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1株野生大球盖菇菌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影响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环境和营养因素。结果表明:菌丝培养的最佳温度为25℃;最适pH为6.0~7.0;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佳碳源是蛋白胨;最适碳氮比为10∶1。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硫酸钾时,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旺盛,菌丝粗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水稻谷粒褐变致病菌禾谷镰孢菌丝生长特性.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的营养、温度、pH值等条件对菌丝生长有很大影响.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菌丝生长最适的pH范围是7~8;全光照、连续振荡培养有利于菌丝的生长;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菌丝生长以半乳糖、淀粉为较好,不同氮源条件下菌丝生长以硝酸铵、丙氨酸为较好.结论:从水稻褐变谷粒分离出禾谷镰孢菌研究其生长特性,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水稻褐变穗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环境因子对马铃薯致病立枯丝核菌AG-3融合群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明确黑龙江省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的环境适应性,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对立枯丝核菌菌丝在不同温度、p H、光暗条件下的生长状况进行测定。[结果]菌丝在4℃条件下不能生长,适宜温度为19~25℃,全暗和全光条件下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2和25℃,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在p H 4~11时菌丝均能生长,以p H 6~7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当热激20 min以上时,其致死温度为50℃。[结论]综合评价了环境因子对立枯丝核菌AG-3融合群生长的影响,同时耐热性测定表明短暂热激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时会严重抑制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对大球盖菇菌丝体生长的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乳糖为碳源时,菌丝干重最大,长势强壮,为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为黄豆粉,菌丝长速最快且菌丝干重最大;无机盐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大,试验范围内测得最适无机盐为硫酸钙。同时对大球盖菇菌丝体生长的温度和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菌丝在15~30℃范围内均可生长,但不同温度条件下菌丝生长状况不同,在25℃时,菌丝长速最快,且干重最大,为最适生长温度。菌丝培养基pH值为5.0~8.0时均可生长,当pH值为6.0时菌丝干重最大,长速较快,最适宜大球盖菇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5.
对刺龙芽回枯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PDA培养基适宜于该病菌生长,寄主煎汁培养基有利于分生孢子产生;葡萄糖、淀粉、蛋白胨、牛肉膏是该病菌生长的适宜碳源和氮源,酵母液、谷氨酸可保持其很高的生物量,但却不利于菌丝的平面生长,果糖、尿素、丙氨酸和硝酸铵有利于分生孢子的产生,丙氨酸和硝酸铵对促进菌丝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具有双重作用,缺碳和氮条件不利菌丝生长和繁殖;病菌菌丝在其易于利用的营养条件下呈白色且生长稠密,反之颜色变深,生长变稀。菌丝最适宜生长温度25~30℃,分生孢子最佳萌发温度为30℃;菌丝在60℃保存20min或分生孢子在55℃保存20min条件下可导致死亡。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没有影响,对分生孢子的产生影响较大。菌丝生长的最佳pH值为7.0,偏酸或偏碱环境有利于分生孢子产生,中性环境不利于分生孢子产生,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佳pH值为6.0~7.0。  相似文献   

6.
