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总结各地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入股方式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制企业的股份组成,对土地入股联合经营和委托经营2种模式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并相应设计了2种入股模式的收益分配方法,为今后农用地使用权入股模式的选择和收益的分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庄浪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具体为资金入股,分享收益;土地(果园)入股,专业合作社统一销售;劳务入股,就业增收;技术入股,提升经营主体;企业入股,专业合作社提质增效等5种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爽 《云南农业》2016,(4):11-13
正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可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我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分为产业整合型融合模式、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产业交叉型融合模式及技术渗透型融合模式。1产业整合型融合模式产业整合型融合模式是指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等子产业依据产业链基本原理在经营主体内或主体之间建立起产业上下游之间的有机关联,采用循环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该模式产业融合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起"资源—产品—废弃物—  相似文献   

4.
土地流转是新时期农村发展的重点,对高效、集约利用土地,改变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限制因素,提出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则与前提,从以入股或租赁形式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等6个方面探讨农村土地流转的模式与路径,并阐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涞水县南峪村为例,对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探析:涞水县南峪村依托于野三坡景区的区位优势,借助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三星美丽乡村——分享村庄"有益政策,从当地实际出发,以村民入股的方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全村土地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和村庄民宿发展建设,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南峪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路径,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也为其他地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6.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村三产融合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了解当前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学术界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的探讨可以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关系角度划分。以新疆沙湾县为研究对象,重点剖析以新疆瑞隆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第二产业"型,以沙湾县荷花池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第三产业"型,以沙湾县乌兰乌苏镇宝味源大盘鸡养殖基地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第二三产业"型,最终知道农村产业融合模式是丰富的,在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时政府需要加强规划引领、加强政策扶持、重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7.
正为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科技型人才领办创办农业科技型企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当地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民增收,贫困户顺利脱贫,促进科技快速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当地县委县政府结合省市有关政策,制定了农业科技人员和科技企业在农村建设发展中以领办、技术入股、管理和服务入股、合资合作、咨询、指导等方式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激励政策,自该政策2016年出台以来,全县有近50名农业科技才人(农业科技企业)积极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循环农业发展,但由于循环农业建设高投入、低收益的特点,多数依靠各级财政资金补贴,农业经营主体普遍缺少建设主动性。因此,创新循环农业技术与模式,实现低投入、高收益的目标,是解决循环农业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本。本文主要从经营主体角度,选取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第三方专业机构为经营主体的典型案例,对循环农业模式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04年~2006年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2000多万元,并吸收多方投资,组建了19个农机作业合作社.与此同时,吸收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入股,由合作社直接经营入股农民的土地,实行了农机资本与土地资本的有机结合.这种运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大型农业机械的作用,挖掘了土地潜力,并且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畜牧业和非农业转移,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该省安达市丰桥农机合作社的组建和运行模式比较有代表性,本文以此为例,对农机资本与土地资本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承包户依法对其所承包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通过承包、租赁、入股等形式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进行使用和经营,从而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历程中,一直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流转有效途径与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现行体制下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制约问题,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模式和实践效果进行了研究,提出以组建股份制科技企业为纽带,技术、资金入股并参与经营;以共建研发中心为平台,技术依托、技术入股、资金三管齐下;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创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农业新技术服务;以产业发展为前提,技术与资金参股,共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以建设农业园区为载体,整合相关科技资源等五种模式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有效途径。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及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开发市场创新、成果产业化管理等创新的研究,加速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安徽省萧县出现了一种新的耕种模式一农田入股。该县农民以农田作为股份入股粮食企业、种粮大户,实行土地连片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经营开发,所得利润按股分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安徽省萧县出现了一种新的耕种模式一农田入股。该县农民以农田作为股份入股粮食企业、种粮大户,实行土地连片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经营开发,所得利润按股分红。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安徽省萧县出现了一种新的耕种模式——农田入股。该县农民以农田作为股份入股粮食企业、种粮大户,实行土地连片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经营开发,所得利润按股分红。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正在悄然改变中国农村诸多传统行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农村报纸也不例外。以新型的计算机智能技术为核心开展的信息化工程在农村的推进是大势所趋。对于农村报纸来说,应该主动融入新的信息化生态环境以求生存、求发展。本文从农村报纸的内容经营、广告经营、发行经营角度,具体探讨了农村报纸如何转变经营策略.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允许土地有序流转。流转土地是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农业的需要,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要,是解放农村剩余劳力、推进城镇化的需要。在土地流转中,各地合作社积极探索,创造了承租、入股、托管等模式。  相似文献   

17.
农村科技合作社运营模式解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郑丹 《农业科技管理》2009,28(4):48-51,95
通过对我国农村科技合作社运营方式的归纳,总结出纵向组织、科技入股、外部支持、龙头企业等运营模式。在对比和分析这些模式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在农村科技合作社的运营中,应以农民自觉参与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利益为纽带,形成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18.
李硕 《乡村科技》2023,(3):30-33
能否解决养老问题,关系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然而农村现有的养老方式存在自我养老立而不稳、家庭养老渐趋弱化、社区养老发展受限和机构养老发展缓慢等突出问题。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与农村养老结合具有突出的优势,不仅可以创造农村青壮年返乡创业就业兼顾赡养老人的良好条件,还可为农村养老提供经济支撑,同时能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自治+公助”集体养老模式、“农民+合作社+企业”模式和现代农业科技园模式的研究,着力分析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与农村养老方式结合的可能性。最终从发挥集体养老优势实现就地养老、依托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拓展养老产业链及运用现代农业技术为农村养老提供支持等方面,提出在新型农业经营基础上实现农村养老的多种方式,助力解决农民养老难题。  相似文献   

19.
kyczhs@zaas.org     
 分析了现行体制下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制约问题,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模式和实践效果进行了研究,提出以组建股份制科技企业为纽带,技术、资金入股并参与经营;以共建研发中心为平台,技术依托、技术入股、资金三管齐下;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创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农业新技术服务;以产业发展为前提,技术与资金参股,共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以建设农业园区为载体,整合相关科技资源等五种模式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有效途径。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及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开发市场创新、成果产业化管理等创新的研究,加速推进农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是我国新时期解决农村问题的核心战略,产业兴旺则是如今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总结归纳了武汉市农村产业兴旺的现状及五大发展模式,包括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农村改革创新发展模式、资本激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特色农业结合旅游业发展模式、高新技术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结合武汉市农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引进先进人才、加强品牌建设、健全社会服务体系等建议,以促进产业畅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