为试材,分析不同月份采收的菠萝果实V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月份成熟的菠萝果实Vc含量有差异,1~12月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11~4月较高,5~9月较低;可滴定酸含量与Vc含量变化趋势一致,11~3月较高,4~9月较低;不同月份成熟菠萝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1、5、6、7、12月较高,其他月份较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出与Vc、可滴定酸含量变化相反的趋势,5~7月较高,其次为9、11,2、3月,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各月份果实糖酸比情  相似文献   

9.
部分杧果品种果实若干品质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57个杧果品种果实的7项品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杧果品种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9.00%~19.88%、11.30%~20.88%、0.02%~0.89%,糖酸比、固酸比分别为16.47~878.86、19.25~882.78,类胡萝卜素含量为6.38~48.60μg/g FW,贮藏期为6~17 d,相对应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13.51%、14.44%、0.26%、127.36、127.05、23.01μg/g FW、10.17 d,不同品种果实的品质存在显著差异.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57个杧果品种的综合品质以留香杧最佳.完熟时绿色果皮品种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红色果皮品种,且糖酸比值和同酸比值显著高于红色与黄色果皮品种.多胚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单胚品种.相关分析表明,芒果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糖酸比、固酸比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套罩及对照桂味荔枝为材料,统计贮藏期果实病果率,测定果实糖、酸、Vc含量,抗氧化酶SOD、POD及褐化相关酶PPO的活性,以此分析整株套罩对荔枝贮藏性的影响。结果显示:4 ℃条件下,套罩桂味贮藏两周无病果,且果肉可溶性糖在4.0~6.0 mg/g之间,可滴定酸在2.5~3.0 mg/g之间,品质较好。清除氧化自由基方面,贮藏两周后,套罩桂味果皮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果皮Vc含量、POD活性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但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酶促褐化方面,套罩桂味果皮PPO活性与对照亦无显著差异。与果皮不同,套罩桂味果肉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但果肉Vc含量、SOD、POD以及PPO活性在二者间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果皮抗氧化能力是决定桂味荔枝耐贮性的主要因素,套罩桂味依赖较高的果皮SOD活性维持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以此增强果实贮藏性。  相似文献   

11.
番石榴属于桃金娘科(Myrtaceae)番石榴属(Psidium),其果实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和抗氧化物质,是近年来福建省重点发展的亚热带名优水果之一。番石榴果实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是矿质养分,但果实生长发育中中微量矿质养分变化规律,特别是中微量矿质养分对不同品种果实品质的贡献度尚未明确。为了研究番石榴果实的中微量矿质养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品质的影响,以‘彩虹’和‘红宝石’番石榴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期Ca、Mg、Fe、Mn、Cu、Zn 6种中微量元素含量和Vc、TA、总糖、TSS等果实品质指标,并采用相关性分析(SPSS)和方差分解分析(VPA)分析了中微量矿质元素和果实品质的相关性。2种番石榴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6种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呈现上升趋势,可分为缓慢增长期和快速增长期。其中,‘红宝石’番石榴的分界点为谢花后64~71 d,‘彩虹’番石榴为谢花后78~85 d。SPSS分析表明,中微量养分含量影响‘彩虹’番石榴和‘红宝石’番石榴果实品质的形成。除‘红宝石’番石榴的Ca含量、Fe含量与TSS在0.05水平上正相关,其余中微量矿质元素含量与Vc、TA、总糖、TSS均在0.01水平上正相关。进一步的VPA结果显示,Mn是2种番石榴果实品质的共性元素,Ca、Fe、Mn含量解释了‘彩虹’番石榴品质变化的73%,Mg、Cu、Mn含量解释了‘红宝石’番石榴品质变化的98%。因此,2种番石榴果实风味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Ca、Fe、Mg、Cu含量。生产上,需要根据立地条件,合理选择番石榴品种,注重中微量元素的施用,提高番石榴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本研究为不同番石榴品种施肥的优化及高优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果蔗含有丰富的糖分、纤维分、水分、矿质元素、氨基酸等,这些成分指标受环境条件与品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主栽的2个果蔗品种的矿质养分含量及品质指标在不同蔗区之间的差异.于果蔗成熟期,分别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4个甘蔗主产区,选取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2个果蔗品种('Badila'和'粤糖54-474')为材料,对其主...  相似文献   

13.
套袋对Irwin芒果实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果袋对Irwin芒果实外观、自然常温贮藏性能、果皮色素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盛大果袋套果后,果实外观品质最佳,在自然常温贮藏后,果实的转黄指数较高,烂果率最低,失重率也较低,提高了果实的耐贮性。盛大果袋果的叶绿素a和b含量均最低,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较高,使果皮在青熟时呈现暗红色,完熟时呈现鲜红色。当果实达到完熟时品质最佳,盛大果袋果的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与其它处理差异不显著,可食率显著高于不套袋果。  相似文献   

14.
比较蜜蜂授粉和氯吡脲处理2种促进厚皮甜瓜座果方式的果实品质差异。结果表明:蜜蜂授粉与氯吡脲处理相比,在单果重、纵径、横径果肉厚度、种腔直径及果皮颜色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与氯吡脲处理相比,蜜蜂授粉的果实果肉蔗糖含量显著增加,边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千粒重与固酸比均极显著提高,果肉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极显著降低,果肉中的香味物质含量增加。此结果说明,蜜蜂授粉的厚皮甜瓜食用品质明显优于氯吡脲处理。  相似文献   

15.
Correlations between four grain quality, 24 plant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eight element contents of 653 accessions from Yunnan rice were analyzed. P, K, Ca and Mg contents of core collection were closely correlated to the most plant morphological and grain quality traits, and there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P 〈0.01) among some traits including P content to number of stems and tillers, K content and amylose content, Ca content and plant height, Mg content and protein content. Mn, Zn, Cu and Fe contents of core collection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a few traits, such as Fe content and gel consistency (-0.1121^**), Zn content and seed setting rate (-0.1411^**), Cu content and number of grains per panicle (-0.1398^**), Mn content and plant height (-0.2492^**).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木薯种质资源矿物质元素含量,优选含量丰富的品种,为木薯的综合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本文采用马弗炉法、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法分别对113份木薯种质资源灰分与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矿物质元素Cr、Cu、Se含量均低于1 mg/kg(干重),Ca、Fe、K、Mg、Mn、Na、Zn含量分别为66.39~1609.81 mg/kg、4.35~ 38.93 mg/kg、1954.56~8762.78 mg/kg、149.04~1143.73 mg/kg、4.48~37.40 mg/kg、36.80~530.40 mg/kg、6.35~24.83 mg/kg。利用概率分级法将113份木薯种质资源灰分及矿物质元素含量分为5级,即极高、高、中、低和极低,并推荐极高品系作为基础亲本材料。在相关性分析中,灰分与Fe、Mg、Na、Zn含量具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Ca含量与K、M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Ca含量与Mg、N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Fe含量与Mg、Na、Zn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K含量与M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Mg含量与Na、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Zn含量与Mn、N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Zn与各矿物质元素的吸收有较强的相互促进作用,Fe含量与Mg、Na含量有较强的相互促进作用,Ca含量与K、Mn的吸收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Ca、K、Mn与Fe、Mg、Na的吸收可能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不同木薯种质资源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2个,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1.707%。聚类分析可将113个木薯种质资源分为3类,根据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异可将不同木薯品种分为Na、Mg、Zn、Fe含量较高和Mn、Ca、K、Zn含量较高两大类,主成分综合评价中‘274'‘50'‘571'‘521'‘417'等木薯种质资源得分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