百合枯萎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百合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营养及环境条件等相关研究.研究表明,该菌可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其中PMA是最有利于菌丝生长的培养基,分生孢子在PSA、PDA、玉米培养基、高氏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及PMA的液体培养基中萌发良好;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5~30 ℃,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在20~30 ℃;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葡萄糖、蔗糖、果糖和麦芽糖4种碳源能够较好地促进百合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麦芽糖、果糖处理孢子萌发率最高;最有利于菌丝生长的氮源是蛋白胨,天冬酰胺、NaNO3、蛋白胨及尿素处理的孢子萌发率高于其他氮源;微量元素中MgSO4有利于菌丝生长,ZnSO4能够较好地促进分生孢子的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在pH 7及略偏碱性条件下最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南繁区棉花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筛选其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从海南省南繁棉花区采集病样分离得到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棉花炭疽病菌(HNNC8)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最适p H值分别为7~9和6~8;连续黑暗条件较适合菌丝生长;菌丝在以麦芽糖、阿拉伯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以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水浴处理5 min。温度过高或过低酸性环境都会影响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且不同的碳源、氮源亦会影响病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表现炭疽病症状的核桃果实上分离到一株具有强致病性菌株(TS-09),并进行了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经形态特征观察、培养性状以及r DNA-ITS、ACT、β-tub2、GPDH四种保守基因序列分析,TS-09菌株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TS-09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25~30℃之间适宜菌株生长及产孢,28℃是菌株最适宜的生长及产孢温度;弱酸性环境(p H4.0)有利于产孢,中性环境(p H7.0)适宜菌丝生长;长时间光照抑制菌丝生长,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的抗逆性较强,60℃处理15 min、62℃处理10 min,菌丝死亡。研究结果将为核桃炭疽病的预测及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云南蒙自石榴叶斑病球毛壳菌菌丝生长的条件及有效杀菌剂。结果表明,球毛壳菌菌丝在26~34℃均能生长,适宜温度是26~32℃,最适温度为28℃;偏好75%~85%的相对湿度,最适相对湿度为85%;光照促进菌丝生长;pH值4.5~7.5时均适宜于球毛壳Bd-2菌丝的生长,最适pH值为6.5,表明该菌偏好弱酸性环境。不同碳源、氮源对球毛壳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均较明显,麦芽糖和蛋白胨对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后,分别用75%百菌清、80%甲基硫菌灵和80%代森锰锌等3种常见杀菌剂,以及细辛、小桐子和夹竹桃等3种植物提取液在培养基上进行抑菌实验,从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大小初步鉴定80%甲基硫菌灵为该病害的有效杀菌剂;在3种植物提取液中,细辛提取液对球毛壳Bd-2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最高,4 mg·mL~(-1)抑菌率达100%。明确了云南蒙自石榴叶斑病球毛壳菌生长的环境条件及有效杀菌剂,为生产上化学防治提供了选择杀菌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了环境条件对水稻褐变穗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28℃,在25℃时生长最快;最适pH值为3.91~5.98,在pH值4.90时菌丝生长最快;在全光照条件下,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在连续振荡培养条件下,菌丝干重最大;病原菌致死温度为60℃水浴10min。病原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2~30℃,在25℃时产孢量达到最大;最适pH值为3.91~5.98,在pH值4.90时病原菌产孢量最大;在全黑暗条件下,病原菌产孢最多;在静止培养条件下,病原菌产孢最多。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阿魏菌丝生长的最适合条件,研究不同营养条件和不同培养条件下阿魏菌丝的生长速度。结果表明:最适宜阿魏菌丝生长的碳源是麦芽糖,氮源是蛋白胨。对阿魏菌丝生长有促进效果的是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而硫酸亚铁有抑制作用。温度为25℃时,菌丝生长最快。阿魏菌丝在微碱性培养基环境中长势较好,其最适宜pH为8.0。  相似文献   

12.
荷叶离褶伞菌丝最佳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菌丝生长所需要的碳源、氮源、无机盐、pH值以及离褶伞子实体浸出液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每1000mL培养基中加入1g磷酸二氢钾或1g氯化钙能促进菌丝生长;菌丝在pH值5—9都能生长,但在酸性环境下生长较好;加入离褶伞子实体漫出液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促进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正>研究了11种矿质营养元素对烟草疫霉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氮、钾、磷能抑制烟草疫霉菌菌丝的生长。中量元素钙对疫霉菌菌丝生长促进作用,低浓度镁促进疫霉菌菌丝生长,高浓度镁抑制疫霉菌菌丝生长。微量元素硼、铜对烟草疫霉菌菌丝生长作用不明显。高浓度铁抑制疫霉菌的生长。低浓度锰抑制烟草疫霉菌菌丝的生长。高浓度锌对疫霉菌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4.
