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抗赤霉病品种金麦12的选育刘思衡(福建农学院农学系)赤霉病是七十年代以来福建省小麦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对小麦抗赤霉病品种的丰产性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本省小麦生产形势的变化和小麦抗赤霉病性的特点,调整了...  相似文献   

2.
为选育黄淮麦区的抗赤霉病高产小麦新品种,对495份普通小麦和长穗偃麦草(十倍体)杂交后代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发现兰小偃麦6号、兰小偃麦15号2个与苏麦3号抗性相当的抗赤霉病材料及一批赤霉病抗性中抗以上的种质及新品系,表明利用普通小麦和多年生长穗偃麦草杂交可以选育抗赤霉病且适应黄淮麦区种植的中早熟小麦品种(系),采用此法选育出天民363、天民369等对赤霉病中抗或中感品种(系)进入黄淮麦区国家或省级试验。分析了黄淮麦区近16年四月份的气象条件,结果发现可以通过选育早抽穗避病品种(系)的途径减轻甚至避免赤霉病的危害。培育出天民198早抽穗避病品种(系),已累计推广约2.67×106 hm2,其早熟避病、抗倒春寒、稳产高产已经得到充分验证,在黄淮麦区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选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系)鉴定结果(1995~1996年度)叶定生,张绍南,张秋英,余建华,涂祖荣(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福州50019)材料和方法用稻麦所育成的小麦品种86—5,以及咸阳84加(79)一3—1—1作父本,对太谷核...  相似文献   

4.
一、材料和方法将轮选后高代材料共30份在福建省南平市农表1小麦抗赤霉病性鉴定结果科所进行自然抗赤霉病鉴定。二、鉴定结果(见表1和表2)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选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系)鉴定结果@叶定生$福建小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福州,350019@张绍南$福建小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福州,350019@张秋英$福建小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福州,350019@余建华$福建小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福州,350019@余祖荣$福建小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福州,350019@张元昌$福建小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福州,350019  相似文献   

5.
小麦抗赤霉病大轮回选择育种研究进展简报方毅敏,朱涵,张姚旺,何美娟(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建阳354200)小麦赤霉病是发展小麦生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八五"期间,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赤霉病病区建阳市,开展小麦抗赤霉病轮回选择育种研究,取得明...  相似文献   

6.
十多年来,温州市农科所有成了一系列(即温麦系列)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其研究结果表明,(1)在本地区自然条件下,能满足小麦发病的需要,可有效鉴别赤霉病抗性的强弱和稳定性;(2)选有丰产、耐湿、转色好等综合性状较好而不抗赤的亲本材料,可育成中抗赤霉病、丰产稳产的温麦系列小麦新品种(系);(3)采用以复交为主的多亲本杂交方式,在常发病区进行连续抗赤选择,通过阶递育种的方法,是抗赤育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小麦抗赤霉病形态结构研究进展刘思衡(福建农业大学农学系福州350002)小麦抗赤霉病机制包括遗传基础、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三个方面。对小麦形态结构抗性研究较早且多,但深入不够,认识不很一致。由于这种抗性在育种实践中必然要触及,而且很有实际意义,因此至今...  相似文献   

8.
选育抗赤霉病超亲品种苏麦3号的试验研究(简报)刘思衡,巫升鑫,李始明,方毅敏,许文真(福建农业大学农学系福州350002)(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南平354200)1962年江苏省苏州地区农科所以高感赤霉病品种阿夫与中感赤霉病品种台湾小麦杂交,于1970...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抗病性品种选育过程中如何控制每季小麦赤霉病充分、稳定发病,保证在发病的条件下进行压力选择,是筛选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的关键。研究通过漫灌畦沟,保持地表湿度,并用薄膜覆盖的方法维持发病圃高温高湿,从而人工诱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降低赤霉病对我国黄淮麦区小麦生产的影响,培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以自主创制的13个抗赤霉病稳定的小麦新品系为材料,利用赤霉病菌地表接种和单花滴注法接种鉴定、分子标记检测等技术,鉴定其抗病性、主要农艺性状及赤霉病抗性相关的遗传基础。结果表明:(1)品系Xn12-2和Xn13-2对赤霉病表现为抗,平均病小穗率为11.5%和13.4%,严重度为1.9;其余11个品系表现中抗,平均病小穗率均小于30%,严重度均小于3.0,其中4个品系(Xn12-2、Xn10-2、Xn12-3和Xn12-7)兼抗条锈病;(2)参试新品系的越冬抗寒性较好,株高较矮(67~82 cm),穗较长(9.6~11.3 cm),千粒重高(39.2~50.2 g);(3)11个品系携带有苏麦3号的Fhb1基因,部分品系兼具苏麦3号的Fhb2Fhb5QFhs.crc-2DL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综上所述,参试部分品系不仅具有良好的赤霉病和条锈病抗性,其主要农艺性状基本满足黄淮南部麦区的主要育种目标要求,可作为小麦抗赤霉病改良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小麦抗赤霉病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抗赤霉病生理生化研究进展刘思衡(福建农业大学农学系)近年来有关小麦抗赤霉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渐多,在器官水平、愈伤水平和细胞水平对由病原菌或其毒素染病后细膜的损伤和渗透性,酶活性、木质素和酚类物质的增加、细胞解体等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这对认识...  相似文献   

