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以6个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春季促早栽培对鲜食玉米生育进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春季播期的推迟,积温的增加使玉米各生育阶段的生育天数明显减少,播期主要影响营养生长阶段,即播种到抽雄阶段,对生殖生长阶段影响较小。大棚促早栽培容易造成鲜食玉米秃尖;随着播期推迟,各品种鲜食玉米产量呈现递增趋势,播期为3月23日鲜食玉米产量相对其余播期显著增加;鲜食玉米产量与穗长、单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从生物学角度阐述了夏玉米各生育阶段对温度、土壤湿度、降水和光照的要求。通过对气象资料的分析认为 :淮北地区温度和光照完全能够满足夏玉米生育的需要 ,降雨的时空分布与玉米生育阶段的需要不相吻合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提出了提高淮北地区夏玉米单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辽宁灯塔市玉米生育期旱涝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美国环境评价中心(NOAA/CEAS)产量水分指数、百分位方法,作为玉米生育期旱涝评价模型。统计分析了辽宁灯塔市玉米生育各阶段旱涝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全生育期与各个生育阶段之间水分年际变化情况并不一致,全生育期的水分状况不能说明水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状况才是制约玉米生长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夏玉米的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与耕层土壤水分含量关系密切。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耕层土壤水分含量要求不同。通过多年大田调查,定点测定耕层土壤水分含量和观察玉米生长发育进程,总结出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所需适宜的耕层土壤水分含量标准。实践证明:夏玉米播种出苗和“大喇叭口”期的干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大。淮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因子变幅大,特别是当降雨量的大小和时空分布与夏玉米各生育阶段的需要不相吻合时,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影响夏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旱薄地区春玉米生长期间各生育阶段土壤速效养分和玉米植株吸收养分的连续测定,以二者之和反映各生育阶段的土壤供肥总量,总结了该地区土壤供肥的一般规律,并对土壤动态供肥的部分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春玉米的生产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玉米需水量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Thornthwaite计算土壤蒸散量的方法,求算了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十市(县)玉米生育期的土壤潜在蒸散量及其生育期间逐月和不同生育阶段玉米的需水量。通过对同期实际降水及与土壤和蒸散有关的有效降水的分析,讨论了玉米各主要生育阶段的日耗水强度及需水量。同时计算了各地区玉米生长期间需水及土壤供水之间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土壤供水基本能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而西部地区土壤供水远不能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合理利用当地农业气候资源科学开展玉米种植。【方法】本文基于四川省盆地区、盆周山区及攀西农区1961-2017年124个站点逐日气象资料、1981-2017年1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玉米生育期资料,分析了该玉米种植区全生育期及不同生育阶段光、温、水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状况。【结果】玉米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热量资源大都呈升高趋势,播种-拔节期升高速率最快。全生育期和各生育期平均日较差攀西农区均明显高于盆地,攀西农区近50年平均日较差气候倾向率呈减少趋势;玉米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的总辐射量均呈减小趋势,光能资源较高的区域为盆地西南地区和攀西农区南部,其中播种-拔节期总辐射量最大;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的参考蒸散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播种-拔节期参考蒸散量和缺水率最大,水资源较为缺乏的集中在攀西大部及盆中老旱区。【结论】各地应合理利用光、温、水资源,为相关部门制定农业生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玉米高产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新疆昌吉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根据玉米各阶段生育特点,对影响昌吉市玉米生产的几种主要气象灾害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防御对策,旨在提高玉米高质高产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18个站点1960—2007年的气象观测资料计算玉米种植区域的年降水量、玉米各生育阶段的大气降水量、玉米需水量和降水保证率等,为四川玉米产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明确天敌昆虫亚洲多色瓢虫(Harmonias axyridis)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的防控能力。【方法】在室内光照培养箱中,研究了亚洲多色瓢虫各生育阶段对玉米蚜高龄若蚜的捕食功能与寻找效率。【结果】亚洲多色瓢虫不同生育阶段对玉米蚜的日猎食数量差异较大,其中4龄幼虫和雌虫对玉米蚜的猎食数量较多,日最大猎食量分别为400头和370.4头。亚洲多色瓢虫各虫态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亚洲多色瓢虫各生育阶段对玉米蚜的寻找效率随瓢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结论】亚洲多色瓢虫的高龄幼虫和成虫对玉米蚜防控能力较强,且在亚洲多色瓢虫的捕食猎物过程中,瓢虫之间存在干扰作用,其干扰作用大小与瓢虫密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是东北重要的粮食主产地,干旱是造成该地区玉米产量不稳定的主要气象灾害。利用辽宁省45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玉米发育期观测资料,计算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 CWDI),根据玉米干旱等级标准计算各个生育期干旱的站次比、干旱频率,进而分析辽宁省玉米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玉米不同生育期干旱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经检验,CWDI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辽宁省玉米的干旱情况,在辽宁省的适用性较好。辽宁省各生育期各等级干旱发生频率大致表现为径向分布,呈现出西部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对于玉米各个生育期而言,发生干旱的频率随着玉米的生长体现为生育前期最高,生育中期次之,生育后期最低。辽宁地区45个站点的干旱站次比差异显著,在玉米生育期的各个阶段站次比处于波动变化的状态,没有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播种~出苗阶段是玉米干旱的易发时期,各个等级干旱站次比较其他阶段高,整体年际波动较小。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是玉米整个生育期干旱情况的主要体现,本世纪以来,各生育期各等级玉米的干旱范围均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刘浏  商崇菊  蔡长举  张和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21-10123
[目的]观测贵州省黔中地区主要农作物之一玉米的作物系数及需水量,为该地区节水农作制度的引进和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玉米划分不同的处理方式,观测不同处理方式下玉米各生育阶段的相关因子变化,并计算出该地区玉米作物系数和作物需水量。[结果]黔中地区玉米脱粒晒干后净产量为4758.3kg/hm^2,需水量为520.56mm,玉米各生育阶段作物系数分别为:苗期—拔节0.71,拔节—抽穗0.80,抽穗—灌浆0.91,灌浆—成熟0.66。玉米水分生产力K=1.09m3/kg。[结论]黔中地区玉米需水量处于我国春玉米需水量中间值;玉米水分生产力较之贵州省平均水分生产力小0.23m3/kg。  相似文献   

13.