芒果叶斑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病害,对云南红河地区的芒果叶斑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探讨不同温度、pH值、光照、碳氮比等条件对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期系统掌握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芒果叶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云南红河地区芒果叶斑病病原菌是链格孢菌,其菌丝在10~3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在pH值5~9之间菌丝均能生长,pH值为7时生长最好;在3种光照条件下菌丝均能扩展,最适光照为全黑暗环境;在碳氮比为3~7的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最适碳氮比为6.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温度、含水量等环境条件对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Inonotus obl-iguus为好气性真菌,菌丝在30℃时生长最快,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6.15~6.86,强光照不利于菌丝的生长,菌核形成的温度范围为20~30℃,需要一定的散射光,较密闭的条件可促进菌核的形成;供试的5种培养基均能使Inonotus obliguus形成菌核,但以棉籽壳培养基和木屑培养基为好。  相似文献   

16.
对木霉菌菌株Tr11室内菌丝生长、产孢的适宜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r11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产孢最多;25℃下菌丝生长最快,15~30℃下均可大量产孢;黑暗可促进菌丝生长,但有无光照对孢子产生影响不明显;果糖是菌丝生长最好的碳源,乳糖是Tr11菌株产孢的最佳碳源;蛋白胨、硫酸铵是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有机氮源;微量元素中Ca、Cu对菌丝生长及产孢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H值5最适宜菌丝生长,pH值6~8适宜产孢。  相似文献   

17.
李永红  何德  赵艳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617-5618
[目的]探讨角孢离褶伞菌丝最佳生长条件。[方法]分别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pH值对角孢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角孢离褶伞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氯化钠或磷酸二氢钾均可明显促进菌丝的生长;菌丝在酸性环境下生长较好。[结论]角孢离褶伞菌丝在葡萄糖、蛋白胨、氯化钠或磷酸二氢钾及酸性环境下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8.
生防木霉菌T41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霉菌T41菌株是一株分离于土壤中的具有生防潜力的木霉菌株,为进一步研究菌株的发酵培养及田间应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采用室内菌丝生长、产孢测定方法研究了T41菌株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T41菌株在PDA、PSA、PMA、NA、查彼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菌落直径达到81mm,产孢量达到2.6×1010个;温度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影响显著,在10~40℃范围能够生长产孢,以30℃时菌丝生长最快,培养2d后菌落直径达到93mm,并且产孢量也高于其他培养温度;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但光照可明显促进孢子产生.葡萄糖、木糖、果糖和麦芽糖能够较好促进菌丝生长,葡萄糖和果糖是T41菌株产孢的最佳碳源;蛋白胨、天冬酰胺是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有机氮源;微量元素中Ca、Cu对菌丝生长及产孢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Mn、Zn则不利于T41菌丝生长和产孢;菌株在pH值2~11的范围均可以生长产孢,但偏酸性条件是T41菌株生长产孢的适宜环境,pH值5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桃叶缘斑病是2018年广西地区出现的一种新病害,针对其病原芦苇节菱孢(Arthrinium arundinis)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桃叶缘斑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条件不同,病菌菌丝在燕麦培养基、25℃、pH 5.0~7.0及每天12 h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快;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61℃处理10 min菌丝死亡.病菌产孢最适条件为察氏培养基、28℃、pH6.0及每天12h光照;产孢最适碳源为甘露醇,最适氮源为硝酸钾.而菌丝损伤处理和变温培养更易诱导病菌产孢.这一研究提示营养、温度、pH、光照周期等环境条件对桃叶缘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温度、湿度、光照、培养基、pH值和营养对莴笋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 7~ 3 0℃ ,适温 15~ 2 5℃ ,最佳温度 2 0℃ ;菌丝在 2 4h光照或 2 4h黑暗生长较快 ,12h光照 +12h黑暗生长较慢 ;菌丝在相对湿度 80 %以上均能生长 ,湿度越大 ,生长速度越快 ;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 ;在pH值为 5时生长最快 ;在碳源和氮源利用方面 ,淀粉和丝氨酸对菌丝生长最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