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解自然、半自然与人工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差异,采用随机结合典型的群落调查方法,选取深圳市大鹏新区3个典型植物群落进行结构及多样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植物群落的均匀度、丰富度均高于半自然与人工植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特征为自然群落>半自然群落>人工群落;自然与半自然植物群落乔木层的植株高度与盖度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人工植物群落生态优势度高,优势种突出,自然植物群落植物均匀度较高,植物间重要值差距缩小,优势种地位下降;自然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地上部分)物种数量丰富且分布均匀,植物的生长充分利用垂直空间;自然植物群落中记录有土沉香、香港带唇兰、金毛狗、石仙桃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人工植物群落中有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通过对比研究可知,自然植物群落结构稳定且多样性高,对自然植物群落的调查研究可为促进生态稳定及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长沙市自然植物群落在植物造景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长沙地区的自然植物群落调查分析,探讨了自然植物群落在城市园林植物造景中应用及人工植物群落的配置原则。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公园不同类型植物群落树种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昆明市公园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树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了昆明市公园中人工植物群落树种多样性水平偏低的4个因素,提出了提高人工植物群落树种多样性水平的5类方法,以期为昆明市公园植物造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无锡市城市道路绿地人工植物群落现状的调查及研究,揭示人工植物群落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相同物种、不同物种间生存竞争的变化规律,对植物群落结构以及植物景观变化的影响,分析了道路绿地人工植物群落变化较快的内在和外部原因,从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提出创建稳定的城市道路绿地人工植物群落结构与景观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对浙江林学院学生活动中心周围人工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在分析不同植物群落景观效果差异性的基础上,对其中5个景观效果好的植物群落结构进行重点分析,并得出校园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植物园地处哈尔滨市非湿地生境地区,其中湿地专类园是由人工引种湿地植被构建而成,从中体现出具有自然特性的野性美.通过设置样方的方法调查其植物群落种类与构成,结合公众对湿地景观特征的美感度偏好的心理问卷调查研究,探讨人工湿地景观公众的认可程度.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植物园人工湿地园植物主要有34种,分19科31属.在调...  相似文献   

7.
针对上海市长宁区公园发展需求,选取了长宁区典型公园植物群落进行样地调查,结果表明公园植物群落类型主要包括: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共10类。调查发现公园绿地高频度植物分布较为集中,香樟和广玉兰的出现频度高达18.5%和15.7%,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普遍较低;公园乔木以青壮年为主,高度集中分布在6.1~10.0m之间,径级多分布在10.1~25.0cm之间;绿地植物群落的景观空间类型较为丰富,其中半开敞空间类型数量最多,以林冠草坪型群落和林侧草坪型群落为主,占到调研群落的45%,便于居民休闲活动的开展;另外,公园植物群落配置较为单一,应注重利用乡土树种,构建接近自然的人工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8.
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群落多样性指数(D)、均匀度(J)、生态优势度(C)等指标,对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不同生境的天然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荒漠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D=0.603~1.628)和均匀度(J=0.411~0.629)都较低,而生态优势度(C=0.564~0.854)较高,说明荒漠植物群落组成种类少,结构单一,表现出较大的脆弱性;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D和J随生境渐好而递增,C随生境渐好而递减,可作为环境评价指标;环境改善有助于群落演替进程的加速;人工植被各演替阶段植物组成变化较大,演替最终趋向天然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9.
以天津中新生态城水岸带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植物生态学方法分析了近水岸、坡岸、岸上人工和自然植被带群落的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然后对各种指数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为天津中新生态城水岸带人工植被群落建立的植被配置和快速绿化材料选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坡岸和岸上人工植被带的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都较高;3个人工植被带植物群落的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无明显差别;自然植被带的物种丰富度指数较人工植被带的相差较大.土壤pH值和全P含量与中新生态城水岸带植物群落多样性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是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具有较大影响的土壤因子;而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与植物群落多样性并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0.