玉米据叶龄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玉米不同节位叶片和叶组的生理功能,在玉米生产管理上非常重要.这样可以通过观察玉米叶片的伸展进程,判断玉米各生育阶段的营养需求,从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促进玉米各器官的生长发育,以达到科学管理,使玉米获得优质丰产高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北方地区春玉米干旱的时间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北方地区春玉米各生育阶段干旱年代际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方法】基于研究区域1961—2010年29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以及春玉米生育期资料,利用农业干旱指标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明确了研究区域春玉米干旱的年代际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西北地区春玉米水分亏缺指数年际间波动平稳,华北和东北地区在20世纪80和90年代波动较为剧烈;华北地区春玉米水分亏缺指数在抽雄—成熟阶段明显低于其余两个阶段,东北、西北地区各生育阶段变化不明显;华北中部地区干旱等级的年代间波动明显。北方地区春玉米干旱等级和干旱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均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形势,西北地区最高、华北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低;各旱级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以特旱和轻旱最为明显,其中特旱主要集中发生在新疆大部、甘肃北部、内蒙古西北部等地区,发生频率在3年2遇以上,而轻旱主要集中在东北大部、华北大部以及西北东南部地区,发生频率在5年1遇以上。中旱和特旱主要集中发生在华北地区以及西北东部地区,频率均在5年1遇以上,并且随生育阶段更替有减轻的趋势。【结论】北方地区春玉米农业干旱指标CWDI年代间波动以华北、东北地区较为剧烈,且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波动有上升的趋势。干旱的等级和频率空间分布均呈现明显的东西向分布。各旱级中特旱频率呈西高东低分布,生育后期在区域上呈扩大趋势,轻旱频率呈东高西低分布,生育后期有加重趋势,中旱和重旱频率呈中高东西低分布,生育后期在区域和程度上均呈下降趋势;生育阶段间旱级变化敏感的区域主要是新疆北部和华北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气象条件对夏玉米高产栽培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夏玉米主要生育时段气象资料的分析,认为滨海县气候条件完全能够满足夏玉米生育的需要,只是年度间气象要素时空分布与玉米生育阶段的需要不相吻合而影响其产量,提出了栽培时可采取的主要措施,以确保滨海地区夏玉米主产。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世界各地种植比较普遍。玉米的种植管理也一直是广大农业家和农民朋友关心的问题。本论文就玉米种植过程中诸如选地、种子处理、各生育阶段对水分状况的要求等方面的管理、对如何提高玉米产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气候因子对豫南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有豫南地区典型代表性的驻马店市夏玉米主要生育时段近30 a气象资料分析,找出了气候特点及对玉米生育阶段的影响,明确了降雨、积温、光照等气象因子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关系,得出豫南地区气候条件完全能够满足夏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只是年度间气象要素时空分布与玉米生育阶段的需要有时不相吻合而影响其产量的结论,并提出了可采取的应对措施,为促进豫南地区夏玉米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专用缓控释复合肥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缓控释复合肥一次性施用,能满足玉米各生育阶段的养分需求,具有明显的长效机制;与常规施肥相比,玉米增产310.95~559.70 kg/hm2,增幅为4.61%~8.29%,效益增加604.27~2012.15元/hm2。  相似文献   

19.
郑单958玉米2006年减产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减产原因 1.1 气候干旱,低温寡照.今年夏玉米整个生育期间,幼苗阶段和灌浆阶段降水适宜,拔节孕穗阶段(7~8月份)气候持续干旱,此期遇旱后,浇水不及时的地块会造成玉米穗小、秃尖.另外,自玉米播种后,气温一直偏低,光照也不充足,低温寡照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使玉米生育进程推迟,穗分化受到影响,也造成玉米穗小秃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引进的三个玉米专用缓控释肥料品种与常规肥料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缓控释复合肥料一次性施用,能满足玉米各生育阶段的养分需求,具有明显的长效机制,以增加穗粒数和提高粒重为基础而获得增产,每公顷增加玉米960~1603.3kg,增产9.3%~1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