12.
赤霉病是我国小麦的严重病害。在长江流域每年造成减产约10%,每4—5年流行一次。阿根廷和以色列也遭受类似的损失,由于这三个国家的小麦产量占发展中国家小麦产量的将近一半,所以防治赤霉病对于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选育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是防治赤霉病的有效途径。通过推广耐赤霉病的小麦品种,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的小麦产量,而且可改善小麦的籽粒品质,提高小麦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从抗性鉴定、病原菌致病力研究、  相似文献   

13.
小麦新品系抗赤霉病鉴定简报叶定生,张绍南,张秋英,余建华,涂祖荣(福建省稻麦研究所福州350019)利用太谷核不育材料,通过逐代施加小麦赤霉病压力、轮回选择,获得69个小麦新品系。1993~1994年度将这批品系各分为M,分别送往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进...  相似文献   

14.
异源细胞质小麦的赤霉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异源细胞质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利用的可能性,用麦穗单花定位注射接种法、双层培养法、电导率法研究了小麦3个近缘属9个近缘种植物的细胞质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9个近缘种的细胞质对小麦的赤霉现抗生存在明显的细胞质遗传效应和核质互作遗传效应,异质系的赤霉病抗性因核质组合的不同而有差异。具偏凸山羊草细胞质的小麦异质系(Ae.ventricosa)Pe1068-069和(Ae.ventricosa)鉴9的植株水平抗性的和细胞水平抗性比其核亲本增强,并且在不同年度的田间和室内鉴定中抗性表现稳定。穗轴及叶片细胞的质膜透性测定结果显示,小麦异质系的赤霉病抗性与植株在受到病菌毒素侵害时的质膜透性呈负相关。选择理想的核质组合和行为之有效的筛选、鉴定方法是培育抗赤霉病异源细胞质小麦材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小麦品种抗赤霉病评价培育冬小麦对赤霉病抗性的品种相当复杂,然而不是没有前途。中国的育种家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他们用杂交创造了许多不敏感品种─—359,3,8017等;从敏感品种15,2的自然群体里选育了中抗品种;与黑麦杂交培育出了抗性品种1,47和66...  相似文献   

16.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我省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病害,白粉病近年来亦非常严重,秆锈病在全省曾多次流行为害造成小麦减产,为此,我省小麦育种研究的主攻方向是,选育以抗赤霉病为主,兼抗秆、叶锈和白粉病的新品种。“七五”期间我所承担了全省小麦育种协作攻关课题中的“小麦品种(系)抗赤霉、秆、叶锈和白粉病鉴定、筛选”专题研究任务。四年来为全省协作攻关组鉴定品种(系)520份,从中筛选出一批以抗赤霉病为主兼抗秆、叶锈和白粉病可供作亲本或  相似文献   

17.
太谷核不育小麦育种材料抗赤霉病性田间自然鉴定结果方毅敏,张姚旺,何美娟(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建阳354200)小麦赤霉病是世界温暖潮湿地区广泛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不仅造成产量二的严重损失,而且严重恶化籽粒品质、损害人畜健康。培育和运用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8.
小麦赤霉病近年已发展成为我国小麦主要病害之一,每年发生危害面积达1亿多亩,不但造成产量的严重损失,而且恶化籽粒品质。小麦抗赤霉病品种的鉴定,筛选技术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关键。传统的鉴定技术采用田间土表接种法、单花注射接种法,以及再结合室内离体麦穗单花注射接种混合法等。这些方法用地多、花工大、程序繁锁;且易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干扰。为寻找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对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鉴定方法,郑元悔(1980年)研究发现小麦赤霉病菌对小麦根、芽、子房愈伤组织等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1989-1994年对961份陕西省新育成小麦品种(系)的抗赤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雪霉病性进行了鉴定,改进了对三种病害的抗性鉴定方法和抗性指标,鉴选出一批适宜关中麦区利用的中间抗源材料和小麦品种(系)。此外,本文就如何合理利用这三种病害的抗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 ,地处闽北内陆山区建阳市 ,是小麦赤霉病的重发区 ,具有得天独厚的小麦抗赤霉病自然鉴定条件。利用这一有利条件 ,“九五”期间继续承担省科委立项协作课题中的小麦抗赤霉病性鉴定任务 ,并开展丰抗新品种选育 ,旨在为我国加速实施种子工程 ,保证 2 1世纪的粮食安全供给服务。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996年以来 ,小麦抗赤霉病性鉴定材料有13516份 ,分别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细胞遗传所、江苏农科院遗传所、江苏农科院粮作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上海农科院植保所、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安徽农科院作物所、四川绵阳市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