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啄癖是指鸡啄羽、啄肛、啄趾、啄蛋等恶习。啄癖可发生于鸡的任何年龄段,在育雏鸡群、育成鸡群和产蛋鸡群中都有发生,而以育雏鸡群和育成鸡群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或笼养条件下更易发生。轻者头部、背部、尾部的羽毛被啄掉,皮肤被啄伤出血,影响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发挥;重者啄穿腹腔死亡。啄癖鸡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肉鸡生长发育,导致产蛋下降。  相似文献   

2.
啄癖是鸡群之间的一种不良嗜好,啄癖在育雏鸡群、育成鸡群和产蛋鸡群中时有发生,而以育雏鸡群和育成鸡群较多见,尤其是随着现代集约化、规模化养鸡生产的兴起,发生越为频繁,轻者头部、背部、尾部的羽毛被啄掉,鸡冠、头部、尾部的皮肤被啄伤出血,脚趾被啄破出血而跛行,  相似文献   

3.
啄癖是鸡的一种不良嗜好,啄癣在育雏鸡群、育成鸡群和产蛋鸡群中都有发生.而以育雏鸡群和育成鸡群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或笼养条件下更易发生.轻者头部、背部、尾部的羽毛被啄掉,鸡冠、头部、尾部的皮肤啄伤出血,脚趾被啄破出血而跛行.啄癖鸡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肉鸡生长发育、产蛋鸡产蛋下降.  相似文献   

4.
啄癖是鸡的一种不良嗜好,啄癖在育雏、育成和产蛋鸡群中都有发生,而以育雏鸡和育成鸡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条件下更易发生,轻者头部、背部、尾部的羽毛被啄掉,鸡冠、头部、尾部的皮肤被啄伤出血,重者脚趾、肛门被啄破出血而死亡。啄癖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肉鸡生长发育,产蛋鸡生产性能。发生啄癖的原因很多,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发生原因1.营养因素1.1蛋白质不足或日粮氨基酸不平衡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胱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量不足或过高,均会造成日粮氨基酸不平衡而引发啄羽、  相似文献   

5.
啄癖是指鸡相互啄食,造成的创伤甚至死亡,是鸡的一种不良嗜好。啄癖在各种发育阶段的鸡群中都有发生,尤其以雏鸡和育成鸡群更为明显,特别在笼养或饲养密度过大的鸡群更易发生,常见的有啄肛(高产鸡群)、啄羽、啄趾、啄蛋等。啄癖鸡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产蛋鸡产蛋下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啄癖是鸡群经常出现的疾病现象,多见啄冠癖、啄肛癖、食羽癖、食蛋癖及异食癖,育雏鸡群及高密度饲养鸡群最易发生.本人通过多年的兽医临床,对鸡啄癖的发病原因及治疗进行了总结.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鸡啄癖也称异食癖、互啄癖,是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及其代谢障碍和疾病等因素所致非常复杂的异常综合征,多发牛于集约化养鸡场,个别散养鸡场亦有发生。各年龄、季节的鸡都能发生,但以幼雏和中雏发生最多。鸡群发生啄癖后,轻者头部、背部、尾部的羽毛被啄掉,鸡冠、头部、尾部的皮肤被啄伤出血,脚趾被啄破出血而跛行。  相似文献   

8.
啄癖是鸡相互啄食身体的恶癖.鸡群中只要有一只鸡被啄伤,啄癖便会很快波及全群.鸡群一旦发生啄癣,就会很难控制,更不容易根除.任何日龄的鸡都可能发生此病,尤以育雏期多发.育成期、产蛋期啄癖的发生程度与内外环境有关,它不但影响鸡体的健康与产蛋量,还会造成很高的死亡淘汰率.啄癖的类型很多,包括啄肛、啄羽、啄趾、啄蛋等.  相似文献   

