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付仁 《中国种业》2021,(3):106-108
为了解决机插秧育秧环节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引进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新技术。对机械选择、印刷播种、秧盘育秧、秧田管理、机插秧等进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所培育的秧苗素质好、比较均匀一致、大小苗现象轻,秧龄弹性大、中苗机插返青快、成活率高,可减少用种量。经测产验收为4077公斤/hm2,比人工移栽田增产11.3%。说明该项技术成熟,可在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机插秧育秧环节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引进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新技术。对机械选择、印刷播种、秧盘育秧、秧田管理、机插秧等进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所培育的秧苗素质好、均匀一致、大小苗现象轻,秧龄弹性大、中苗机插返青快、成活率高,可减少用种量。经测产验收为4077kg/hm2,比人工移栽田增产11.3%,说明该项技术成熟,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育秧组合技术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杂交稻组合Ⅱ优838为材料,采用三因素再裂区试验,研究了育秧组合技术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素质以塑盘旱育秧最优,编织布育秧秧苗素质较差,但其育秧成本最低。浸种处理的秧苗在秧龄、茎基宽和干物重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壮秧剂对秧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旱育秧姆",在培养适龄机插秧壮秧剂更加有利。但在培育超秧龄的大苗机插秧方面,旱育保姆更能控制苗高。在中小秧龄下,以塑盘旱育秧+浸种处理+0.75kg壮秧剂拌80kg土的组合技术最优;在长秧龄下,以塑盘旱育秧或编织布旱育秧+短时间浸种+旱育保姆保衣或壮秧剂结全旱育保姆包衣技术组合最适宜。  相似文献   

4.
掌握应用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并培育壮苗,是保证水稻机械满插、夺取高产的关键,而用沼肥自制营养土进行机插秧育秧,有利于形成壮苗。对该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采用湿润育秧,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秧盘不垫铺麻纤维膜育秧和秧盘垫铺麻纤维膜育秧)和育秧肥不同施用方式(100%秧土混施、50%秧土混施+50%秧土底部撒施、100%秧土底部撒施)下水稻机插秧苗的形态、干质量、根系活力、植株可溶性糖和硝态氮含量、发根力,以探索秧盘垫铺麻纤维膜结合育秧肥底部撒施应用于水稻机插育秧的可行性,以进一步改进麻纤维膜水稻机插育秧技术。结果表明,秧盘垫铺麻纤维膜明显提高了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相比秧盘未垫铺麻纤维膜的处理,秧盘垫铺麻纤维膜处理的秧苗表现为秧苗壮实,秧苗根冠比、根系活力、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发根力均有所提高。育秧肥底部供应提高了秧苗地下部生物量和根冠比,提高了秧苗植株可溶性糖含量而降低了硝态氮含量。随着育秧肥底部撒施比例的增加(从100%秧土混施到100%秧土底部撒施),秧盘未垫铺麻纤维膜秧苗的单株地下部干质量提高了69.2%,根冠比增大了60.3%,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38.6%,硝态氮含量降低了8.2%;秧盘垫铺麻纤维膜秧苗的单株地下部干质量提高了6.8%,根冠比增加了2.6%,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41.3%,硝态氮含量降低了7.8%。水稻秧苗根系活力和发根力均在育秧肥50%秧土混施+50%秧土底部撒施方式下达到最高值。研究表明,相比混施于育秧土中,育秧肥底部撒施可以提高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可与麻纤维膜很好地结合起来应用于水稻机插育秧。  相似文献   

6.
以H优518、中嘉早17为材料,采用传统育秧手栽(手栽)、机插秧苗手栽(机手)、机插秧苗机插(机插)和抛秧4种种植方式,研究机插对晚稻栽后秧苗生长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育秧手栽秧苗素质最好,抛秧次之,机插育秧最差;机插对秧苗的损伤程度大于手栽;抛秧、机手和机插生育期分别较手栽延迟1~2、3~5和4~6d;秧苗移栽至幼穗分化期,单株茎叶干质量、单株根干质量和单株根数都随时间呈指数模型增加;最终产量表现为手栽>抛秧>机手>机插;秧苗素质差,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少,植伤重及群体根系活力较弱是晚稻机插生育期推迟的主要原因。生产上可通过培育适龄壮秧,提高机插质量等措施缓解生育期延长,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机插秧不仅具有省工、省时、省力、省秧田等优势,而且十分有利于水稻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近年来,随着机插秧技术推广力度加大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水稻机插秧在东台地区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已达两万多公顷,但是由于机插水稻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程度、集约化育秧等技术要求高,而种植者在培育机插壮秧关键技术的掌握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插水稻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和产量水平的提高。笔  相似文献   

8.
水稻机插双膜育秧底孔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稻机插秧在江苏省已进入示范推广阶段,2OO2年全省机插面积超过2万hm~2,本县机插面积达753.5hm~2。水稻机插秧有几种育秧方式,其中之一为双膜育秧(双膜指底铺有孔地膜、上覆增温保湿地膜),实践表明,双膜育秧可大幅降低育秧成本,是替代硬盘育秧的有效手段,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双膜育秧尚有一些关键技术不够明确,今年本县进行了水稻机插双膜育秧底孔密度研究,以期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准备种子、明确壮秧标准、精心培育秧苗、适期适量播种及加强秧田管理几个方面总结了沿黄稻区水稻机械化插秧的育秧技术,从插秧、施肥、灌溉和病虫草害防治几个方面介绍了插秧及田间管理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机插育秧专用肥对秧苗素质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机插秧育秧专用肥不同品种、不同用量对机插稻秧苗素质及产量影响的研究表明,机插秧专用肥壮秧剂、育苗伴侣、育秧肥都有较好的培育壮秧效果,育苗伴侣不同用量对机插秧的秧龄有调控作用,移栽秧龄为15~20d的适宜用量为20~40g/盘,移栽秧龄为20~25d的适宜用量为40~60g/盘,移栽秧龄为25~30d的适宜用量为60g/盘.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常规水稻的栽培方式一般是人工育秧手工移栽、人工育秧机械插秧、旱直播三种方式。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人工费用的增加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户选用育秧机插和旱直播。随着近年杂草的传播和蔓延,严禁用旱直播方式繁育水稻种子,只能用手工移栽和机械插秧这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繁育出来的水稻种子在发芽势和发芽率上是否有区别呢?本文通过对3个品种、两种栽培方式繁育的种子进  相似文献   

