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以广西地区的15份河八王无性系为材料,采用AFLP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进行分析,计算多态性引物的总扩增条带数、多态性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比率。进行遗传相似系数和UPGMA聚类分析,并建立分子身份证。25对AFLP引物组合在15份河八王种质资源中共扩增出2 208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 914个,多态性比率(PPB)为87.11%。UPGMA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的15份河八王种质资源其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656~0.878,在相似系数为0.706时,可划分为3个类群。结合特征带和不同引物组合方法可有效建立河八王种质资源特异分子身份证,置信概率达到99.99%。所供试河八王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基于3对AFLP引物组合104条谱带构建的15份河八王种质分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AFLP标记是在分子水平上鉴定河八王种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AFLP技术对48份菌草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首先,在海南象草等4份菌草材料上检测了20个AFLP引物组合的扩增情况。然后,从中筛选出6个扩增效果较好的组合用来进一步分析48份菌草种质材料的DNA,共产生了208个多态性条带。用NTSYS-pc 2.1软件结合UPGMA聚类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8份种质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SM)在0.48~0.98,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7时可将48份材料分成4个类群。以上研究结果表明,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分析结果能直观地表现菌草种质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为菌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评价提供了一项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对采自中国云南德宏、保山、西双版纳、普洱、红河和缅甸克钦邦、掸邦地区共90份鳄梨种资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其新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鳄梨叶片基因组DNA,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对90份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电泳分离,银染显色。电泳结果得到"0,1"矩阵,使用POPGENE 32软件计算每对引物的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有效等位基因数、遗传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同时使用NTSYSpc-2.11F计算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根据相似性系数进行UPGMA聚类分析和PCA主效应分析,对鳄梨种质资源进行分类。【结果】从24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8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8对引物共扩增出1 165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 163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9.83%;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1.294 4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0.209 5;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0.353 0。根据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752处可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有1份保山种质70号;第Ⅱ类群有24份种质;第Ⅲ类群有1份西双版纳种质59号;第Ⅳ类群有64份种质。在遗传相似系数0.763处可将第Ⅳ类群划分为3个亚群(A、B和C)。用PCA法对90份鳄梨种质AFLP标记结果进行主效应分析,显示了不同种质的分类位置,主效应分析结果与分子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呈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结论】90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59号和70号相对特殊,在种质创新中应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
利用AFLP鉴定沙田柚新种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鉴定沙田柚新种质的遗传分类,为其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64对AFLP引物组合,对12份柚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类研究.[结果]从64对引物中筛选出12对AFLP引物组合,在12份柚类材料中扩增出399条清晰条带,每对引物扩增条带数为25~49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33.25条;多态性条带91条,多态性比例为22.8%.供试材料相似系数在0.752~0.956,AFLP鉴定结果显示桂柚1号与沙田柚相似系数为0.956,早熟沙田柚与沙田柚相似系数为0.920;早熟酸柚和福建酸柚两个品种与其他柚类亲缘关系较远;以0.830为相似系数的阈值,可以将12份柚类材料分为5类.[结论]AFLP分子标记技术能将12份柚类材料区分开;早熟沙田柚与桂柚1号是不同于沙田柚的变异新种质,可以直接作为品种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茉莉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技术对茉莉花30份材料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70条DNA条带,其中34条为多态性条带,占48.57%,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3.4条DNA带.按照相同迁移位上有扩增带记为1、无带为0的方法构建ISSR表型数据的矩阵,用NTSYSpc 2.0软件对茉莉花30个材料进行UPGMA聚类分析.计算出30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6~0.98,平均相似系数为0.91,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聚类分析树状图,在相似系数0.86处,将30份材料划分为A、B 2大聚类组.  相似文献   

6.
蓖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ISSR标记,对国内外17个蓖麻材料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60条引物中筛选出11条能扩增出清晰条带并具有多态性的引物,且这些引物共计扩增出90条DNA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条带数为8.18条,其中,多态性DNA条带57条,占63.33%.根据ISSR扩增结果,利用NTSYS-p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份蓖麻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2~0.97问,且明显分为2个大类群.以相似系数0.79为准线,又可将第二大类群分为2个亚类群与2份单一材料.9份国内材料与2份法国材料同属一个亚类群,遗传相似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48份杨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杨桃种质资源的鉴定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60条SCoT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稳定、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对从国内外收集的48份杨桃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统计分析电泳图谱,利用Popgene 1.32计算其遗传多样性参数,采用NTSYSpc 2.1计算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并根据遗传相似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从60条SCoT引物中筛选出的11条引物共扩增出115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2条,占总条带数的88.7%,每条SCoT引物扩增的总条带数(TNB)和多态性条带数(NPB)分别为10.45和9.27条,多态性比率(PPB)为70.00%~100.00%,平均为88.84%;多态性信息量(PIC)、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0.77、1.7758、0.4229和0.6061.48份杨桃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957~0.9217,平均为0.684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6618处可将48份杨桃种质划分为三大类群,第Ⅰ类群均为甜杨桃种质,第Ⅱ类群以酸杨桃种质为主,第Ⅲ类群以甜杨桃种质为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均与杨桃的果实风味和种质来源高度相关.[结论]杨桃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筛选获得的SCoT引物对杨桃种质资源有较高的多态性检测率,适用于杨桃种质资源鉴别及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8.
菜用甘薯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了10个菜用甘薯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1个I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扩增出83个清晰条带,其中76个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91.57%,各扩增条带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平均为0.247.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78~0.904,平均值为0.645,显示菜用甘薯材料的遗传差异较大.通过聚类分析将10份菜用甘薯种质分为三个类群,其中两份广东材料与台农71聚为一类,且遗传相似性较高,福建的两份材料与徐州的两份材料及广东的一份材料聚为一类,而河南的商薯19与广东的另一份材料聚为独立的一类,他们与其他两类的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的结果为菜用甘薯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贵州省22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90个引物中共筛选出18个能够稳定扩增的多态性引物,共产生123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6.83条,聚类分析表明,以相似系数0.670为标准,22份贵州省玉米地方种质可以划分为四大类群。其中以赫498-1为代表的第四大类群中的自交系,与其它3个类群中的自交系间遗传基础较远,可能会形成具有较大潜力的杂种优势模式。用RAPD分子标记揭示的贵州省玉米地方种质具有较为广泛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丝瓜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标记,对来源于不同地区的丝瓜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8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9个引物,对43份丝瓜种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60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6.6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47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8.3%.丝瓜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37~0.98之间,暗示了丝瓜栽培种内的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利用UPGMA聚类分析,43份丝瓜种质被划分为6个类群,类群的划分与形态学性状较吻合,而且与地理来源也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