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洪军 《山东林业科技》2012,42(2):30-31,59
大方块芽接因其嫁接成活率高,操作简便易行是较为理想的核桃嫁接方法。研究了影响核桃幼树大方块芽接效果的因子。结果表明,核桃大方块芽接效果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否开排水沟和接后管理措施直接影响核桃幼树嫁接的成败。嫁接时期、接穗采集部位与贮藏时间也对嫁接效果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同时嫁接方法的不同又对嫁接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核桃嫁接时期、接穗质量、砧木伤流、保湿处理、核桃类型与品种、砧木立地条件与高接成活率的关系。认为接穗质量与砧木生长势是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关键性因子,并与其它因子综合作用。只要选择适宜时期、粗壮、保鲜良好的接穗和生长健壮的砧木,注意接穗和接口保湿、减少伤流、细致操作,就可提高嫁接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核桃植株酚类物质含量高、易氧化,导致嫁接成活率低,成为影响良种繁育推广的一个难题。开展影响核桃嫁接成活率诸因子及作用的研究,对提高核桃嫁接成活率、推广优良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3个主要核桃栽培品种漾濞泡核桃、云新高原、娘青核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嫁接砧木和不同接穗对苗木成活率及其生长节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1年生铁核桃苗作砧木和采用芽苗作砧木对各品种嫁接成活率存在较大影响,用芽苗砧嫁接的漾濞泡核桃、娘青核桃的成活率明显高于用1年生铁核桃砧嫁接的。2) 3个核桃品种选用不同砧木嫁接后,苗高、地径生长都符合“S”型生长曲线。3) 3个核桃品种选用不同砧木嫁接成活后,生长态势存在明显差异,用1年生铁核桃砧嫁接的漾濞泡核桃、娘青核桃后期苗高、地径生长量均高于用芽苗砧嫁接的生长量。4)用漾濞泡核桃顶芽和侧芽进行芽苗砧嫁接试验显示,侧芽嫁接出圃率远大于顶芽嫁接出圃率,侧芽嫁接的苗木长势明显优于顶芽嫁接。  相似文献   

4.
运用高接核桃砧木实施了不同嫁接材料、不同嫁接方法、不同温度和湿度嫁接对比试验,对嫁接成活率作了调查、统计,对影响竹山县潘口乡核桃高接换优成活率因子不同材料、嫁接方法、湿度、温度进行了量化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核桃高接换优成活率提供依据,以总结技术供在全县推广。  相似文献   

5.
核桃枝接愈合过程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丁平海  郗荣庭 《林业科学》1991,27(4):457-460,T001
愈合是嫁接成活的首要条件,嫁接能否成活,取决于砧穗能否产生愈伤组织、很快连接并分化出输导组织。因此,研究核桃(Juglans regia L.)嫁接愈合过程,对于探索影响核桃嫁接成活的主要因子、提高嫁接成活率,尽早实现我国核桃生产的优种化和商品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核桃砧穗粗,髓心大,切片和显微观察困难等原因,有关核桃嫁接愈合过程的解剖学研究很少。Nedev(1972)对核桃芽接愈合过程做了初步观察;Hartmann(1975)对  相似文献   