9.
庞海鹏 《新农业》2009,(12):23-23
1.饲养密度大 除少数规模化养殖场外,绝大部分养殖户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育雏期密度大,使用四层甚至更高的育雏笼,造成育成期饲养空间紧张,育成鸡(40~50日龄)提前上产蛋笼,每个产蛋笼养4只鸡,个别5只鸡。鸡群整齐度差,体重不达标,骨架发育较小,产蛋高峰不明显,高峰期短,总产蛋量低。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和啄癖,死淘率高。应根据房舍面积,预算育雏数量,及时扩群,疏散密度。  相似文献   

10.
母鸡脱肛绝大部分发生在开产后不久或产蛋高峰期,原因主要是因为过分用力努责。有的肛门破裂流血而死,有的脱肛鸡不及时捉走,最后被其他鸡啄食而死,甚至导致鸡群啄肛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啄癖常见于高密度饲养的集约化鸡群,严重影响蛋鸡的采食和饲料转化率。主要表现为鸡相互啄羽、啄肛(高产鸡群)、啄趾、啄蛋等,导致生长不良,羽毛蓬乱,严重者导致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啄癖发生的原因。①环境因素:饲养密度过大,禽舍空间不足,育雏温度过高,采食及饮水不足  相似文献   

12.
一、啄癖特点与类型啄癖是鸡互相啄食身体的恶癖。鸡群中只要有一只鸡被啄伤,啄癖便会很快波及全群。鸡群一旦发生啄癖,就会很难控制,更不容易根除。任何日龄的鸡都可发生此病,尤以育雏期多发。育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阴冷潮湿季节。主要是通过健康鸡与病鸡接触或吸入了被病菌污染的飞沫而迅速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传染。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可在育成鸡和产蛋鸡群中发生,由于淘汰鸡数的增多和产蛋的明显减少而引起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啄癖是指鸡群中的鸡相互啄食造成创伤,甚至引起死亡的一种同类异食现象。啄癖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啄羽癖、啄肛癖、啄趾癖、啄肉癖、啄头癖、食蛋癖、异食癖和啄鳞癖等。其中以啄羽癖最常见。鸡群一旦发生啄癖,若不及时控制,就会影响全群,引起严重的互啄,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宁夏农林科技》2007,(4):74-74
红色 提高产蛋率,防止鸡啄癖。产蛋鸡舍用红色灯光照明,可提高产蛋率10%。将鸡舍门窗玻璃涂成红色,可减少鸡啄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1、产蛋时间异常一般情况下,70~80%的健康鸡于12时以前产蛋,剩下20~30%于下午2~4时前产完。如果发现鸡群产蛋参差不齐,甚至夜间产蛋,均是有病的表现。2、产蛋量异常在产蛋高峰期,产蛋数量稍有差异是正常的,但如果上下起  相似文献   

17.
鸡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肉仔鸡和40~80天的育成鸡多发生,特别是育雏室拥挤、设备差,鸡群皮肤、脚趾、翅膀发生外伤、啄羽等情况下更易发生此病。  相似文献   

18.
啄癖也称异食癖,是多种营养物质缺乏或由于其他代谢障碍所致非常复杂的味觉异常综合症,其中一些不适宜的环境和管理因素也是诱发啄癖的重要原因。啄癖在各日龄、各品种鸡均能发生,但是在有神经质的蛋鸡群内更容易发生。鸡群一旦发生啄癖以后,即使激发因素消失,往往也将持续这种恶癖,致鸡伤、残、死,往往给养鸡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啄癖又称异食癖,是指鸡只之间相互啄食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种恶癖。其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有啄肛、啄羽、啄蛋、啄趾等。鸡只被啄部位一旦出血,鸡群争而抢之,情形严重的肠管被拖出体外,甚至脏器也被啄食,继而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症状是鼻粘膜发炎、流鼻涕、跟睑水肿、流泪、打喷嚏。该病多发生于育成鸡和产蛋鸡群,发病率高、可使蛋鸡产蛋率下降10~15%.使育成鸡生长停滞、开产延迟、死淘率增加,经济效益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