12.
1水稻直播种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水稻直播是不进行育秧移栽而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的栽培方式。水稻直播种植可省去40~45d的育秧时间、繁重的插秧工序,免除育秧插秧成本。推广直播水稻可节省成本。虽然直播水稻比育秧移栽水稻生育期少40d左右,理论上将降低产量,但直播水稻无拔秧植伤和栽后返青过程,有利于低节位分蘖,成穗率高,总穗数多。只要完全掌握技术,直播水稻产量和育秧移栽水稻基本持平。因此水稻直播技术成熟后,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3.
正水稻直播就是不进行育秧、移栽而直接将经过处理的种子直接撒播于大田1~2厘米浅土层的一种栽培方式。具有利于低节位分蘖、穗茎优化合理配置、主蘖基本整齐一致、成穗率高、总穗数多等特点。这种轻便型栽培方式与机插秧、抛秧以及传统的手插秧等方式相比,无需育秧、拨秧、运秧、移植等,能省工2个/亩,综合节省投入200~300元/亩,管理得当能增产30~40千克/亩。近几年,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4.5亿亩左右,机插秧技术是我国水稻种植的主推技术,但种植环节在所有生产环节中机械化水平最低。双季晚稻、超级稻和杂交稻占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60%,要求育秧盘播种量较常规稻少,而现有水稻育秧播种技术不能满足稀播均匀育秧播种要求,现已成为制约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15.
育秧是机插香稻生产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探究不同育秧方式对机插香稻秧苗素质以及生理特性的影响,选用香稻品种美香占2号和象牙香占为材料,采用2种育秧盘(钵苗盘和硬秧盘)、2种育秧基质(稻田土和水稻育苗基质)、壮秧剂处理(以无壮秧剂为对照)搭配组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壮秧剂处理和育苗基质育秧显著提高了香稻秧苗素质及抗性酶活性。本试验中,最优的育秧方式为基质硬秧盘壮秧剂育秧和基质钵苗盘壮秧剂育秧,这2个处理下秧苗的单株生物量最大,抗性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6.
水稻机械精量有序抛秧栽培是指通过有序抛秧机进行水稻分行分蔸有序抛栽的机械化种植方式,解决了传统抛秧栽培田间种植无序和作业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以手插秧和手抛秧模式作为对照,通过2018—2019年的比较试验系统探究了精量有序机抛秧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的特点及生长发育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精量有序机抛秧较手插秧增产22.4%~28.3%,较手抛秧增产2.8%~8.9%。生长发育特性方面,精量有序机抛秧群体通风性好,生育后期的干物质同化积累能力强,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较手插秧和手抛秧分别增加52.8%和23.4%;叶片衰老较慢、库充实度高,与手插秧相比,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20.9%~64.2%;与手抛秧相比,结实率增加3~5个百分点,进而促进其高产。然而,精量有序机抛栽培模式下抛秧机及配套育秧技术等方面还有待改进以进一步发挥高产潜能,同时围绕精量有序机抛秧技术的立苗缓青特征、分蘖发生特性和根系生长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种植技术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对水稻机插秧技术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这种插秧方式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育秧方式与机插密度对早稻机插栽培的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季早稻机插栽培技术研究对水稻机械化栽插及配套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早稻机插育秧方式与机插密度又是该项技术中的关键点。本研究以‘中早39’为材料,对育秧播种量、育秧床土类型和栽插密度设计不同的处理,考察其对秧苗的生长、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认为,播种量为110 g/盘所培育的秧苗,出苗率、成秧率、苗重/苗高比都较其他的处理高,获得优质的机插秧苗。不同床土类型育秧对比试验表明,以“基质”或“黄泥土+基质母剂”作为床土培育的秧苗个体健壮、茎基宽大、机插质量好。移栽大田后,返青活棵较快,单位面积有效分蘖多,最终获得较高的实收产量。移栽密度试验表明,行株距为30cm×14cm和24cm×17cm,即移栽密度分别为24.45万丛/hm2和23.85万丛/hm2时,穗形较大,群体协调,实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省工、省时、省钱的直播栽培方式越来越多被种植大户采用,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直播与机插秧、抛秧以及传统的手插秧等方式相比,无需育秧、拔秧、运秧、移植等,能省工2个/亩,综合节省投入200~300元/亩。然而,直播前期稻田以湿润为主,有利于杂草种子萌发和生长,杂草发生早、发生期长、发生量大,如果未使用封闭除草剂,播后4~25天稗草、千金出草为害,25~50天三棱草、稻李氏禾主  相似文献   

20.
水稻机插秧种衣剂使用后能在种子表面形成吸水膨胀而不被溶解的种衣膜,并通过其自身所含的农药和种肥等物质缓慢释放而达到治虫防病的效果。使用种子包衣技术,减少了机插秧田间育秧操作程序,省工节本,是水稻机插秧生产优质高效高产的重要途径。文章综述了水稻机插秧种衣剂的研究概况、组份及其应用效果,介绍了种子包衣的技术优势及作用机理,讨论了水稻机插秧种衣剂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以期为种衣剂在水稻机插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