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油菜是青海省的第一大作物,近几年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20万hm^2左右。其中海拔2500m以上地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2011年,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选育的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8号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比白菜型油菜浩油11号增产14.8%以上)、优质(芥酸和硫苷含量达到国际“双低”标准、含油量46%)、抗(耐)菌核病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性,适宜在青海、甘肃省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试验验证近年来青海省培育的几种甘蓝型杂交春油菜品种和主栽常规油菜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分析比较其生育期、株高、单株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果层厚度、单株角果、角粒数等经济性状和产量结构,从实践中筛选出适合青海省互助县半浅半脑以下地区种植的最佳品种,挖掘新品种增产潜力,推动油菜生产快速发展.结果表明,青杂2号成熟最早,青杂5号成熟晚,青杂2号F2代因性状发生分离,田间生长参差不齐,成熟最晚;有效分枝数、果层厚度、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单株产量等性状指标青杂5号最高,其次依次是青杂2号、青油14号、青杂2号F2代.青杂5号(305)产量最高,其次依次为青杂2号(303)、青油14号、青杂2号(303)F2代.  相似文献   

3.
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品种来源 "青杂2号"是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开发中心育成的甘蓝型杂交春油菜品种,甘南州于2002年引进后,经过2002-2003年试验、示范种植,2004年推广面积达187.00 hm2.  相似文献   

4.
<正>"青杂4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油菜新品种,当前已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特征特性属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农户不能自行留种,必须选用有生产杂交油菜资质的单位生产的种子。经试验表明,改良后的"青杂4号",可在门源地区高海拔冷凉湿润区域,即浩门镇以东地区广泛种植。1试验目的为测定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选育的双低、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4号",在2700~3000米高海拔  相似文献   

5.
油菜是青海省的主要特色农产品,近几年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种植面积接近20万公顷,成为青海省第一大农作物,甘篮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二号”的推广应用,为青海省北方油菜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下面结合大通县杂交油菜制种工作谈谈青杂二号油菜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6.
青杂三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中心育成的特早熟甘蓝型双低杂交种,是替代海拔在2800-3000m地区种植的白菜型油菜的理想品种。2005年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依托农业部科技跨越计划项目《特早熟双低杂交油菜青杂三号产业化示范》项目,在向化乡麻庄村开展了青杂三号高产栽培技术规范研究。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优质油菜种子基地建设发展思路及工作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青海省优势作物,近年来随着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省油菜种植面积有了较快的增长,尤其是优质油菜的推广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全省油菜种植面积约300多万亩.青海省油菜的发展,过去在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优质春油菜育种上,在全国处于较领先水平,选育的门油号、浩油号、青油号系列品种以产量高、抗逆性强等特性,被广泛引种到内蒙古、新疆、甘肃、黑龙江等春油菜区种植,近几年又先后育成了青油331、垦油1号、互丰010、青杂2号、青杂3号等甘蓝型单、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由于其较强的的抗逆性和丰产性,使甘蓝性油菜种植区域逐年扩大,也较快地代替了原有的甘蓝型品种,使甘蓝型油菜和全省油料单产有了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8.
青海不同品种春油菜对硒的吸收、积累及分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青海省不同品种春油菜对硒的吸收、累积及分配规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青海省普遍种植的3种不同品种春油菜为材料,测定春油菜主要生育期各器官硒含量和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春油菜对硒的累积能力不同,依次为青杂2号>青杂5号>青油14号;各品种春油菜根、茎、叶、籽粒、角果壳硒含量均在角果期—成熟期(第120天)达到最大值;根、茎、角果壳、单株硒累积量在角果期—成熟期(第120天)达到最大值;春油菜吸收的硒主要分配于生殖器官(籽粒和角果壳),尤以角果壳中分配的最多。可见,青杂2号对硒的吸收能力较强,角果期-成熟期(第120天)是春油菜吸收硒的关键时期,吸收的硒主要分配于生殖器官。  相似文献   

9.
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7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杂7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所继青杂3号后选育的又一早熟甘篮型油菜杂交种,2009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比白菜型油菜品种青油241和青油9号熟期相近,比甘蓝型油菜品种青杂3号早熟3天左右,亩产一般200千克,高产可达240千克以上,比青油241和青油9号增产30%以上,比青杂3号增产10%,其芥酸含量低于1%、硫甙含量低于20μmol/克。含油量45%左右。  相似文献   

10.
青杂3号是清海省农科院春油菜中心育成的特早熟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是替代海拔在2800~3000m地区种植的白菜型油菜的理想品种。本文详细介绍了青杂3号特早熟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青杂七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油菜所培育的我国北方春油菜区高产、优质、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杂交种.青杂7号属早熟双低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2009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平均芥酸含量0.4%,饼粕硫苷含量19.25微摩尔/克,含油量48.18%。  相似文献   