6.
在实践与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山阳县核桃高接换优成活影响因子,总结提出了核桃长削面嫁接与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采用嫁接前1~5 d为1个时间段、嫁接后30 d分为10个时间段(共11个时间段)与每时间段内日均温、最高温、最低温、积温、降雨量、相对湿度6个气象因子组合成66个自变量因子,以核桃方块形芽接成活率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知:嫁接前1~5 d时间段内平均气温、积温对嫁接成活率影响显著。以11个时间段的6个气象因子单独进行逐步回归得出:相对湿度对嫁接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嫁接前1~5 d和嫁接后1~3 d的气候条件对核桃芽接成活率最为重要,其次为嫁接后4~6 d,再次为嫁接后7~9 d,嫁接后10~12 d对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嫁接12 d以后气象因子对成活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核桃嫁接繁殖成活率影响因子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综述了影响核桃嫁接成活的各种因子的主要研究结果。这些因子包括:嫁接时期与方法;砧木和接穗质量及嫁接前后的处理;环境条件;亲合力;碳水化合物水平;伤流及单宁物质;内源激素以及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方块芽接、“T”型芽接、劈接、舌接、侧接、腹接等6种核桃嫁接方式,通过多种不同因子比较试验,摸清了抑制核桃嫁接繁育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以大方块、T字型及双舌接法等嫁接技术,可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筛选出核桃嫁接繁育的最佳技术组合,使嫁接成活率达到72%,开辟了我县核桃嫁接繁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核桃楸嫁接试验 ,对室外立木嫁接和温室裸根苗嫁接的不同嫁接方法和温、湿度等影响嫁接成活的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 ,总结出核桃楸嫁接的方法以插皮接为好 ,室内外嫁接成活率高出其它方法10 %~ 2 0 %;室内嫁接温度以 2 5~ 3 0℃最适宜 ;室外嫁接套保湿袋增温 ,嫁接前 3d砧木从地径处砍口放水。在移栽苗木管理上也总结出用湿锯末埋至顶芽下保湿保温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核桃嫁接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影响核桃嫁接的因素、核桃高接技术、核桃苗圃嫁接技术、核桃子苗嫁接技术、核桃微枝嫁接技术等 5个方面 ,论述了我国核桃嫁接技术的进展及现状 ,同时概括了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研究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通过核桃楸嫁接试验,对室外立木嫁接和温室裸根苗嫁接的不同嫁接方法和温、湿度等影响嫁接成活的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出核桃楸嫁接的方法以插皮接为好,室内外嫁接成活率高出其它方法10%-20%;室内嫁接温度以25-30℃最适宜;室外嫁接套保温袋增温,嫁接前3d砧木从地径处砍口放水。在移栽苗木管理上也总结出用湿锯末理至顶芽下保温保温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伤流是影响核桃春季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子。通过试验总结形成用泥炭藓吸收伤流提高核桃枝接成活率方法,其嫁接成活率可达91.2%~94.7%,比其它嫁接方法提高8%~13%。该技术发明具有嫁接成活率高、材料易得成本低、操作简便等特点,在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核桃嫁接是繁殖良种苗木实现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我县于1974年开展核桃良种选择采用优株种子育苗造林。1977年开始室外嫁接,用嫁接方法改造劣种,但因受自然环境因子的影响,成活率一直不稳,至今没能应用于生产。1980年学习国内外室内嫁接技术经验,反复进行舌接、子苗成枝嫁接等室内嫁接方法试验,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5.
嫁接是培育推广良种的有效方法。我省核桃嫁接历史悠久,主要的嫁接时间是春季。由于我省气候温和,干湿季明显,影响核桃嫁接成活的主要原因是春旱,随着春早程度的不同,成活率也不同,有从百分之几至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的同时,分析认为影响核桃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是湿度和温度。利用我省气候温和的有利条件,采用室内嫁接埋藏,克服春旱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陇南市核桃良种现状和嫁接技术调查分析,提出核桃生产应走良种化之路.并对不同嫁接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了砧木大小、接后管理、嫁接时间对核桃嫁接成活率的影响,为陇南核桃良种化生产和嫁接改造提出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核桃单芽绿枝嫁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核桃优质苗木的快速繁育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就核桃嫁接的成活率、接穗的高生长、接穗的粗生长和嫁接的工作效率进行了调查和观测,比较分析了核桃嫁接新方法——单芽绿枝接与传统嫁接方法——"工"形芽接和嵌芽接的嫁接效果。结果表明:单芽绿枝接仅在接穗的粗生长上略逊于传统的"工"形芽接和嵌芽接,但其工作效率却远高于传统嫁接法。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后认为,单芽绿枝接是一种值得在生产中应用和推广的核桃优质苗木快速繁殖的嫁接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选育核桃良种、实行嫁接繁殖、是实现核桃良种化和品种化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核桃嫁接繁殖能起到改良品种,提早结果,早期丰产,保持优良品种性状的作用。虽然核桃嫁接有许多优点,但由于核桃树本身含单宁多,嫁接成活率一般低于苹果、梨等果树。我所从一九七六年以来开始摸索适宜核桃嫁接成活的各种方法,在试验地内嫁接成活了八百多株核桃树,八五年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适宜的嫁接时间和方法及经验,现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核桃是四大干果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作用。嫁接是提高核桃品种化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嫁接后伤流及核桃枝条中含有单宁的影响,在砧穗结合处易形成氧化隔离层,嫁接方法、嫁接时期掌握不好,嫁接成活率较低,核桃嫁接是培育核桃优良品种苗木过程中最难掌握的一个关键环节。核桃嫁接包括室内嫁接和室外嫁接两种方式。笔者曾经从事优质早实核桃苗木的培育工作,进行核桃室内嫁接时,采用的嫁接方法是硬枝嫁接(双舌接)和子苗嫁接两种方法;进行室外嫁接时,采用的方法是方块形芽接。  相似文献   

20.
核桃优良砧木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对6种核桃砧木苗生长状况,嫁接核桃良种后的接芽萌发期、嫁接成活率、接芽生长量等内容的研究。结果表明:1)美国黑核桃播种后,种子出苗率、苗木高生长量、径生长量明显高于核桃本砧,而且根系刨根分析结果显示美国黑核桃根深、强壮。2)美国黑核桃经嫁接良种核桃试验,比核桃本砧嫁接成活率高、接芽萌发早,且生长速度快;嫁接伤口愈合良好,亲和力强。因此认为,美国黑核桃可作为优良砧木用于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