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近几年来,闵行区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较快,综合防治有效地控制了蔬菜害虫的发生和危害,从而减少了农药在蔬菜产品中的残留量,确保了人们食用蔬菜的安全卫生。我区从2002~2004年引进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技术,并在全区蔬菜作物上示范试验逐步推广,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斜纹夜蛾是一种间歇性发生的世界性害虫,目前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大量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既造成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和生态环境污染,又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已越来越不符合蔬菜无公害生产和害虫可持续治理的要求.近年来,我们开展了性诱剂防治蔬菜斜纹夜蛾田间示范,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性诱剂在蔬菜斜纹夜蛾防治中的示范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纹夜蛾是一种间歇性发生的世界性害虫,目前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大量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既造成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和生态环境污染,又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已越来越不符合蔬菜无公害生产和害虫可持续治理的要求。近年来,我们开展了性诱剂防治蔬菜斜纹夜蛾田间示范,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条跳甲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其幼虫危害植株地下部位,成虫危害地上部位,在生产上属于比较难防的害虫之一,目前没有特别好的防治药剂,给蔬菜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为筛选出持效期长、低毒低残留的防治黄条跳甲的农药品种,我们特引进青岛翰生36%啶虫脒、德国巴斯夫24%氰氟虫腙2种药剂进行试验示范。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韩国健  张新燕 《蔬菜》2000,(2):24-2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蔬菜的农药残留量问题,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无公害蔬菜,因其在生长过程中,不用农药或少用农药,使蔬菜中农药残留量几乎为零,具有新鲜、天然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生产无公害蔬菜,也会受到害虫、病菌的侵染,如何在不用农药的情况下,将病虫危害减至最低限度呢?笔者进行厂多年观察试验及调查,现将一些科学实用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一、农业防治法1注意调整播种期 错开作物的敏感生育期与害虫、病菌的发生高峰、以便减轻危害或不受害。另外,还应…  相似文献   

6.
阳艳华 《广西园艺》2009,20(4):66-66,67
有些菜农不注意农药的科学使用,成为害虫抗药性逐年增加的原因之一,为了筛选有效防治蔬菜害虫的药剂,笔者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前蔬菜生产上化学农药的超量和不合理使用,一方面造成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导致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昆虫性诱剂的推广应用弥补了化学农药及物理防治的某些不足,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上海市金山区在蔬菜上进行了多次昆虫性诱剂诱杀害虫的试验和示范,菜农普遍反映使用性诱剂后田间虫量明显减少,大大减少了农药防治次数。为了进一步掌握性诱剂的使用技术和为大面积推广使用作准备,2008年我们在银龙示范二场种植的秋季西兰花大田里再次进行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两种诱芯的性诱防治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杨俊 《吉林蔬菜》2003,(3):49-49
小菜蛾是凯里市十字花科蔬菜常发性害虫,世代交替,全年造成危害,尤以春秋两季危害严重,对叶菜类蔬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寻找新的有效农药,满足蔬菜生产的需要,我们选择4种不同的农药防治小菜蛾试验,现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吕铭钊 《蔬菜》2002,(9):26-27
随着保护地生产技术的日益推广,蔬菜生产面积越来越大,随之,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化学药剂防治已成为保护地蔬菜生产综合防治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为降低病虫害和保障蔬菜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之农药的残留问题显得日益突出。那么,在保护地蔬菜的生产过程中,如何合理地使用农药,在提高药剂防治效果的同时,将农药残留量减少到最小已成为种植者关注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试验和调查,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依据不同病虫害——对症下药保护地内不同的防治对象,如细菌、真菌、害虫等,对药剂的反应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张征 《长江蔬菜》2005,(6):16-17
针对蔬菜生产中存在病虫害发生种类多、防治复杂以及化肥与化学农药对环境与产品污染严重等问题,在蔬菜生产基地进行了生态生产模式试验研究与示范.通过试验研究与示范,发现采用生态生产技术,有效地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劳动强度与生产成本,蔬菜产量与品质及效益明显比常规生产区提高,取得较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前辣椒害虫防治主要使用化学农药,农药残留多,不利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发展。扶沟县辣椒面积大,棉铃虫、蚜虫、螨类为害重,应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科学利用生物制品防治蔬菜害虫,能有效控制害虫危害,大幅度减少农药残留,杜绝食用蔬菜时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黄涛生 《长江蔬菜》2003,(10):37-38
小菜蛾,俗称“吊丝虫”,是福建省蔬菜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随着农业结构调整,蔬菜种植面积增加,特别是十字花科蔬菜成片种植,食料丰富,具备了害虫大发生的环境条件,加上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防治难度大,要控制其为害,需要综合治理。20世纪80年代,防治小菜蛾普遍使用有机磷农药,不少菜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使用了甲胺磷等高毒农药,造成蔬菜农药残留严重、害虫抗药性增强。20世纪90年代,多次开展农药试验、筛选、推广,先期只考虑高效,之后逐渐增加了选择低毒类型的内涵,如生物农药8010粉剂、Bt乳油、爱福丁、菜喜、虫螨杀星。酰基脲类农药卡死…  相似文献   