12.
青杂7号是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育成的高产优质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杂交种,2009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国审油2011030).该品种与白菜型油菜品种青油241和青油9号熟期相近,比甘蓝型油菜品种青杂3号早熟3天左右,亩产一般200 kg,高产的可达240 kg以上,比青油241和青油9号增产30%以上,比青杂3号增产10%,其芥酸含量低于1%、硫苷含量低于20μmol/g,含油量45%左右,抗菌核病性比白菜型油菜强.2011年在湟中县田家寨镇大面积推广种植,经测产最高亩产达224 kg,平均亩产197 kg,增产增收效果明显.该品种是替代在海拔2 900 m左右地区种植的白菜型油菜和青杂3号的理想品种,同时也适合在春油菜区一般甘蓝型油菜品种不能完全成熟的地区种植.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青杂2号(原代号303)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利用三系杂交方法配制而成的杂交种.2000年12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兴海县2001年引进种植,经过两年的示范推广种植,该品种且有高产、优质、出油率高、抗旱、耐寒、早熟、抗倒伏等特点,适于兴海县海拔2800m以下的川水、浅山地区种植;根据兴海县种植情况,介绍该品种表现优势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供商榷.  相似文献   

14.
优质杂交油菜青杂2号高海拔地区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杂2号是青海省目前主要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在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通过设立密度,施肥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和施肥量对青杂2号油菜每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有不同的影响。随密度的增大,产量先增后减;当密度在1.80万~3.15万株/hm2范围内,青杂2号油菜产量随施肥量先增后减;而密度过稀,施肥量过大,不能正常成熟,千粒重显著降低,产量随之降低。在海拔2 700m左右青杂2号油菜栽培最佳密度为27万株/hm2;最佳施肥配比:尿素150.0kg/hm2、二铵225.0kg/hm2。  相似文献   

15.
唐国永 《农村百事通》2007,(14):32-32,77
“青杂4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油菜新品种,2005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春性、早熟,属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生育期106天,全生育期136天。子叶呈心脏形,幼茎绿色,心叶绿色、无刺毛。抽薹前生长习性半直立。缩茎叶为浅裂、绿色,叶脉白色,  相似文献   

16.
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5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品种来源 “青杂5号”(青油305)是青海省农业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利用波利马不育三系育成的高产、优质、春性甘蓝型油菜三系杂交种,2006年9月由国家农作物委员会审定定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引进,并在和政县城关镇三谷村进行了试验示范,其丰产性、抗病性、抗旱性表现突出,是替代品种青油14号和青油331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7.
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5号的栽培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宋月奎 《农技服务》2008,25(7):24-24
通过进行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5号(305)和老品种青杂2号(303)的对比试验,初步摸索出在相同栽培措施下新品种比老品种增产的原因:产量构成因素中青杂5号单株有效角果显著高于青杂2号,增幅9.62%,每角粒数和粒重无显著性差异;抗逆性表现中青杂5号抗(耐)油菜菌核病比青杂2号强,最终青杂5号比青杂2号增产10.38%。  相似文献   

18.
大通县是青海省油菜籽生产大县之一,油菜也是我县域内的特色优势作物之一,油菜年播种面积21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3%左右。全县油菜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主栽品种为青杂15、青杂5、青7、青9等,平均单产185 kg/亩以上,油菜品质大幅提高。全县油菜呈现出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的格局,油菜籽种植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为了改变春油菜品种单一,筛选出大通县适宜种植的油菜新品种,对11个油菜新品种进行试种试验。试验目的为提高大通县春油菜品质和产量;试验方法:小区试验,11个处理,三个重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11个品种生育期较对照青杂15号短,且在生育后期抗倒伏、抗菌核病。HS08产量最高,比对照青杂15号增产49.2%;HS07亩产量308.35 kg,比对照青杂15号增产40.2%;HS03亩产量261.68 kg,比对照青杂15号增产18.9%;HS04亩产量231.68 kg,比对照青杂15号增产5.3%,可以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选育适宜青海地区种植的早熟、优质、高产白菜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以双低不育系167A和双低恢复系235R为亲本组配育成白菜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油19号(组合235).该品种在2009-2010年青海省特早熟组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2 412.3 kg/hm2,比对照(浩油11号)增产18.94%;全生育期124 d,比对照(浩油11号)晚熟6d.在2011-2012年青海省特早熟组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2 106.00 kg/hm2,比对照(浩油11号)增产6.27%;其杂种F2代种子的芥酸、硫甙、含油量分别为0.17%、33.65 μmol/g饼、44.52%.于2012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青油19号,适宜在青海省海拔3 000 m左右的早熟白菜型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春油菜青杂2号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杂2号(原代号303)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利用三系杂交种方法培育成的杂交种。2000年12月评审通过,2002年引入循化县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