株洲市郊天然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株洲属中亚热带丘陵地.其地带性典型植物群落是常绿阔叶林.即以各类常绿树种为优势的植被类型.但随着历史的变迁.此类群落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人工群落和次生群落.为了模拟自然群落.设计人工近自然群落.用了近十年的时问.对株洲市郊天然林群落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株洲市郊具一定代表性的天然林群落类型有13个.基本反映了该市植物群落的演替系列.通过分析各群落的种类组成与结构特征.为营造与养护各类植物景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镇海城区公园绿地为例,对植物配置进行了探讨。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弊病进行分析,继而提出了植物群落的概念和解决当前绿化中存在问题的主要途径——构建人工植物群落,提倡一种更加自然、生态、质朴的风格,从而创造真正的自然生态景观,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2.
围栏对新疆山区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新疆典型山区草地——高寒草甸、亚高山草甸和山地草原的野外实地监测,在草原围栏内外植物群落生物量、高度、盖度、频度以及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研究结果比较基础上,讨论了围栏这一人为手段对草原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的影响:有利于牲畜轮牧食物资源量的增加,但是导致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减少.  相似文献   

13.
沈阳森林植物群落结构与其林内景观美学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恢复地带性植被是解决城市绿地退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探讨植物群落结构与其美学质量的关系是在城市绿地中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成功的关键。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美景度测定与统计方法之一——美景度评估法,对沈阳地带性植被广泛分布的东陵公园、北陵公园、沈阳市植物园等地进行了森林林内景观美学质量评价,同时在对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将景观美学质量和群落结构特征的各项指标相联系,系统分析了主要群落结构特征指标对景观美学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森林林内景观美学质量受乔木树种比例、针叶树种比例、平均胸径、灌木数量、灌木频度、灌木盖度、草本盖度等因素影响。为城市森林建设、管理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AHP法和SBE法的郑州龙子湖公园植物群落景观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郑州龙子湖公园的现场调查数据,对其40个样地采用AHP法和SBE法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郑州龙子湖公园植物群落景观的AHP法评价结果是Ⅰ级景观7个,Ⅱ级景观33个,无Ⅲ级、Ⅳ级景观,且I级景观中6个均为乔-灌-草类型,表明植物群落的丰富程度对植物景观整体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龙子湖公园的植物群落景观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景观优质的植物群落相对较少;经Kendall’s W协和系数对AHP法和SBE法的评价结果检验,得出W=0.909,渐近显著性为P=0.001<0.05,说明2种方法评价结果整体具有较高一致性。但个别评价结果差异性较大,说明AHP法侧重于专家角度,强调全面型,忽略使用者的感受,SBE法则侧重于使用者的角度,强调使用者的直观感受,但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全面;通过标准化处理,汇总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使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全面性,为当下植物群落景观评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景观偏好度是表示对景观的喜好程度。通过对长沙市公园绿地景观的调查,选定20组典型园林植物群落为评价对象,结合群落照片进行现场偏好评价。探讨分析不同背景(专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时间)评分者对群落景观的偏好度,找出偏好度高的园林植物群落,为长沙市公园园林植物群落景观的营造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园林植物配植水平,从植物群落林冠线和色彩2个方面对景观外貌进行量化分析。研究选取3处居住区中心绿地,测算样本材料的林冠线分形维数和色彩信息维数。研究发现,所选样本植物群落林冠线分形维数组内变异差别较大而组间较小,样本景观塑造以植物群落为主搭配园林建筑分形维数较高,完全以植物造景林冠线较连续,更具自然韵味,群落内部不同层次植物的林冠轮廓分形维数变异性较大,林冠线不连续且以建筑轮廓线为主的景观分形维数较低;色彩的信息维数体现了色彩分布的复杂和不均匀性,维数较高是园林植物群落接近自然群落的特征之一。3个样本植物种类的雷同性较高,样本内部植物配植的层次和龄级较单调,需加强乡土景观植物资源开发和植物配植水平,以营造近自然人工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