13.
黄曲跳甲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以成虫取食为害萝卜、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叶片,其幼虫生活在地下,取食为害蔬菜的根部,黄曲跳甲在蔬菜的各个生长时期均可为害,以苗期发生最重,造成蔬菜产量和品质下降,菜农经济效益低下;常用药剂敌敌畏、辛硫磷、菊酯类农药等防效欠佳,持效期短.为了筛选出防治黄曲跳甲的高效低毒农药品种,进行了48%乐斯本乳油防治黄曲跳甲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5%锐劲特悬浮种衣剂防治黄曲条跳甲的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条跳甲是十字花科叶菜类上的主要害虫,其有两个危害虫态,幼虫危害地下部位,成虫危害地上部位。生产上叶面喷雾常造成农药残留超标,且叶面喷雾主要针对成虫防治,我们认为应采用种子处理,通过先防治幼虫来控制成虫的发生,达到减少用药次数和降低农药残留。为此,我们从拜耳公司引进5%锐劲特悬浮种衣剂进行防治黄曲条跳甲的示范试验,为蔬菜生产提供省工、简便、持效期长、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2015年我们在如东县高新区掘港镇"万亩菜篮子"基地示范应用农业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及药剂防治技术统防统治花椰菜害虫,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不仅降低了农药使用量、使用次数,控制了虫害,提高了产量,还降低了农药残留量,减少了环境污染,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十字花科蔬菜夜蛾类害虫危害猖獗,并且逐渐由甜菜夜蛾转化为斜纹夜蛾,也就是斜纹夜蛾危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十字花科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为此我们奉贤区蔬菜技术推广站参与了上海市蔬菜技术推广站斜纹夜蛾的防治试验。参与试验的农药均为低毒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下面就几种农药防治斜纹夜蛾试验效果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7.
我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座落在长江两岸,由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很适宜蔬菜生产,蔬菜种类多,复种指数高,因而带来蔬菜害虫种类多,世代重叠,为害重。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部分蔬菜害虫对农药产生抗性,更给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据初步普查,武汉地区蔬菜害虫有130余种,主要蔬菜害虫近30种,已产生抗性的蔬菜害虫有10余种之多,其中有:菜缢管蚜、棉蚜、甘蓝蚜、桃蚜、棉红蜘蛛、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菜青虫、黄曲  相似文献   

18.
斜纹夜蛾与甜菜夜蛾是蔬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随着我市蔬菜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这两种害虫不仅对蔬菜的产量与品质造成了极大影响,而且有加重危害的趋势。历年来,菜农主要用有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既不安全,药效也逐年降低。为了探索防治这两种害虫的安全、有效的方法,2002-2003年我们进行了5%卫士高渗乳油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是近几年来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豆类、瓜类、大葱等作物,由于两种夜蛾的食性杂、世代重叠、抗性强,防治难度高,有些菜农加大农药剂量或使用高毒农药,造成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为此我站选用几种杀虫剂,于2006年9月7日在两种夜蛾发生高峰期,在甘蓝上进行了药效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尹涵  王小平 《长江蔬菜》2018,(10):30-33
对长江流域设施蔬菜害虫的发生特点和防控现状进行了概述。长江流域设施蔬菜的害虫发生具有种类多、优势种类明显、发生为害时间提早或为害期延长、抗药性问题突出等特点。当前,长江流域设施蔬菜害虫防治依赖于化学手段。笔者认为,因地制宜建立设施蔬菜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加强设施蔬菜害虫识别和绿色防控技术的培训、发挥植保专业化服务和农药经销从业人员的作用等,是提升长江流域设施蔬菜害虫防控水平、实现设施蔬菜化学农药减施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